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填海造陸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利用沉箱填海造陸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我國沿海地區有很多平緩的深度在5m左右的淺海(漲潮時),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海洋資源,人們會在平緩的淺海地區進行填海造陸。通常采用的填海造陸方式是采用挖掘船去較遠的地方挖掘泥沙,然后將挖掘的泥沙吹填到淺海圍海區域,使灘涂區域的陸地高于海平面,然而這種方法吹填量大、時間長、造陸成本太高、造陸面積小。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以采用建設圍堤的方法,在灘涂區域內建造圍堤,在圍堤內形成大量可開發的陸地,然而這種方式必須在海中進行建設,存在施工不方便,安全性低,成本高和經濟效益低的缺點。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本領域內技術人員設計了具有下插沉箱的臺階式多級填海造陸方法及填海造陸圍埝(申請號為201410211158.3,公告號為CN103953004A),在陸地上通過流水生產的方式生產沉箱,然后用拖船將沉箱在海上漂浮托運圍堤建造的預定位置,在沉箱內充填泥沙使沉箱下沉并連接固定成圍海堤壩。這種采用沉箱造陸的方法具有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和施工安全的優點。然而這種沉箱結構在填海造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缺陷,首先沉箱托運到預定位置后,需要在海上進行泥沙裝填作業,作業時間較長,工程量較大;其次沉箱沉入水下后要通過連接孔和螺栓將相鄰沉箱連接,在通過混凝土對相鄰兩個沉箱澆筑是沉箱連接更加牢固,水下作業時間較長,工作量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利用沉箱填海造 陸的方法。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利用沉箱填海造陸的方法,用沉箱填海造陸方法的步驟包括:
A、在陸上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預制場建造多個矩形鋼筋混凝土沉箱1,沉箱的下表面上設有進水閥門4,上表面上設有開口5,開口處設有扣蓋6,沉箱內填充泥沙7,泥沙的填充量不超過沉箱內部容積的三分之一,并保證沉箱以及內部泥沙的總重力不大于海水對沉箱的浮力;
B、將多個沉箱引入海中并與拖運的船只連接,拖運船只將沉箱拖運至預定的灘涂位置;
C、打開沉箱下表面上的進水閥門和上表面開口處的扣蓋,并通過控制進水閥門水流量的大小來控制沉箱的沉沒速度,在此過程中,工程人員要不斷調整沉箱的下落方向,并通過繩索引導沉箱落入指定地點;
D、當第一個沉箱落到指定地點后,重復步驟C的動作,引導第二只沉箱降落在第一只沉箱的上表面上并固定連接,以此類推,將多個沉箱摞在一起直到最上面一只沉箱露出海面為止,摞在一起的沉箱形成一個支撐柱;
E、重復步驟C和D的動作,以第一根支撐柱為基準,在其附近位置設置多個相同的支撐柱形成一個支撐底座;
F、在步驟E中支撐底座的上端面上澆筑鋼筋混凝土層8,使得多個支撐柱的頂端固定連接在一起形成地基,在地基上鋪上土壤完成填海造陸工作。
所述沉箱1的上表面上設有凸起2,所述沉箱的下表面上設有與凸起對應的凹槽3。
所述凹槽3與凸起的數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對應,所述凸起插入凹槽內在沉箱箱體重力的作用下將上下兩個沉箱固定連接在一起。
所述扣蓋6處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扣蓋以及開口形成密封結構并保證沉箱在拖運過程中海水不會滲入沉箱內部。
所述步驟F中的鋼筋混凝土層的厚度為。
所述步驟E中相鄰兩個支撐柱之間的距離為。
