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地溝蓋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踏空地溝蓋板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市政地面設施中,為了能夠迅速將地面的積水排除,在廣場、道路等均設置地溝,在地溝上均覆蓋有地溝蓋板,現有地溝蓋板的外形粗糙、笨重,其均為水泥或生鐵澆鑄。另外現有地溝蓋板上設置多個排水孔,并且孔口較大容易踏空引起崴腳現象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防踏空地溝蓋板結構,避免了崴腳情況的發生。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踏空地溝蓋板結構,包括板體,于所述板體的表面開設多個間隔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前側面為斜面,于所述前側面上開設第一開口,于所述凹槽內、在所述前側面相對的另一側面上開設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的開口面積大于第一開口的開口面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凹槽的前側面設置為斜面防止行人鞋子跟部嵌入,從而防止踏空、崴腳的情況發生,通過在凹槽的前側面開設第二開口,在凹槽的另一側面開設第一開口可以實現在大流量情況下的高效率排水,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的開口面積不同實現了對不同流量的排水處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凹槽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1、板體;2、凹槽;201、前側面;3、第二開口;4、第一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及圖3所示,一種防踏空地溝蓋板結構包括板體1,于板體1的表面開設多個間隔布置的凹槽2,凹槽2的前側面201為斜面,于前側面201上開設第一開口4,于凹槽2內、在前側面201相對的另一側面上開設第二開口3,第二開口3的開口面積大于第一開口4的開口面積,如圖2所示,在高積水環境下水流沿圖2所示箭頭方向排入排水渠內。
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凹槽的前側面設置為斜面防止行人鞋子跟部嵌入,從而防止踏空、崴腳的情況發生,通過在凹槽的前側面開設第二開口,在凹槽的另一側面開設第一開口可以實現在大流量情況下的高效率排水,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的開口面積不同實現了對不同流量的排水處理。
以上描述是對本發明的解釋,不是對發明的限定,本發明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不違背本發明的基本結構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