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水電站尾閘井的檢修平臺,屬于水電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水電站尾閘設置在機組尾水擴散段,每個尾閘對應單獨的尾閘井,尾閘井頂部高程56.5m,底部高程44.2m,尾閘液壓缸頂部有位置傳感器及液壓鎖錠等裝置,由于沒有單獨的操作檢修平臺,只在尾閘井邊緣安裝了簡易爬梯,因此檢修人員對液壓鎖錠及開度傳感器進行檢修時,沒有位置可以站立,給檢修人員的操作檢修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嚴重影響到檢修人員的工作進度,并且采用不規范的檢修平臺也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并提供一種上下方便,安全可靠的用于水電站尾閘井的檢修平臺。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水電站尾閘井的檢修平臺,包括支撐單元、工作平臺以及爬梯,工作平臺安裝于支撐單元上,爬梯安裝于工作平臺下方;所述支撐單元包括防護欄、支撐結構和鋼梁,鋼梁固定在支撐結構上,防護欄安裝于鋼梁的側邊上;所述工作平臺由工作臺、踏板和尾閘液壓缸固定裝置組成,工作臺和踏板均固定于鋼梁上,踏板位于工作臺的中心,所述踏板中間鏤空,尾閘液壓缸固定裝置安裝于踏板的中間鏤空處,尾閘液壓缸固定裝置包括兩個以上數量相同的擋塊和弧形支撐,弧形支撐的中部通過螺紋緊固件與擋塊連接,各弧形支撐在踏板的中間鏤空處沿水平方向呈圓形分布。
所述防護欄為三層不銹鋼鋼欄,防護欄的下部安裝有擋板。
所述爬梯為之字形爬梯,之字形爬梯的各層踏板的下方均固定有三腳架。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用于水電站尾閘井的檢修平臺,主體包括支撐單元、工作平臺以及爬梯,支撐單元與水電站尾閘井井壁連接,為檢修平臺提供整體支撐,支撐單元中設置防護欄,方便人員工作時扶手,亦可掛接安全繩安全帶,降低工作人員高空墜落風險,防護欄的下部安裝有擋板,擋板可以防止平臺檢修過程中高空落物;工作平臺安裝于支撐單元上,由工作臺、踏板和尾閘液壓缸固定裝置組成,工作臺和踏板為檢修平臺的工作位,踏板中間鏤空,用于放置尾閘液壓缸,尾閘液壓缸通過尾閘液壓缸固定裝置支撐固定,防止尾閘液壓缸擺動;爬梯安裝于工作平臺與尾閘井底部 之間,便于工作人員上下,爬梯的各層踏板的下方均固定有三腳架,三腳架焊接于尾閘井井壁上,保證樓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電站尾閘井的檢修平臺結構穩固,安全可靠,降低了檢修人員的勞動強度,而且也保證了檢修人員的人身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電站尾閘井的檢修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爬梯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鋼梁,2-支撐結構,3-防護欄,4-踏板,5-工作臺,6-弧形支撐,7-擋塊,8-擋板,9-爬梯,91-爬梯護欄,92-轉角踏板,10-三腳架,11-水電站尾閘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電站尾閘井的檢修平臺,其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支撐單元、工作平臺以及爬梯9,工作平臺安裝于支撐單元上,爬梯安裝于工作平臺下方;
所述支撐單元包括防護欄3、支撐結構2和鋼梁1,鋼梁1焊接固定在支撐結構2上,防護欄3安裝于鋼梁的側邊上,防護欄為由直徑60mm的不銹鋼管制作而成的3層不銹鋼欄桿,防護欄3的高度為120cm,方便人員工作時扶手,亦可掛接安全繩安全帶,防護欄3的下部安裝有擋板8,擋板的高度為120mm,用以防止平臺檢修過程中高空落物;
所述工作平臺由工作臺5、踏板4和尾閘液壓缸固定裝置組成,工作臺5和踏板4均焊接固定于鋼梁上,踏板位于工作臺的中心,踏板為面積150×150cm、厚度4mm的正方形鋼板,所述踏板4中間鏤空,尾閘液壓缸固定裝置安裝于踏板的中間鏤空處,尾閘液壓缸固定裝置包括4個擋塊7和4個弧形支撐6,弧形支撐為1/4圓弧剛板,弧形支撐6的中部通過螺紋緊固件與擋塊7連接,各弧形支撐在踏板的中間鏤空處沿水平方向呈圓形分布;
參見圖2,所述爬梯9為之字形爬梯,爬梯夾角為45度,方便人員上下,爬梯9布置在水電站尾閘井11內的墻角處,爬梯共分5層,每層有多塊不銹鋼花紋踏板及其支撐組成,不銹鋼花紋踏板為長75cm寬23cm的長方形鋼板,爬梯兩側設置高度77cm的爬梯護欄91,層與層間設置長為180cm、寬為83cm的轉角踏板92,靠近井壁的各層 轉角踏板92由水電站尾閘井11井壁焊接的三腳架10支撐,每層轉角踏板92對應的井壁開4個孔,分別植入鋼板與鋼筋焊接,上面兩個鋼板上焊接轉角踏板框架,框架上焊接鋼板作為轉角踏板92,下面兩個鋼板焊接三腳架10,在水電站尾閘井11井口處植入兩塊鋼板,與爬梯對接,爬梯底部與植入地面的鋼板焊接,保證爬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