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02108閱讀:268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中埋式止水帶由于具有良好的防滲漏作用,其普遍被設置在超長地下結構的變形縫及誘導縫部位處,從而解決變形縫部位有防水要求的滲漏問題。同時由于中埋式止水帶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延伸變形性能,從而變形縫在溫度變化或者不均勻沉降時該中埋式止水帶的自由伸縮可以確保其自身完好不被破壞,因此,中埋式止水帶在建筑行業中被廣泛應用。

現階段中埋式止水帶通常采用現場鋼筋綁扎并用鋼絲線進行穿孔來固定,該種固定方式不能保證中埋式止水帶在一條直線上并且也無法保證中埋式止水帶兩側的角度,從而在澆筑混凝土時經過振搗等外力作用使該中埋式止水帶容易發生擾動和變形,進而中埋式止水帶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有效解決中埋式止水帶無法固定的問題,從而防止混凝土澆筑時振搗等外力對中埋式止水帶造成的位置偏移。

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用以對中埋式止水帶進行固定,其包括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設有彎折的第一U形段,所述第二支撐桿與所述第一U形段位置相對應處設有彎折的第二U形段;所述第一U形段的內側形成有第一U形槽,所述第二U形段的內側形成有第二U形槽。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兩端分別彎折有第一固定段。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兩端分別彎折有第二固定段。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末端具有一彎折端,該彎折端朝向所述第一U形段的方向設置。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段的末端具有一彎折端,該彎折端朝向所述第二U形段的方向設置。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桿的第一固定段的彎折角度為90°。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二支撐桿的第二固定段的彎折角度為90°。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U形槽的開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撐桿的方向設置;所述第二U形槽的開口朝向所述第一支撐桿的方向設置。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U形槽和所述第二U形槽對稱設置。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U形段相對于第一支撐桿傾斜設置;所述第二U形段相對于第二支撐桿傾斜設置。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將中埋式止水帶固定在第一U形槽以及第二U形槽中,從而防止混凝土澆筑時,中埋式止水帶發生位置偏移等。該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結構簡單,采用鋼筋制成,取材方便,并且可利用施工現場的邊角料加工制作,進一步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閱圖1所示,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用以對中埋式止水帶10進行固定,其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撐桿20和第二支撐桿30,所述第一支撐桿20設有彎折的第一U形段210,所述第二支撐桿30與所述第一U形段位置相對應處設有第二U形段310,較佳地,第一支撐桿20與第二支撐桿30的間距為500mm。在所述第一支撐桿20的第一U形段210內側形成有第一U形槽40,在所述第二支撐桿30的第二U形段310內側形成有第二U形槽50,所述第一U形槽40的開口朝向第二支撐桿30的方向設置,所述第二U形槽50的開口朝向第一支撐桿20的方向設置。優選地,第一U形槽40和第二U形槽50對稱設置。

參閱圖1所示,所述第一支撐桿20的兩端分別彎折有第一固定段60,所述第一固定段60的末端具有一彎折端601,該彎折端601朝向第一U形槽40的方向設置,即所述第一固定段60的末端朝向第一U形槽40的方向彎折形成一彎折端601;所述第二支撐桿30的兩端分別彎折有第二固定段70,所述第二固定段70具有一彎折端701,該彎折端701朝向第二U形槽50的方向設置,即所述第二固定段70的末端朝向第二U形槽50的方向彎折形成一彎折端701。較佳地,第一支撐桿20的第一固定段60的彎折角度為90°,第二支撐桿30的第二固定段70的彎折角度為90°。優選地,第一固定段60與第二固定段70對稱設置。

如圖1所示,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在使用時,首先將該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安裝在建筑結構底板90中預埋中埋式止水帶10的位置處,然后將該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的第一支撐桿20兩端的第一固定段60分別固定在建筑結構底板90的上層鋼筋901以及下層鋼筋902上,將第二支撐桿30兩端的第二固定段70也分別固定在建筑結構底板90的上層鋼筋901以及下層鋼筋902上,從而將該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固定在建筑結構底板90內。之后將中埋式止水帶10固定在第一U形槽40以及第二U形槽50內,較佳地,中埋式止水帶10對稱的設置在第一U形槽40和第二U形槽50內。此外,建筑結構底板90中設置有至少一個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從而更牢固的對中埋式止水帶進行固定。中埋式止水帶10固定完成后,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圖1中,建筑結構底板90的下部為混凝土墊層80。

優選地,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采用鋼筋制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段60以及第二固定段70的長度為鋼筋直徑的12倍。另外,本實施例中的中埋式止水帶為中埋式鋼邊止水帶,其中間由橡膠制成,兩側為鋼性材料制成的鋼邊,并且該中埋式鋼邊止水帶的兩鋼邊與水平面夾角為15°~20°,從而所述第一U形段相對于第一支撐桿傾斜設置;所述第二U形段相對于第二支撐桿傾斜設置,即第一U形槽40以及第二U形槽50與水平面的夾角也為15°~20°。

本發明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采用鋼筋制成,加工及制作簡單,取材方便,可利用施工現場的邊角料加工制作,進一步節約成本;

2)本發明將第一固定段及第二固定段與建筑結構底板的鋼筋固定連接,防止該中埋式止水帶的固定裝置定位時偏差過大;

3)本發明將中埋式止水帶固定完成后,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可以正常進行振搗作業,避免中埋式止水帶因擾動而發生偏移,并且可以保證振搗混凝土的密實性,從而降低混凝土接縫處滲漏的風險。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