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桁架支撐裝置及利用其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一種桁架支撐裝置及利用其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針對現有鋼筋混凝土內襯墻的施工方法無法保證地下結構側壁的防水質量,不利于地下結構的安全性及耐久性的問題。桁架支撐裝置水平設置于樓板上,它一側與結構柱相抵,另一側通過腳手架支撐體系與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相抵;它由若干橫向設置的桁架單元依次螺栓連接,每個桁架單元由若干桁架分段沿高度方向依次螺栓連接而成,下部桁架分段底部設有行走輪。方法:在地下連續墻與結構柱之間拼裝桁架支撐裝置,使其一側與結構柱相抵,并在其另一側與內襯墻模板之間搭建腳手架支撐體系;澆筑內襯墻并達到要求強度后,拆除桁架支撐裝置;如此重復,依次完成各施工段。
【專利說明】
一種桁架支撐裝置及利用其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桁架支撐裝置及利用其進行地下連續墻內襯墻施工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建筑業的迅猛發展,建筑施工技術也在不斷革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超高層建筑、超大超深基坑。雖然,國內對于相關建筑領域已經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但工程項目各異,施工限制條件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在不同狀態下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施工質量效果。
[0003]在超大型工程項目的圍護設計中,多采用地下連續墻作為擋土止水的圍護結構,地下連續墻內側采用鋼筋混凝土內襯墻或磚砌內襯墻。由于地下結構與地下連續墻沉降不一,為了保證后期防水效果及滿足工期要求,往往內襯墻滯后于其他地下結構施工,此時,如果按照常規的施工方法,鋼筋混凝土內襯墻的側模支撐體系需參照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支撐體系,也就是說,必須在鋼筋混凝土內襯墻上設置單頭對拉螺栓以供支模拉結,因此,上述常規施工方法無法保證地下結構側壁的防水質量,無形中增加了后續維護保養費用,而且,對地下結構的安全性、耐久性尤為不利。
[0004]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能夠保證地下結構防水質量的地下連續墻內襯墻的施工方法及相應的裝置,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面臨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的鋼筋混凝土內襯墻的施工方法無法保證地下結構側壁的防水質量,不利于地下結構的安全性及耐久性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桁架支撐裝置及利用其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能夠抵抗內襯墻澆搗過程中所產生的側壓力并將混凝土側壓力傳遞至結構柱及樓板中,保證了內襯墻墻體的完整性,進而保證了鋼筋混凝土內襯墻的結構質量以及防水要求。
[0006]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桁架支撐裝置,所述桁架支撐裝置水平設置于地下結構的樓板上,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一側與所述地下結構的結構柱相抵,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另一側通過腳手架支撐體系與地下連續墻內側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相抵;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由若干橫向設置的桁架單元依次螺栓連接而成,每個桁架單元由若干桁架分段沿高度方向依次螺栓連接而成,其中,位于下部的桁架分段的底部設有若干行走輪。
[0007]優選的,相鄰兩個所述桁架分段拼接位置的端部均滿焊封頭鋼板,相鄰兩塊所述封頭鋼板螺栓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桁架單元是若干由H型鋼制成的橫向桿件、豎向桿件,以及若干斜向設置的聯系槽鋼拼接而成的框架結構,而且,相鄰兩個所述桁架單元拼接位置的豎向桿件由雙拼H型鋼構成,相鄰兩個所述桁架單元拼接位置的橫向桿件由雙拼槽鋼構成。
[0009]優選的,還包括由H型鋼制成的斜撐,所述斜撐的頂端與所述桁架單元的遠離所述地下連續墻的一側固接,所述斜撐的底端焊接鋼板,所述鋼板通過若干膨脹螺栓錨固于所述樓板。
[0010]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利用所述桁架支撐裝置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步驟如下:
