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它能裝接在固設于墻壁的支臂(200),該出水裝置包括側噴組件(100),所述側噴組件(100)包括一能固定裝接在墻壁的固定部分(110)和至少一設在固定部分(110)的側噴機構(120),所述固定部分(110)設一第一分水路,所述側噴機構(120)能接通第一分水路;所述側噴組件(100)和支臂(200)間連接第一軟管(300),通過第一軟管(300)能使支臂(200)的水流至第一分水路。它具有如下優點:側噴組件通過軟管連接支臂,側噴組件和支臂之間不固定,側噴組件安裝位置可調,安裝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側噴出水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側噴出水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側噴出水裝置,能裝接在支臂,支臂固設于墻壁;側噴出水裝置通過硬性水管連接支臂,側噴出水裝置固設于墻壁。側噴出水裝置相對支臂固定,側噴出水裝置相對墻壁固定,支臂和側噴出水裝置相對固定,裝配時需保證安裝位置精度,才能裝配起來,裝配成本高,裝配位置不可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其克服了【背景技術】中一種側噴出水裝置所存在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它能裝接在固設于墻壁的支臂(200 ),該出水裝置包括側噴組件(100),所述側噴組件(100)包括一能固定裝接在墻壁的固定部分(110)和至少一設在固定部分(110)的側噴機構(120),所述固定部分(110)設一第一分水路,所述側噴機構(120)能接通第一分水路;所述側噴組件(100)和支臂(200)間連接第一軟管(300),通過第一軟管(300)能使支臂(200)的水流至第一分水路。
[0006]一實施例之中:還包括手持花灑(400);所述固定部分(110)還設一進水路和另一第一分水路,所述進水路接通第一軟管(300),所述手持花灑(400)通過第二軟管(410)接通另一第一分水路;所述固定部分(110)上還設有第一切換機構(130),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配合進水路和兩第一分水路以能切換兩第一分水路,以控制手持花灑(400)出水或側噴頭機構(120)出水。
[0007]一實施例之中:所述固定部分(110)處設有能裝拆連接手持花灑(400)的連接座裝置(140)。
[0008]—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設在固定部分(110)的上部,所述另一第一分水路和第二軟管(410)的接通處位于固定部分(110)的下端部分。
[0009]一實施例之中:所述固定部分(110)包括殼體(111)、下接頭(112)和上接頭(113),所述殼體(111)能固定裝接在墻壁;另一第一分水路包括一位于殼體(111)內的第三軟管;所述上接頭(113)裝接在殼體(111)上端且連接第一軟管(300)和第一切換機構(130),所述下接頭(112)固設在殼體(111)下端且連接第三軟管和第二軟管(410)。
[0010]一實施例之中:所述連接座裝置(140)包括一插座(141),所述插座(141)固定裝接在固定部分(110)。
[0011]—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包括一固定在固定部分(110)內的第一閥體、一能相對第一閥體轉動的第一切換座及一至少部分位于固定部分(110)外以供用戶操作的第一把手,所述第一閥體設有能分別接通兩第一分水路的兩第一分水口,所述進水路接通第一閥體,通過第一切換座轉動控制兩第一分水口選擇接通進水路。
[0012]一實施例之中:還包括頭部花灑(500),所述支臂(200)處設第二切換機構(600),所述第二切換機構(600 )連接支臂(200 )、頭部花灑(500 )和第一軟管(300 )以能切換頭部花灑(500 )或第一軟管(300 )接通支臂(200 )。
[0013]一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二切換機構(600)包括一固定在支臂(200)末端的第二閥體、一能相對第二閥體轉動的第二切換座及一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閥體外以供用戶操作的第二把手,所述第二閥體設有能分別接通頭部花灑(500 )和第一軟管(300 )的兩第二分水口,所述第二閥體接通支臂,通過第二切換座轉動切換兩第二分水口。
[0014]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0015]側噴組件通過軟管連接支臂,側噴組件和支臂之間不固定,側噴組件安裝位置可調,安裝方便。
[0016]第一切換機構位置設在側噴組件的固定部分,位置相對較低,切換方便。
[0017]第一切換機構設在固定部分的上部,結構緊湊,布局合理。
[0018]插座和把手分別位于固定部分之兩側且位于固定部分上部分,結構緊湊。
[0019]在支臂末端裝接第二切換機構,配合第一切換機構,可使出水裝置實現多種出水功能,滿足家庭用水的多樣化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1]圖1繪示了實施例一的出水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0022]圖2繪示了圖1的A處放大示意圖。
[0023]圖3繪示了實施例一的出水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4]圖4繪示了實施例一的出水裝置的第一使用狀態示意圖之一。
[0025]圖5繪示了實施例一的出水裝置的第一使用狀態示意圖之二。
[0026]圖6繪示了實施例一的出水裝置的第二使用狀態示意圖之一。
[0027]圖7繪示了實施例一的出水裝置的第二使用狀態示意圖之二。
[0028]圖8繪示了實施例三的出水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0029]圖9繪示了實施例四的出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實施例一
