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邊坡生態防護領域,尤其是一種對高陡邊坡進行生態修復與修補的方法及組合框格的結構。
背景技術:
在高陡巖質邊坡生態修復過程中,噴播基材類生態護坡技術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主要是通過在邊坡上固定網片后噴射生態基材來實現的。但是在很多具有破碎巖層的邊坡,例如泥巖、高風化的砂巖等軟巖的坡面,噴播基材反而會加快軟巖的破碎,從而使噴播的基材失穩,基材部分脫落的現象,極大的影響了坡面的美觀,在已經噴播基材的坡面,也有部分基材隨時間的推移逐漸脫落,一般基材脫落位置比較分散且面積一般不大,采用噴射機重新噴植基材比較麻煩且成本太高,同時還會對已有的坡面植被造成破壞。
鋪設草皮護坡能夠迅速對邊坡實施坡面防護,但是在高陡邊坡上,草皮不能很好的固定在坡面上,草本植物根系短期也不能深入巖層,使得鋪設草皮無法和自然邊坡逐漸演替成一個整體,無法達到完全的生態恢復的目的。
現有的框格梁內回填種植土并撒播草種的方法也應用較多,但由于每個框格體積較大,質量重,一般用于土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高陡邊坡進行生態修復與修補的組合框格結構,以巖質邊坡為主要對象,既能起到框格效果又能同時具有鋪草皮工藝優點的邊坡生態防護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高陡邊坡生態修復與修補的組合框格結構,它包括多個組合式的框格結構,所述框格結構包括錨桿,所述錨桿的頂部設置有螺帽,所述錨桿的外部套裝有上土工布盒子和下土工布盒子,所述上土工布盒子和下土工布盒子的外部分別安裝有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上卡槽上通過上螺釘連接有上層土工布,所述下卡槽上通過下螺釘連接有下層土工布,所述上層土工布和下層土工布的另一端分別與另一個相鄰的錨桿通過土工布盒子相連;所述多個框格結構通過土工布相連形成四邊形網格。
所述錨桿的直徑為12-25mm,長度為300-1000mm,相鄰兩錨桿之間的距離為1m×1m,所述錨桿呈梅花型布置,在錨桿的末端加工有錐形端。
所述上土工布盒子和下土工布盒子內部通過彈簧卷有土工布材料。
所述上層土工布和下層土工布采用多層結構。
所述多個框格結構內部放入植生袋,給灌木提供生長環境,對空白處噴播客土和草籽,實現草灌結合。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土工布盒子采用了土工布輕質材料作為主要部件,減輕了土工布盒子對坡面的負重,使得這種方式對于高陡邊坡有一定的適用性;
(2)土工布盒子每條邊采用兩股一定寬度的土工布連接,能為土工布盒子內的土料提供一定支撐效果,對邊坡土體下滑起到限制作用,并提供了一定的植生環境;
(3)土工布盒子中的土工布為柔性材料,當邊坡發生土體失穩情況時會出現土工布斷裂的征兆,給邊坡附近車輛、行人一定的反應時間進行避讓;
(4)土工布盒子采用螺帽對坡面上每個土工布盒子進行側限固定,使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5)在大面積使用土工布盒子時,將一部分土工布盒子套在錨釘上,施工時能依照錨釘設計標準對土工布盒子進行布置,能保證土工布盒子的整體性;
(6)對于邊坡局部發生植被脫落的情況,使用一個或幾個組合的土工布盒子對局部進行修補,方便快捷;
(7)根據邊坡實際情況,考慮不同的土工布盒子組合情況,靈活選擇,能挑選最適合某一邊坡的土工布盒子布置方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單個土工布盒子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組合情況下的土工布盒子示意圖。
