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智能坐便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及使用其的坐便器。
背景技術:
現代生活對衛浴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對于坐便器,不僅僅是解決了日常的排泄與排遺需求,更要有現代保健及清潔功能,而智能坐便器由于其功能的多樣性,操作的智能性,帶來越來越多的市場的需求。帶有下體清洗的電子馬桶更是受歡迎。但是,現有的智能坐便器設置的噴洗裝置為持續式噴水,而非脈沖式噴水,未能在清洗的同時起到按摩保健作用,用戶體驗度不高。而且,現有的智能坐便器設置的噴洗裝置出水方向均不可調節,噴洗范圍受限制,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噴洗方向靈活可控,清洗效果好,并達到按摩人體穴位的效果,提高使用者舒適度的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及使用其的坐便器。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包括噴洗本體和噴洗口,所述噴洗口設置于噴洗本體的表面,還包括通道腔、整流腔、脈沖葉輪和出水構件;
所述通道腔和整流腔分別開設于所述噴洗本體的內部,所述整流腔的垂直截面呈l字型狀,所述通道腔通過整流腔和噴洗口連通;
所述整流腔的內徑小于通道腔的內徑;
所述脈沖葉輪設置于整流腔的內部并且位于所述噴洗口的下方,所述脈沖葉輪包括葉輪轉軸,所述葉輪轉軸和整流腔的下端面平行;
所述出水構件包括出水管和旋轉基座,所述旋轉基座設置于整流腔的上端面與所述噴洗口之間;
所述出水管套接于所述旋轉基座,所述整流腔通過所述出水管和噴洗口連通;所述出水管圍繞旋轉基座自由轉動。
優選地,所述整流腔包括整流入口段和整流出口段,所述整流入口段和整流出口段垂直相交,所述整流入口段和通道腔連通,所述整流出口段和噴洗口連通;
所述脈沖葉輪設置于整流出口段的內部并且位于所述噴洗口的下方,所述葉輪轉軸和整流出口段的下端面平行;
所述整流出口段的內徑和噴洗口的內徑相同,所述噴洗口的內徑小于通道腔的內徑,所述整流入口段的內徑小于整流出口段的內徑。
優選地,所述脈沖葉輪還包括葉輪安裝架、支撐旋轉桿、安裝基座和多塊葉輪片;
所述安裝基座安裝于整流出口段的下端面并且位于所述噴洗口的下方,所述支撐旋轉桿的一端和安裝基座活動連接,所述支撐旋轉桿的另一端和葉輪安裝架固定連接;所述葉輪轉軸的兩端和葉輪安裝架活動連接;多個所述葉輪片從所述葉輪轉軸的外表面徑向向外延伸;
所述支撐旋轉桿帶動葉輪安裝架軸向旋轉。
優選地,所述葉輪片的垂直截面為波浪型截面;所述葉輪片的切線和葉輪轉軸的中軸線之間的夾角a為0°~30°。
優選地,還包括導流構件,所述導流構件包括導流板和導流驅動部;
所述導流驅動部安裝于整流入口段的靠近整流出口段的一端,所述導流板的一端和導流驅動部連接,所述導流板的另一端伸向整流出口段的端口處;
所述導流驅動部控制所述導流板的擺動角度,所述導流構件通過擺動導流板來改變水流方向;所述導流板的兩側的邊緣和整流入口段的內側壁貼合。
優選地,所述出水管包括第一引流部和第二引流部,所述第一引流部和第二引流部水平首尾連接,并且所述第一引流部的內壁朝向所述整流入口段;
所述第一引流部的內壁平整光滑,所述第二引流部的內壁設有向上旋轉的螺紋結構。
優選地,所述出水構件還包括旋轉控制桿,所述旋轉基座包括出水管活動腔,所述出水管活動腔連通所述整流腔與所述噴洗口;
所述出水管還包括旋轉部,所述第一引流部和第二引流部通過旋轉部連通所述出水管活動腔;
所述旋轉控制桿的一端和出水管活動腔的內壁連接,所述旋轉控制桿的另一端和旋轉部連接,所述旋轉部為中空的球臺;
所述第一引流部和第二引流部構成垂直截面為梯形或喇叭狀,并且開口方向朝向整流腔的中空管體;
還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設置于旋轉部和旋轉基座之間。
優選地,還包括氣流輸入管和水流輸入管,所述氣流輸入管和水流輸入管并列設置于通道腔的入口處。