[0031]請查閱圖1至圖7,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它能裝接在固設于墻壁的支臂200,該支臂200固定裝接在墻壁且能提供水源;該出水裝置包括側噴組件100和手持花灑400。
[0032]所述側噴組件100包括一能固定裝接在墻壁的固定部分110和至少一裝接在固定部分110的側噴頭機構120,本實施例之中,所述側噴頭機構120個數為三個,所述三個側噴頭機構120上下間隔布置。所述固定部分110設一進水路114和兩第一分水路115、116。所述側噴組件100和支臂200間連接第一軟管300,所述進水路114通過第一軟管300連接支臂200以將水源引至進水路114,再配合第一切換機構以能使支臂200的水流至第一分水路115,所述側噴頭機構120能接通一第一分水路115,所述手持花灑400通過第二軟管410接通另一第一分水路116。
[0033]所述固定部分110上還設有第一切換機構130,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配合進水路114和兩第一分水路115、116以切換兩第一分水路115、116接通進水路114,以控制手持花灑400出水或側噴頭機構120出水。所述固定部分110處還設有連接座裝置140,可用于放置手持花灑400。
[0034]所述固定部分110包括殼體111、下接頭112和上接頭113,所述殼體111能固定裝接在墻壁,本實施例之中,所述殼體111通過兩吸盤機構150能裝拆固定裝接在墻壁,當然了,根據需要,也可采用其它固定裝接方式,如不可拆卸固定方式,如直接采用螺釘固接。所述上接頭113裝接在殼體111上端,所述下接頭112裝接在殼體111下端,所述進水路可包括上述的上接頭113內孔。
[0035]—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設在固定部分110的上部;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包括一固定在殼體111內的第一閥體131、一能相對第一閥體131轉動的第一切換座132及一至少部分位于殼體111外以供用戶操作的第一把手133,所述第一閥體131設有能分別接通兩第一分水路115、116的兩第一分水口 134,所述進水路114接通第一閥體131,通過第一把手133控制第一切換座132相對第一閥體131轉動可控制兩第一分水口選擇接通進水路。本實施例之中,所述切換機構采用轉動切換模式,但并不以此為限,根據需要,也可選用滑動切換模式。根據需要,可在切換閥處設密封墊,以實現精確切換。
[0036]所述第二分水路113包括一位于殼體內的第三軟管117,所述下接頭112固設在殼體111下端,所述下接頭112連接第三軟管117和第二軟管410,則所述第二分水路113和第二軟管117的接通處位于固定部分的下端部分。所述上接頭113連接第一軟管300和第一切換機構130,以將水引入上接頭113,引入第一閥體131。
[0037]所述連接座裝置140包括一插座141,所述插座141固定裝接在殼體111上部分,而且,最好,所述插座141和第一把手133分別位于殼體111之左右兩側。實施例二
[0038]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出水裝置不設手持花灑,則上述第一切換機構可省略。根據需要,可另在固定部分設開閉機構。
[0039]實施例三
[0040]請查閱圖8,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它能裝接在固設于墻壁的支臂200,該支臂200固定裝接在墻壁且能提供水源;該出水裝置包括側噴組件100和頭部花灑500。
[0041]所述側噴組件100包括一能固定裝接在墻壁的固定部分110和至少一裝接在固定部分110的側噴頭機構120,本實施例之中,所述側噴頭機構120個數為三個,所述三個側噴頭機構120上下間隔布置。所述固定部分110設一第一分水路115。所述側噴組件100和支臂200間連接第一軟管300,通過第一軟管300連接支臂200以將水源引至第一分水路115,所述側噴頭機構120能接通一第一分水路115。
[0042]所述固定部分110包括殼體111和上接頭113,所述殼體111能固定裝接在墻壁。所述上接頭113裝接在殼體111上端,且接通第一軟管300和第一分水路114。
[0043]所述支臂200處設第二切換機構600,所述第二切換機構600連接支臂200、頭部花灑500和第一軟管300以能切換頭部花灑500或第一軟管300接通支臂200。
[0044]—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二切換機構600包括一固定在支臂200末端的第二閥體610、一能相對第二閥體610轉動的第二切換座620及一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閥體610外以供用戶操作的第二把手,所述第二閥體610設有能分別接通頭部花灑500和第一軟管300的兩第二分水口 630,所述第二閥體610接通支臂,通過第二切換座620轉動切換兩第二分水口。本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二閥體610設有一回轉腔640,該支臂和兩第二分水口都接通回轉腔;該第二切換座620轉動連接在回轉腔且至少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間滑動,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切換座620密封一第二分水口且遠離另一第二分水口,該另一第二分水口出水;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切換座620密封另一第二分水口且遠離該一第二分水口,該一第二分水口出水。根據需要,通過第二切換座620還可斷水,則該第二切換座620還能定位在第三位置,該第三位置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間,位于第三位置時該第二切換座620密封接通支臂的端口,或者,位于第三位置時該第二切換座620密封兩第二分水口,當然了,也可直接在支臂處設開閉閥。
[0045]實施例四
[0046]請查閱圖9,它和實施例三不同之處在于:它還結合了實施例一,即還包括手持花灑400,本實施例的結構還可參照實施例一。
