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煤氣凈化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包括中水系統、工業水系統、電除塵裝置和燃機設備,中水系統與所述工業水系統分別與電除塵裝置通過管道連接,電除塵裝置與燃機設備連接,其中,中水系統:中水總閥的輸入端通過中水總管與給水泵連接,其輸出端經一個三通接頭聯通兩條中水支管;工業水系統:工業水總閥的輸入端通過工業水總管與所述工業水集水區連接,其輸出端經一個三通接頭聯通兩條工業水支管;采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無需人工手動開啟或關閉運行設備,省時省力,簡化設備操作步驟,且提高了設備運行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煤氣凈化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背景技術】
[0002]焦爐煤氣作為焦化的副產品,由于熱值較高,廣泛用于發電項目。焦爐煤氣由于所含的雜質較多,采用該煤氣發電之前需通過除塵裝置對煤氣除塵,凈化煤氣,提高其質量,保證凈化后的煤氣能夠達到燃機所需煤氣的質量標準,之后濾后煤氣通過燃機實現熱能的轉化,作為副產品的焦爐煤氣進一步資源化,該系統不僅可以緩解當前鋼鐵企業C02減排壓力,而且可使鋼鐵企業余熱余能得以發揮其最大潛能,發電方法簡單易操作。傳統的采用濕式電除塵方式過濾焦爐煤氣,需對電除塵裝置供水,電除塵裝置內部所設的集塵板將焦爐煤氣中所含雜質均吸附于之上,實現雜質與氣體的分離,結合水流對該集塵板進行沖洗,集塵脫離集塵板,如此循環便可實現對焦爐煤氣的過濾。
[0003]目前利用焦爐煤氣發電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0004]傳統的供應給電除塵裝置的水流來源于中水系統,而中水系統在運行中存在穩定性差的問題,中水系統凈水池經常會出現液位偏低的情況,該種情況的出現一般是應水泵出現故障而導致供水的不及時,從而影響中水系統凈水池的水位,此時,燃機操作人員需切換工業水以供應給電除塵裝置。同時用于輸送中水的水泵出現故障,則將導致電除塵裝置跳閘,此時需停止水泵與燃機的運行,切換工業用水并重新啟動電除塵裝置等一系列的步驟,恢復整個運行過程漫長且耗費人力,工作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無需人工手動開啟或關閉運行設備,省時省力,簡化設備操作步驟,且提高了設備運行的安全性。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包括中水系統、工業水系統、電除塵裝置和燃機設備,所述中水系統與所述工業水系統分別與所述電除塵裝置通過管道連接,所述電除塵裝置與所述燃機設備連接,其中,所述中水系統包括給水泵、中水總管、中水總閥、中水支管,所述中水總閥的輸入端通過所述中水總管與所述給水泵連接,其輸出端經一個三通接頭聯通兩條所述中水支管,所述中水支管上分別設有中水支閥,任一所述中水支管上設有中水電動閥,所述中水電動閥設于所述中水總閥與所述中水支閥之間;所述工業水系統包括工業水集水區、工業水總管、工業水總閥、工業水支管,所述工業水總閥的輸入端通過所述工業水總管與所述工業水集水區連接,其輸出端經一個三通接頭聯通兩條所述工業水支管,所述工業水支管上分別設有工業水支閥,任一所述工業水支管上設有工業水電動閥,所述工業水電動閥設于所述工業水總閥與所述工業水支閥之間。
[000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存在如下優點:1、由于中水系統與工業水系統采用并聯的方式與除塵裝置連接,在中水系統和工業水系統的主管道與支管道上均設有控制水流的閥門,當其中一供水系統因故障而不能實現供水要求時,另一供水系統便可以作為備用供水系統;此外,每一供水系統上又設有供水支管,每一供水支管上設有閥門,當主支管閥門出現故障,不能工作時,則備用支管發揮效用,主支管上多閥門的設置也方便了對故障閥門的維修,結合以上供水系統可知,該結構達到了對電除塵裝置供水的雙保險效果,保障供水的及時性;同時,中水系統給水泵的并聯設置也避免了因給水泵故障而導致電除塵裝置跳閘的情況,省去了重新開啟設備的麻煩,簡化了手動操作步驟,實現了省時省力的目的;2、由于在中水系統與工業水系統的支管上均設有電動閥,設手/自動雙操作可切換回路,該電動閥的開啟與關閉受兩臺并聯的給水泵的啟停信號的控制,由于在中水系統正常運行中兩臺給水泵可連鎖,所以取備用泵延遲3-5秒,如果備用泵未啟動,工業水電動閥自動打開,中水總閥與中水支閥自動關閉,待給水泵啟動則恢復正常運行狀態,在中水凈水池水位低時可遠程手動操作該閥門實現切換,供水系統的正常運行提高了整個煤氣發電系統各設備運行的安全性。
