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市政園林用綠色環保磚。
背景技術:
下雨天人們行走在園林內時,一些鋪設于園林地面上的磚體會發生松動,因此雨水會滲透到磚與磚的縫隙之間,在里面積水后,如果發生踩踏,由于松動里面的積水便會飛濺出來,弄臟衣服;而市政園林用的磚一般不定時的需要園林工人去修補發生松動的磚,非常不便;梅雨季節地面上的雨水由于不能及時疏通導致漫到地面上,影響路上的行人和園林工作人員,甚至會導致人跌倒,危及人生安全,為此我們提供一種市政園林用綠色環保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市政園林用綠色環保磚。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市政園林用綠色環保磚,包括一種市政園林用綠色環保磚,包括磚體,所述磚體內設有儲水室,所述儲水室的側壁上對稱設有兩個溢水孔,所述儲水室的兩側均設有排水通道,所述溢水孔與排水通道連通,兩個排水通道的出水端分別連接有大小相同的半圓柱槽,兩個所述半圓柱槽對稱設置在磚體兩側的外壁上,所述磚體的上端中部設有多個與儲水室連通的進水孔,所述進水孔內均設有過濾網,所述儲水室的下端對應的磚體上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均布有多個與儲水室連通的排水孔,且排水孔的出水端連接有豎直設置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上均布有多個滲水孔。
優選地,所述進水孔和排水孔的數量均為4-8個。
優選地,所述溢水口的水平高度大于半圓柱槽的高度。
優選地,所述過濾網的網孔直徑為0.1mm-0.2mm。
優選地,所述儲水室的頂部為球面狀,所述儲水室的內部豎直設有多根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儲水室的頂部端,另一端與磚體的下端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進水孔和排水孔使雨水流入到磚體下端的泥土里,解決了雨天的雨水形成積水后會飛濺出來的問題,導致弄臟衣服,同時也很好的解決了積水導致磚松動需要經常維護的問題;通過排水孔以及排水孔的出水端連接的排水管,并在排水管的管壁上設置滲水孔,可有效的提高滲水的速度,由于相鄰的兩排磚上的半圓柱槽可拼成一條排水管,排水管的盡頭與城市排水系統連接,儲水室內水量飽和后,可及時排走路面及磚縫中的積水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很好的解決了積水導致磚松動和梅雨季節地面上的雨水由于不能及時疏通導致漫到地面上,造成安全隱患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市政園林用綠色環保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結構示意圖。
圖中:1磚體、2儲水室、3進水孔、4過濾網、5排水通道、6半圓柱槽、7排水孔、8排水管、9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市政園林用綠色環保磚,包括一種市政園林用綠色環保磚,包括磚體1,磚體1內設有儲水室2,儲水室2的側壁上對稱設有兩個溢水孔,儲水室2的兩側均設有排水通道5,溢水孔與排水通道5連通,兩個排水通道5的出水端分別連接有大小相同的半圓柱槽6,溢水孔與排水通道5連通將儲水室2內不能及時疏通的雨水疏通到半圓柱槽6內,半圓柱槽6內的雨水會匯入城市排水系統中,兩個半圓柱槽6對稱設置在磚體1兩側的外壁上,磚體1的上端中部設有多個與儲水室2連通的進水孔3,進水孔3可以將雨水流入到儲水室2,進水孔3內均設有過濾網4,過濾網4可以將渣土、石子等雜質阻擋在進水孔3外,防止排水時堵住排水孔7,儲水室2的下端對應的磚體1上設有凹槽9,凹槽9的槽底均布有多個與儲水室2連通的排水孔7,且排水孔7的出水端連接有豎直設置的排水管8,排水管8的管壁上均布有多個滲水孔,排水孔7以及排水孔7的出水端連接的排水管8可以很好的將雨水滲入到泥土中。
本實用新型中,進水孔3和排水孔7的數量均為4-8個,溢水口的水平高度大于半圓柱槽6的高度,防止雨水的倒流,過濾網4的網孔直徑為0.1mm-0.2mm,將渣土、石子等雜質阻擋在進水孔3外,防止排水時堵住排水孔7,儲水室2的頂部為球面狀,所述儲水室2的內部豎直設有多根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儲水室2的頂部端,另一端與磚體1的下端固定連接,支撐柱可以很好地承受來自磚體1上端的壓力。
本實用新型中,雨水從磚體1的表面流入到進水孔3內,渣土、石子等雜質會被過濾網4阻擋在進水孔3外,之后流入到儲水室2內,最后由排水管8及其表面上的滲水孔,滲入到泥土中,遇到梅雨季節,雨水過多,一級排水系統不能及時將雨水排出,此時過多的雨水會流入到二級排水系統中,溢水孔與排水通道5連通將儲水室2內不能及時滲入地下的雨水疏通到半圓柱槽6內,相鄰兩排轉塊上的半圓柱槽6拼合成一條輸水通道,儲水室2內多余的水可由輸水通道匯入城市排水系統中。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