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包括進水管、排水管和構成兩水管交接空間的盒體,進水管由上通入盒體,排水管由下通入盒體,且盒體的進水管下端管口與排水管交錯,且進水管下端管口低于排水管上端管口。本技術方案具有構造簡單、異味封閉效果優良、水流通暢、清理沉積異物非常方便的技術優點。
【專利說明】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上部用水管路與地面下水管路之間的連通裝置,該裝置具有阻止下水管路異味上返的作用。
【背景技術】
[0002]連接下水管路的防異味裝置在結構設計上,既要保證流水順暢又要避免異味上溢。現有技術采用的構造多種多樣,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結構復雜、水流通不暢和易被異物堵塞且沉積異物難以清理等各種技術問題,使用效果不理想、難如人意。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保證水流通暢的同時能有效避免下水管路異味上溢且構造簡單的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其主要技術內容是:一種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包括進水管、排水管和構成兩水管交接空間的盒體,進水管由上通入盒體,排水管由下通入盒體,且盒體的進水管下端管口與排水管交錯,且進水管下端管口低于排水管上端管口。
[0004]在上述的整體技術方案中,盒體側部設有便于打開清理沉積異物的密封旋蓋。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技術方案,具有結構構造簡單、異味封閉效果優良、水流通暢,又可防止蟲子竄爬橫行的技術效果,而且清理沉積異物非常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主視圖。
[0007]圖2是圖1的A向結構圖。
[0008]圖3是圖2的B-B剖視圖。
[0009]圖4是本實用新型為地漏實施例的結構圖。
[0010]圖5是圖4的俯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附圖給出的是本實用新型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的一實施例結構圖,該具體結構更適用于上水用水池與下水管路之間防異味連通。本裝置包括進水管1、排水管2和構成兩水管1、2交接空間的盒體3,盒體3的側面設有密封旋蓋4,進水管I由上通入盒體3,排水管2由下通入盒體3,除水管通入盒體3之外,盒體3是封閉的。進水管1、排水管2的盒體內部分為上、下交錯,且排水管I下端管口低于排水管2上端管口所在位。當臟水由進水管流入盒體3時,在盒體3內的水位逐漸上升,只有水位沒過進水管I的下端管口、上升至排水管2的下端管口時,則由排水管2的下端管口溢流至下水管路的同時,也在盒體3內保持了高于進水管I下端管口所位的存水量,這些存水量有效的阻隔了排水管2異味進入進水管1,其水流通順暢。盒體3側部的密封旋蓋4為清理盒體3內沉積異物提供了方便。[0012]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結構是在上述主體結構的基礎上,通過變形設計,使其成為防異味地漏。將進水管I縮短,上端口加蓋地漏漏蓋5,盒體3側部設有容納密封旋蓋4的側部盒體,側部盒體設有可開啟和密閉的上蓋6,或者是盒體3上表面設置有用于清理沉積異物的上蓋。將其埋入衛生間地面,排水管2與下水管路連通,臟水由地漏漏蓋5進入盒體,溢流至排水管2,打開上蓋6清理盒體內部的沉積異物。
【權利要求】
1.一種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包括進水管(I)、排水管(2)和構成兩水管交接空間的盒體(3),其特征在于進水管(I)由上通入盒體(3),排水管(2)由下通入盒體(3),且盒體的進水管下端管口與排水管交錯,且進水管下端管口低于排水管上端管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盒體(3)側部設有密封旋蓋(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水管(I)上端口加蓋地漏漏蓋(5),盒體(3)側部設有容納密封旋蓋(4)的側部盒體,側部盒體設有可開啟和密閉的上蓋(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味水封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水管(I)上端口加蓋地漏漏蓋(5),盒體(3)上表面設置有上蓋。
【文檔編號】E03C1/28GK203452145SQ201320552277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3日
【發明者】尹慶華 申請人:尹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