[0011]—、在地下連續墻及地下工程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并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在所述地下連續墻與結構柱之間拼裝所述桁架支撐裝置,使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一側與所述結構柱相抵,并在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另一側與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之間搭建腳手架支撐體系,使得所述腳手架支撐體系的一側與所述模板相抵,另一側與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相抵;
[0012]二、澆筑內襯墻的混凝土結構,待所述內襯墻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拆除所述桁架支撐裝置;
[0013]三、重復上述步驟一至二,依次澆筑完成所述內襯墻的各施工段。
[0014]優選的,所述步驟一中,所述腳手架支撐體系為鋼管扣件式支撐架,所述腳手架支撐體系的水平頂撐鋼管的一端支撐于所述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上,其另一端支撐于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桿件的中心。
[0015]優選的,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靠近所述腳手架支撐體系一側的桿件上固接有若干鋼筋節,所述水平頂撐鋼管的一端對準所述鋼筋節搭設。
[0016]優選的,所述水平支撐鋼管的另一端設有可調節支托,所述可調節支托與所述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相抵。
[0017]本發明的效果在于:
[0018]—、本發明的桁架支撐裝置是由若干橫向設置的桁架單元依次螺栓連接,每個桁架單元又由若干桁架分段沿高度方向螺栓連接而成,使得桁架支撐裝置拆裝方便,材料周轉利用率高,降低了工程造價;位于下部的桁架分段底部設有行走輪,在施工場地內移動方便而且安全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尤為重要的是,桁架支撐裝置的一側與遠離地下連續墻的結構柱相抵,另一側通過腳手架支撐體系與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相抵,使得該桁架支撐裝置成為內襯墻側模支撐架的受力基礎,能夠抵抗內襯墻澆搗過程中所產生的側壓力,并將混凝土側壓力傳遞至結構柱及樓板中,從而保障施工安全,而且,該桁架支撐裝置替代常規內襯墻支撐結構,無需在內襯墻上設置單頭對拉螺栓,保證了內襯墻墻體的完整性,進而保證了鋼筋混凝土內襯墻的結構質量以及防水要求。
[0019]二、本發明的利用桁架支撐裝置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將桁架支撐裝置設置于地下連續墻與結構柱之間,且在桁架支撐裝置與地下連續墻之間搭設腳手架支撐體系,使得桁架支撐裝置的一側與遠離地下連續墻的結構柱相抵,另一側通過腳手架支撐體系與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相抵,由此,該桁架支撐裝置成為待澆筑內襯墻側模支撐架的受力基礎,能夠抵抗內襯墻澆搗過程中所產生的側壓力,并將混凝土側壓力傳遞至結構柱及樓板中,從而保障施工安全,可見,利用該桁架支撐裝置實施內襯墻施工的方法,不但能夠降低施工難度、提高施工效率,相對于普通排架側模施工,其工程成本明顯降低;而且,該方法避免在內襯墻上設置單向對拉螺栓,保障了內襯墻的結構質量以及防水要求。另外需指出的是,該方法也適用于狹長型逆施單側模板混凝土板墻的施工。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桁架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22]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桁架支撐裝置應用于內襯墻施工的俯視圖;
[0023]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桁架支撐裝置應用于內襯墻施工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桁架支撐裝置及利用其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為敘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與附圖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這不能成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限制。
