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防水領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地下車庫側墻與底板防水構造。
背景技術:
地下車庫的防水施工是建筑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地下車庫受土壤水的侵蝕嚴重,且往往頂部設置有種植層使其常常受到水的灌溉,因此對其各個部位的防水都應該極為重視。地下車庫側墻與底板的連接處設置有施工縫,需要同時具有較大的承重能力并且保證良好的防水性。
目前,常見的地下車庫側墻與底板的連接處的防水構造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4000962U的中國專利公開的結構,包括墊層、底板防水層、防水附加層、側墻防水層、瀝青涂料加強層、瀝青涂料輔助密封層、保護墻,墊層上端設置有底板防水層,墊層的拐角處設置有防水附加層,防水附加層外部設置有保護墻,防水附加層與瀝青涂料輔助密封層連接,瀝青涂料輔助密封層與瀝青涂料加強層連接,瀝青涂料加強層與側墻防水層連接。雖然采用了多重防水層的設計增加防水性,但是由于側墻與底板的連接處需要具有較大的承重能力,受壓后會產生細小的變形從而會對防水層造成破壞,而影響防水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下車庫側墻與底板防水構造,其可以適應側墻與底板承重后產生的形變,以保證具有可靠的防水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地下車庫側墻與底板防水構造,包括側墻、底板、設置在側墻外側的保護墻、設置在底板下方的墊層、設置在側墻與底板連接處和保護墻與墊層連接處之間的防水結構,所述側墻靠近底部處設置有施工縫,所述防水結構包括:
設置在所述墊層與所述底板之間的底板防水層、
設置在所述保護墻與所述側墻之間的側墻防水層、
設置在所述側墻與所述底板連接處的轉角防水層、
設置在轉角防水層外側的防水附加層、
位于所述施工縫處設置在所述側墻外側的施工縫防水層,
所述轉角防水層與所述側墻防水層在所述施工縫處疊加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底板防水層、側墻防水層、轉角防水層呈三段式設置分別夾設在墊層與底板、保護墻與側墻、連接拐角處之間,一旦側墻與底板和/或保護墻與墊層的連接處因承重增大而出現變形,三段防水層就會產生相應的錯位,避免防水層被撕裂或者擠破,承重量回復正常后側墻與底板和/或保護墻與墊層也回復的初始狀態,三段防水層也隨之回復到之前的位置,整個過程中減少防水層的損壞以保證防水質量;且三段防水層相互疊加,即使產生錯位仍可以保證整個防水層的連續性以保證防水質量;防水附加層增加轉角處防水結構的厚度,增加承重能力,避免破損;在施工縫處加設防水層,保證施工縫因形變而導致縫隙變大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且整體結構形變時,往往是是施工縫處形變量較大,轉角防水層與側墻防水層在施工縫處疊加,在施工縫處進行多重防水保證防水質量,同時轉角防水層與側墻防水層交錯避免破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角防水層設置在所述施工縫防水層與所述側墻防水層之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三者形成三明治式的形狀,側墻防水層設置在外側靠上的位置,避免水分從上之下流入轉角防水層和施工縫防水層之間,從而保證防水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側墻防水層與所述轉角防水層的接茬處設置有接茬防水層,所述接茬防水層設置在所述側墻防水層外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進步保證了接茬處的防水性,在側墻防水層與轉角防水層錯位過大而相互分離使起到補償的作用,從而保證防水質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接茬防水層與所述側墻防水層的外側設置有泡沫保護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泡沫保護層質軟,可以緩解外界壓力對防水結構的沖擊,起到保護的作用,同時在側墻防水層與接茬防水層發生錯位時,質軟的泡沫會堵在錯位縫處,錯位較大時,泡沫保護層受外力會產生一些泡沫渣,這些泡沫渣會在錯位縫處起到補償作用而保證防水質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板防水層與所述底板之間設置有細石混凝土保護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底板往往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其表面會有凹坑和凸起,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起到底板防水層的作用,避免地板釘凹坑和凸起損壞防水層。