圖中,螺帽1、錨桿2、上土工布盒子3、上卡槽4、上螺釘5、下土工布盒子6、下螺釘7、錐形端8、下卡槽9、下層土工布10、上層土工布1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2,一種用于高陡邊坡生態修復與修補的組合框格結構,它包括多個組合式的框格結構,所述框格結構包括錨桿2,所述錨桿2的頂部設置有螺帽1,所述錨桿2的外部套裝有上土工布盒子3和下土工布盒子6,所述上土工布盒子3和下土工布盒子6的外部分別安裝有上卡槽4和下卡槽9,所述上卡槽4上通過上螺釘5連接有上層土工布11,所述下卡槽9上通過下螺釘7連接有下層土工布10,所述上層土工布11和下層土工布10的另一端分別與另一個相鄰的錨桿2通過土工布盒子相連;所述多個框格結構通過土工布相連形成四邊形網格。
進一步的,所述錨桿2的直徑為12-25mm,長度為300-1000mm,相鄰兩錨桿之間的距離為1m×1m,所述錨桿呈梅花型布置,在錨桿的末端加工有錐形端8。通過錐形端能夠方便將錨桿插入到邊坡上。
進一步的,所述上土工布盒子3和下土工布盒子6內部通過彈簧卷有土工布材料。通過彈簧卷材料能夠方便的調節土工布的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上層土工布11和下層土工布10采用多層結構。采用多層結構能夠保證組合框結構的強度。
進一步的,所述多個框格結構內部放入植生袋,給灌木提供生長環境,對空白處噴播客土和草籽,實現草灌結合。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第一:對高陡邊坡進行生態修復
所選取的坡面為未經修復的天然邊坡。進行坡面清理、平整工作后,按照規范安裝錨釘,一般規格為直徑12—25mm,長度300mm—1000mm,按照GB1499中的HRB335執行(間距為1m×1m,梅花型布置);
依據坡面形狀、面積制定相應的土工布盒子布置方案,保證每個土工布盒子大小一致,預先將土工布盒子按照圖2中的連接方式制好;
將組合土工布盒子中關鍵盒子掛在錨釘上,并按照從下至上、從左至右的順序逐個將土工布盒子的螺釘釘在坡面上,完成組合土工布盒子的安裝;
在土工布盒子中放入植生袋,給灌木提供生長環境,利于灌木根系扎入破碎巖層,同時對空白處噴播客土和草籽,實現草灌結合,并按照常規灑水養護;
第二:對高陡邊坡進行生態修補
針對的坡面主要為已修復邊坡出現基材脫落的情形。選取邊坡生態防護基材局部脫落后裸露的坡面進行清理,同時對裸露坡面周圍已經松動的基材斷裂的鋼絲網進行清除,確定所需修補區域面積;
根據估算面積設計不同土工布盒子的組合形式,通常以單個為主,調節土工布長度使土工布盒子面積與修補區域一致,將土工布用卡槽固定;
將制好的土工布盒子放入修補區域,并將盒子四角的螺釘釘入坡體,保證釘入長度大于8cm使土工布盒子能穩定在坡面上(若修補區域含有錨釘,可直接將土工布盒子掛在錨釘上,用螺帽固定土工布盒子即可);
在土工布盒子中放入植生袋,給灌木提供生長環境,利于灌木根系扎入破碎巖層,同時對空白處噴播客土和草籽,實現草灌結合,并按照常規灑水養護。
第三:通用的修復方法
1)選取坡面清理坡面 :選取破碎的巖質坡面或巖層軟弱面,進行削坡處理,同時清楚表面不穩定的碎石,是坡面平整;
2)安裝土工布盒子:在錨釘上依次套上多組卷有土工布的盒子,盒子上有相應數量的卡槽,盒子在錨釘上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以適應坡面的起伏;
3)鉆孔:在選取的坡面上,按梅花狀依次鉆孔,孔徑距離依據坡面破碎程度現場選取;
4)打錨釘:將套有土工布盒子的錨釘依次打入孔洞;
5)連接土工布與對側錨釘:拉出土工布(彈性橡膠繩)并連接對側錨釘土工布盒子上的卡槽,形成以錨釘為懸臂梁,受拉土工布為板的,組合框格結構;
6)填充植生袋:向各組合框格內填充植生袋 , 再在空白處進行基材噴播,撒播草籽,使坡面平整。
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未盡事宜,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