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清潔工具領域,具體涉及掃地車。
背景技術:
掃地車是將掃地、吸塵相結合的一體化垃圾清掃車,具有工作效率高,清潔成本低,清潔效果好,安全性能高,經濟回報率高等優點,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大中小城市道路的清掃工作。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兩種掃地車:
真空式掃地車:車輛的前端裝置了兩個旋轉刷子,當車輛向前行走時、前述的刷子便會將地上的垃圾和沙土透過旋動而帶到車輛的中間,隨而利用車輛的真空吸頭將垃圾和沙土抽吸進車輛上的廢物收集箱中。
滾刷式掃地車:在車輛底部裝置了一個滾柱式的掃刷子。當車輛向前行進時、前述的滾掃刷子便會將地面上的垃圾和沙土直接地,滾送到車輛上的廢物收集箱中。除了前述的滾掃刷子(主干掃刷)外、該類的掃地車、大部份供貨都會多配置一個或兩個小型旋轉掃刷子(通稱傍掃刷子),以便工作時、將垟角或路邊的垃圾和沙土透過旋動而帶到主干掃刷子的工作行程中。隨而,讓主干掃刷子同時將該些垃圾與塵土掃進廢物收集箱中。
但是上述兩種掃地車對于復雜路面,或者低矮的護欄、墻壁等都不能進行有效的清掃,而且結構較為復雜,功能相對單一。
因此,如何對現有的掃地車進行改進,使其克服上述問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掃地車,其清掃速率可以隨著車速的改變進行實時調整,以提高清掃效果,而且能清掃墻壁等垂直于地面的物體。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功能掃地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驅動模塊、升降模塊、清掃模塊、吸塵模塊和轉向模塊;
所述車體用于容納、支撐其他模塊;
所述驅動模塊用于提供掃地車行進動力,提供所述清掃模塊轉動動力,以及提供所述升降模塊升降動力;所述驅動模塊包括電機、電機齒輪、離合變速器、驅動輪齒輪、驅動輪、傳動齒輪、第一錐齒輪、第二錐齒輪、第三錐齒輪、第四錐齒輪、第五錐齒輪和輸出齒輪;所述電機齒輪跟隨所述電機轉動,所述驅動輪齒輪帶動所述驅動輪轉動,所述電機齒輪通過所述離合變速器連接所述驅動輪齒輪,所述傳動齒輪可與所述驅動輪齒輪嚙合,所述第一錐齒輪和所述傳動齒輪同步轉動,所述第二錐齒輪和所述第一錐齒輪嚙合,所述第三錐齒輪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二錐齒輪內部,且轉動軸垂直于所述第二錐齒輪的轉動軸,所述第四錐齒輪跟隨所述電機齒輪同步轉動,所述第三錐齒輪兩側分別嚙合于所述第四錐齒輪和所述第五錐齒輪,所述輸出齒輪跟隨所述第五錐齒輪轉動;所述電機能使所述驅動輪轉動,提供掃地車行進動力;所述電機能使所述輸出齒輪轉動,提供所述清掃模塊轉動動力;所述驅動輪轉動,又能帶動所述輸出齒輪轉動,可使所述輸出齒輪轉速大于所述驅動輪轉速;
所述升降模塊用于使所述清掃模塊沿豎直方向升降;所述升降模塊包括離合器、升降齒輪和升降連桿;所述升降齒輪轉動連接于所述車體,所述升降齒輪通過所述離合器連接所述電機齒輪,所述升降連桿一端轉動連接于所述升降齒輪偏心位置,所述升降連桿另一端轉動連接于所述清掃模塊;所述升降齒輪的轉動能通過所述升降連桿帶動所述清掃模塊沿豎直方向升降;
所述清掃模塊為滾刷式結構;所述清掃模塊包括連接板、滾刷、輸入齒輪、軟軸、蝸桿、蝸輪和擋塵板;所述連接板沿豎直方向滑動連接于所述車體上,所述升降連桿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板上,所述滾刷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板上,所述輸入齒輪和所述輸出齒輪嚙合,所述輸入齒輪通過所述軟軸帶動所述蝸桿轉動,所述蝸桿和所述蝸輪嚙合,所述蝸輪帶動所述滾刷轉動,所述擋塵板設置于所述滾刷后上方;
所述吸塵模塊用于吸收、收集所述清掃模塊聚集的灰塵;所述吸塵模塊包括吸塵斗和吸塵風機,所述吸塵斗開口位于所述擋塵板下方,所述吸塵斗和所述吸塵風機均固定于所述車體下方;
所述轉向模塊用于掃地車的轉向;所述轉向模塊包括轉向輪、組合連桿和方向盤;所述轉向輪活動連接于所述車體上,所述方向盤通過所述組合連桿控制所述轉向輪的行進方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清掃地面時分為以下三個狀態:
(1)離合減速器作用下,使電機齒輪不帶動驅動輪齒輪轉動,且傳動齒輪和驅動輪齒輪不嚙合,則驅動輪不轉動,掃地車不再行進,此時啟動電機,電機齒輪帶動第四錐齒輪轉動,再帶動第三錐齒輪、第四錐齒輪、第二錐齒輪、第五錐齒輪轉動,進而輸出齒輪轉動,此時輸出齒輪轉速等于電機轉速,即清掃模塊進行正常的清掃。
(2)離合減速器作用下,使電機齒輪能帶動驅動輪齒輪轉動,且傳動齒輪和驅動輪齒輪嚙合,此時不啟動電機,而是推動掃地車行進,則驅動輪轉動,帶動驅動輪齒輪轉動,進而帶動傳動齒輪、第一錐齒輪、第二錐齒輪、第三錐齒輪、第五錐齒輪轉動,進而輸出齒輪轉動,此時輸出齒輪轉速等于驅動輪轉速,即掃地機在手動模式下邊行進邊進行清掃。
