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包括蓋板組件、進水組件、地漏體組件、水封組件、防返溢組件,水封組件設置在地漏體組件內,與地漏體組件配合用于形成水封,蓋板組件設置在進水組件頂部,防返溢組件設置在水封組件頂部,地漏體組件包括地漏主體,主體上蓋,地漏主體包括進水管、出水管,以及擋水堰,擋水堰位于進水管的范圍為鏤空結構;防返溢組件包括支撐架、密封膜片、防返溢塊,密封膜片安裝在防返溢塊上表面,防返溢塊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支撐架上,支撐架安裝在水封組件頂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漏可以將排水管徑做成與排水管道管徑一致,排水截面積大大增加,加上良好的地漏體結構設計,使排水流速增大。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漏,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 地漏。 一種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技術的地漏有機械式地漏、水封式地漏兩種。水封式地漏的設計原理,天然地 在體積與排速、水封穩定性之間存在的技術矛盾。如果水封深度不足50mm,則不符合建筑設 計規范;如果水封深度達到50mm,卻在地漏排速、水封穩定性上存在短板。而且由于體積的 限制,水封的水量少,如果不進行補水,則短時間內水封會因為水的蒸發而消失,失去防臭 功能,所以缺少水封補水的功能,在使用時極其不方便,而且效果較差。
[0003]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00820190399. 4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地漏,包括地漏 主體和漏體蓋,其特征是:地漏主體內固定有一個套筒,地漏主體上部中間孔插接有可調漏 斗,可調漏斗頂部裝有地漏箅子,可調漏斗的底部裝有水封套筒,水封套筒固定在漏體蓋的 凹孔上。
[0004] 雖然上述實用新型實現了排水流量大,水封良好,防臭、防返溢的效果。但其仍存 在不足,地漏主體內的擋水堰是一圈完整的圓環,在進水管處與出水管處均被擋水堰遮擋 住。即,水流從進水管流入時,如果水流量不足以漫過擋水堰,則水流將繞擋水堰流出,無法 對水封進行補水,仍然存在水封容易干涸,需要人工進行補水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進行自動補水、防返 溢組件工作更穩定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
[0006]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 -種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包括蓋板組件、進水組件、地漏體組件、 水封組件、防返溢組件,水封組件設置在地漏體組件內,與地漏體組件配合用于形成水封, 蓋板組件設置在進水組件頂部,防返溢組件設置在水封組件頂部,地漏體組件包括地漏主 體,主體上蓋,地漏主體包括進水管、出水管,以及擋水堰,擋水堰位于進水管的范圍為鏤空 結構;防返溢組件包括支撐架、密封膜片、防返溢塊,密封膜片安裝在防返溢塊上表面,防返 溢塊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支撐架上,支撐架安裝在水封組件頂端。
[0008] 作為優選,地漏主體的進水管、出水管分別設置在儲水碗兩端,擋水堰環繞設置在 儲水碗上部,擋水堰在出水管的范圍遮擋住進水管;主體上蓋設置在地漏主體上,主體上蓋 與擋水堰間存在過水間隙。
[0009] 作為優選,進水管內設置薄堵片,地漏處于進水組件導通、進水管截止的單通道導 通狀態;薄堵片從進水管內移除,地漏處于進水組件與進水管均導通的雙通道導通狀態。
[0010] 作為優選,主體上蓋中間位置為向下沉陷的沉孔,水封組件的水封形成管頂端外 表面向外設置有凸出的掛環與卡塊,水封組件通過掛環與卡塊夾裝在沉孔邊緣與主體上蓋 進行密封安裝。
[0011] 作為優選,沉孔向下延伸的部分位于擋水堰內。
[0012] 作為優選,沉孔邊緣設置有與卡塊對應的缺口,安裝時,將卡塊對準缺口,將水封 形成管掛在主體上蓋的沉孔上,轉動水封形成管,將卡塊與缺口錯開,則卡塊與掛環夾裝在 沉孔邊緣。
[0013] 作為優選,主體上蓋與掛環間設置密封墊片,實現水封形成管與主體上蓋的密封 安裝。
[0014] 作為優選,防返溢塊下表面向下延伸出浮水筒。
[0015] 作為優選,浮水筒的筒底凸出防返溢塊的上表面,防返溢塊上表面形成凸起的凸 臺,密封膜片套裝在凸臺四周。
[0016] 作為優選,地漏體組件還包括地漏堵頭,用于單通道導通時,對進水管進行封堵。 [0017]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漏可以將排水管徑做成與排水管道管徑一致,排水截面積大 大增加,加上良好的地漏體結構設計,使排水流速增大。