優選地,使用所述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的坐便器,包括坐便器本體和所述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所述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安裝于坐便器本體上。
所述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設有脈沖葉輪,水流并不是持續噴向所述噴洗口,而是脈沖式即以一定頻率間斷地噴向所述噴洗口,從而使增強水壓,擴大沖擊力度,提高清洗質量,還達到按摩人體穴位的效果,有效舒緩疲勞,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適度。所述整流腔的垂直截面呈l字型狀,水流到達整流腔時會被扭曲調整方向,從而引導水流垂直沖向所述噴洗口,使從噴洗口噴出的水流保持穩定;并且所述整流腔的內徑小于通道腔的內徑,水流通道收窄,以增強出水力度,提高清洗效果。設有所述導流構件,所述導流構件通過擺動導流板來改變水流方向,通過根據水流流速對導流板進行調節即可實現旋轉水流或直線水流的更換,提供兩種出水形式,滿足廣大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圖說明
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噴洗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噴洗裝置的垂直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整流腔垂直剖面結構圖;
圖4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噴洗裝置的水平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脈沖葉輪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脈沖葉輪側面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脈沖葉輪俯面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出水構件垂直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葉輪片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導氣鼓膜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第二引流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噴洗本體1;噴洗口2;通道腔11;整流腔12;脈沖葉輪3;葉輪轉軸31;整流入口段121;整流出口段122;葉輪安裝架32;葉輪片33;支撐旋轉桿34;安裝基座35;導流構件4;導流板41;導流驅動部42;出水構件13;出水管131;第一引流部131a;第二引流部131b;旋轉部131c;旋轉基座132;旋轉控制桿133;出水管活動腔134;密封圈135;氣流輸入管14;水流輸入管15;夾角a;彎勾部33a;導氣鼓膜16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實施例的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包括噴洗本體1和噴洗口2,如圖1所示,所述噴洗口2設置于噴洗本體1的表面,如圖2所示,還包括通道腔11、整流腔12、脈沖葉輪3和出水構件13;
所述通道腔11和整流腔12分別開設于所述噴洗本體1的內部,所述整流腔12的垂直截面呈l字型狀,所述通道腔11通過整流腔12和噴洗口2連通;
所述整流腔12的內徑小于通道腔11的內徑;
如圖3、圖4所示,所述脈沖葉輪3設置于整流腔12的內部并且位于所述噴洗口2的下方,所述脈沖葉輪3包括葉輪轉軸31,所述葉輪轉軸31和整流腔12的下端面平行;
