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電力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雙門水閘裝置。
背景技術:
水閘門在一些水庫、水渠蓄水或排水時經常使用。以往的水閘門都是通過轉動閥門來控制升降的,其操作過程不僅耗時耗力,且相對于力氣較小的人而言根本無法操作,現有技術中也有較多的自行控制升降的電動水閘門,但其設計只有一個閘門,其排水量較小,在雨水較多的季節里不能根據水位的高低來相應的調節排水速度,不僅嚴重制約了使用效率而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門水閘裝置,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雙門水閘裝置,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內左右對等設有排水通道以及設置在所述排水通道之間的滑行倉,所述滑行倉與所述排水通道之間設有帶滑行槽的隔離板,所述排水通道內設有閘門,所述排水通道后端面上下之間固定設有多根欄桿,所述閘門上端部設有連接柱,所述滑行倉內設有螺柱一,所述螺柱一上螺紋配合連接有操控部,所述操控部內設有操控腔,所述操控腔上端部兩旁設有相應設置的安放槽,所述安放槽內設有支桿一,所述支桿一上設有左右滑行配合連接的滑行塊,所述滑行塊兩旁的所述支桿一外側圍繞有彈力件一,所述滑行塊背離所述支桿一一旁的所述滑行塊上左右對等設有磁塊裝置,所述磁塊裝置相應的所述操控部接觸壁上設有通電線圈裝置,所述滑行塊下端面設有電動機二,所述電動機二下端面轉動連接有螺柱二,所述螺柱二下端面螺紋配合連接有推送體,所述電動機二左右兩旁的所述滑行塊下端面均設有支桿二,所述支桿二與所述推送體滑行連接,所述操控腔兩旁的所述操控部內對等設有推送腔,所述推送腔內設有往內和外延長的推送桿,所述推送桿內側延長段穿透所述操控部接觸壁并穿入到所述操控腔內,所述推送桿外側延長段穿透所述操控部外壁并穿入到所述滑行槽內,所述推送腔內的所述推送桿上設有推壓體,所述推壓體外側的所述推送桿上圍繞設有彈力件二,所述滑行塊后端面左右對稱設有滾輪。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多根欄桿均勻排布設置,所述欄桿用以阻擋在排水過程中漂浮流入所述排水通道內而造成所述排水通道堵塞。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滾輪與所述操控腔內的所述操控部后側內壁相接,所述滾輪用以減少所述滑行塊長時間左右移動而造成磨損,同時提高所述滑行塊靈活移動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螺柱一向上下方向延長設置,所述螺柱一下側延長端與所述機體底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螺柱一上側延長端設有電動機一,所述電動機一外側與所述機體上端部固定連接。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連接柱貼近所述滑行槽一旁設有用作與所述推送桿外側延長段的尾部相連接的孔槽。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操控部與所述隔離板滑行配合連接。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推送體由接連部、抵壓部和下壓部湊成。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操控腔內的所述推送桿尾部設有抵壓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彈力件一的作用力將滑行塊保持在支桿一中間位置,推送桿上的抵壓面與下壓部相抵壓,操控部與滑行倉內的上側端面相抵壓,閘門上的連接柱與機體上端部相抵壓,同時,孔槽與推送桿外側延長段的尾部為相應設置狀態,當需要打開左側的閘門時,通過左側的通電線圈裝置上電與滑行塊左側上的磁塊裝置耦合,使得,滑行塊克服彈力件一的作用力向左側滑行,同時帶動滑行塊上的支桿二和推送體向左側滑行,使得,推送體上的下壓部推動左側的推送桿克服左側推送腔內的彈力件二的作用力插入左側連接柱內的孔槽,然后通過電動機一帶動螺柱一轉動,使得操控部通過左側的推送桿帶動左側的閘門移出;當需要打開右側的閘門時,通過右側的通電線圈裝置上電與滑行塊右側上的磁塊裝置耦合,使得,滑行塊克服彈力件一的作用力向右側滑行,同時帶動滑行塊上的支桿二和推送體向右側滑行,使得,推送體上的下壓部推動右側的推送桿克服右側推送腔內的彈力件二的作用力插入右側連接柱內的孔槽,然后通過電動機一帶動螺柱一轉動,使得操控部通過右側的推送桿帶動右側的閘門移出;當需要同時打開左右兩旁的閘門時,通過電動機二帶動螺柱二轉動,使得螺柱二帶動推送體向下側滑行,此時,推送體上的下壓部與推送桿的內端面滑行配合,然后通過推送體上的抵壓部同時與左右兩旁推送桿的抵壓面相抵并推動推送桿克服彈力件二的作用力分別插入左右兩旁連接柱內的孔槽,然后通過電動機一帶動螺柱一轉動,使得操控部通過推送桿帶動左右兩旁的閘門同打開。本發明結構簡單,可以根據不同水位實現多種打開方式,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排水速度。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雙門水閘裝置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圖1的初始狀態圖;
