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節能建筑雨水收集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雨水收集系統,具體涉及一種綠色節能建筑雨水收集處理系統。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全封閉式、節能環保、自然、健康、舒適的綠色節能建筑雨水收集處理系統,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地下儲水池內設置有由多個HDPE雨水管構成的儲水模塊,所述地下儲水池的進水口設置有進水過濾井,所述雨水收接池的出水口與過濾棄流裝置的進水口相連通,所述過濾棄流裝置的出水口經過濾芯與進水過濾井相連通,所述地下儲水池的出水口設置有排污泵和綠化澆灌泵;本實用新型廣泛用于節能建筑的雨水收集。
【專利說明】綠色節能建筑雨水收集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雨水收集系統,具體涉及一種綠色節能建筑雨水收集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建筑越來越多。建筑的增多,一方面擠壓、占用了大量土地和綠化空間,另一方面建筑內產生的生活垃圾與日俱增,給垃圾處理帶來很大困難。如何能快速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環境質量,緩解大氣浮塵,凈化空氣,保護建筑物頂部,延長屋頂建材使用壽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保溫隔熱,減少空調的使用,節約能源,消弱城市噪音,增加空氣濕度,凈化水源,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建筑內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可循環利用,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全封閉式、節能環保、自然、健康、舒適的綠色節能建筑雨水收集處理系統。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綠色節能建筑雨水收集處理系統,包括雨水收接池、過濾棄流裝置和地下儲水池,所述地下儲水池內設置有由多個HDPE雨水管構成的儲水模塊,所述地下儲水池的進水口設置有進水過濾井,所述雨水收接池的出水口與過濾棄流裝置的進水口相連通,所述過濾棄流裝置的出水口經過濾芯與進水過濾井相連通,所述地下儲水池的出水口設置有排污泵和綠化澆灌泵。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全封閉建筑,通過在建筑內設置采暖供熱空調系統、雨水收集處理系統、排放收集處理系統、太陽能光電轉換系統,實現綠色種植、太陽能發電、太陽能采暖、雨水收集、生活垃圾回收處理等功能,有效減少外部環境對建筑內生活環境的污染,重新營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綠色、自然、節能環保的生活空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綠色節能建筑雨水收集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08]圖3為圖2中采暖供熱空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4為圖2中排放收集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5為圖2中光伏雷電防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I為建筑物本體,2為采暖供熱空調系統,3為雨水收集處理系統,4為排放收集處理系統,5為太陽能光電轉換系統,6為太陽能集熱器,7為換熱水箱,8為地暖盤管,9為集熱器換熱管,10為地暖換熱管,11為集熱循環泵,12為地暖循環泵,13為源熱泵換熱管,14為空氣源熱泵,15為雨水收接池,16為HDPE雨水管,17為過濾棄流裝置,18為地下儲水池,19為儲水模塊,20為進水過濾井,21為排污泵和綠化燒灌泵,22為粗細格柵沉砂裝置,23為調節池,24為厭氧發酵罐,25為沼液沼渣池,26為沼氣正負壓保護器,27為氣水分離器,28為調控表,29為光伏雷電防護系統,30為接閃帶,31為光伏發電裝置,32為鋼柱,33為接地極,34為MEB等電位聯結母排。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0013]如圖1至圖5所示,建筑物本體I為一個密閉空間,建筑物本體是鋼結構連接件和中間發泡聚氨酯雙層鋼板墻體形成的密閉空間,建筑物本體I上設置有采暖供熱空調系統2、雨水收集處理系統3、排放收集處理系統4,太陽能光電轉換系統5,通過綠色農場、采暖供熱空調系統2、雨水收集處理系統3、排放收集處理系統4和太陽能光電轉換系統5,太陽能光電轉換系統和現有技術相同,通過上述系統實現建筑物的采暖、生活用水、雨水收集處理及綠化噴灌、生活垃圾、污物的重復利用,從而營造一個密封、綠色,節能環保,環境自然舒適的人類生活環境。