所述出水構件3包括出水管131和旋轉基座132,所述旋轉基座132設置于整流腔12的上端面與所述噴洗口2之間;
所述出水管131套接于所述旋轉基座132,所述整流腔12通過所述出水管131和噴洗口2連通;所述出水管131圍繞旋轉基座132自由轉動。
所述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設有脈沖葉輪3,并且葉輪轉軸31和整流腔12的下端面平行,從而脈沖葉輪3可將在整流腔12內的水垂直噴向所述噴洗口2,由于葉輪片33在旋轉,因此水流并不是持續噴向所述噴洗口2,而是脈沖式即以一定頻率間斷地噴向所述噴洗口2,從而使增強水壓,擴大沖擊力度,提高清洗質量,還達到按摩人體穴位的效果,有效舒緩疲勞,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適度。
所述出水構件13設有具有旋轉功能的出水管131,從而通過控制所述出水管131的旋轉角度即可控制出水方向,使用者可根據自身需求改變出水方向,提高用戶體驗性,擴大噴洗范圍。
所述整流腔12的垂直截面呈l字型狀,水流到達整流腔12時會被扭曲調整方向,從而引導水流垂直沖向所述噴洗口2,使從噴洗口2噴出的水流保持穩定;并且所述整流腔12的內徑小于通道腔11的內徑,水流通道收窄,以增強出水力度,提高清洗效果。
優選地,所述整流腔12包括整流入口段121和整流出口段122,如圖2、圖4所示,所述整流入口段121和整流出口段122垂直相交,所述整流入口段121和通道腔11連通,所述整流出口段122和噴洗口2連通;
所述脈沖葉輪3設置于整流出口段122的內部并且位于所述噴洗口2的下方,所述葉輪轉軸31和整流出口段122的下端面平行;
所述整流出口段122的內徑和噴洗口2的內徑相同,所述噴洗口2的內徑小于通道腔11的內徑,所述整流入口段121的內徑小于整流出口段122的內徑。
所述整流入口段121的內徑小于整流出口段122的內徑,所述脈沖葉輪3設置于整流出口段122的內部并且位于所述噴洗口2的下方,水流在收窄的整流入口段121增大流速,接著增速后的水流直接沖向脈沖葉輪3,給脈沖葉輪3一個直向沖力,使脈沖葉輪3快速轉動,從而提高了水流的噴出頻率和噴出力度,增強按摩效果和清洗效果。
優選地,如圖5所示,所述脈沖葉輪3還包括葉輪安裝架32、支撐旋轉桿34、安裝基座35和多塊葉輪片33;
如圖3所示,所述安裝基座35安裝于整流出口段122的下端面并且位于所述噴洗口2的下方,所述支撐旋轉桿34的一端和安裝基座35活動連接,所述支撐旋轉桿34的另一端和葉輪安裝架32固定連接;所述葉輪轉軸31的兩端和葉輪安裝架32活動連接;多個所述葉輪片33從所述葉輪轉軸31的外表面徑向向外延伸;所述支撐旋轉桿34帶動葉輪安裝架32軸向旋轉。
所述葉輪轉軸31安裝在葉輪安裝架32上,所述葉輪轉軸31可繞其自身的中心軸線旋轉,當水流從整流入口段121瞬間流向整流出口段122時,水流將撞擊所述葉輪片33從而使葉輪片33旋轉,繼而帶動葉輪轉軸31旋轉,多塊所述葉輪片33在旋轉過程中引導水流垂直噴向噴洗口2并產生脈沖式出水效果。
所述支撐旋轉桿34帶動葉輪安裝架32軸向旋轉,從而保證水流始終與葉輪轉軸31垂直地沖向所述脈沖葉輪3,例如:當水流速較小時,水流在導流構件4的導流下,從整流入口段121的出水口瞬間流向整流出口段122的內側壁,即水從脈沖葉輪3的側面流入,此時在水流沖擊作用下,所述支撐旋轉桿34帶動葉輪安裝架32軸向旋轉直至水流方向與葉輪轉軸31垂直;當水流較大時,水流將從整流出口段122端口處的中部流入,即水從脈沖葉輪3的中部流入,水流方向與葉輪轉軸31垂直。從而使得所述脈沖葉輪3具有自動修正功能,確保水流始終與葉輪轉軸31垂直地沖向所述脈沖葉輪3,從而使水流和脈沖葉輪3完全接觸,脈沖葉輪3均勻受力;并減少阻力,脈沖葉輪3對水流的阻力大大降低,穩定流速,確保水流沖擊力在額定工作范圍內,保證噴洗質量。
優選地,所述葉輪片33的垂直截面為波浪型截面,如圖6所示;
