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環境保護和綠化美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保型生態重建修復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正值發展時期,開發建設速度、廣度空前,高速公路、鐵路穿山越嶺,礦產開發廣泛,山體被“剝皮”-植被創傷隨處可見,環境與生態保護綠化、美化面臨挑戰。雖然傳統方法在積極修復,但有效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力不從心,環境污染比較嚴峻,特別在陡峭石質坡面上建立植被層更是無技可施,而中國特別是南方地區,有許多開發后裸露石質山體坡面亟待恢復生態景觀,因此,研究開發一種合理的坡地植被重新生態結構十分有必要,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環保型生態重建修復系統。
所述的一種環保型生態重建修復系統,包括坡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上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保育層、種植層、基質層、鋼絲網層及承載層,所述坡面上垂直設置有錨桿體,所述錨桿體的一端伸入到坡面內部通過錨頭固定,另一端與坡面的表面通過連接塊固定。
所述的一種環保型生態重建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育層為干草與植物秸稈交錯而成的網狀結構。
所述的一種環保型生態重建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層由小麥秸稈圍成的網格組成。
所述的一種環保型生態重建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網層的網孔經為0.5-2mm。
所述的一種環保型生態重建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體沿坡面的長度方向均布設置。
所述的一種環保型生態重建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相鄰錨桿體之間的距離為30-70cm。
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設計合理,通過設置保育層、種植層、鋼絲網層及均布設置在坡地上的錨桿體,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的恢復,同時還可利用固體廢棄物;結構設計簡單、強度高,護坡固定效果好且可以美化環境,大大防止了坡地滑坡泥石流等環境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保育層,2-種植層,3-基質層,4-鋼絲網層,5-承載層,6-錨桿體,7-錨頭,8-連接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環保型生態重建修復系統,包括坡面,該坡面上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保育層1、種植層2、基質層3、鋼絲網層4及承載層5,為增加坡面的牢固性,坡面上垂直設置有錨桿體6,錨桿體6沿坡面的長度方向均布設置,錨桿體6的一端伸入到坡面內部通過錨頭7固定,另一端與坡面的表面通過連接塊8固定,相鄰錨桿體6之間的距離為30-70cm。其中,保育層1為干草與植物秸稈交錯而成的網狀結構,種植層2由小麥秸稈圍成的網格組成,基質層3內填充由泥炭土、土壤改良劑、肥料、保水劑組成的生長基質,鋼絲網層4的網孔經為0.5-2mm,承載層為麻、棉和椰絲纖維交錯的網狀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垂直與坡面設置的錨桿體6,可對整個土體起到較好的穩固作用,設置的保育層及種植層,在對廢棄物重新利用的情況下,還可有效地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保護環境,基質層3的設置,為種植層2的植物提供足夠的營養,鋼絲網層4的設置,進一步加固坡面土體,施工安裝時,首先在邊坡上從里到外依次設置承載層5、鋼絲網層4、基質層3,種植層2及保育層1,最后用錨桿體5固定坡面,完成整個坡面的的制備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