圖3為本發明的操控部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推送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一種雙門水閘裝置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雙門水閘裝置,包括機體1,所述機體1內左右對等設有排水通道3以及設置在所述排水通道3之間的滑行倉2,所述滑行倉2與所述排水通道3之間設有帶滑行槽51的隔離板5,所述排水通道3內設有閘門4,所述排水通道3后端面上下之間固定設有多根欄桿310,所述閘門4上端部設有連接柱41,所述滑行倉2內設有螺柱一21,所述螺柱一21上螺紋配合連接有操控部6,所述操控部6內設有操控腔61,所述操控腔61上端部兩旁設有相應設置的安放槽7,所述安放槽7內設有支桿一71,所述支桿一71上設有左右滑行配合連接的滑行塊9,所述滑行塊9兩旁的所述支桿一71外側圍繞有彈力件一72,所述滑行塊9背離所述支桿一71一旁的所述滑行塊9上左右對等設有磁塊裝置91,所述磁塊裝置91相應的所述操控部6接觸壁上設有通電線圈裝置92,所述滑行塊9下端面設有電動機二93,所述電動機二93下端面轉動連接有螺柱二94,所述螺柱二94下端面螺紋配合連接有推送體8,所述電動機二93左右兩旁的所述滑行塊9下端面均設有支桿二95,所述支桿二95與所述推送體8滑行連接,所述操控腔61兩旁的所述操控部6內對等設有推送腔62,所述推送腔62內設有往內和外延長的推送桿621,所述推送桿621內側延長段穿透所述操控部6接觸壁并穿入到所述操控腔61內,所述推送桿621外側延長段穿透所述操控部6外壁并穿入到所述滑行槽51內,所述推送腔62內的所述推送桿621上設有推壓體622,所述推壓體622外側的所述推送桿621上圍繞設有彈力件二624,所述滑行塊9后端面左右對稱設有滾輪901。
其中,所述多根欄桿310均勻排布設置,所述欄桿310用以阻擋在排水過程中漂浮流入所述排水通道3內而造成所述排水通道3堵塞,所述滾輪901與所述操控腔61內的所述操控部6后側內壁相接,所述滾輪901用以減少所述滑行塊9長時間左右移動而造成磨損,同時提高所述滑行塊9靈活移動性,所述螺柱一21向上下方向延長設置,所述螺柱一21下側延長端與所述機體1底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螺柱一21上側延長端設有電動機一22,所述電動機一22外側與所述機體1上端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柱41貼近所述滑行槽51一旁設有用作與所述推送桿621外側延長段的尾部相連接的孔槽410,所述操控部6與所述隔離板5滑行配合連接,所述推送體8由接連部81、抵壓部82和下壓部83湊成,所述操控腔61內的所述推送桿621尾部設有抵壓面623。
初始狀態時,通過彈力件一72的作用力將滑行塊9保持在支桿一71中間位置,推送桿621上的抵壓面623內端面與下壓部83相抵壓,操控部6與滑行倉2內的上側端面相抵壓,閘門4上的連接柱41與機體1上端部相抵壓,同時,孔槽410與推送桿621外側延長段的尾部為相應設置狀態,當需要打開左側的閘門4時,通過左側的通電線圈裝置92上電與滑行塊9左側上的磁塊裝置91耦合,使得,滑行塊9克服彈力件一72的作用力向左側滑行,同時帶動滑行塊9上的支桿二95和推送體8向左側滑行,使得,推送體8上的下壓部83推動左側的推送桿621克服左側推送腔62內的彈力件二624的作用力插入左側連接柱41內的孔槽410,然后通過電動機一22帶動螺柱一21轉動,使得操控部6通過左側的推送桿621帶動左側的閘門4移出;當需要打開右側的閘門4時,通過右側的通電線圈裝置92上電與滑行塊9右側上的磁塊裝置91耦合,使得,滑行塊9克服彈力件一72的作用力向右側滑行,同時帶動滑行塊9上的支桿二95和推送體8向右側滑行,使得,推送體8上的下壓部83推動右側的推送桿621克服右側推送腔62內的彈力件二624的作用力插入右側連接柱41內的孔槽410,然后通過電動機一22帶動螺柱一21轉動,使得操控部6通過右側的推送桿621帶動右側的閘門4移出;當需要同時打開左右兩旁的閘門4時,通過電動機二93帶動螺柱二94轉動,使得螺柱二94帶動推送體8向下側滑行,此時,推送體8上的下壓部83與推送桿621內端面滑行配合,然后通過推送體8上的抵壓部82同時與左右兩旁推送桿621的抵壓面623相抵并推動推送桿621克服彈力件二624的作用力分別插入左右兩旁連接柱41內的孔槽410,然后通過電動機一22帶動螺柱一21轉動,使得操控部6通過推送桿621帶動左右兩旁的閘門4同時打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