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加固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墩身加固結構,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應用在帶鋼管柱的門式墩中的加固結構。
背景技術:
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在一些特定場合的施工中進行應用。比如,蛘福下行雙墩特大橋61#-64#門式墩上跨合蛘雙鳳特大橋,門式墩凈跨為16m,墩身高26. 5m。門式墩蓋梁采用鋼管柱上置貝雷梁式門架施工,鋼管柱的直徑為Φ630πιπι,壁厚為12mm,鋼管柱每根平均高度達到22. 5m。由于鋼管柱比較高,現場很難精確控制鋼管柱的垂直度,鋼管柱受壓時易形成水平方向受力,并由此導致鋼管柱傾倒或側彎,帶來施工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加固結構,以使帶鋼管柱的門式墩結構牢固穩定,避免施工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加固結構,是在墩身一側成排設置鋼管柱,其結構特點是在所述鋼管柱的外側呈水平設置鋼管柱背肋,在墩身的外側呈水平設置墩身背肋, 在所述鋼管柱背肋與墩身背肋之間以拉桿固定連接,形成處在鋼管柱與墩身外圍的加固抱箍。本實用新型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加固結構的特點也在于所述加固抱箍有多道,各道加固抱箍分處在墩身的不同高度位置上。所述拉桿有兩根分處在墩身的兩側,另有至少有一根貫穿所述墩身。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體現在本實用新型是設置加固抱箍,墩身和鋼管柱因此得到牢固的聯結,可有效防止鋼管柱的傾斜或變形。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墩身預埋鋼板與鋼管柱示意圖。圖中標號1鋼管柱背肋;2承臺;3墩身;4鋼管柱;5拉桿;6墩身背肋;7墩身預埋鋼板,8支撐槽鋼。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本實施例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加固結構是在墩身3的一側成排設置三根鋼管柱4,在鋼管柱4的外側呈水平設置鋼管柱背肋1,在墩身3的外側呈水平設置墩身背肋6,在鋼管柱背肋1與墩身背肋6之間以拉桿5固定連接,形成處在鋼管柱4與墩身3外圍的加固抱箍。具體實施中,加固抱箍應該有多道,各道加固抱箍分處在墩身3的不同高度位置上,拉桿5有兩根分處在墩身3的兩側,另有至少有一根貫穿墩身3。圖1所示,對于墩身高沈.5m,鋼管柱直徑為Φ630mm,壁厚為12mm,高度為22. 5m, 自承臺2以上4. 6m起每3. 5m布置一道抱箍,采用1 槽鋼焊接作為鋼管柱背肋和墩身背肋,拉桿5是用直徑為^mm的圓鋼制作,長度為細,直徑為^mm的拉桿抗拉強度是210MPa。參見圖3,設置厚度為2cm的墩身預埋鋼板7,以固定焊接在墩身預埋鋼板7上的支撐槽鋼8在墩身3和鋼管柱4之間頂撐,每3. 5m 一道。
權利要求1.一種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加固結構,是在墩身(3)的一側成排設置鋼管柱G),其特征是在所述鋼管柱(4)的外側呈水平設置鋼管柱背肋(1),在墩身C3)的外側呈水平設置墩身背肋(6),在所述鋼管柱背肋(1)與墩身背肋(6)之間以拉桿(5)固定連接,形成處在鋼管柱⑷與墩身⑶外圍的加固抱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加固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加固抱箍有多道,各道加固抱箍分處在墩身( 的不同高度位置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加固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拉桿(5)有兩根分處在墩身(3)的兩側,另有至少有一根貫穿所述墩身(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鋼管柱的門式墩加固結構,是在墩身的一側成排設置鋼管柱,其特征是在鋼管柱的外側呈水平設置鋼管柱背肋,在墩身的外側呈水平設置墩身背肋,在鋼管柱背肋與墩身背肋之間以拉桿固定連接,形成處在鋼管柱與墩身外圍的加固抱箍。本實用新型設置抱箍結構,可以有效避免鋼管柱傾斜或彎曲變形。
文檔編號E01D22/00GK202284281SQ20112040010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彭良學, 肖鷹, 范詳東, 謝云峰, 馬新橋 申請人:中鐵四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