[0047]所述固定部分110設一進水路114和兩第一分水路115、116。所述進水路114通過第一軟管300連接支臂200以將水源引至進水路114,再配合第一切換機構以能使支臂200的水流至第一分水路115,所述側噴頭機構120能接通一第一分水路115,所述手持花灑400通過第二軟管410接通另一第一分水路116。
[0048]所述固定部分110上還設有第一切換機構130,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配合進水路114和兩第一分水路115、116以切換兩第一分水路115、116接通進水路114,以控制手持花灑400出水或側噴頭機構120出水。所述固定部分110處還設有連接座裝置140,可用于放置手持花灑400。所述固定部分110還包括下接頭112,所述下接頭112裝接在殼體111下端,所述進水路可包括上述的上接頭113內孔。
[0049]—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設在固定部分110的上部;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包括一固定在殼體111內的第一閥體131、一能相對第一閥體131轉動的第一切換座132及一至少部分位于殼體111外以供用戶操作的第一把手133,所述第一閥體131設有能分別接通兩第一分水路115、116的兩第一分水口 134,所述進水路114接通第一閥體131,通過第一切換座132相對第一閥體131轉動能控制兩第一分水口選擇接通進水路。
[0050]所述第二分水路113包括一位于殼體內的第三軟管117,所述下接頭112固設在殼體111下端,所述下接頭112連接第三軟管117和第二軟管410,則所述第二分水路113和第二軟管117的接通處位于固定部分的下端部分。所述第一軟管300裝接上接頭113,所述上接頭113連接第一軟管300和第一切換機構130,以將水引入上接頭113,引入第一閥體131。
[0051]所述連接座裝置140包括一插座141,所述插座141固定裝接在殼體111上部分,而且,最好,所述插座141和第一把手133分別位于殼體111之左右兩側。
[005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它裝接在固設于墻壁的支臂(200),其特征在于:該出水裝置包括側噴組件(100),所述側噴組件(100)包括一能固定裝接在墻壁的固定部分(110)和至少一設在固定部分(Iio)的側噴機構(120),所述固定部分(110)設一第一分水路,所述側噴機構(120)能接通第一分水路;所述側噴組件(100)和支臂(200)通過一第一軟管(300)接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手持花灑(400);所述固定部分(110)還設一進水路和另一第一分水路,所述進水路接通第一軟管(300),所述手持花灑(400)通過第二軟管(410)接通另一第一分水路;所述固定部分(110)上還設有第一切換機構(130),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配合進水路和兩第一分水路以能切換兩第一分水路,以控制手持花灑(400)出水或側噴頭機構(120)出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110)處設有能放置手持花灑(400)的連接座裝置(14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設在固定部分(110)的上部,所述另一第一分水路和第二軟管(410)的接通處位于固定部分(110)的下端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110)包括殼體(111)、下接頭(112)和上接頭(113),所述殼體(111)固定裝接在墻壁;另一第一分水路包括一位于殼體(111)內的第三軟管;所述上接頭(113)裝接在殼體(111)上端且連接第一軟管(300)和第一切換機構(130),所述下接頭(112)固設在殼體(111)下端且連接第三軟管和第二軟管(410)。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裝置(140)包括一插座(141),所述插座(141)固定裝接在固定部分(110)。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換機構(130)包括一固定在固定部分(110)內的第一閥體、一能相對第一閥體轉動的第一切換座及一至少部分位于固定部分(110)外以供用戶操作的第一把手,所述第一閥體設有能分別接通兩第一分水路的兩第一分水口,所述進水路接通第一閥體,通過第一切換座轉動控制兩第一分水口選擇接通進水路。
8.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頭部花灑(500),所述支臂(200)處設第二切換機構(600),所述第二切換機構(600)連接支臂(200)、頭部花灑(500)和第一軟管(300)以能切換頭部花灑(500)或第一軟管(300)接通支臂(200)。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側噴出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換機構(600)包括一固定在支臂(200)末端的第二閥體、一能相對第二閥體轉動的第二切換座及一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閥體外以供用戶操作的第二把手,所述第二閥體設有能分別接通頭部花灑(500)和第一軟管(300)的兩第二分水口,所述第二閥體接通支臂,通過第二切換座轉動切換兩第二分水口。
【文檔編號】E03C1/06GK203769001SQ20132066616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5日
【發明者】張明富, 吳裕林, 王雷, 周華松 申請人:廈門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周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