利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制作的利用沉箱填海造陸的方法,施工效率高,方法操作簡單,海上作業時間短,成本低,經濟效益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使用利用沉箱填海造陸的方法制成的填海造陸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支撐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沉箱;2、凸起;3、凹槽;4、進水閥門;5、開口;6、扣蓋;7、泥沙;8、鋼筋混凝土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具體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和2所示,在陸上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預制場建造多個矩形鋼筋混凝土沉箱1,沉箱的下表面上設有進水閥門4,上表面上設有開口5,開口處設有扣蓋6,沉箱內填充泥沙7,泥沙的填充量不超過沉箱內部容積的三分之一,并保證沉箱以及內部泥沙的總重力不大于海水對沉箱的浮力,所述沉箱1的上表面上設有凸起2,所述沉箱的下表面上設有與凸起對應的凹槽3,所述凹槽3與凸起的數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對應,所述凸起插入凹槽內在沉箱箱體重力的作用下將上下兩個沉箱固定連接在一起。扣蓋6處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扣蓋以及開口形成密封結構并保證沉箱在拖運過程中海水不會滲入沉箱內部。將多個沉箱引入海中并與拖運的船只連接,拖運船只將沉箱拖運至預定的灘涂位置;打開沉箱下表面上的進水閥門和上表面開口處的扣蓋,并通過控制進水閥門水流量的大小來控制沉箱的沉沒速度,在此過程中,工程人員要不斷調整沉箱的下落方向,并通過繩索引導沉箱落入指定地點;當第一個沉箱落到指定地點后,引導第二只沉箱降落 在第一只沉箱的上表面上并固定連接,以此類推,將多個沉箱摞在一起直到最上面一只沉箱露出海面為止,摞在一起的沉箱形成一個支撐柱;重復上述的動作,以第一根支撐柱為基準,在其附近位置設置多個相同的支撐柱形成一個支撐底座,相鄰兩個支撐柱之間的距離為
。在支撐底座的上端面上澆筑鋼筋混凝土層8,使得多個支撐柱的頂端固定連接在一起形成地基,所述鋼筋混凝土層的厚度為,在地基上鋪上土壤完成填海造陸工作。
沉箱為矩形的鋼筋混凝土箱體,鋼筋混凝土箱體的長寬高分別為,鋼筋混凝土箱體的壁厚為,鋼筋混凝土箱體的上表面上設有多個凸起2,凸起2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凸起分布在鋼筋混凝土箱體上表面上的四個頂角處,凸起2是圓錐形或圓柱形的鋼筋混凝土柱體,鋼筋混凝土箱體的下表面上設有多個與凸起對應的凹槽3,凹槽3的數量與凸起相同,位置與凸起一一對應,凹槽3是與凸起相匹配的圓錐形或圓柱形凹槽。在填海造陸時,上下兩個鋼筋混凝土箱體通過凸起插入凹槽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在鋼筋混凝土箱體的重力和凸起插入凹槽的結構的作用下有效抵擋水流的推力,保證上下兩個鋼筋混凝土箱體的連接牢固。鋼筋混凝土箱體的上表面上設有開口5,施工人員在陸地上通過開口向鋼筋混凝土箱體內填充泥沙,鋼筋混凝土箱體的內部填充有泥沙,泥沙的填充量不超過鋼筋混凝土箱體內部容器的三分之一,并且保證鋼筋混凝土箱體及其內部泥沙的總重力要小于海水對鋼筋混凝土箱體的浮力,填充了泥沙的鋼筋混凝土箱體放入海水內會漂浮在海面上。開口處設有扣蓋6,扣蓋6上設有密封膠條,扣蓋和密封條的組合可以有效隔絕水流滲入鋼筋混凝土箱體。鋼筋混凝土箱體的底面上設有進水閥門4,把鋼筋混凝土箱體引入海中,托運的船只通過繩索與鋼筋混凝土箱體連接,然后將鋼筋混凝土箱體托運到指定的海域,然后打開進水閥門,讓海水進入鋼筋混凝土箱體內部,鋼筋混凝土內部空間被海水緩緩充滿,整個鋼筋混凝土隨著海水的進入緩慢下沉,在下沉的過程中,工程人員可對鋼筋混凝 土箱體進行引導,使之落入海水中的指定位置。在沉箱沉底的整個過程中,工程人員可隨時通過調整閥門流量來控制鋼筋混凝土箱體的下落速度,從而為鋼筋混凝土箱體的下落位置進行引導提供方便。當第一塊鋼筋混凝土箱體沉底后,第二塊鋼筋混凝土箱體重復上述過程,通過引導使得第二塊鋼筋混凝土箱體的下落位置位于第一塊鋼筋混凝土箱體的上表面上,并保證第一塊鋼筋混凝土箱體上表面上的凸起插入第二塊鋼筋混凝土箱體下表面上的凹槽內。
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發明的原理,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