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海上橋梁采用移動模架法箱梁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及海上移動模架。
背景技術: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對資源需求的增長,政府適時調整了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海洋經濟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與此同時,沿海地區已經相繼提出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十二五時期海洋經濟產業將會有跨越式發展。因此,在向海洋要資源,向海洋要效益,向海洋要空間的背景下,開發與大陸相鄰島嶼資源將成為趨勢。橋梁作為一種連島工程的基礎設施,必將又迎來建設高峰。當施工現場不具備整體預制吊裝及搭設施工棧橋的條件時,移動模架在橋梁上部結構施工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的做法是搭設整體式施工平臺拼裝移動模架。但由于海上環境惡劣,強風強浪天氣較多,不同于陸上相對良好的施工環境,海上移動模架施工最大環境特點為: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無任何基礎保障設施。按傳統施工經驗,搭設整體式施工平臺拼裝移動模架存在以下問題:施工周期較長、材料消耗量大、迎風面大、工人安全性較差等缺點,無法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快捷、成本經濟的施工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 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海上移動模架,以解決目前模架無法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快捷、成本經濟的施工要求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第一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其包括:
樁基礎體系,所述樁基礎體系的下端埋設固定在海底;
縱橫梁體系,所述縱橫梁體系包括縱梁和橫梁;所述縱梁和橫梁固定連接在所述樁基礎體系的上端;
安全防護體系,所述安全防護體系固定連接在所述縱橫梁體系的上部;安全防護體系包括防護欄、安全網和底板。
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進一步,所述樁基礎體系依次包括第一鋼管柱、第二鋼管柱、第三鋼管柱和第四鋼管柱,鋼管柱之間的連線形成矩形。
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進一步,所述橫梁包括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所述第一橫梁固定連接在第一鋼管柱與第二鋼管柱的頂部,所述第二橫梁固定連接在第三鋼管柱與第四鋼管柱的頂部;所述縱梁包括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所述第一縱梁固定連接在第一橫梁與第二鋼橫梁的頂部,所述第二縱梁固定連接在第一橫梁與第二鋼橫梁的頂部,并且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之間相互平行。
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進一步,獨立支撐裝置還包括橫梁加強桿,所述橫梁加強桿固定連接在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之間。
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進一步,獨立支撐裝置還包括縱梁加強桿,所述縱梁加強桿固定連接在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之間。
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進一步,獨立支撐裝置還包括樁基礎加強桿,所述樁基礎加強桿固定連接在相鄰的鋼管柱之間。
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進一步,所述安全網與縱梁平行的側邊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用于搭設移動模架的主梁。
為了實現上述第二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海上移動模架,包括第一移動模架和第二移動模架,其還包括如上任一項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所述獨立支撐裝置并行排布為兩排,第一移動模架固定在其中一排獨立支撐裝置上,第二移動模架固定在另一排獨立支撐裝置上。
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進一步,所述獨立支撐裝置并行排布為兩排,每一排包括四個間隔布置的獨立支撐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例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是一種具有施工便捷、施工周期短、人員施工安全可靠以及成本低等優點的設計。采用本實用新型中的獨立支撐裝置有利于提高移動模架穩定性、減少設備和材料投入、是一種搭設拆除快捷的移動模架拼裝設計。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以下附圖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優點將變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這些附圖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海上移動模架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樁基礎體系及縱橫梁體系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樁基礎體系及縱橫梁體系的正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樁基礎體系及縱橫梁體系的左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的俯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的正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的左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海上移動模架的俯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海上移動模架的正視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獨立支撐裝置,20、移動模架,30、箱梁;
