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橋梁施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移動模架,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變幅寬曲線橋梁施工的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
背景技術:
移動模架是一種自帶模板,利用承臺或墩柱作為支承,對橋梁進行現場澆筑的施工設備。作為一種先進的施工設備,由于具有施工質量好、操作簡便和效率高等優點,移動模架已經廣泛地應用于高速公路、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連續梁施工中,但是移動模架由于受結構的限制,一般其施工對象為等截面橋梁。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橋梁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和城市建設中,由于其應用目的和建筑實際條件的不同,橋型呈多樣化發展趨勢,比如城市高架橋中匝道的出現,使得所施工的對象由一般的等截面直線結構橋梁變為曲線結構橋梁,甚至為變幅寬結構橋梁,這就對移動模架系統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規應用于等截面橋梁鋪設的通用移動模架已不能滿足變幅寬橋梁混凝土澆筑的施工。因此對于此類橋梁需要一種新型橋梁施工設備,既具備通用移動模架的優點,又能滿足變幅寬曲線橋梁的施工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該移動模架可以根據橋面寬度調整臨時主梁的個數,采用該移動模架不僅可以實現變橋面寬度的施工,也能滿足跨度和墩柱數目變化的結構需求;施工效率高,節約勞動力成本,無需地基處理,無需預制梁場,施工方便且保護環境,重復利用率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包括牛腿梁和推進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梁通過牛腿立柱固定在橋墩上,所述牛腿梁頂部兩側各設置有一個主梁,兩所述主梁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臨時主梁,所述臨時主梁和主梁均通過相應的托架設置在對應的推進平車上,所述推進平車設置在牛腿梁上,所述推進平車與牛腿梁之間設有橫向移動液壓缸,所述推進平車與托架之間設有豎向移動液壓缸,所述托架與臨時主梁之間以及托架與主梁之間均設置有縱向移動液壓缸,所述橫向移動液壓缸、豎向移動液壓缸和縱向移動液壓缸均通過油管與液壓泵站連接,所述主梁和臨時主梁的上側設置有橫梁,所述橫梁上側布置有用于構筑橋體的外模系統,所述外模系統內部設置有用于成型橋體內部空腔的內模,所述內模內設置有防止內模變形的內模支撐。上述的一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系統由底模、側模和翼模相互拼裝而成,所述側模與主梁之間以及翼模與主梁之間均設置有機械螺旋調節桿。上述的一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臨時主梁主體結構采用桁架結構拼裝而成,所述臨時主梁位于托架支撐位置處為箱型結構,所述桁架結構通過銷軸與所述箱形結構連接。上述的一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與臨時主梁以及橫梁與主梁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上述的一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前端設置有前導梁,所述主梁后端設置有后導梁。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該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可根據橋面寬度調整臨時主梁的個數,不僅可以實現變橋面寬度的施工,也能滿足跨度和墩柱數目變化的結構需求,對變幅寬曲線橋施工時,無需整體更換移動模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2)該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每根臨時主梁與牛腿梁以及主梁與牛腿梁之間均布置有推進平車,可實現每根主梁或臨時主梁的豎向、橫向移動和縱向移動過跨的要求。(3)該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使用時無需地基處理,無需預制梁場,澆注的橋梁整體性能好,施工方便且保護環境,重復利用率高。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I為本發明澆注橋梁標準梁段的合模狀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澆注橋梁標準梁段的開模狀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圖4為圖2的B-B剖視圖。圖5為本發明澆注橋梁加寬梁段的合模狀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澆注橋梁加寬梁段的開模狀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I的I局部放大圖。圖8為圖3的II局部放大圖。圖9為圖7的C-C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