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護墻與所述墊層連接處設置有支撐所述防水附加層的支撐砂漿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連接的轉角處支撐防水附加層和轉角防水層,起到使兩個防水層在轉角時的一個過渡作用,避免突然轉角而使兩個防水層在轉角處開裂,以保證防水質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砂漿層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形狀使保護墻與墊層連接處的轉角更加平緩,更加有效緩解防水附加層在轉角處的彎折程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側墻靠近所述轉角防水層的墻面固定有凸臺,所述施工縫防水層的一側與所述凸臺的側面貼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施工縫防水層的下側起到支撐作用,避免施工縫防水層隨著使用時間增加與側墻粘貼不牢而發生下滑從而失去對施工縫的防水保護能力,從而保證防水的可靠性,同時凸臺的設置增加了轉角防水層的鋪設路徑,從而使轉角防水層抗形變時的緩沖路徑更長,分散形變時所受的力,使其不易受損,使轉角防水層與兩側的側墻和保護墻的貼合更加緊密,增加防水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臺的橫截面呈梯形設置,且梯形的下底與所述側墻的墻面貼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凸臺與轉角防水層貼合的角度為鈍角,減小凸臺轉角對轉角防水層的磨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墊層的上表面呈壓光表面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墊層與其上面鋪設的底板防水層貼合的更加緊密,以保證防水質量。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底板防水層、側墻防水層、轉角防水層呈三段式設置分別夾設在墊層與底板、保護墻與側墻、連接拐角處之間,一旦側墻與底板和/或保護墻與墊層的連接處因承重增大而出現變形,三段防水層就會產生相應的錯位,避免防水層被撕裂或者擠破,承重量回復正常后側墻與底板和/或保護墻與墊層也回復的初始狀態,三段防水層也隨之回復到之前的位置,整個過程中減少防水層的撕裂、損壞以保證防水質量;且三段防水層相互疊加,即使產生錯位仍可以保證整個防水層的連續性以保證防水質量;防水附加層增加轉角處防水結構的厚度,增加承重能力,避免破損;在施工縫處加設防水層,保證施工縫因形變而導致縫隙變大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且整體結構形變時,往往是是施工縫處形變量較大,轉角防水層與側墻防水層在施工縫處疊加,在施工縫處進行多重防水保證防水質量,同時轉角防水層與側墻防水層交錯避免破損。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側墻;2、底板;3、保護墻;4、墊層;5、施工縫;6、底板防水層;7、細石混凝土保護層;8、側墻防水層;9、轉角防水層;10、凸臺;11、防水附加層;12、支撐砂漿層;13、施工縫防水層;14、接茬防水層;15、泡沫保護層。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地下車庫側墻與底板防水構造,如圖1所示,包括側墻1、底板2、設置在側墻1外側的保護墻3、設置在底板2下方的墊層4、設置在側墻1靠近底部處的施工縫5、設置在墊層4與底板2之間的底板防水層6、設置在底板防水層6與底板2之間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7、設置在保護墻3與側墻1之間的側墻防水層8、設置在側墻1與底板2連接處的轉角防水層9、固定在側墻1靠近轉角防水層9的墻面上的凸臺10、設置在轉角防水層9外側的防水附加層11、設置在保護墻3與墊層4連接處用于支撐防水附加層11的支撐砂漿層12、位于施工縫5處設置在側墻1外側的施工縫防水層13、設置在側墻防水層8與轉角防水層9的接茬處的接茬防水層14、設置在接茬防水層14與側墻防水層8的外側的泡沫保護層15,轉角防水層9設置在施工縫防水層13與側墻防水層8之間、接茬防水層14設置在側墻防水層8外側。
其中,側墻1和底板2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板;保護墻3為磚砌永久保護墻;墊層4由混凝土鋪設而成,且其上表面呈壓光表面處理;支撐砂漿層12由細石混凝土砂漿制成,且其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設置;凸臺10由細石混凝土砂漿制成,其上面與施工縫防水層13的下面貼合,對施工縫防水層13起到支撐的作用,且凸臺10的橫截面呈梯形設置,梯形的下底與側墻1的墻面貼合;底板防水層6、側墻防水層8、轉角防水層9、 防水附加層11、施工縫防水層13、接茬防水層14均由SBS彈性體改性瀝青聚酯胎防水卷材制成,該卷材強度高且搭接可靠,具有優異的延展性,使整體結構可以適應側墻1與底板2承重后產生的形變,以保證具有可靠的防水質量。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