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道路橋梁,特別是涉及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201110025937.0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及其使用方法,此組合防震橋的具體結構為:在道路的經向和緯向的中心交匯處沿緯向放置組合防震橋J3,并沿經向排列若干個,形成一組組合防震橋,該組組合防震橋的經向和緯向四個方位分別放置外側帶有人行道的組合防震橋J1、組合防震橋J2、組合防震橋W1、組合防震橋W2,組合防震橋Jl和組合防震橋J2在經向公路上,組合防震橋Wl和組合防震橋W2在緯向公路上,組合防震橋W1、組合防震橋J2、組合防震橋Jl和組合防震橋W2圍成首尾不接的方形;但是此組合防震橋存在諸多弊端,例如:組合防震橋J2上的車輛下橋沿緯向行駛,同時組合防震橋W2上橋的車輛沿經向行駛,這樣緯向行駛和經向行駛的車輛在路口會產生擁堵的情況,極易造成交通事故;并且,組合防震橋W1、W2、J1、J2之間首尾不連通,沒有形成環路,車輛只能依次上、下相應的組合防震橋以實現左拐或調頭,這樣在不僅給轉彎或調頭的車輛帶來不便,而且更易在下橋和上橋的路口處堵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在道路的經向和緯向的中心 交匯之處沿緯向設置防震橋J3,防震橋J3沿經向排列若干個,形成一組防震橋;該組防震橋的經向和緯向四個方位分別設置防震橋J1、防震橋J2、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防震橋Jl和防震橋J2在經向公路上,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在緯向公路上,防震橋Wl、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圍成首尾不接的方形;防震橋Jl、防震橋J2、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的一端均設置有坡道筑件,所述防震橋J3的兩端均設置有坡道筑件;防震橋W1、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分別通過防震橋LI依次連通,所述防震橋L2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防震橋W1、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的另一端通過防震橋L2分別與坡道筑件連接,所述坡道筑件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進一步的,所述防震橋Jl、防震橋J2、防震橋J3、防震橋L1、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均包括車道筑件和欄桿,兩個以上車道筑件并排放置組成主橋體,主橋體的橋面上裝置有欄桿。進一步的,所述防震橋L2設置為等腰三角形。進一步的,所述車道筑件是n形的單車道筑件,所述n形的單車道筑件下部形成橋洞。進一步的,所述坡道筑件設置為直角三角形,其坡度為10-15度。[0009]進一步的,所述防震橋L2優選為等腰直角三角形。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技術效果有:本實用新型是針對專利號為:201110025937.0的一種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及其使用方法進行的進一步改進,防震橋Wl、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分別通過防震橋LI依次連通,形成環路,防震橋L2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防震橋Wl、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的另一端通過防震橋L2分別與坡道筑件連接,坡道筑件的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這樣調頭轉向的車輛上橋時可以直接從防震橋橋洞中穿過,然后上橋;下橋的車輛通過防震橋L2和坡道筑件直接行駛到右轉車道上,這樣,使相鄰兩座防震橋之間的下橋和上橋的車輛完全隔離開,避免產生交通擁堵的情況,同時調頭或者轉彎的車輛只需在環路上行駛即可實現,縮短了行車距離和時間。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車道筑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坡道筑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防震橋L2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坡道筑件,2、車道筑件,11、梯形組件,12、三角形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在道路的經向和緯向的中心交匯之處沿緯向設置防震橋J3,防震橋J3沿經向排列若干個,形成一組防震橋;該組防震橋的經向和緯向四個方位分別設置外側帶有人行道的防震橋J1、防震橋J2、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防震橋Jl和防震橋J2在經向公路上,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在緯向公路上,防震橋W1、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圍成首尾不接的方形;防震橋Jl、防震橋J2、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的一端均設置有坡道筑件1,防震橋J3的兩端均設置有坡道筑件I ;防震橋W1、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分別通過防震橋LI依次連通,防震橋L2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防震橋Wl、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的另一端通過防震橋L2分別與坡道筑件I連接,坡道筑件I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防震橋Jl、防震橋J2、防震橋J3、防震橋L1、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均包括車道筑件2和欄桿,兩個以上車道筑件2并排放置組成主橋體,主橋體的橋面上裝置有欄桿,防震橋L2設置為等腰三角形,優選為等腰直角三角形,防震橋L2的一直角邊與坡道筑件I連接,防震橋L2的斜邊與其它各個防震橋連接,車道筑件2是n形的單車道筑件,n形的單車道筑件下部形成橋洞,坡道筑件I設置為直角三角形,其坡度為10-15度;坡道筑件I為整體拼接式,它由多個梯形組件11及一個三角形組件12拼接而成,組裝時,考慮到車輛行駛時的坡度需要更緩,可以將車道筑件2放置在坡道筑件I底部,將坡道筑件I墊高,然后使坡道筑件I延長,減緩坡道筑件I的坡度。