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包括篦子、容水槽和設于容水槽底部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與市政雨水管網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排水口呈直線設置的集水口,集水口與雨水過濾裝置及集水井連接,在排水口和集水口的上方設置有一移動蓋板,移動蓋板在同一時間僅可完全地閉合排水口或集水口,移動蓋板的一端通過一定滑輪與一浮球連接,另一端連接有一復位彈簧,復位彈簧固定于容水槽的一個壁上。本實用新型通過浮球與移動蓋板連接,移動蓋板控制排水口與集水口的開閉,當水位低時,雨水進入集水口,通過配合設置的雨水過濾裝置對雨水進行過濾及收集,當水位高時,雨水直接進入排水口,優先滿足排水要求,防止水澇的發生。
【專利說明】一種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可用于對初期雨水徑流的分離,同時,不影響雨水口的排水性能。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區地表不透水面積逐年增加,傳統的雨水處理方式多為直接排放,大量雨水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白白流失,且初期降雨在路面匯集和排放時又將沖刷攜帶大量懸浮顆粒污染物和部分有機或無機污染物,這些初期雨水如果不經處理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將成為城市非點源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另一方面,我國城市排水設施普遍陳舊、老化,排水能力不足,暴雨來襲時,雨水徑流量瞬間急劇增加,排水系統不堪重負,形成洪澇災害。因此,設法提高雨污水收集利用技術,一方面可減輕市政污水處理量,另一方面可有效緩解城市園林用水緊張的局面。此外,合理充分的雨水回灌,還能涵養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防洪減災、調節氣候、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由此可見,解決好雨污水利用問題對城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建設節水型園林綠地,在城市園林綠地中尋求新的雨污水處置或利用方法已成為必然趨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充分對初期雨水徑流進行分離、收集,又可有效滿足雨水口排水要求的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包括篦子、容水槽(I)和設于容水槽底部的排水口
(2),所述排水口(2)與市政雨水管網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排水口(2)呈直線設置的集水口( 3 ),集水口( 3 )與雨水過濾裝置及集水井連接,在排水口( 2 )和集水口( 3 )的上方設置有一移動蓋板(4),移動蓋板(4)在同一時間僅可完全地閉合排水口(2)或集水口(3),移動蓋板(4)的一端通過一定滑輪(5)與一浮球(6)連接,另一端連接有一復位彈簧(7 ),復位彈簧(7 )固定于容水槽(I)的一個壁上,集水口(3)靠近浮球而排水口(2)遠離浮球。通過浮球與移動蓋板連接,移動蓋板控制排水口與集水口的開閉,浮球的高度由容水槽內的水位決定,當水位低時,雨水進入集水口,通過配合設置的雨水過濾裝置對雨水進行過濾及收集;當水位高時,浮球拉動移動蓋板閉合集水口,雨水直接進入排水口,優先滿足排水要求,防止水澇的發生。
[0006]作為優選,在所述容水槽(I)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有一對滑槽(8),移動蓋板(4)的兩側嵌入滑槽(8)內。從而移動蓋板可在滑槽內滑動。
[0007]作為優選,所述移動蓋板(4)的形狀與所述排水口(2)及集水口(3)的形狀相適應,其尺寸略大于排水口(2)或集水口(3)尺寸,排水口(2)緊鄰集水口(3)。可最大限度地進行集水和排水,從而在滿足雨水口排水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分離初期雨水,為過濾和再利用初期雨水做好前提準備。
[0008]作為優選,所述排水口(2)及集水口(3)的形狀均為方形。排水口及集水口的口徑最大且可最大限度地緊鄰在一起,從而使移動蓋板的開閉作用能達到最大。
[0009]作為優選,在所述篦子的下方還設置有一頂蓋,所述頂蓋包括可過濾污染物的防污柵欄和可打開的檢修口.雨水首先經過防污柵欄,其中夾雜的落葉、樹枝、塑料袋等污染物會被攔下,完成地表雨水粗過濾,避免大塊污染物阻塞管道,延長裝置使用壽命;檢修口用于裝置的檢修和內部清理,平時關閉狀態。
[0010]作為優選,所述防污柵欄與檢修口均向下傾斜,且防污柵欄的傾斜角度大于檢修口的傾斜角度。防污柵欄做成斜角目的是增大了容積,不會因為短期的污染物堆積造成阻塞,延長人工清理時間的間隔周期;檢修口也是斜向設計,方便雨水進入。
[0011]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在不影響排水性能的同時,可有效地和最大限度地分離初期雨水,減輕市政污水處理量,為初期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做好準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俯視圖;
