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棧橋,具體涉及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用于橋梁施工過程中 的材料運輸及施工人員臨時通4亍。
技術背景一般的橋梁施工棧橋均采用連續梁桁架結構形式,支墩間距通常為16-20 米,基礎采用孔樁承臺樁基礎,墩柱采用鋼板筒柱,并采用桁架梁作為墩柱橫 系梁。但這種方案要進行水下墩柱樁基礎施工,通常采用筑島鉆孔施工或釆用 圍堰施工,其施工難度大、成本高。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江中往往漂浮物較多, 多一個水中墩便多一份潛在的危險。因此,對現有的用于橋梁施工的棧橋結構 需要進行突破性的改進。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它結構筒明、穩定可靠,水 下基礎施工工作量小,成本低,而且能減少多墩多迎水面帶來的安全隱患。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包括至少四個以上的支墩,其中一 號支墩和二號支墩定位在江中,三號支墩定位在江邊,其余各號支墩定位在岸 上,其特征在于設在棧橋二號支墩上的主塔為"H型"街架梁結構,由兩榀萬能桿件支架構成;棧橋的第一跨和棧橋的第二跨為斜拉式桁架梁,分別采用三 對斜拉索與主塔的上端進行斜拉錨固,棧橋的其余各跨為連續桁架梁。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包括六個支墩,其中一號支墩為預埋在江中主橋墩上的第一附著式托架,二號支墩定位在江中,三號支墩為預埋在江邊 引橋墩上的第二附著式托架,四號支墩和五號支墩定位在岸上,六號支墩為定位在岸上的擋墻臺;設在棧橋二號支墩上的主塔為"H型"軒架梁結構,由兩榀 萬能桿件支架構成;棧橋的第一跨為斜拉式桁架梁,其一端與預埋在江中主橋墩上的第一附著 式托架連接、另一端與棧橋二號支墩上的主塔連接,采用三對斜拉索與主塔的 上端進行斜拉錨固;棧橋的第二跨為斜拉式桁架梁,其一端與棧橋主墩上的主塔連接、另一端與預埋在江邊引橋墩上的第二附著式托架連接,采用;對斜拉索與主塔的上端 進行斜拉錨固;棧橋的第三跨為連續桁架梁,其一端與預埋在江邊引橋墩上的第二附著式 托架連接、另一端與四號支墩連接;棧橋的第四跨為連續桁架梁,其一端與四號支墩連接,另一端與五號支墩 連接;棧橋的最后一跨為連續街架梁,其一端與五號支墩連接,另一端與擋墻臺, 即六號支墩連接。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其棧橋第一跨的跨度與棧橋第二跨的跨度 相等,并大于其余各跨的跨度,優選的方案之一是棧橋的第 一跨和棧橋的第二跨采用獨塔斜拉式桁架梁, 兩跨度均為70米,兩端采用預埋在江中主橋墩上的第一附著式托架和預埋在江 邊引橋墩上的第二附著式托架作為支承,代替一號支墩和二號支墩,極大的減 少了水下墩及梁部施工難度,降低了連續結構多墩多迎水面帶平的諸多安全隱患。江岸上的各跨采用32米和24米跨距的連續梁結構。本發明的有益的技術效果由于創造性地采用了低塔斜拉索形式,合理利 用了附著式托架支承,極大的減少了水下墩及梁部施工難度,降低了連續結構 多墩多迎水面帶平的諸多安全隱患;采用連續結構及斜拉結構的有效組合,并 增加在墩柱及承臺部分的地面端錨固結構,保證了全橋縱橫向穩定,確保了棧 橋的使用安全。
圖l是本發明斜拉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3是本發明與主橋的位置及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預埋在江中主橋墩上的第一附著式托架/預埋在江邊引橋墩上的第二 附著式托架與斜拉式桁架梁連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3、圖4和圖5,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包括六個支 墩,其中一號支墩1為預埋在江中主橋墩8上的第一附著式托架9, 二號支墩2定 位在江中,三號支墩3為預埋在江邊引橋墩10上的第二附著式托架11,四號支墩 4和五號支墩5定位在岸上,六號支墩6為定位在岸上的擋墻臺;參見圖1、圖2、圖3、圖4和圖5,固定連接在棧橋二號支墩2上的主塔7為"H型"桁架梁結構,由兩榀萬能桿件支架構成;棧橋的第一跨12為斜拉 式街架梁,其一端與預埋在江中主橋墩8上的第一附著式托架9連接、另一端 與棧橋二號支墩2上的主塔7連接,并采用三對斜拉索與主塔的上端進行斜拉 錨固;棧橋的第二跨13為斜拉式桁架梁,其一端與棧橋主墩上的主塔7連接、 另一端與預埋在江邊引橋墩10上的第二附著式托架11連接,并采用三對斜拉索與主塔7的上端進行斜拉錨固;棧橋的第三跨14為連續桁架梁,其一端與預 埋在江邊引橋墩9上的第二附著式托架IO連接、另一端與四號支墩4連接;棧 橋的第四跨15為連續桁架梁,其一端與四號支墩4連接,另一端與五號支墩5 連接;棧橋的最后一跨16為連續桁架梁,其一端與五號支墩5連接,另一端與 擋墻臺,即六號支墩6連接。