車在緯向公路W上直行過十字路口,先穿過防震橋Wl的橋洞,駛上坡道筑件1,再駛過防震橋J3的橋面,然后穿過防震橋W2的橋洞;車在徑向公路J上直行過十字路口,依次穿過防震橋Jl的橋洞、路口的防震橋J3橋洞、防震橋J2的橋洞。[0020]車在緯向公路W左拐彎,走上右轉車道,穿過防震橋Wl的橋洞,駛上坡道筑件,前行駛上防震橋J2,左拐駛上防震橋LI,然后駛上防震橋W2,在駛上防震橋L2,通過坡道筑件I下橋后即到徑向公路J上;車在緯向公路W右拐彎,直接在防震橋Wl之前右拐即到徑向公路J。車在緯向公路W調頭往回駛的方法是,駛上右轉車道,穿過防震橋Wl的橋洞,駛上坡道筑件1,前行駛上防震橋J2,通過防震橋LI直接駛上防震橋W2,然后在通過防震橋LI再駛上防震橋J1,前行駛上防震橋L2,通過坡道筑件I然后下橋即是緯向公路W的逆向車道。大型車(如公共汽車、高車、重車等)由于車高無法過路口時,(以緯向為例)直接前行駛過兩側的組合防震橋Jl或者組合防震橋J2的橋面即可。大型車拐彎的方法和普通轎車相同。本實用新型是針對專利號為:201110025937.0的一種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及其使用方法進行的進一步改進,防震橋Wl、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分別通過防震橋LI依次連通,形成環路,防震橋L2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防震橋Wl、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的另一端通過防震橋L2分別與坡道筑件連接,坡道筑件的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這樣調頭轉向的車輛上橋時可以直接從防震橋橋洞中穿過,然后上橋;下橋的車輛通過防震橋L2和坡道筑件直接行駛到右轉車道上,這樣,使相鄰兩座防震橋之間的下橋和上橋的車輛完全隔離開,避免產生交通擁堵的情況,同時調頭或者轉彎的車輛只需在環路上行駛即可實現,縮短了行車距離和時間。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 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在道路的經向和緯向的中心交匯之處沿緯向設置防震橋J3,防震橋J3沿經向排列若干個,形成一組防震橋;該組防震橋的經向和緯向四個方位分別設置防震橋J1、防震橋J2、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防震橋Jl和防震橋J2在經向公路上,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在緯向公路上,防震橋Wl、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圍成首尾不接的方形;防震橋J1、防震橋J2、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的一端均設置有坡道筑件(I),所述防震橋J3的兩端均設置有坡道筑件(I);其特征在于:防震橋W1、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分別通過防震橋LI依次連通,所述防震橋L2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防震橋Wl、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l的另一端通過防震橋L2分別與坡道筑件(I)連接,所述坡道筑件(I)連接在右轉車道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橋J1、防震橋J2、防震橋J3、防震橋L1、防震橋Wl和防震橋W2均包括車道筑件(2)和欄桿,兩個以上車道筑件并排放置組成主橋體,主橋體的橋面上裝置有欄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橋L2設置為等腰三角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道筑件(2)是n形的單車道筑件,所述n形的單車道筑件下部形成橋洞。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筑件(I)設置為直角三角形,其坡度為10-15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橋L2優選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信號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組合防震橋,防震橋W1、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1分別通過防震橋L1依次連通,所述防震橋L2連接在右轉車道上,防震橋W1、防震橋J2、防震橋W2和防震橋J1的另一端通過防震橋L2分別與坡道筑件連接,所述坡道筑件連接在右轉車道上,本實用新型可使相鄰兩座防震橋之間的下橋和上橋的車輛完全隔離開,避免產生交通擁堵的情況,同時調頭或者轉彎的車輛只需在環路上行駛即可實現,縮短了行車距離和時間,解決了交通擁堵的問題。
文檔編號E01C1/04GK203144857SQ2013201244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9日
發明者劉萬年 申請人:劉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