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快速溢流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它包括一溢流管,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固定設置在溢流管的溢流帽,該溢流帽之內壁設有一環形的凸部。它具有如下優點:在溢流帽之內壁設有一環形的凸部,該凸部是模仿水流在管內的流動狀態而設計的,水流先流經溢流帽之凸部再流入溢流管內,該凸部破壞了水自身的收縮作用,使得水流貼著溢流管管壁流動并排除管內空氣,同樣水的流動帶動空氣流動在溢流管之中間部分也會形成一條空氣流道,但是因凸部的作用該空氣流道直徑相對較小,水中混有的空氣較少,管中形成虹吸的速度快,流速便加快,溢流效果好。該結構即使在小管徑的溢流管內也能起到很好的溢流效果,并且節約材料,降低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快速溢流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快速溢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為了防止進水閥出現故障導致水箱內的水溢出水箱,需要在水箱內設置溢流結構。現有的溢流結構,為了提高溢流速度,一般為直接增大豎直溢流管的管徑或者在豎直溢流管之管口套一個喇叭口,如美國專利US7636958B2,該兩種方式均占用水箱較大空間且浪費材料。
[0003]以增大溢流管的管徑為例,如圖1所示,為豎直溢流管水流流動狀態示意圖,由于在管口形成截面收縮導致水流無法貼著管壁流動,而是與管壁形成一定的距離往下流,管壁與水流之間的距離被空氣占據,由于水的流動帶動空氣流動在溢流管的中間部分形成一條空氣通道。由于管內的空氣段與空氣通道都被空氣占據,無形中使管徑變小了,同時會導致水中混有很多空氣,空氣在水中的占比高,水流無法形成虹吸,流速很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克服了【背景技術】的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它包括一溢流管(10),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固定設置在溢流管的溢流帽(100),該溢流帽(100)之內壁設有一環形的凸部(200)。
[0005]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凸部(200)縱截面形狀包括一自上而下漸變大的上弧段(210)和一自上而下漸變小的下弧段(220),上弧段(210)與下弧段(220)相切連接。
[0006]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凸部(200)縱截面形狀包括一自上而下漸變大的上弧段(210)、一直段(230)和一自上而下漸變小的下弧段(220),直段(230)之上端連接上弧段(210),直段(230)之下端連接下弧段(220)。
[0007]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溢流帽(100)設有一與溢流管(10)相裝接配合的裝接部,該裝接部位于凸部(200)之下方。
[0008]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裝接部為環形壁(300),溢流管(10)之管口部套接在該環形壁(300)內并頂抵凸部(200)。
[0009]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溢流帽(100)設有一與溢流管(10)相裝接配合的裝接部,該裝接部位于凸部(200 )之外側。
[0010]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溢流帽(100)包括一第一周壁(110)、一第二周壁(120)和一頂壁(130),第一周壁(110)和第二周壁(120)通過頂壁(130)連接且第一周壁(110)和第二周壁(120)之間形成裝配槽(140),該裝配槽(140)為所述的裝接部,所述凸部(200)設在第二周壁(120)之內壁,溢流管(10)之管口部套接在該裝配槽(140)內且第二周壁(120)伸入溢流管(10)內。
[0011]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溢流帽(100)包括一第三周壁(150),所述凸部(200)設在第三周壁(150)之內壁,且凸部(200)與第三周壁(150)之間形成一插槽(160),插槽(160)為所述的裝接部,溢流管(10)之管口部套接在該插槽(160)內且所述凸部(200)靠接在溢流管(10)之內壁。
[0012]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溢流帽(100)還設有一補水固定架(400),該補水固定架(400)開設一補水管插入孔(410)。
[0013]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溢流帽(100)與溢流管(10) —體成型。
[0014]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0015]在溢流帽之內壁設有一環形的凸部,該凸部是模仿水流在管內的流動狀態而設計的,水流先流經溢流帽之凸部再流入溢流管內,該凸部破壞了水自身的收縮作用,使得水流貼著溢流管管壁流動并排除管內空氣,同樣水的流動帶動空氣流動在溢流管之中間部分也會形成一條空氣流道,但是因凸部的作用該空氣流道直徑相對較小,水中混有的空氣較少,管中形成虹吸的速度快,流速便加快,溢流效果好。該結構即使在小管徑的溢流管內也能起到很好的溢流效果,并且節約材料,降低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圖1繪示了現有技術中的溢流管水流流動狀態示意圖。
[0018]圖2繪示了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繪示了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剖視圖。
[0020]圖4繪示了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溢流結構的水流流動狀態示意圖。
[0021]圖5繪示了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繪示了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剖視圖。
[0023]圖7繪示了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溢流結構的水流流動狀態示意圖。
[0024]圖8繪示了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9繪示了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剖視圖。
[0026]圖10繪示了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溢流結構的水流流動狀態示意圖。
[0027]圖11繪示了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溢流結構應用在排水閥的剖視示意圖。
