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創造屬于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軌道板。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運營廣泛成熟的無砟軌道型式有雙塊式和CRTSⅠ、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在現有的無砟軌道構造中,軌道板與CA砂漿充填充層之間界面的粘結性能是影響無砟軌道結構體系靜力、動力性能及長期耐久性能的關鍵,因此提高CA砂漿填充層與軌道板粘結強度及咬合力是提高軌道板與CA砂漿填充層一體協同工作的關鍵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創造旨在提出一種新型軌道板,以解決軌道板與CA砂漿填充層粘結強度不夠、二者易剝離、軌道板縱向端部易產生翹曲等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創造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新型軌道板,包括板體、設于所述板體上的承軌臺、預埋于所述承軌臺的絕緣預埋套管、設于所述板體縱向中心線上的注漿孔及固設于所述板體底部的預埋連接件,所述預埋連接件的表面粗糙,所述預埋連接件一端埋設于所述板體內,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板體底部,所述預埋連接件有若干個。
進一步的,所述預埋連接件為工字型鋼筋,所述預埋連接件沿所述板體縱向中心線的兩側呈平行的兩列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預埋連接件埋入所述板體中的深度為所述預埋連接件豎直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進一步的,所述注漿孔有若干個。
進一步的,所述板體中預埋有起吊套管。
進一步的,所述板體為鋼筋混凝土預制件或預應力混凝土預制件。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創造所述的一種新型軌道板具有以下優勢:
本發明創造中的預埋連接件一端埋設于板體內,另一端延伸出板體底部固設于CA砂漿填充層中,加固了軌道板與填充層之間連接,同時由于預埋連接件的表面粗糙,進一步提高了與填充層之間的粘結強度,提高了軌道的整體性能,有效的解決了軌道板與填充層之間易剝離、軌道板縱向端部易產生翹曲的問題。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創造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創造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創造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創造,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創造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創造的俯視圖;
圖2為本發明創造的縱斷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創造的橫斷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板體;2-承軌臺;3-絕緣預埋套管;4-注漿孔;5-預埋連接件;6-起吊套管;7-CA砂漿填充層。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創造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發明創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創造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創造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創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創造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創造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創造。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新型軌道板,包括板體1、設于板體1上的承軌臺2、預埋于承軌臺2的絕緣預埋套管3、預埋于板體1中的起吊套管6、設于板體1縱向中心線上的若干個注漿孔4及固設于板體1底部的預埋連接件5;預埋連接件5的表面粗糙,預埋連接件5一端埋設于板體1內,另一端延伸出板體1底部埋設于CA砂漿填充層7中,預埋連接件5埋入板體1中的深度為預埋連接件5豎直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預埋連接件5有若干個,預埋連接件5為工字型鋼筋,預埋連接件5沿板體縱向中心線的兩側呈平行的兩列設置;其中板體1為鋼筋混凝土預制件或預應力混凝土預制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創造,凡在本發明創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