I—臨時主梁;2—橫梁;3—內模;
4一內模支撐;5—底模;6—側模;
7 一翼模;8—機械螺旋調節桿;9 一主梁;
10一推進平車;11一牛腿梁;12—豎向移動液壓缸;
13 一橫間移動液壓缸;14 一液壓果站;15—縱向移動液壓缸;
16—后導梁;17—前導梁;18—托架;
19一橋墩;20—牛腿立柱。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至圖9所示的一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包括牛腿梁11和推進平車10,所述牛腿梁11通過牛腿立柱20固定在橋墩19上,所述牛腿梁11頂部兩側各設置有一個主梁9,兩所述主梁9之間設置有適當數量的臨時主梁1,所述臨時主梁I的個數可根據橋面寬度調整;所述臨時主梁I和主梁9均通過相應的托架18設置在對應的推進平車10上,所述推進平車10設置在牛腿梁11上,所述推進平車10與牛腿梁11之間設有橫向移動液壓缸13,所述橫向移動液壓缸13 —端與推進平車10鉸接,所述橫向移動液壓缸13另一端與牛腿梁11鉸接;所述推進平車10與托架18之間設有豎向移動液壓缸12,所述豎向移動液壓缸12下端安裝在推進平車10的底部,所述豎向移動液壓缸12上端與托架18底部相連;所述托架18與臨時主梁I之間以及托架18與主梁9之間均設置有縱向移動液壓缸15,所述縱向移動液壓缸15 —端鉸接于臨時主梁I或主梁9上,所述縱向移動液壓缸15另一端鉸接于托架18上。所述豎向移動液壓缸12、橫向移動液壓缸13和縱向移動液壓缸15均通過油管與設置在牛腿梁11上側的液壓泵站14連接,所述主梁9和臨時主梁I的上側設置有橫梁2,所述橫梁2與臨時主梁I以及橫梁2與主梁9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螺栓連接拆裝方便,便于檢修,并可以增加預緊力防止松動;所述橫梁2上側布置有用于構筑橋體的外模系統,所述外模系統內部設置有用于成型橋體內部空腔的內模3,所述內模3內設置有防止內模變形的內模支撐4。如圖I、圖2、圖5與圖6所不,所述外模系統由底模5、側模6和翼模7相互拼接而成,該拼接結構方便根據橋面寬度對外模系統進行調整。所述側模6與主梁9之間以及翼模7與主梁9之間均設置有機械螺旋調節桿8,機械螺旋調節桿8可以方便地用于側模6與翼模7的支撐定位。如圖4所示,所述臨時主梁I主體結構采用桁架結構拼裝而成,桁架結構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和裝配快速的優點;所述臨時主梁I位于托架18支撐位置處為箱型結構,箱形結構可以提高支撐位置處的結構強度,增加支撐接觸面積和連接穩定性;所述桁架結構通過銷軸與所述箱形結構連接,銷軸連接便于臨時主梁I的拆裝和運送;如圖3所示,所述主梁9 一端設置有前導梁17,所述主梁9另一端設置有后導梁16。以相連接的橋梁標準梁段和橋梁加寬梁段的澆注為例,本發明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澆注橋梁標準梁段,將如圖I、圖3和圖4所示的該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安裝在澆注好的橋墩19上,在兩主梁9之間設置兩根臨時主梁1,主梁9和臨時主梁I共同支撐橫梁2和外模系統。啟動液壓泵站14,橫向移動液壓缸13帶動推進平車10橫向移動,推進平車10帶動托架18、臨時主梁I和主梁9橫向移動,從而使橫梁2以及外模系統的底模5合攏。將合攏后的橫梁2和合攏后的底模5用螺栓連為整體,從而實現外模系統的合模。調整豎向移動液壓缸12,抬高托架18、臨時主梁I、主梁9、橫梁2和外模系統,將托架18、臨時主梁I、主梁9、橫梁2和外模系統抬高至橋梁澆筑位置后,拼裝內模3和內模支撐4。內模3和內模支撐4拼裝完成后,在內模3與完成合模的外模系統之間澆筑適量的混凝土,從而完成橋梁標準橋段的澆筑。結合圖2,經過混凝土養生并達到張拉強度要求后,拆除內模支撐4及內模3,調整豎向移動液壓缸12,從而使托架18、臨時主梁I和主梁9下移,托架18、臨時主梁I和主梁9下移時帶動橫梁2以及外模系統與已成型的橋體分離。拆除部分橫梁2與底模5后,調整橫向移動液壓缸13使推進平車10橫向移動,推進平車10帶動托架18、臨時主梁I和主梁9橫向移動一定距離,從而避免臨時主梁I和主梁9在縱移時與橋墩發生碰撞。圖2即為本發明澆筑橋梁標準梁段完成并開模后的結構整體示意圖。結合圖2和圖5,橋梁標準梁段成型后,即可進行下兩跨橋梁加寬梁段的澆注。首先設置在臨時主梁I與托架18之間以及主梁9與托架18之間的縱向移動液壓缸15帶動臨時主梁I、主梁9以及拆分后的外模系統縱向移動,完成移動模架兩跨縱移。