[0014]圖3為圖1中A部放大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7]實施例1:
[0018]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包括篦子、容水槽I和設于容水槽底部的排水口 2,排水口 2與市政雨水管網連接,還包括與排水口 2呈直線設置且緊鄰的集水口 3,集水口 3與雨水過濾裝置及集水井連接,在排水口 2和集水口 3的上方設置有一移動蓋板4,移動蓋板4在同一時間僅可完全地閉合排水口 2或集水口 3,移動蓋板4的一端通過一定滑輪5與一浮球6連接,另一端連接有一復位彈簧7,復位彈簧7固定于容水槽I的一個壁上,集水口 3靠近浮球而排水口 2遠離浮球。在容水槽I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有一對滑槽8,移動蓋板4的兩側嵌入滑槽8內。移動蓋板4的形狀與所述排水口 2及集水口 3的形狀相適應,其尺寸略大于排水口 2或集水口 3尺寸,排水口 2緊鄰集水口 3。在本實施例中,移動蓋板4、排水口 2及集水口 3的形狀均為方形。
[0019]本實用新型通過浮球與移動蓋板連接,移動蓋板控制排水口與集水口的開閉,浮球的高度由容水槽內的水位決定,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實際需要設定某一較低的水位的集水位,則水位低于集水位時,雨水進入集水口,通過配合設置的雨水過濾裝置對雨水進行過濾及收集;設定某一較高的水位為排水位,水位高于排水位時,浮球拉動移動蓋板閉合集水口,此時,集水口為完全閉合,雨水直接進入排水口,優先滿足排水要求,防止水澇的發生;當水位處于集水位與排水位之間時,則集水口和排水口均處于部分閉合狀態,部分雨水進行集水口而部分雨水進入排水口,且隨著水位變化而調整集水口和排水口閉合的程度,即水位越接近集水位則集水口閉合越少,越接近排水位時,排水口閉合越少。因降雨的一般規律為雨量從小到大,初期雨水的徑流量一般較小,此時,初期雨水被有效地分離;而當遇到初期雨水徑流量較大時,如暴雨,則優先滿足排水要求,防止洪澇的發生。因此,本實用新型可最大限度地達到分離初期雨水的效果,減輕市政污水處理量,為初期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做好準備。
[0020]實施例2:
[0021]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所述篦子的下方還設置有一頂蓋9,所述頂蓋9包括可過濾污染物的防污柵欄91和可打開的檢修口 92.雨水首先經過防污柵欄,其中夾雜的落葉、樹枝、塑料袋等污染物會被攔下,完成地表雨水粗過濾,避免大塊污染物阻塞管道,延長裝置使用壽命;檢修口用于裝置的檢修和內部清理,平時關閉狀態。防污柵欄91與檢修口 92均向下傾斜,且防污柵欄91的傾斜角度大于檢修口 92的傾斜角度。防污柵欄做成斜角目的是增大了容積,不會因為短期的污染物堆積造成阻塞,延長人工清理時間的間隔周期;檢修口也是斜向設計,方便雨水進入。檢修口 92的一端與防污柵欄91的一端鉸接,平時處于關閉狀態,在檢修的時候打開使用。
[0022]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包括篦子、容水槽(I)和設于容水槽底部的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與市政雨水管網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排水口(2)呈直線設置的集水口( 3 ),集水口( 3 )與雨水過濾裝置及集水井連接,在排水口( 2 )和集水口( 3 )的上方設置有一移動蓋板(4),移動蓋板(4)在同一時間僅可完全地閉合排水口(2)或集水口(3),移動蓋板(4)的一端通過一定滑輪(5)與一浮球(6)連接,另一端連接有一復位彈簧(7 ),復位彈簧(7 )固定于容水槽(I)的一個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水槽(I)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有一對滑槽(8),移動蓋板(4)的兩側嵌入滑槽(8)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蓋板(4)的形狀與所述排水口(2)及集水口(3)的形狀相適應,其尺寸略大于排水口(2)或集水口(3)尺寸,排水口(2)緊鄰集水口(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2)及集水口(3)的形狀均為方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篦子的下方還設置有一頂蓋(9),所述頂蓋(9)包括可過濾污染物的防污柵欄(91)和可打開的檢修口(9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環保雨水口初級凈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污柵欄(91)與檢修口(92)均向下傾斜,且防污柵欄(91)的傾斜角度大于檢修口(92)的傾斜角度。
【文檔編號】E03F5/14GK204212254SQ201420598375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6日
【發明者】黃斌, 陳琦, 單敏 申請人:杭州中藝園林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