[0014]其中,采暖供熱空調系統2包括太陽能集熱器6、換熱水箱7和地暖盤管8,所述太陽能集熱器6安裝在建筑物本體I的屋頂,所述換熱水箱7內設置有集熱器換熱管9和地暖換熱管10,所述太陽能集熱器6的進水管、出水管分別與集熱器換熱管9的進水口、出水口相連通,所述太陽能集熱器6的進水管上設置有即熱循環泵11,所述地暖盤管8的進水管、回水管分別與地暖換熱管10的進水口、出水口相連通,所述地暖盤管8的進水管上設置有地暖循環泵12,所述換熱水箱7的進水口與生活用水供水管相連通,換熱水箱7的出水口與生活用水管相連通,換熱水箱7內還設置有源熱泵換熱管13,所述空氣源熱泵14的進水管、出水管分別與源熱泵換熱管13的進水口、出水口相連通,所述空氣源熱泵14的出水管、進水管還分別與地暖盤管8的進水管、回水管相連通。
[0015]當冬季太陽能充足時,太陽能集熱器6吸收熱量,將通過換熱水箱7儲存熱量,地暖盤管8吸收換熱水箱7中的熱量進行供暖,同時換熱水箱7還可滿足生活中的熱水使用,在采暖時,能夠滿足冬季室內溫度達到18攝氏度,洗浴熱水溫度達到40攝氏度,完全能夠滿足生活使用;但太陽能不足時,可以通過空氣源熱泵14進行補充熱源;同時當夏季太陽能充足時,能完全滿足生活用水需求,并且還可以通過空氣源熱泵14通過地暖盤管8進行冷源補充降溫,節能環保,能耗低。
[0016]雨水收集處理系統3包括雨水收接池15、過濾棄流裝置17和地下儲水池18,所述地下儲水池18內設置有由多個HDPE雨水管構成的儲水模塊19,所述地下儲水池18的進水口設置有進水過濾井20,所述雨水收接池15的出水口與過濾棄流裝置17的進水口相連通,所述過濾棄流裝置17的出水口經過濾芯與進水過濾井20相連通,所述地下儲水池18的出水口設置有排污泵和綠化澆灌泵21。
[0017]雨水收集處理系統3主要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通過雨水收接池接收15雨水,將接收到的雨水過濾棄流裝置17進行初次過濾,然后儲存在由多個HDPE雨水管構成的儲水模塊19中,當需要進行綠色澆灌時,可以直接使用,同時儲存的水還可以通過沉淀、過濾、消毒、納濾膜技術進行處理,以供生活用水使用,有效節約能源。
[0018]排放收集處理系統4包括粗細格柵沉砂裝置22、調節池23和厭氧發酵罐24,排污口經過粗細格柵沉砂裝置22與調節池23的進口相連通,所述調節池23的出口與厭氧發酵罐24的進口相連通,所述厭氧發酵罐24的排污口與沼液沼渣池25相連通,沼液沼渣池25上設置有綠化澆灌泵;厭氧發酵罐24的出氣口經沼氣正負壓保護器26與氣水分離器27相連通,所述氣水分離器27經脫硫塔、阻火器與調控表28相連通。
[0019]排放收集處理系統4主要對生活垃圾以及生活的排泄物進行回收處理,以實現沼氣能源,粗細格柵沉砂裝置22對生活垃圾以及生活的排泄物進行初次過濾,通過調節池23進行沉淀、分離,通過厭氧發酵罐24進行厭氧發酵,得到的沼氣通過正負壓保護器26、氣水分離器27、脫硫塔、阻火器、調控表28輸送到廚房內,實現沼氣利用;同時厭氧發酵罐24產生的沉淀物,流入沼氣、沼液池進行回收儲存,實現綠色澆灌綠色農場,種植綠色植物和蔬菜。
[0020]光伏雷電防護系統29包括接閃帶30和光伏發電裝置31,光伏發電裝置31中的光伏板支架與接閃帶30相連接,接閃帶30與建筑物本體I的鋼柱32相連接,建筑物本體I的底部預埋有接地極33,鋼柱32與接地極相連接,光伏發電裝置31中的直流匯流箱、直流配電柜和交流配電柜的PE母排均通過MEB線與MEB等電位聯結母排34相連接,MEB等電位聯結母排34與接地極33相連接。光伏發電裝置31通過光伏板、直流匯流箱、直流配電柜、光伏控制器、逆變器和交流配電柜進發電。其中光伏板支架通過MEB線與接閃帶30相連接,直流匯流箱、直流配電柜和交流配電柜通過MEB線與MEB等電位聯結母排34相連接,并且建筑物本體中的大金屬構件、金屬管均與MEB等電位聯結母排34相連接,MEB等電位聯結母排34與接地極33相連接,從而起到防雷的作用。
[0021]本實用新型采用全封閉建筑,減少外部環境對建筑內生活環境的污染,在建筑物內實現綠色種植、太陽能發電、太陽能采暖、雨水收集、生活垃圾回收處理等功能,重新營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綠色、自然、節能環保的生活空間。
[0022]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種變化,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綠色節能建筑雨水收集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接池(15)、過濾棄流裝置(17)和地下儲水池(18),所述地下儲水池(18)內設置有由多個HDPE雨水管構成的儲水模塊(19 ),所述地下儲水池(18 )的進水口設置有進水過濾井(20 ),所述雨水收接池(15 )的出水口與過濾棄流裝置(17)的進水口相連通,所述過濾棄流裝置(17)的出水口經過濾芯與進水過濾井(20)相連通,所述地下儲水池(18)的出水口設置有排污泵和綠化澆灌泵(21)。
【文檔編號】E03F5/10GK204185899SQ201420591323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4日
【發明者】田瑞軍 申請人:煤炭工業太原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