根據具體施工情況,對于每根主梁9或臨時主梁1,也可同時調整各橋墩19處牛腿梁11與推進平車10 間的橫向移動液壓缸13,實現托架18繞豎向移動液壓缸12偏轉,托架18帶動所支撐的主梁9或臨時主梁I偏轉,方便變幅過孔。由于待澆注橋梁梁段加寬,其橋墩19中立柱數量增加,對應的牛腿梁11需增加相應長度,橫梁2和底模5也需增加相應寬度,在不改變移動模架整體結構的情況下,在牛腿梁11下面根據增加的橋墩立柱數量增加牛腿立柱20以對加長的牛腿梁11形成可靠的支撐;在兩主梁9之間另外增加兩個臨時主梁1,使臨時主梁I的個數增至四個以對加寬的橫梁2和底模5形成可靠的支撐,從而實現變幅寬橋梁的成型且保證不同寬度橋梁梁段的施工質量。上述根據待澆筑橋梁寬度靈活調整臨時主梁I及牛腿立柱20數量的施工方法避免了在澆筑變幅寬橋梁時整體更換移動模架,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調整橫向移動液壓缸13,使其帶動推進平車10橫向移動,推進平車10帶動托架18、臨時主梁I和主梁9移動,實現外模系統的合模。調整豎向移動液壓缸12,抬高托架18、臨時主梁I、主梁9、橫梁2和外模系統,將托架18、臨時主梁I、橫梁2、主梁9和外模系統抬高至橋梁澆筑位置后,拼裝內模3和內模支撐4。內模3和內模支撐4拼裝完成后,在內模3與完成合模的外模系統之間澆筑適量的混凝土,得到如圖5所示的本發明澆注橋梁加寬梁段的合模狀態整體結構示意圖。結合圖6,經過混凝土養生并達到張拉強度要求后,拆除內模支撐4及內模3,調整豎向移動液壓缸12,從而使托架18、臨時主梁I和主梁9下移,托架18、臨時主梁I和主梁9下移時帶動橫梁2以及外模系統與已成型的橋體分離。拆除部分橫梁2與底模5后,調整橫向移動液壓缸13使推進平車10橫向移動,推進平車10帶動托架18、臨時主梁I和主梁9橫向移動一定距離,從而避免臨時主梁I和主梁9在縱移時與橋墩發生碰撞,圖6即為本發明澆筑橋梁加寬梁段完成并開模后的結構整體示意圖。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ー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包括牛腿梁(11)和推進平車(10),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梁(11)通過牛腿立柱(20 )固定在橋墩(19 )上,所述牛腿梁(11)頂部兩側各設置有一個主梁(9),兩所述主梁(9)之間設置有至少ー個臨時主梁(1),所述臨時主梁(I)和主梁(9)均通過相應的托架(18)設置在對應的推進平車(10)上,所述推進平車(10)設置在牛腿梁(11)上,所述推進平車(10)與牛腿梁(11)之間設有橫向移動液壓缸(13),所述推進平車(10 )與托架(18 )之間設有豎向移動液壓缸(12),所述托架(18 )與臨時主梁(I)之間以及托架(18)與主梁(9)之間均設置有縱向移動液壓缸(15),所述橫向移動液壓缸(13)、豎向移動液壓缸(12)和縱向移動液壓缸(15)均通過油管與設置在牛腿梁(11)上側的液壓泵站(14)相連,所述主梁(9)和臨時主梁(I)的上側設置有橫梁(2),所述橫梁(2)上側布置有用于構筑橋體的外模系統,所述外模系統內部設置有用于成型橋體內部空腔的內模(3),所述內模(3)內設置有防止內模變形的內模支撐(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系統由底模(5)、側模(6)和翼模(7)相互拼裝而成,所述側模(6)與主梁(9)之間以及翼模(7)與主梁(9)之間均設置有機械螺旋調節桿(8)。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臨時主梁(I)主體結構采用桁架結構拼裝而成,所述臨時主梁(I)位于托架(18)支撐位置處為箱型結構,所述桁架結構通過銷軸與所述箱形結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2)與臨時主梁(I)以及橫梁(2)與主梁(9)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9)一端設置有前導梁(17),所述主梁(9)另一端設置有后導梁(16)。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變幅寬曲線橋移動模架,包括牛腿梁和推進平車,牛腿梁通過牛腿立柱固定在橋墩上,牛腿梁頂部兩側各設置有一個主梁,兩主梁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臨時主梁,臨時主梁和主梁均通過相應的托架設置在對應的推進平車上,推進平車設置在牛腿梁上,推進平車與牛腿梁之間設有橫向移動液壓缸,推進平車與托架之間設有豎向移動液壓缸,托架與臨時主梁之間以及托架與主梁之間均設置有縱向移動液壓缸,主梁和臨時主梁的上側設置有橫梁,橫梁上側布置有外模系統,外模系統內部設置有內模。本發明可根據橋面寬度方便的調整臨時主梁的個數,實現變橋面寬度的施工,施工效率高,節約勞動力成本,無需地基處理和預制梁場,施工方便,重復利用率高。
文檔編號E01D21/00GK102660925SQ20121018275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6日
發明者呂彭民, 房義營, 王恩東, 王斌華 申請人: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