如圖7所示,所述葉輪片33的切線和葉輪轉軸31的中軸線之間的夾角a為0°~30°。所述葉輪片33的垂直截面為波浪型截面,可減少水流紊亂的發生,更好地引導水流垂直噴向所述噴洗口2,提高引水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所述葉輪片33的使用壽命。所述葉輪片33的切線和葉輪轉軸31的中軸線之間的夾角a為0°~30°,優選為20°,可減少脈沖葉輪3的旋轉阻力,旋轉更為順暢,提高脈沖葉輪3的工作效率。
優選地,如圖9所示,所述葉輪片33的端部設有彎勾部33a;工作時,所述彎勾部33a的開口方向迎著水流方向,當水流流入彎勾部33a時,會被彎勾部33a包裹并實現“存水”的功能,當葉輪片33轉到噴洗口2的空缺處時,被彎勾部33a包裹的暫存水便會大量被拋甩出去,形成瞬間的較大的水流,大大提高脈沖噴洗的力度和范圍。
優選地,還包括導流構件4,如圖2、圖4所示,所述導流構件4包括導流板41和導流驅動部42;
所述導流驅動部42安裝于整流入口段121的靠近整流出口段122的一端,所述導流板41的一端和導流驅動部42連接,所述導流板41的另一端伸向整流出口段122的端口處;
所述導流驅動部42控制所述導流板41的擺動角度,所述導流構件4通過擺動導流板41來改變水流方向;所述導流板41的兩側的邊緣和整流入口段121的內側壁貼合。
設有所述導流構件4,所述導流構件4通過擺動導流板41來改變水流方向:當水流速度較小時,所述導流板41的另一端向上擺動至一定角度(水流速度越小,導流板41的向上擺動角度越大),從而使水流在導流板41的引導下,從整流入口段121的出水口瞬間流向整流出口段122的內側壁,所述整流出口段122的內側壁為圓弧面,使水在整流出口段122內旋轉,獲得旋轉水流,經噴洗口2旋轉噴出,噴出清洗面積較大、清洗感柔和的旋轉水流,使使用者不會有清洗區域無法覆蓋污物區域的擔憂;
當水流速度較大時,整塊所述導流板41緊貼于整流入口段121的壁面,水進入整流出口段122內分支成兩個水流方向相反的支流,且兩支流的流速一致,經噴洗口2噴出,獲得刺激感較強的直線水流,該直線水流正好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強力清晰以及排便不暢使用者通過強刺激排便的要求。通過根據水流流速對導流板41進行調節即可實現旋轉水流或直線水流的更換,提供兩種出水形式,滿足廣大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所述導流板41的兩側的邊緣和整流入口段121的內側壁貼合,有效防止整流入口段121的水流從導流板41的兩側的邊緣溢出,提高導流質量。
所述導流驅動部42用于驅動和控制所述導流板41的擺動,所述導流板41的另一端可繞著導流驅動部42無級自由擺動;所述導流驅動部42根據水流流速來控制導流板41的擺動角度:水流速度越小,導流板41的向上擺動角度越大;相反,當水流速度增大至設定值時整塊所述導流板41緊貼于整流入口段121的壁面;實現了對導流板41的自動化控制。還可以在通道腔11內設置水流速度傳感器,所述水流速度傳感器用于檢測通道腔11的水流速度,并將反饋至導流驅動部42,所述導流驅動部42根據檢測到的水流速度值來調節所述導流板41的擺動角度,實現對導流板41的智能化控制。
優選地,如圖3、圖8所示,所述出水管131包括第一引流部131a和第二引流部131b,所述第一引流部131a和第二引流部131b水平首尾連接,并且所述第一引流部131a的內壁朝向所述整流入口段121;所述第一引流部131a的內壁平整光滑,所述第二引流部131b的內壁設有向上旋轉的螺紋結構,如圖11所示。
當水流速度較小時,在內壁設有向上旋轉的螺紋結構的第二引流部131b的引導下,整流出口段122的旋轉水流進一步的旋轉,清洗效果進一步的提高,而且如此設置的螺紋結構還可以大大地降低水流中的紊流,讓水流旋轉更加高效和效果更加突出;當水流速度較大時,整流出口段122的直線水流直接沖向第一引流部131a,由于第一引流部131a的內壁平整光滑,大大地減少噴出過程中出水管131對直線水流的阻力,使直線水流的流速更為穩定。
優選地,如圖8所示,所述出水構件13還包括旋轉控制桿133,所述旋轉基座132包括出水管活動腔134,所述出水管活動腔134連通所述整流腔12與所述噴洗口2;
所述出水管131還包括旋轉部131c,所述第一引流部131a和第二引流部132b通過旋轉部131c連通所述出水管活動腔134;
