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擋土墻及其施工方法
【專利說明】
[0001](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城市園林、河道等景觀綠化的擋土墻,特別涉及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擋土墻及其施工方法。
[0002](二)
【背景技術】
擋土墻是指支撐路基填土、自然邊坡航道港灣泊岸、景觀墻及山坡土體等的支擋建筑物,防止填土或土體變形失穩的構造物,其中重力式擋土墻是我國目前最常用的擋土墻結構。傳統的普通砌石擋土墻和鋼筋砼擋土墻一般采用漿砌方法,施工速度慢、工程造價高、親水后容易出現沉降和滑移等不穩定現象。
[0003](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施工方便快捷、整體穩定性好、造價低、環保實用、具有良好生態效果的互嵌式生態砌塊擋土墻及其施工方法。
[0004]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擋土墻,包括混凝土基礎,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基礎上設有橫向并排且向上層迭的砌塊,砌塊的前面和后面平行,砌塊后面下部一體連接設有引導塊體,砌塊中部設有開孔,砌塊頂部開有凹槽,凹槽前面與后面分別與砌塊前面和后面平行,每兩層砌塊之間設有土工格柵,土工格柵下部設有土工布,土工格柵和土工布用回填土壓實。
[0005]所述砌塊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楔形側面和直角側面。
[0006]所述砌塊上部設有若干插孔,插孔內插設有橡膠棒。
[0007]所述砌塊頂層設有混凝土壓頂和黏土層。
[0008]所述砌塊和回填土內設有透水軟管。
[0009]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擋土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施工準備:確定墻體的平面位置以滿足設計要求;
(2)、基坑開挖;
(3)、基礎模板支設和澆筑基礎砼;
(4)、將砌塊置于施工基礎上,作為第一層;在第一層砌塊上放置砌塊,作為第二層,第二層砌塊的引導塊體頂緊第一層砌塊后部,對準錨固孔,插入錨固棒;重復放置砌塊至設計高度。
[0010]優選的,在步驟(4)中,安裝第二層及以上砌塊時,施工順序為鋪設土工布、填料、壓實、鋪設土工格柵、鋪設土工布、填料、壓實、安裝上一層砌塊、填碎石、鋪設土工格柵。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施工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越性,可以成倍地提高施工進度以及工程質量,一塊塊獨立的混凝土劈裂面單元上下錯縫并前后退步偏移而形成的優凝生態塊景觀擋土墻獨一無二的擋土墻面與單調的鋼筋混凝土擋墻面或到處都能見到的塊石擋墻表面相比更具生命力和新鮮感,而且能更好地融于周圍建筑中形成和諧優凝舒適的人居環境。由于層于層之間無砂漿或其他固結措施,墻本身坐落在柔性骨料基礎上,所以優凝舒布洛克自嵌式景觀擋土墻是柔性結構,塊體可以自由移動或調整相互位置,對小規模基礎沉陷或遇到短暫的非常荷載組合(如地震、高地下水位等)時具有相當高的適應能力。自嵌式景觀擋土墻是個柔性結構,它對地形地質條件不提出特別的要求,任何需要擋土的地方,如園林、護坡、護堤、高速公路、立交橋等,都可以放心地使用。自嵌式景觀擋土墻施工進度比任何形式的擋墻高,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工費用。
[0012](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3]附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的砌塊結構示意圖;
圖中,I混凝土基礎,2砌塊,3引導塊體,4開孔,5凹槽,6透水軟管,7 土工格柵,8 土工布,9回填土,10楔形側面,11直角側面,12插孔,13橡膠棒,14混凝土壓頂,15黏土層。
[0014](五)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混凝土基礎1,混凝土基礎I上設有橫向并排且向上層迭的砌塊2,砌塊2的前面和后面平行,砌塊2后面下部一體連接設有引導塊體3,砌塊2中部設有開孔4,砌塊2頂部開有凹槽5,凹槽5前面與后面分別與砌塊2前面和后面平行,每兩層砌塊2之間設有土工格柵7,土工格柵7下部設有土工布8,土工格柵7和土工布8用回填土 9壓實。砌塊2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楔形側面10和直角側面11。砌塊2上部設有若干插孔12,插孔12內插設有橡膠棒13。砌塊2頂層設有混凝土壓頂14和黏土層15。砌塊2和回填土 9內設有透水軟管6。
[0015]采用本發明的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擋土墻的施工方法,步驟如下:
施工準備
自嵌式擋土墻的施工需依據設計圖紙和現場測量材料,準確地確定墻體的平面位置以滿足設計要求。圖紙上所示的現場原有的坡面與設計后的坡面應在現場進行校核以確保墻體的設計高度與地形相吻合。在現場對擋土墻位置的任何變動均應在目標完成前標注在施工圖上。
[0016]基坑開挖
施工前還應與當地的公用設施部門聯系以確保挖方工作不對地下管線和周圍建筑物、環境等造成破壞。
[0017]施工的方法、計劃和造價都將由現場建造的擋土墻的類型決定,對于那些附近有建筑物且需開挖形成的墻體的施工,應考慮在施工過程中不造成對周圍結構的地基承載力影響。
[0018]基礎
應按施工圖或設計人員要求的墊層的尺寸和加筋土的區域范圍對地基土進行開挖,在開挖過程中應檢查地基土是否滿足或超過設計對該土質的要求,對那些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的地基土應進行換土,所換入的土應滿足設計要求,且相對于該土最大干密度的壓實度大于95%。
[0019]需壓實的墊層材料應用那些能傳遞荷載并排水的材料。墊層的壓實度應用板式壓實設備且壓實度需達到該材料最大干密度的95%。在施工中應使墊層平整以確保自嵌式與墊層材料緊密連接。或者,用一薄層低標號混凝土在已壓實的墊層上進行找平用以提高施工速度。墊層的厚度不應小于150mm。墊層側邊距鄰近墻趾和墻踵至少150mm。針對不同的情況可能需不同的設計,如地基承載力較低,地下水位接近地基土或淹沒地基土等。 該層砌塊全部安裝好后,可按下列工序順序施工:鋪設土工布一填料一壓實一鋪設土工格柵一鋪設土工布一填料一壓實一安裝上一層面板一填碎石一鋪設土工格柵。
[0020]砌塊中植生孔需填充適合植物生長的土體,其方形孔及墻后碎石層填充碎石加30% 土粒有利于植物生長。
[0021]砌塊后側反濾層碎石料的厚度不得小于30cm,或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對墻后排水骨料的正確回填可使墻面排水,可在排水骨料與其后填土間放置土工布作為防止骨料與土體摻混的措施。塊體與塊體之間的空隙需填滿碎石。
[0022]檢查驗收
I自嵌式擋土塊
1.1自嵌式擋土塊磚塊應該符合要求。
1.2自嵌式擋土塊磚塊出廠前應該有出廠合格報告。到達施工現場后,應該有現場驗收報告,包括現場驗收報告磚塊尺寸、顏色、單塊重量等。
1.3每批次磚塊應該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磚塊抗壓強度和接觸面摩擦試驗。
1.4現場磚塊鋪裝過程中,應該現場檢驗第一層位置是否與圖紙一致,安裝是否平整、與墊層間是否密合。
1.5每一層安裝與下一層是否密合,沿擋墻走向是否平整,每層后退距離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