本實施例的棧橋第一跨的跨度與棧橋第二跨的跨度相等,并大于其余各跨 的跨度。棧橋第一跨的跨度與棧橋第二跨的跨度均為70米,兩端采用預埋在江 中主橋墩上的第一附著式托架和預埋在江邊引橋墩上的第二附著式托架作為支 承,代替一號支墩和二號支墩,極大的減少了水下墩及梁部施工難度,降低了 連續結構多墩多迎水面帶平的諸多安全隱患。江岸上的各跨采用32米和24米跨距的連續梁結構。二號支墩上的主塔,由兩榀萬能桿件支架搭成,中部輔以系梁橫向聯接,張 拉鞍座采用鋼板焊接件。考慮結構形式及受力狀況,二號支墩及梁部斜拉跨部 分主弦桿均采用四肢,其余梁跨(2 x 32+24米)較小,主弦桿采用雙肢。采用連續結構及斜拉結構的有效組合,并增加在墩柱及承臺部分的地面端 錨固結構,保證了棧橋縱橫向穩定,確保了棧橋的使用安全。由于棧橋主要供 人行通行和砼輸送管及部分鋼筋、小機料的運輸,不需要很寬的截面,采用N 型萬能桿件搭設2 mx 2 m的梁,在梁上面鋪設一層鋼板17,將混凝土管道18、 鐵軌19鋪設在鋼板17就能滿足施工要求。
權利要求
1.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包括至少四個以上的支墩,其中一號支墩(1)和二號支墩(2)定位在江中,三號支墩(3)定位在江邊,其余各號支墩定位在岸上,其特征在于設在棧橋二號支墩(2)上的主塔(7)為“H型”桁架梁結構,由兩榀萬能桿件支架構成;棧橋的第一跨和棧橋的第二跨為斜拉式桁架梁,分別采用三對斜拉索與主塔(7)的上端進行斜拉錨固,棧橋的其余各跨為連續桁架梁。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其特征在于包括六個 支墩,其中一號支墩(1)為預埋在江中主橋墩(8)上的第一附著式托架(9), 二號支墩(2)定位在江中,三號支墩(3)為預埋在江邊引橋墩(10)上的第 二附著式托架(ll),四號支墩(4)和五號支墩(5)定位在岸上,六號支墩(6) 為定位在岸上的擋墻臺;設在棧橋二號支墩(2)上的主塔(7)為"H型"街架 梁結構,由兩榀萬能桿件支架構成;棧橋的第一跨(12)為斜拉式桁架梁,其一端與預埋在江中主橋墩(8)上 的第一附著式托架(9)連接、另一端與棧橋二號支墩(2)上的主塔(7)連接, 采用三對斜拉索與主塔(7)的上端進行斜拉錨固;棧橋的第二跨(13)為斜拉式街架梁,其一端與棧橋主墩上的主塔(7)連 接、另一端與預埋在江邊引橋墩(10)上的第二附著式托架(11)連接,采用 三對斜拉索與主塔(7)的上端進行斜拉錨固;棧橋的第三跨(14)為連續桁架梁,其一端與預埋在江邊引橋墩(9)上的 第二附著式托架(10)連接、另一端與四號支墩(4)連接;棧橋的第四跨(15)為連續桁架梁,其一端與四號支墩(4)連接,另一端 與五號支墩(5)連接;棧橋的最后一跨(16)為連續桁架梁,其一端與五號支墩(5)連接,另一 端與擋墻臺,即六號支墩(6)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其特征在于棧橋 第一跨(12)的跨度與棧橋第二跨(13)的跨度相等,并大于其余各跨的跨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跨度斜拉式棧橋,包括至少四個以上的支墩,其中一號支墩和二號支墩定位在江中,三號支墩定位在江邊,其余各號支墩定位在岸上,其特征在于設在棧橋二號支墩上的主塔為“H型”桁架梁結構,由兩榀萬能桿件支架構成;棧橋的第一跨和棧橋的第二跨為斜拉式桁架梁,分別采用三對斜拉索與主塔的上端進行斜拉錨固,棧橋的其余各跨為連續桁架梁。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低塔斜拉索形式,利用了附著式托架支承,極大的減少了水下墩及梁部施工難度,降低了連續結構多墩多迎水面帶平的諸多安全隱患;采用連續結構及斜拉結構的有效組合,保證了全橋縱橫向穩定,確保了棧橋的使用安全。
文檔編號E01D21/00GK101260645SQ20081006960
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29日
發明者馮云強, 張列東, 張開聰, 磊 羅, 賀開偉, 鄧浩宇, 策 鄭, 黃基富 申請人:中鐵八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