所述旋轉控制桿133的一端和出水管活動腔134的內壁連接,所述旋轉控制桿133的另一端和旋轉部131c連接,所述旋轉部131c為中空的球臺;
所述第一引流部131a和第二引流部131b構成垂直截面為梯形或喇叭狀,并且開口方向朝向整流腔12的中空管體;
還包括密封圈135,所述密封圈135設置于旋轉部131c和旋轉基座132之間。
所述第一引流部131a和第二引流部132b通過旋轉部131c連通所述出水管活動腔134,所述旋轉控制桿133的另一端和旋轉部131c連接,所述旋轉控制桿133可設置為電控上下移動或電控伸縮運動,,從而通過控制所述旋轉控制桿133的運動即可控制旋轉部131c在出水管活動腔134轉動,繼而帶動第一引流部131a和第二引流部131b旋轉,從而改變出水方向,結構簡單易操作,實現出水方向的智能化調節。所述旋轉部131c為中空的球臺,具有一定弧度;所述出水管活動腔134的上沿可設置與旋轉部131c配合的弧面,以減少旋轉阻力。所述旋轉部131c使所述出水管131實現360°平面旋轉與25°上下旋轉,實現角度的無級調節。所述第一引流部131a和第二引流部131b構成垂直截面為梯形或喇叭狀,并且開口方向朝向整流腔12的中空管體,增強出水力度,提高清洗效果。所述密封圈135設置于旋轉部131c和旋轉基座132之間,可防止水從旋轉部131c和旋轉基座132之間溢出。
優選地,還包括氣流輸入管14和水流輸入管15,如圖1所示,所述氣流輸入管14和水流輸入管15并列設置于通道腔11的入口處。所述氣流輸入管14和水流輸入管15并列設置于通道腔11的入口處,向通道腔11輸送清水的同時加入氣體,水與氣體混合,使從噴洗口2噴出的水霧化,提高使用者的舒適感。
優選地,如圖10所示,還包括導氣鼓膜162,所述導氣鼓膜162設置于所述氣流道16的內部并且靠近于所述出氣孔161;所述導氣鼓膜16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氣流道16的內壁,所述導氣鼓膜162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導氣鼓膜162可引導氣流進入所述回流腔12和防止所述回流腔12的水進入所述氣流道16,例如:當所述回流腔12的水流速度較低時,所述導氣鼓膜162兩側所受的壓力差不大,所述導氣鼓膜162無法打開,即對所述氣流道16起到封口作用,從而防止所述回流腔12的水進入所述氣流道16,對所述氣流道16進行有效保護;當所述回流腔12的水流速度較高時,所述回流腔12內的氣壓低于所述氣流道16內的氣壓,所述導氣鼓膜162在壓力差的作用下打開,氣體從所述氣流道16噴出,水與氣體混合,使水霧化。
優選地,使用所述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的坐便器,包括坐便器本體和所述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所述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安裝于坐便器本體上。配合使用的坐便器,對其設有一條供水路即可,安裝簡易。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不能水平安裝于水平面。
本實施例的出水方向可調的脈沖式噴洗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設有脈沖葉輪3,水流并不是持續噴向所述噴洗口2,而是脈沖式即以一定頻率間斷地噴向所述噴洗口2,從而使增強水壓,擴大沖擊力度,提高清洗質量,還達到按摩人體穴位的效果,有效舒緩疲勞,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適度;2.所述導流構件4通過擺動導流板41來改變水流方向,所述導流驅動部42根據檢測到的水流速度值來調節所述導流板41的擺動角度,實現對導流板41的智能化控制;3.第一引流部131a的內壁平整光滑,大大地減少噴出過程中出水管131對直線水流的阻力,使直線水流的流速更為穩定。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