[0019] 防返溢組件的使用,常態下防返溢組件會一直處于關閉狀態,水封中的水被與大 氣隔離開,不易蒸發。同時,當進水端連接的潔面器等器具排出的廢水流量大時,會自動將 水封與地面之間的通道關閉,廢水不會溢出到地面上去。
[0020] 本實用新型中,擋水堰在進水管的范圍為鏤空結構,進水端連接的潔面器等器具 排出的廢水會直接補充到水封中去,然后經排水管排出,實現對水封的補水功能。
[0021]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漏結構設計合理,最小總安裝高度比市售低20mm左右,裝飾 層厚度較小,回填少,建筑成本低,使用范圍更廣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爆炸圖;
[0023]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0024] 圖3是地漏體組件的剖視圖;
[0025] 圖4是地漏體組件的立體剖視圖;
[0026] 圖5是地漏主體的立體剖視圖;
[0027] 圖中:101是格棚蓋板,102是過濾網,201是地漏蓋板,202是格棚框,203是進水 漏斗,204是漏斗密封圈,301是地漏主體,3011是進水管,3012是出管,3013是擋水堰,3014 是儲水碗,3015是薄堵片,302是主體上蓋,3021是沉孔,3022缺口,303是地漏堵頭,401是 水封形成管,4011是掛環,4012是卡塊,402是密封墊片,403是清潔提手,501是支撐架,502 是防返溢塊,5021是浮水筒,5022是凸臺,503是密封膜片,504是轉軸,505是防返溢密封 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9]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包括蓋板組件、進水組 件、地漏體組件、水封組件、防返溢組件,水封組件設置在地漏體組件內,與地漏體組件配合 用于形成水封,蓋板組件設置在進水組件頂部,防返溢組件設置在水封組件頂部。
[0030] 蓋板組件包括格柵蓋板101、過濾網102。進水組件包括地漏蓋板201、格柵框202、 進水漏斗203、漏斗密封圈204。水封組件包括水封形成管401、密封墊片402、清潔提手403。 地漏體組件包括地漏主體301,主體上蓋302。防返溢組件包括支撐架501、密封膜片503、 防返溢塊502、防返溢密封圈505,密封膜片503安裝在防返溢塊502上表面,防返溢塊502 通過轉軸504轉動連接在支撐架501上,支撐架501安裝在水封組件頂端。
[0031] 如圖3、圖4、圖5所示,地漏主體301包括進水管3011、出水管3012,以及擋水堰 3013,擋水堰3013位于進水管3011的范圍為鏤空結構,地漏主體301的進水管3011、出水 管3012分別設置在儲水碗3014兩端,擋水堰3013環繞設置在儲水碗3014上部,擋水堰 3013在出水管3012的范圍遮擋住進水管3011 ;主體上蓋302設置在地漏主體301上,主體 上蓋302與擋水堰3013間存在過水間隙。則廢水流經進水管3011,則可全部注入地漏主體 301的儲水碗3014,可以作為水封的補水功能,防止水封干涸帶來的不便。
[0032] 由于本實用所述的地漏設置有兩種工作模式,即單通道導通、雙通道導通。單通道 導通時,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漏即只具備用于水流從地漏蓋板201注入的狀態;雙通道導 通時,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漏即可以用于水流從地漏蓋板201注入,以及水流從其他用水 器具而來的狀態。因此,本實用新型中,在進水管3011內設置薄堵片3015,地漏處于進水組 件導通、進水管3011截止的單通道導通狀態;薄堵片3015從進水管3011內移除,地漏處于 進水組件與進水管3011均導通的雙通道導通狀態。本實施例中,地漏體組件還包括地漏堵 頭303,用于單通道導通時,對進水管3011進行封堵,使作為單通道工作時,對進水管3011 的封堵更加有效,防止臭味或小蟲從進水管3011進入室內。
[0033] 為了縮小地漏的整體體積,又能達到規定的效果,主體上蓋302中間位置為向下 沉陷的沉孔3021,沉孔3021向下延伸的部分位于擋水堰3013內,借此結構實現降低地漏 最小安裝高度。水封組件的水封形成管401頂端外表面向外設置有凸出的掛環4011與卡 塊4012,水封組件通過掛環4011與卡塊4012夾裝在沉孔3021邊緣與主體上蓋302進行密 封安裝。沉孔3021邊緣設置有與卡塊4012對應的缺口 3022,安裝時,將卡塊4012對準缺 口 3022,將水封形成管401掛在主體上蓋302的沉孔3021上,轉動水封形成管401,將卡塊 4012與缺口 3022錯開,則卡塊4012與掛環4011夾裝在沉孔3021邊緣。主體上蓋302與 掛環4011間設置密封墊片402,實現水封形成管401與主體上蓋302的密封安裝。