[0008]作為優選方案,考慮到給水泵運行的穩定性,所述給水泵為兩臺,該兩臺給水泵并聯。
[0009]作為優選方案,考慮到供水系統的自動切換效果,所述中水電動閥與所述工業水電動閥均與DCS控制系統連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其中:中水系統I ;給水泵11 ;中水總管12 ;中水總閥13 ;中水支管14 ;中水支閥141 ;中水電動閥142 ;工業水系統2 ;工業水集水區21 ;工業水總管22 ;工業水總閥23 ;工業水支管24 ;工業水支閥241 ;工業水電動閥242 ;電除塵裝置3 ;燃機設備4。
[0012]【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001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包括中水系統1、工業水系統2、電除塵裝置3和燃機設備4,中水系統I與工業水系統2分別與電除塵裝置3通過管道連接,電除塵裝置3與燃機設備4連接,其中,中水系統I包括給水泵11、中水總管12、中水總閥13、中水支管14,中水總閥13的輸入端通過中水總管12與給水泵11連接,其輸出端經一個三通接頭聯通兩條中水支管14,中水支管14上分別設有中水支閥141,任一中水支管14上設有中水電動閥142,中水電動閥142設于中水總閥13與中水支閥141之間;工業水系統2包括工業水集水區21、工業水總管22、工業水總閥23、工業水支管24,工業水總閥23的輸入端通過工業水總管22與工業水集水區21連接,其輸出端經一個三通接頭聯通兩條工業水支管24,工業水支管24上分別設有工業水支閥241,任一工業水支管24上設有工業水電動閥242,工業水電動閥242設于工業水總閥23與工業水支閥241之間。此外,考慮到給水泵11運行的穩定性,給水泵11為兩臺,該兩臺給水泵11并聯,考慮到中水系統I與工業水系統2的自動切換效果,中水電動閥142與工業水電動閥242均與DCS控制系統連接,該DCS控制系統是控制電動閥的常用控制系統。
[0015]設備運行過程中,正常情況下,由中水系統I為電除塵裝置3供水,中水系統I中,兩臺并聯給水泵11將中水經流中水總管12只中水支管14而輸送至電除塵裝置3,兩臺給水泵11只需一臺工作,當該臺給水泵11因故障停止工作時,另一臺與之并聯的給水泵11開啟,當兩臺給水泵11均停止工作時,由于中水不能進行正常輸送,此時,給水泵11的啟停信號經DCS控制系統傳輸至中水電動閥142與工業水電動閥242,中水電動閥142關閉,工業水電動閥242開啟,使工業水系統2處于工作狀態,實現對電除塵裝置3的正常供水。通過對電除塵裝置3的正常供水使得其除塵效果能夠得到保障。不影響后續設備燃機的正常運行,自動化的控制系統使得對供水系統的切換無需人工手動操作,也避免了重復啟停設備的麻煩,設備運行安全性高。
[0016]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包括中水系統、工業水系統、電除塵裝置和燃機設備,所述中水系統與所述工業水系統分別與所述電除塵裝置通過管道連接,所述電除塵裝置與所述燃機設備連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水系統包括給水泵、中水總管、中水總閥、中水支管,所述中水總閥的輸入端通過所述中水總管與所述給水泵連接,其輸出端經一個三通接頭聯通兩條所述中水支管,所述中水支管上分別設有中水支閥,任一所述中水支管上設有中水電動閥,所述中水電動閥設于所述中水總閥與所述中水支閥之間; 所述工業水系統包括工業水集水區、工業水總管、工業水總閥、工業水支管,所述工業水總閥的輸入端通過所述工業水總管與所述工業水集水區連接,其輸出端經一個三通接頭聯通兩條所述工業水支管,所述工業水支管上分別設有工業水支閥,任一所述工業水支管上設有工業水電動閥,所述工業水電動閥設于所述工業水總閥與所述工業水支閥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給水泵為兩臺,該兩臺給水泵并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機電除塵自動化供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電動閥與所述工業水電動閥均與DCS控制系統連接。
【文檔編號】E03B1/04GK203420304SQ201320463047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胡祥東, 曹華剛, 何丹, 任鵬 申請人:重慶中節能三峰能源有限公司, 中節能工業節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