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管材外表面環向刻傷輔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損檢測中一種在施工現場使用的刻傷機加工管材外表面環向 槽形缺陷的輔助裝置。
技術背景現有的無損檢測在施工現場使用的刻傷機加工管材外表面的槽形缺陷,主要是利 用機械銑削加工的原理,在管材軸向加工槽形缺陷。現有在施工現場使用的刻傷機對于管 材的環向槽形缺陷是不能加工的。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對管材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一 些領域不斷要求檢測管材的外表面環向缺陷,必須加工管材的外表面環向槽為無損檢測的 正常進行提供條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刻傷機加工管材外表面環向槽形缺陷的行走裝 置,從而利用原有刻傷機方便地加工管材外表面環向槽形缺陷。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管材外表面環向刻傷輔助裝置包括安裝支架、手動進給 機構和小車機構,所述的安裝支架是用兩根螺桿聯接的兩個弧形壓板和固定在其中一個弧 形壓板的安裝板;所述的手動進給機構通過安裝板固定在安裝支架上,所述的手動進給機 構包括水平絲杠、帶水平滑道的絲母和沿絲母上豎直槽可豎直自由移動的轉軸座;所述的 小車機構包括小車、固定刻傷機的聯接座和固定在小車機構上的小車推桿,小車機構與手 動進給機構通過小車推桿上的軸孔與手動進給機構上的轉軸座上的轉軸相聯。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小車機構上安裝利用現有刻傷機,通過小車機構在管材外 表面的周向運動時帶動刻傷機的內銑機構沿著管材外表面做仿形動動,保證了刀片的加工 深度一致,滿足了探傷機所要求的槽形缺陷修復要求。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螺桿、2為弧形壓板、3為安裝板、4為水平絲杠、5為絲母、6為轉軸座、7 為小車、8為小車推桿、9為待加工管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在安裝時,首先將刻傷機用固定刻傷機的固定座與小車機構固定,并 把小車機構放置在要加工環向槽形缺陷的管材外,小車的方向為沿管材環向運動的方向, 調整好刻傷機的外銑傳動系統上的銑刀,使其與管材外弧相切;其次預調好固定支架螺桿 長度使兩弧板間里端距離大于管材外徑,用螺釘安裝手動進給機構與固定架,把手動進給 機構和固定支架放到管材外表面,調整兩側螺桿長度使安裝架固定的管材外表面上,然后用轉軸座上的小軸聯接好好轉軸座與小車機構的推桿.這時調整手動進給機構上的水平 絲杠,小車機構就能沿著管材外表面弧運動了,調整刻傷機上外銑系統的銑刀上下和前后 進給就能調整銑刀加工的槽深了。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通過調整手動進給系統上的水平絲杠推動小車機構向前或 向后運動,小車機構沿管材外表面運動時,小車機構產生上下和前后線位移的同時也產生 角位移,線位移由絲杠的水平運動和轉軸座沿著絲杠上絲母的豎直槽上下運動來消除,角 位移由轉軸座上的轉軸來消除,這樣就保證了小車機構沿著管材外徑圓周運動的平穩了, 由于小車機構和刻傷機的自重遠大于刻傷機銑刀工作時產生的豎直反力,小車機構沿管材 外表面圓周運動的距離為20到30毫米,銑刀加工深度小于1毫米,刻傷機工作時,小車機 構水平放置,沿著管材豎直方向上和向下產生的線位移遠小于小車水平運動的直線距離, 同樣保證了小車機構的工作平穩性。
權利要求1. 一種管材外表面環向刻傷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裝支架、手動進給機構和 小車機構,所述的安裝支架是用兩根螺桿聯接的兩個弧形壓板和固定在其中一個弧形壓板 的安裝板;所述的手動進給機構通過安裝板固定在安裝支架上,所述的手動進給機構包括 水平絲杠、帶水平滑道的絲母和沿絲母上豎直槽可豎直自由移動的轉軸座;所述的小車機 構包括小車、固定刻傷機的聯接座和固定在小車機構上的小車推桿,小車機構與手動進給 機構通過小車推桿上的軸孔與手動進給機構上的轉軸座上的轉軸相聯。
專利摘要一種管材外表面環向刻傷輔助裝置包括安裝支架、手動進給機構和小車機構。其優點在于小車機構上安裝利用現有刻傷機,通過小車機構在管材外表面的周向運動時帶動刻傷機的內銑機構沿著管材外表面做仿形動動,保證了刀片的加工深度一致,滿足了探傷機所要求的槽形缺陷修復要求。
文檔編號G01N1/28GK201780222SQ20102017768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4日
發明者呂玉民 申請人:吉林省昊宇石化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