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包括水箱主體骨架、土工布和水囊,水箱主體骨架由立柱、縱梁和橫梁組成,水箱主體骨架間設有方木,水箱主體骨架的內壁設有一層土工布,水囊設置在土工布的內部,水囊上設有多個等間距的開孔,開孔通過鐵片進行包邊,沉管隧道的外側墻或者方木內鑲嵌有自攻掛鉤,水囊通鐵片連接在自攻掛鉤上,水箱主體骨架內部下端的四個角在水囊掛設后堆載砂袋進行固定。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采用水囊蓄水,形成型鋼骨架+木板+水囊組合式水箱箱體,操作簡單方便,大幅減少工人負載,拆除時無需動火,隧道內空氣質量得到保證,滿足工期需求,文明施工得到保證,適于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
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屬于沉管隧道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沉管隧道施工中,壓載水箱是安裝在管段內部底板上的臨時設施。壓載水箱的作用是在管段預制好后,根據計算往壓載水箱內注入適度水量,使得管段系泊、浮運和沉放時調整管段的縱橫向平衡,并調節干舷高度;在管段沉放、基礎處理和水箱置換時,注入足夠水量,提供足夠的抗浮安全系數。現有沉管隧道壓載水箱多數采用鋼板作為箱體,鋼板能回收利用,但焊接工程量大,且在拆除過程中,動火作業多,致隧道內煙塵大,造成作業環境惡劣,對人體傷害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經濟適用、拆除時無需動火的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方案實現: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包括水箱主體骨架、土工布和水囊,所述水箱主體骨架設置在沉管隧道的底板上,一側靠在沉管隧道的外側墻上,另一側通過支桿連接在沉管隧道的中隔板上,所述水箱主體骨架的上端為沉管隧道的頂板,所述水箱主體骨架由立柱、縱梁和橫梁組成,所述水箱主體骨架間設有方木,所述水箱主體骨架的內壁設有一層所述土工布,所述水囊設置在所述土工布的內部,所述水囊上設有多個等間距的開孔,所述開孔通過鐵片進行包邊,所述沉管隧道的外側墻或者所述方木內鑲嵌有自攻掛鉤,所述水囊通所述鐵片連接在所述自攻掛鉤上,所述水箱主體骨架內部下端的四個角在所述水囊掛設后堆載砂袋進行固定。
[0005]所述方木設有四種不同的型號:一號方木、二號方木、三號方木和四號方木,所述一號方木、二號方木、三號方木和四號方木的形狀一樣,長度不同。
[0006]所述方木左右兩邊的上端均設有坡面,坡度為1:10,所述方木左右兩邊的下端設有缺口。
[0007]所述立柱為工字型,所述方木通過所述缺口與所述立柱連接,且所述方木與所述立柱的翼板間采用楔塊固定,所述楔塊連接在所述坡面處。
[0008]所述楔塊分為兩種一號楔塊和二號楔塊,所述一號楔塊的左端呈垂直面,右端呈傾斜面,所述二號楔塊的左右兩端均呈傾斜面,所述傾斜面的傾斜坡度為I: 10。
[0009]所述一號楔塊用于固定一塊所述方木與一個所述立柱的翼板間,所述二號楔塊用于固定兩塊所述方木與一個所述立柱的翼板間。
[0010]所述水箱主體骨架與所述沉管隧道的頂板之間留有一段距離。
[0011 ]所述水箱主體骨架的立柱、縱梁和橫梁的接觸面通過螺栓連接。
[0012]所述水箱主體骨架底部的鋼板或螺栓上設有水泥砂漿倒角。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4]1、本實用新型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使用方木替代鋼板作為水箱箱體,用水囊蓄水,形成型鋼骨架+木板+水囊組合式水箱箱體,操作簡單方便,大幅減少工人負載;
[0015]2、本實用新型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的方木、水囊均可拆除回收利用;
[0016]3、本實用新型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在拆除時無需動火,解決了隧道內因水箱拆除動火作業產生的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影響,隧道內空氣質量得到保證,滿足工期需求,文明施工得到保證,適于推廣應用;
[0017]4、本實用新型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在水箱內壁設有一層土工布,保護水囊不受損傷;