[0034] 由于防返溢塊502是用于當地漏主體301里的水急劇上漲,通過浮力將防返溢塊 502向上推,關閉防返溢組件,實現防返溢。本實施例中,水封防返溢組件是在水封內的廢水 防返溢塊502下表面向下延伸出浮水筒5021。浮水筒5021增大了水流對防返溢塊502的 浮力,使得防返溢塊502的關閉效果更優。
[0035] 浮水筒5021的筒底凸出防返溢塊502的上表面,防返溢塊502上表面形成凸起的 凸臺5022,密封膜片503套裝在凸臺5022四周。防返溢塊502通過密封膜片503與支撐架 501實現密封關閉。
[0036]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漏的裝配方法為:先將地漏主體301進行埋設;然后根據實 際安裝高度,裁剪進水漏斗203,保證適合長度要求,在進水漏斗203底端裝上漏斗密封圈 204,并抹上硅脂,將格柵框202、地漏蓋板201裝入進水漏斗203,將整個進水組件裝入地漏 主體301 ;水封組件設置在進水漏斗203底部,防返溢組件設置在水封形成管401的頂端; 最后取下地漏蓋板201,將過濾網102、格柵蓋板101安裝入格柵框202。根據實際使用情 況,再選擇薄堵片3015與地漏堵頭303的采用與否。
[0037] 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 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變型等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 要求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包括蓋板組件、進水組件、地漏體組件、水 封組件、防返溢組件,水封組件設置在地漏體組件內,與地漏體組件配合用于形成水封,蓋 板組件設置在進水組件頂部,防返溢組件設置在水封組件頂部,其特征在于,地漏體組件包 括地漏主體,主體上蓋,地漏主體包括進水管、出水管,以及擋水堰,擋水堰位于進水管的范 圍為鏤空結構;防返溢組件包括支撐架、密封膜片、防返溢塊,密封膜片安裝在防返溢塊上 表面,防返溢塊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支撐架上,支撐架安裝在水封組件頂端。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其特征在于,地漏主體 的進水管、出水管分別設置在儲水碗兩端,擋水堰環繞設置在儲水碗上部,擋水堰在出水管 的范圍遮擋住進水管;主體上蓋設置在地漏主體上,主體上蓋與擋水堰間存在過水間隙。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其特征在于,進水管內 設置薄堵片,地漏處于進水組件導通、進水管截止的單通道導通狀態;薄堵片從進水管內移 除,地漏處于進水組件與進水管均導通的雙通道導通狀態。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其特征在于,主體上蓋 中間位置為向下沉陷的沉孔,水封組件的水封形成管頂端外表面向外設置有凸出的掛環與 卡塊,水封組件通過掛環與卡塊夾裝在沉孔邊緣與主體上蓋進行密封安裝。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其特征在于,沉孔邊緣 設置有與卡塊對應的缺口,安裝時,將卡塊對準缺口,將水封形成管掛在主體上蓋的沉孔 上,轉動水封形成管,將卡塊與缺口錯開,則卡塊與掛環夾裝在沉孔邊緣。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其特征在于,主體上蓋 與掛環間設置密封墊片,實現水封形成管與主體上蓋的密封安裝。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其特征在于,沉孔向下 延伸的部分位于擋水堰內。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其特征在于,防返溢塊 下表面向下延伸出浮水筒。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其特征在于,浮水筒的 筒底凸出防返溢塊的上表面,防返溢塊上表面形成凸起的凸臺,密封膜片套裝在凸臺四周。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量防臭可補水防溢雙通道地漏,其特征在于,地漏體組 件還包括地漏堵頭,用于單通道導通時,對進水管進行封堵。
【文檔編號】E03F5/06GK203905147SQ201420240138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周俊峰, 溫武, 繆蕩蕩 申請人:廈門威迪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