[0025]實施例一:結合圖1至圖4說明本發明的桁架支撐裝置10,它水平設置于地下結構的樓板6上,桁架支撐裝置10的一側與地下結構的結構柱4相抵,其另一側通過腳手架支撐體系20與地下連續墻I內側待澆筑內襯墻2的模板30相抵;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根據結構柱4之間的跨度及桁架支撐裝置10的受力狀態,將上述桁架支撐裝置10沿水平方向劃分為三個桁架單元11,且相鄰兩個桁架單元11螺栓連接,同時,如圖2所示,根據混凝土澆筑時的豎向荷載分布及桁架支撐裝置10的受力狀態,將每個桁架單元11沿高度方向劃分為三個桁架分段11a、llb、llc,且相鄰兩個桁架分段螺栓連接,其中,位于下部的桁架分段Ila的底部設有若干行走輪,可通過機械小車拖移至相應施工位置,位于上部的豎向分段llb、llc可通過叉車進行移動和組裝。上述桁架分段lla、llb、llc內的桿件之間均通過焊接固定。
[0026]本發明的桁架支撐裝置10是由若干橫向設置的桁架單元11依次螺栓連接,每個桁架單元11又由若干桁架分段lla、llb、Ilc沿高度方向螺栓連接而成,使得桁架支撐裝置10拆裝方便,材料周轉利用率高,降低了工程造價;位于下部的桁架分段Ua底部設有行走輪,在施工場地內移動方便而且安全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尤為重要的是,桁架支撐裝置10的一側與遠離地下連續墻I的結構柱4相抵,另一側通過腳手架支撐體系20與待澆筑內襯墻2的模板30相抵,使得該桁架支撐裝置10成為內襯墻2側模支撐架的受力基礎,能夠抵抗內襯墻2澆搗過程中所產生的側壓力,并將混凝土側壓力傳遞至結構柱4及樓板6中,從而保障施工安全,而且,該桁架支撐裝置10替代常規內襯墻支撐結構,無需在內襯墻上設置單頭對拉螺栓,保證了內襯墻墻體的完整性,進而保證了鋼筋混凝土內襯墻的結構質量以及防水要求。
[0027]進一步,相鄰兩個桁架分段lla、llb、llc拼接位置的端部均滿焊封頭鋼板(圖中未示出),而且,相鄰兩塊封頭鋼板螺栓連接。桁架分段lla、llb、llc之間通過封頭鋼板螺栓連接在一起,不但拆裝方便,而且連接更牢固,結構安全可靠。
[0028]請繼續參考圖1和圖2,上述桁架單元11是若干由H型鋼制成的橫向桿件、豎向桿件,以及若干斜向設置的聯系槽鋼11 ’拼接而成的長方體框架結構,而且,相鄰兩個桁架單元11拼接位置的豎向桿件12由雙拼H型鋼(雙拼即兩個規格相同的型鋼拼焊在一起)構成,拼接位置的橫向桿件14由雙拼槽鋼構成。上述結構,使得桁架支撐裝置10的橫向桿件和豎向桿件構成的受力桁架與腳手架支撐體系20的接觸面傳力更為合理,聯系槽鋼11’及雙拼槽鋼構成的傳力桁架均與受力桁架焊接牢固,以保證內襯墻2澆搗時產生的混凝土側壓力能夠通過桁架單元11安全傳遞至結構柱4及樓板6中;而且,由H型鋼和槽鋼構成的桁架支撐裝置10整體剛度大、穩定性好,能夠確保內襯墻2混凝土結構的垂直度、表面平整度,以及防水質量等施工要求,另外,該桁架支撐裝置10所需作業面比普通排架少,有利于場容場貌的動態管理。
[0029]如圖1和圖2所示,由于桁架支撐裝置10長度較長,為防止其受力過程中,因跨中彎矩過大而造成整體破壞,需沿桁架支撐裝置10的遠離地下連續墻I的一側設置兩個由H型鋼制成的斜撐15,斜撐15的頂端與桁架單元11固接,斜撐15的底端焊接正方形鋼板16,該鋼板16通過若干膨脹螺栓錨固于樓板6。
[0030]實施例二:一般大型超深地下室的地下連續墻I內襯墻2的長度均較長,因此,需沿長度方向劃分為若干施工段(以柱網軸線間距為宜),各段內襯墻2分別施作,下面結合圖3和圖4說明本發明的利用桁架支撐裝置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31]—、在地下連續墻I及地下工程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并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根據流水施工部署,在相應施工段進行防水保溫鋪貼、鋼筋綁扎、排水系統預埋、止水鋼板埋設等工作;用機械小車將桁架支撐裝置10拖移至地下連續墻I與結構柱4之間進行拼裝,使桁架支撐裝置10的一側與結構柱4相抵,并在桁架支撐裝置10的另一側與內襯墻2的模板30之間搭建腳手架支撐體系20,使得腳手架支撐體系20的一側與模板30相抵,另一側與桁架支撐裝置10相抵;
[0032]二、通過混凝土澆搗口 3澆筑內襯墻2的混凝土結構,待內襯墻2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拆除桁架支撐裝置10;
[0033]三、重復上述步驟一至二,依次澆筑完成內襯墻2的各施工段。
[0034]本發明的利用桁架支撐裝置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將桁架支撐裝置10設置于地下連續墻I與結構柱4之間,且在桁架支撐裝置10與地下連續墻I之間搭設腳手架支撐體系20,使得桁架支撐裝置10的一側與遠離地下連續墻I的結構柱4相抵,另一側通過腳手架支撐體系20與待澆筑內襯墻2的模板30相抵,由此,該桁架支撐裝置10成為待澆筑內襯墻2側模支撐架的受力基礎,能夠抵抗內襯墻2澆搗過程中所產生的側壓力,并將混凝土側壓力傳遞至結構柱4及樓板6中,從而保障施工安全,可見,利用該桁架支撐裝置10實施內襯墻2施工的方法,不但能夠降低施工難度、提高施工效率,相對于普通排架側模施工,其工程成本明顯降低;而且,該方法避免在內襯墻2上設置單向對拉螺栓,保障了內襯墻2的結構質量以及防水要求。另外需指出的是,該方法也適用于狹長型逆施單側模板混凝土板墻的施工。
[0035]上述步驟一中,腳手架支撐體系20為鋼管扣件式支撐架,腳手架支撐體系20的水平頂撐鋼管21的一端支撐于內襯墻2的模板30上,其另一端支撐于桁架支撐裝置10的桿件的中心,以保證內襯墻2澆搗時產生的混凝土側壓力能夠通過腳手架支撐體系20及桁架支撐裝置10安全傳遞至結構柱4及樓板6中。