[0018]5、本實用新型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在水囊掛設后對四角堆載砂袋規定,確保水囊蓄水后不受應力集中;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圖1中A的大樣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圖1中B的大樣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圖1中C的大樣結構示意圖。
[0025]圖7為本實用新型方木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基面處理及水囊四周砂袋鋪設示意圖。
[0027]圖9為本實用新型水囊開孔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0為本實用新型水囊掛鉤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中:I為水箱主體骨架,101為立柱,102為縱梁,103為橫梁,2為土工布,3為水囊,301為開孔,302為鐵片,303為自攻掛鉤,304為砂袋,305為水泥砂漿倒角,4為沉管隧道的底板,5為沉管隧道的外側墻,6為支桿,7為沉管隧道的中隔板,8為沉管隧道的頂板,9為方木,901為一號方木,902為二號方木,903為三號方木,904為四號方木,905為一號楔塊,906為二號楔塊,1為坡面,11為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圖1-10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不局限所述內容。
[0031]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0032]為了清楚,不描述實際實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詳細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結構,因為它們會使本實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細節而混亂,應當認為在任何實際實施例的開發中,必須做出大量實施細節以實現開發者的特定目標,例如按照有關系統或有關商業的限制,由一個實施例改變為另一個實施例,另外,應當認為這種開發工作可能是復雜和耗費時間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僅僅是常規工作。
[0033]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包括水箱主體骨架1、土工布2和水囊3,水箱主體骨架I設置在沉管隧道的底板4上,一側靠在沉管隧道的外側墻5上,另一側通過支桿6連接在沉管隧道的中隔板7上,水箱主體骨架I的上端為沉管隧道的頂板8,水箱主體骨架I與沉管隧道的頂板8之間留有一段距離,水箱主體骨架I由立柱101、縱梁102和橫梁103組成,水箱主體骨架I的立柱101、縱梁102和橫梁103的接觸面通過螺栓連接,便于拆卸,水箱主體骨架I間設有方木9,水箱主體骨架I的內壁設有一層土工布2,水囊3設置在土工布2的內部,水囊3采用防水帆布定制成品,水囊3上設有多個等間距的開孔301,開孔301通過鐵片302進行包邊,沉管隧道的外側墻5或者方木9內鑲嵌有自攻掛鉤303,水囊3通鐵片302連接在自攻掛鉤303上,水箱主體骨架I內部下端的四個角在水囊3掛設后堆載砂袋304進行固定。
[0034]水箱主體骨架I的各個間距不同,根據不同的間距,方木9設有四種不同的型號:一號方木901、二號方木902、三號方木903和四號方木904,一號方木901、二號方木902、三號方木903和四號方木904的形狀一樣,長度不同,方木9的木材等級為TB17級,方木9優選松木,潮濕環境下,耐久實用,霉變較少。
[0035]方木9左右兩邊的上端均設有坡面10,坡度為1:10,方木9左右兩邊的下端設有缺口 11,立柱101為工字型,方木9通過缺口 11與立柱101連接,且方木9與立柱101的翼板間采用楔塊固定,楔塊連接在坡面10處,楔塊分為兩種一號楔塊905和二號楔塊906,一號楔塊905的左端呈垂直面,右端呈傾斜面,二號楔塊906的左右兩端均呈傾斜面,傾斜面的傾斜坡度為1:10,一號楔塊905用于固定一塊方木9與一個立柱101的翼板間,二號楔塊906用于固定兩塊方木9與一個立柱101的翼板間。
[0036]—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的運行方式,其包含以下步驟:
[0037]步驟一:將立柱101、縱梁102和橫梁103通過螺栓連接,安裝水箱主體骨架I;
