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土木樁基礎。
背景技術:
樁基礎由基樁和連接于樁頂的承臺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于土中,承臺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臺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臺底位于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臺樁基。建筑樁基通常為低承臺樁基礎。高層建筑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樁支承于堅硬的(基巖、密實的卵礫石層)或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層,具有很高的豎向單樁承載力或群樁承載力,足以承擔高層建筑的全部豎向荷載(包括偏心荷載)。樁基具有很大的豎向單樁剛度(端承樁)或群剛度(摩擦樁),在自重或相鄰荷載影響下,不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并確保建筑物的傾斜不超過允許范圍。憑借巨大的單樁側向剛度(大直徑樁)或群樁基礎的側向剛度及其整體抗傾覆能力,抵御由于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載與力矩荷載,保證高層建筑的抗傾覆穩定性。樁身穿過可液化土層而支承于穩定的堅實土層或嵌固于基巖,在地震造成淺部土層液化與震陷的情況下,樁基憑靠深部穩固土層仍具有足夠的抗壓與抗拔承載力,從而確保高層建筑的穩定,且不產生過大的沉陷與傾斜。常用的樁型主要有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樁、鉆孔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鋼管樁等,目前現有的樁基礎結構穩定性較差,使用壽命不長,安裝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穩定性高,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使用壽命長的土木樁基礎。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土木樁基礎,包括樁體、球體、鋼筋骨架和墊板,所述樁體設有兩根,所述球體設在樁體下方,所述樁體與球體一體成型設置,所述鋼筋骨架設在樁體內,所述墊板設在樁體上,所述鋼筋骨架內設置有橫桿,所述橫桿設有一根以上,所述橫桿呈等距分布,所述墊板上設置有承臺和基座,所述基座內設置有錨栓,所述錨栓依次與墊板、承臺和基座連接,所述基座呈梯形設置,所述基座上安裝有立柱。
作為優選,所述樁體為混凝土樁體。
作為優選,所述球體直徑大于樁體直徑。
作為優選,所述墊板為橡膠墊板。
作為優選,所述承臺厚度大于20c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鋼筋骨架內有橫桿保持結構穩定性高;設置的錨栓依次與墊板、承臺和基座連接保持結構安裝方便,容易拆卸,結構緊湊;設置的基座呈梯形保持受力均衡;設置的球體能夠保持樁體結構穩定,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土木樁基礎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土木樁基礎,包括樁體1、球體2、鋼筋骨架3和墊板4,所述樁體1設有兩根,所述球體2設在樁體1下方,所述樁體1與球體2一體成型設置,所述鋼筋骨架3設在樁體1內,所述墊板4設在樁體1上,所述鋼筋骨架3內設置有橫桿5,所述橫桿5設有一根以上,所述橫桿5呈等距分布,所述墊板4上設置有承臺6和基座7,所述基座7內設置有錨栓8,所述錨栓8依次與墊板4、承臺6和基座7連接,所述基座7呈梯形設置,所述基座7上安裝有立柱9。
所述樁體1為混凝土樁體,保持施工方便。
所述球體2直徑大于樁體1直徑,球體2能夠保持樁體1結構穩定性高。
所述墊板4為橡膠墊板,具有良好的減震效果。
所述承臺6厚度大于20cm,提升結構強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鋼筋骨架內有橫桿保持結構穩定性高;設置的錨栓依次與墊板、承臺和基座連接保持結構安裝方便,容易拆卸,結構緊湊;設置的基座呈梯形保持受力均衡;設置的球體能夠保持樁體結構穩定,使用壽命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