[0036]較佳的,由于腳手架支撐體系20中水平頂撐鋼管21的尾部支撐于桁架支撐裝置10的桿件上,為防止其滑脫,在桁架支撐裝置10的靠近腳手架支撐體系20—側的桿件上固接若干鋼筋節(圖中未示出),水平頂撐鋼管21的一端對準鋼筋節搭設。
[0037]另外,水平支撐鋼管21的另一端設有可調節支托22,可調節支托22與待澆筑內襯墻2的模板30相抵,使得水平頂撐鋼管21與模板30之間通過可調支托22進行緊固調節。
[0038]上述描述僅是對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描述,并非對本發明范圍的任何限定,本發明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上述揭示內容做的任何變更、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桁架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支撐裝置水平設置于地下結構的樓板上,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一側與所述地下結構的結構柱相抵,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另一側通過腳手架支撐體系與地下連續墻內側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相抵;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由若干橫向設置的桁架單元依次螺栓連接而成,每個桁架單元由若干桁架分段沿高度方向依次螺栓連接而成,其中,位于下部的桁架分段的底部設有若干行走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桁架分段拼接位置的端部均滿焊封頭鋼板,相鄰兩塊所述封頭鋼板螺栓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桁架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單元是若干由H型鋼制成的橫向桿件、豎向桿件,以及若干斜向設置的聯系槽鋼拼接而成的框架結構,而且,相鄰兩個所述桁架單元拼接位置的豎向桿件由雙拼H型鋼構成,相鄰兩個所述桁架單元拼接位置的橫向桿件由雙拼槽鋼構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桁架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由H型鋼制成的斜撐,所述斜撐的頂端與所述桁架單元的遠離所述地下連續墻的一側固接,所述斜撐的底端焊接鋼板,所述鋼板通過若干膨脹螺栓錨固于所述樓板。5.利用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桁架支撐裝置進行內襯墻施工的方法,步驟如下: 一、在地下連續墻及地下工程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并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在所述地下連續墻與結構柱之間拼裝所述桁架支撐裝置,使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一側與所述結構柱相抵,并在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另一側與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之間搭建腳手架支撐體系,使得所述腳手架支撐體系的一側與所述模板相抵,另一側與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相抵; 二、澆筑內襯墻的混凝土結構,待所述內襯墻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拆除所述桁架支撐裝置; 三、重復上述步驟一至二,依次澆筑完成所述內襯墻的各施工段。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所述腳手架支撐體系為鋼管扣件式支撐架,所述腳手架支撐體系的水平頂撐鋼管的一端支撐于所述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上,其另一端支撐于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桿件的中心。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支撐裝置的靠近所述腳手架支撐體系一側的桿件上固接有若干鋼筋節,所述水平頂撐鋼管的一端對準所述鋼筋節搭設。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撐鋼管的另一端設有可調節支托,所述可調節支托與所述待澆筑內襯墻的模板相抵。
【文檔編號】E04G17/14GK105887922SQ201610243701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
【發明人】吳煒程, 薄崢輝, 楊曉鳳, 范天宇, 邵俊華, 宋煒卿, 尤雪春
【申請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