(3)離合減速器作用下,使電機齒輪帶動驅動輪齒輪轉動,且傳動齒輪和驅動輪齒輪嚙合,此時啟動電機,電機齒輪帶動驅動輪齒輪轉動,進而使驅動輪轉動,即掃地車進行正常行進;另外電機齒輪帶動第四錐齒輪轉動,再帶動第三錐齒輪、第四錐齒輪、第二錐齒輪、第五錐齒輪轉動,進而輸出齒輪轉動,同時驅動輪齒輪帶動傳動齒輪轉動,再帶動第一錐齒輪、第二錐齒輪、第三錐齒輪、第五錐齒輪轉動,進而輸出齒輪轉動,此時輸出齒輪的轉速等于驅動輪轉速和電機提供的速度之和,即會使清掃模塊的旋轉速度進一步加快,并且驅動輪轉速越高,清掃模塊的轉速越快,達到掃地車前進速度越快,清掃模塊清掃速度越快的目的,提高清掃效果。(舉例說明:假定電機轉速定為100轉/分,齒輪傳動,到達清掃模塊的轉速也為100轉/分,當電機同時帶動驅動輪時,驅動輪通過多個齒輪組合帶動第二錐齒輪,若車輪速度為20轉/分,此時,由于旋轉的疊加,使清掃模塊的轉速進一步得到提高,到達120轉/分,達到提高清掃模塊轉速的效果。)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功能為清掃墻壁等垂直于地面的物體,通過電機驅動,帶動掃地車右側的離合器,帶動升降齒輪和升降連桿實現前端清掃模塊的上下移動,可清掃較矮的墻面、護欄等。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分解狀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驅動模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驅動模塊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升降模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清掃模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未顯示擋塵板);
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清掃模塊的爆炸狀態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吸塵模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轉向模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發明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發明。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
如圖1~10所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包括車體100、驅動模塊200、升降模塊300、清掃模塊400、吸塵模塊500和轉向模塊600。具體的:
車體100用于容納、支撐其他模塊。
驅動模塊200用于提供掃地車行進動力,提供清掃模塊400轉動動力,以及提供升降模塊300升降動力;驅動模塊200包括電機201、電機齒輪202、離合變速器203、驅動輪齒輪204、驅動輪205、傳動齒輪206、第一錐齒輪207、第二錐齒輪208、第三錐齒輪209、第四錐齒輪210、第五錐齒輪211和輸出齒輪212;電機齒輪202跟隨電機201轉動,驅動輪齒輪204帶動驅動輪205轉動,電機齒輪202通過離合變速器203連接驅動輪齒輪204,傳動齒輪506可與驅動輪齒輪204嚙合,第一錐齒輪207和傳動齒輪206同步轉動,第二錐齒輪208和第一錐齒輪207嚙合,第三錐齒輪209轉動連接于第二錐齒輪208內部,且轉動軸垂直于第二錐齒輪208的轉動軸,第四錐齒輪210跟隨電機齒輪202同步轉動,第三錐齒輪209兩側分別嚙合于第四錐齒輪210和第五錐齒輪211,輸出齒輪212跟隨第五錐齒輪211轉動;電機2能使驅動輪205轉動,提供掃地車行進動力;電機201能使輸出齒輪212轉動,提供清掃模塊400轉動動力;驅動輪205轉動,又能帶動輸出齒輪212轉動,可使輸出齒輪212轉速大于驅動輪205轉速。
升降模塊300用于使清掃模塊400沿豎直方向升降;升降模塊300包括離合器301、升降齒輪302和升降連桿303;升降齒輪302轉動連接于車體100,升降齒輪302通過離合器301連接電機齒輪202,升降連桿303一端轉動連接于升降齒輪302偏心位置,升降連桿303另一端轉動連接于清掃模塊400;升降齒輪302的轉動能通過升降連桿303帶動清掃模塊400沿豎直方向升降。
清掃模塊400為滾刷式結構;清掃模塊400包括連接板401、滾刷402、輸入齒輪403、軟軸404、蝸桿405、蝸輪406和擋塵板407;連接板401沿豎直方向滑動連接于車體100上,升降連桿303轉動連接于連接板401上,滾刷402轉動連接于連接板401上,輸入齒輪403和輸出齒輪212嚙合,輸入齒輪403通過軟軸404帶動蝸桿405轉動,蝸桿405和蝸輪406嚙合,蝸輪406帶動滾刷402轉動,擋塵板407設置于滾刷402后上方。
吸塵模塊500用于吸收、收集清掃模塊400聚集的灰塵;吸塵模塊500包括吸塵斗501和吸塵風機502,吸塵斗501開口位于擋塵板407下方,吸塵斗501和吸塵風機502均固定于車體100下方。
轉向模塊600用于掃地車的轉向;轉向模塊600包括轉向輪601、組合連桿602和方向盤603;轉向輪601活動連接于車體100上,方向盤603通過組合連桿602控制轉向輪601的行進方向。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內。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