1、樁基礎體系,11、第一鋼管柱,12、第二鋼管柱,13、第三鋼管柱,14、第四鋼管柱;
2、縱橫梁體系,21、第一橫梁,22、第二橫梁,23、第一縱梁,24、第二縱梁,25、橫梁加強桿,26、縱梁加強桿,27、樁基礎加強桿;
3、安全防護體系,31、底板,32、防護欄,33、安全網。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及海上移動模架的實施例。
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特定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均是解釋性和示例性的,不應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及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除在此記載的實施例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能夠基于本申請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采用顯而易見的其它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包括采用對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的做出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和修改的技術方案。
本說明書的附圖為示意圖,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構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狀及其相互關系。請注意,為了便于清楚地表現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各部件的結構,各附圖之間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繪制。相同的參考標記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圖5-7示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及海上移動模架,其包括:
樁基礎體系1,所述樁基礎體系1的下端埋設固定在海底;
縱橫梁體系2,所述縱橫梁體系2包括縱梁和橫梁;所述縱梁和橫梁固定連接在所述樁基礎體系1的上端;
安全防護體系3,所述安全防護體系3固定連接在所述縱橫梁體系2的上部;安全防護體系3包括防護欄32、安全網33和底板31。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防護欄為48mm鋼管,底板為δ4cm木板。
在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中,如圖2-4所示,所述樁基礎體系1依次包括第一鋼管柱11、第二鋼管柱12、第三鋼管柱13和第四鋼管柱14,鋼管柱之間的連線形成矩形。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樁基礎體系由4根800mm,δ10mm鋼管樁組成,用以支撐起鋼支點梁、橫梁體系和移動模架最不利受力工況下的自重等載荷。所述樁基礎體系,根據地質條件、水文、風力和移動模架最不利受力工況下的自重等載荷,計算其入土深度。樁基礎體系的高程控制一般根據移動模架落模工況下的系統參數和結構物的相關參數確定。鋼管樁中心偏位控制要求:±10cm,平臺結構高程控制范圍為:+5cm。
在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中,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橫梁包括第一橫梁21和第二橫梁22,所述第一橫梁21固定連接在第一鋼管柱11與第二鋼管柱12的頂部,所述第二橫梁22固定連接在第三鋼管柱13與第四鋼管柱14的頂部;所述縱梁包括第一縱梁23和第二縱梁24,所述第一縱梁23固定連接在第一橫梁21與第二鋼橫梁22的頂部,所述第二縱梁24固定連接在第一橫梁21與第二鋼橫梁22的頂部,并且第一縱梁23和第二縱梁24之間相互平行。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橫梁和縱梁為H450型鋼。
在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中,如圖2-4所示,獨立支撐裝置2還包括橫梁加強桿25,所述橫梁加強桿25固定連接在第一橫梁21和第二橫梁22之間。獨立支撐裝置2還包括縱梁加強桿26,所述縱梁加強桿26固定連接在第一縱梁23和第二縱梁24之間。獨立支撐裝置2還包括樁基礎加強桿27,所述樁基礎加強桿固定連接在相鄰的鋼管柱之間。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加強桿為I25a工字鋼,通過焊接與待加強部件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中,所述安全網33與縱梁平行的側邊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用于搭設移動模架20的主梁。
如圖1、圖8和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海上移動模架,包括第一移動模架20和第二移動模架20,其還包括如上任一項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10,多個所述獨立支撐裝置并行排布為兩排,第一移動模架固定在其中一排獨立支撐裝置上,第二移動模架固定在另一排獨立支撐裝置上。如圖8所示,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獨立支撐裝置并行排布為兩排,每一排包括四個間隔布置的獨立支撐裝置。利用移動模架進行橋梁的箱梁30的澆筑施工。
本實例所述的海上移動模架獨立支撐裝置是一種具有施工便捷、施工周期短、人員施工安全可靠以及成本低等優點的設計。根據移動模架拼裝中的最不利工況,水文、風力、地質等相關參數,結合平面、高程設計要求確定樁基礎體系的高程和人土深度。采用100t浮吊配60型振動錘打設至設計標高。然后通過鋼管樁間加強桿和縱橫梁體系增加樁基礎的穩定性和施工平臺供模架拼裝作業;最后在縱橫梁體系的上部鋪設安全防護體系。采用本實用新型中的獨立支撐裝置有利于提高移動模架穩定性、減少設備和材料投入、是一種搭設拆除快捷的移動模架拼裝設計。
上述披露的各技術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與其它特征的組合,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根據發明之目的進行各技術特征之間的其它組合,以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