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鐵路、公路路基,特別涉及一種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
>J-U裝直。
背景技術:
鐵路、公路等路基病害中路基下沉是最常見的一種,采用注漿加固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注漿加固下沉路基通常要求滿足不能污染頂部結構如鐵路道碴,不能造成路基上拱影響使用如無砟軌道客運專線,這給下沉路基注漿加固設計和施工帶來難題,因為由于填筑路基的材料不同及密實度不一等因素的不確定性,想通過理論計算確定注漿壓力及注漿半徑十分困難,如果壓力不足則不能達到注漿加固效果,壓力過大會造成路基上拱和污染上部結構,為此急需一種有效的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以有效地檢測和控制注漿加固壓力。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的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線路縱向間隔設置于路堤基床表層下的檢測管,檢測管的兩端口設置有可拆除的土工布堵頭,檢測管下半部沿管體縱向間隔開設通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該裝置能有效地檢測和控制注漿加固壓力,極大地方便了施工,操作簡單,成本低廉。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兩幅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的縱斷面結構示意。圖中示出構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既有路堤1、路堤基床表層2、檢測管3、通孔3a、土工布堵頭4。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包括沿線路縱向間隔設置于路堤基床表層2下的檢測管3,檢測管3的兩端口設置有可拆除的土工布堵頭4,檢測管3下半部沿管體縱向間隔開設通孔3a。各檢測管3在線路縱向上的間隔距離一般為0. 3 0. 4m。該裝置利用檢測管3檢查既有路堤I注漿效果及壓力是否足夠和超限,土工布堵頭4封閉檢測管3管口,保證注漿壓力維持平衡,能有效地檢測和控制注漿加固壓力,極大地方便了施工,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參照圖2和圖3,所述檢測管3直徑為0.1 0. 15m,通孔3a直徑為0.05 0.08m,間距0.1 0. 2m,呈梅花型設置。為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成本,檢測管3優選采用PVC管材制成。本實用新型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的具體使用方法如下在路基基床表層下鉆孔放入檢測管3,通孔3a部分向下,管口用土工布堵頭4封閉。在檢測管3下既有路堤I中鉆孔注漿,逐級加大注漿壓力,每級壓力下使用帶毛刷的鋼筋伸入檢測管3內檢查是否有帶注漿液的物體,如無則加一級注漿壓力直到能檢測到注漿物體時,適當降低注漿壓力進行注漿加固。如果為加固結構物下脫空注漿加固如高速鐵路路基樁板結構下脫空等,則只需封閉脫空四周,在脫空兩側采用短檢測管3與脫空部分連通,管口用土工布堵頭4封閉,向脫空部分注漿,當檢測管3管口土工布堵頭4出現注漿液鼓脹時,則停止注漿壓力升高進行注漿加固,當注漿進入困難時停止注漿。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線路縱向間隔設置于路堤基床表層(2)下的檢測管(3),檢測管(3)的兩端口設置有可拆除的土工布堵頭(4),檢測管(3)下半部沿管體縱向間隔開設通孔(3a)。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檢測管(3)在線路縱向上的間隔距離為O. 3 O. 4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管(3)直徑為O.1 O. 15m,通孔(3a)直徑為O. 05 O. 08m,間距O.1 O. 2m,呈梅花型設置。
4.如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管(3)由PVC管材制成。
專利摘要既有路基注漿加固壓力控制簡易裝置,以有效地檢測和控制注漿加固壓力。它包括沿線路縱向間隔設置于路堤基床表層(2)下的檢測管(3),檢測管(3)的兩端口設置有可拆除的土工布堵頭(4),檢測管(3)下半部沿管體縱向間隔開設通孔(3a)。
文檔編號E01C3/00GK202865714SQ20122045225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6日
發明者姚裕春, 李安洪, 曾永紅, 龐應剛 申請人: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