[0028]圖12繪示了第四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3繪示了第四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剖視圖。
[0030]圖14繪示了第四較佳實施例的溢流結構的水流流動狀態示意圖。
[0031]圖15繪示了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16繪示了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溢流帽的剖視圖。
[0033]圖17繪示了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溢流結構的水流流動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請查閱圖2至圖4,一種快速溢流結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它包括一溢流管10和一固定設置在溢流管的溢流帽100。
[0035]所述溢流帽100之內壁設有一環形的凸部200,凸部200對應該溢流帽100之外壁的部分形成一凹部20。[0036]本實施例中,所述凸部200縱截面形狀包括一自上而下漸變大的上弧段210和一自上而下漸變小的下弧段220,上弧段210與下弧段220相切連接。
[0037]所述溢流帽100設有一與溢流管10相裝接配合的裝接部,該裝接部位于凸部200之下方。
[0038]本實施例中,所述裝接部為環形壁300,溢流管10之管口部套接在該環形壁300內并頂抵凸部200。或者,所述溢流帽100與溢流管10可以一體成型,減少開模成本。
[0039]所述溢流帽100還設有一補水固定架400,該補水固定架400開設一補水管插入孔410。本實施例中,該補水固定架400固設在溢流帽之頂端部。
[0040]在溢流帽之內壁設有一環形的凸部,該凸部是模仿水流在管內的流動狀態而設計的,水流先流經溢流帽之凸部再流入溢流管內,該凸部破壞了水自身的收縮作用,使得水流貼著溢流管管壁流動并排除管內空氣,同樣水的流動帶動空氣流動在溢流管之中間部分也會形成一條空氣流道,但是因凸部的作用該空氣流道直徑相對較小,水中混有的空氣較少,管中形成虹吸的速度快,流速便加快,溢流效果好。該結構即使在小管徑的溢流管內也能起到很好的溢流效果,并且節約材料,降低成本。
[0041]請查閱圖5至圖7,一種快速溢流結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溢流帽100之內壁凸設有一環形的凸部200。
[0042]請查閱圖8至圖11,一種快速溢流結構的第三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所述溢流帽100包括一第一周壁110、一第二周壁120和一頂壁130,第一周壁110和第二周壁120通過頂壁130連接且第一周壁110和第二周壁120之間形成裝配槽140,該裝配槽140為與溢流管10相裝接配合的裝接部,所述凸部200設在第二周壁120之內壁,該裝接部位于凸部200之外側,溢流管10之管口部套接在該裝配槽140內且第二周壁120伸入溢流管10內。
[0043]請查閱圖12至圖14,一種快速溢流結構的第四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凸部200縱截面形狀包括一自上而下漸變大的上弧段210、一直段230和一自上而下漸變小的下弧段220,直段230之上端連接上弧段210,直段230之下端連接下弧段220。
[0044]請查閱圖15至圖17,一種快速溢流結構的第五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所述溢流帽100包括一第三周壁150,所述凸部200設在第三周壁150之內壁,且凸部200與第三周壁150之間形成一插槽160,該插槽160為與溢流管10相裝接配合的裝接部,溢流管10之管口部套接在該插槽160內且所述凸部200靠接在溢流管10之內壁。
[004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它包括一溢流管(10),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固定設置在溢流管的溢流帽(100),該溢流帽(100)之內壁設有一環形的凸部(20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200)縱截面形狀包括一自上而下漸變大的上弧段(210)和一自上而下漸變小的下弧段(220),上弧段(210)與下弧段(220)相切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200)縱截面形狀包括一自上而下漸變大的上弧段(210)、一直段(230)和一自上而下漸變小的下弧段(220),直段(230)之上端連接上弧段(210),直段(230)之下端連接下弧段(22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帽(100)設有一與溢流管(10 )相裝接配合的裝接部,該裝接部位于凸部(200 )之下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接部為環形壁(300),溢流管(10)之管口部套接在該環形壁(300)內并頂抵凸部(20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帽(100)設有一與溢流管(10 )相裝接配合的裝接部,該裝接部位于凸部(200 )之外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帽(100)包括一第一周壁(110)、一第二周壁(120)和一頂壁(130),第一周壁(110)和第二周壁(120)通過頂壁(130)連接且第一周壁(110)和第二周壁(120)之間形成裝配槽(140),該裝配槽(140)為所述的裝接部,所述凸部(200)設在第二周壁(120)之內壁,溢流管(10)之管口部套接在該裝配槽(140)內且第二周壁(120)伸入溢流管(10)內。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帽(100)包括一第三周壁(150),所述凸部(200)設在第三周壁(150)之內壁,且凸部(200)與第三周壁(150)之間形成一插槽(160),插槽(160)為所述的裝接部,溢流管(10)之管口部套接在該插槽(160 )內且所述凸部(200 )靠接在溢流管(10 )之內壁。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帽(100)還設有一補水固定架(400 ),該補水固定架(400 )開設一補水管插入孔(410 )。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快速溢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帽(100)與溢流管(10)—體成型。
【文檔編號】E03D1/34GK203403491SQ201320496564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4日
【發明者】陳海濱, 申利賓, 張榮譽, 江力, 林金階 申請人:廈門瑞爾特衛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