[0038]步驟二:在步驟一的水箱主體骨架I安裝完成后,由下而上拼砌、安裝方木9,因水箱主體骨架I的間距不同,采用不用型號的方木9進行拼砌、安裝,方木9和水箱主體骨架I的立柱101的翼板間采用一號楔塊905或者二號楔塊906固定,形成水箱箱體;
[0039]步驟三:在步驟二的水箱箱體形成后,用土工布2作底層平鋪于水箱內壁上,并對混凝土基面進行處理,不得存在尖銳物或雜物等,水箱底部如有鋼板或螺栓時,采用水泥砂漿305倒角找平;
[0040]步驟四:在步驟三后進行掛設水囊3;
[0041]步驟五:在步驟四的水囊3掛設后對水箱箱體內部下端的四個角堆載砂袋304固定,確保水囊3蓄水后不受應力集中;
[0042]步驟六:對步驟五的水囊3的進行蓄水檢漏,如發現漏水,在漏點采用熱風槍焊接帆布片進行補漏,待水箱箱體完全不漏水后投入使用;
[0043]步驟七:使用完對水箱箱體進行拆除時,方木9、水囊3按型號分類、堆碼,以便下次使用。
[0044]盡管已經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和列舉,應當理解,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上述實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箱主體骨架(I)、土工布(2)和水囊(3),所述水箱主體骨架(I)設置在沉管隧道的底板(4)上,一側靠在沉管隧道的外側墻(5)上,另一側通過支桿(6)連接在沉管隧道的中隔板(7)上,所述水箱主體骨架(I)的上端為沉管隧道的頂板(8),所述水箱主體骨架(I)由立柱(101)、縱梁(102)和橫梁(103)組成,所述水箱主體骨架(I)間設有方木(9),所述水箱主體骨架(I)的內壁設有一層所述土工布(2),所述水囊(3)設置在所述土工布(2)的內部,所述水囊(3)上設有多個等間距的開孔(301),所述開孔(301)通過鐵片(302)進行包邊,所述沉管隧道的外側墻(5)或者所述方木(9)內鑲嵌有自攻掛鉤(303),所述水囊(3)通所述鐵片(302)連接在所述自攻掛鉤(303)上,所述水箱主體骨架(I)內部下端的四個角在所述水囊(3)掛設后堆載砂袋(304)進行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木(9)設有四種不同的型號:一號方木(901)、二號方木(902)、三號方木(903)和四號方木(904),所述一號方木(901)、二號方木(902)、三號方木(903)和四號方木(904)的形狀一樣,長度不同。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木(9)左右兩邊的上端均設有坡面(1),坡度為1:1O,所述方木(9)左右兩邊的下端設有缺口( 11)。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1)為工字型,所述方木(9)通過所述缺口(11)與所述立柱(101)連接,且所述方木(9)與所述立柱(101)的翼板間采用楔塊固定,所述楔塊連接在所述坡面(10)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塊分為兩種一號楔塊(905)和二號楔塊(906),所述一號楔塊(905)的左端呈垂直面,右端呈傾斜面,所述二號楔塊(906)的左右兩端均呈傾斜面,所述傾斜面的傾斜坡度為1:10。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號楔塊(905)用于固定一塊所述方木(9)與一個所述立柱(101)的翼板間,所述二號楔塊(906)用于固定兩塊所述方木(9)與一個所述立柱(101)的翼板間。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主體骨架(I)與所述沉管隧道的頂板(8)之間留有一段距離。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主體骨架(I)的立柱(101)、縱梁(102)和橫梁(103)的接觸面通過螺栓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管隧道的改進壓載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主體骨架(I)底部的鋼板或螺栓上設有水泥砂漿倒角(305)。
【文檔編號】E02D29/073GK205712179SQ20162040228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5日
【發明人】王海龍, 王秋林, 邢永輝, 彭再勇, 李志軍, 徐里迪, 楊國勝, 趙康林, 陳旺, 劉敏, 郭小龍, 徐雪瑩, 張喜春, 張小紅, 未長青
【申請人】中鐵隧道集團二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