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道路清潔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落葉清掃車。
背景技術:
在樹木落葉的季節,環衛工人每天都要清理馬路上的大量落葉,工作量很大。目前常見的落葉清理方式是環衛工人用掃把清掃,處理效率較低。現有技術也公開了多種利用負壓吸附落葉的清理方式,如申請號為201520503395.7和201520629649.X所公開的技術方案。單純采用負壓將落葉吸起的方式需要較大的吸附力,能源損耗量較大。
而申請號為201521070910.3的技術方案則公開了一種落葉清掃車裝置。其包括車廂,車廂的前側開設進葉口,在進葉口上方,車廂固定連接連桿的后端,連桿的前端通過電機連接用于將樹葉掃入進葉口中的掃刷,電機連接電源;進葉口的下側連接導流板,導流板的前端延伸至掃刷的下側且能夠接觸地面。本方案的不足之處在于:(1)導流板與地面接觸的方式會刮起泥土,使大量泥土隨著落葉一起被刮走,不利于水土保護;(2)掃刷必須不停地摩擦地面才能將落葉刮起,而且落葉容易從掃刷兩邊滑走,所以靠掃刷將落葉掃入進葉口的方式對掃刷有較高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落葉清掃車,其不易將落葉處的泥土掃走,而且清掃落葉的效率較高。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落葉清掃車,包括車廂,車廂的底部有車輪,車廂的前端為進葉口,進葉口設置有導流板和將落葉掃入進葉口中的掃刷,所述導流板的底部高于車輪的底部,導流板的前端設置有送氣孔,送氣孔與位于車廂上的送風機連通,送氣孔與掃刷相對,掃刷的滾動方向與車輪的滾動方向相同。
導流板的底部高于車輪的底部,車廂在行進的過程中,導流板不會將地上的泥土刮起,其采用通過送氣孔吹氣的方式將前方的落葉吹起,吹起的落葉被掃刷擋住,使掃刷也可以不與地面接觸。掃刷的滾動方向與車輪的滾動方向相同,即車輪順時針滾動時,掃刷也順時針滾動,送氣孔出來的風對吹起的落葉具有向掃刷壓迫的力,使落葉不易從掃刷掉落,保證了落葉的清掃效率。另一方面,落葉在風力的作用下與掃刷碰撞時,能將落葉上的泥土撞落,一舉兩得。
作為改進,所述車廂的前端設置有一對滾輪,掃刷固定滾輪的轉軸上。掃刷的運動由滾輪帶動。
作為改進,所述導流板位于滾輪之間,所述掃刷橫向的寬度與滾輪之間的間距一致。該方案由滾輪、掃刷、導流板圍成相對密閉的四方空間,保證送氣孔從來的風有較好的吹起落葉、壓迫落葉的效果。由于滾輪的阻擋,被吹起的落葉也不易從掃刷的兩側滑落。
作為改進,所述掃刷的數量為3~6片。掃刷的數量不宜過多,否則不能與送氣孔的風力不能很好地配合。
作為改進,所述車廂的底部為鐵絲網。落葉上不可避免攜帶的泥土可以進一步從通過鐵絲網落到地面。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快速地清理地面上的落葉,還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由于導流板和掃刷不與地面發生摩擦使機器損耗較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去掉滾輪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掃刷的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掃刷與導流板之間的配合關系圖。
圖中:1.車廂,2.車輪,3.導流板,31.送氣孔,4.掃刷,5.送風機,6.滾輪,61.轉軸,7.扶手。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4所示,一種落葉清掃車,包括車廂1,車廂1的底部為鐵絲網。車廂1的底部四周設置有車輪2,車廂1的前端為進葉口,進葉口設置有導流板3和將落葉掃入進葉口中的掃刷4。掃刷4的數量為3~6片,在本實施例中為4片。導流板3傾斜設置,導流板3的底部高于車輪2的底部,導流板3的前端設置有送氣孔31,送氣孔31與位于車廂1上的送風機5連通,送氣孔31與掃刷4相對,掃刷4的滾動方向與車輪2的滾動方向相同。車廂1的后端設有扶手7,方便使用者手推,送風機5的開關位于扶手7上。送風機5采用蓄電池供電,蓄電池安裝在車廂1上。
車廂1的前端設置有一對滾輪6,掃刷4固定滾輪6的轉軸61上。導流板3位于兩個滾輪6之間,掃刷4橫向的寬度與滾輪6之間的間距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