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引導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橋梁橋墩通道引導裝置。
背景技術:
橋梁使道路、鐵路或人行道跨越河流、湖泊、河谷、峽谷或其他道路。橋梁大多是固定的,但有些橋梁可以升起或旋轉。無論是哪一類橋梁,工程師面對的設計及建筑問題是使橋梁結構牢固,不會因承受重量而下陷或破裂。解決這個問題有好幾種方法。懸臂橋橋身分成長而堅固的數段,類似桁梁式橋,不過每段都在中間而非兩端支承。桁梁式橋:有堅固的橫梁,橫梁的每一端都有支撐。最早的橋梁就是根據這種構想建成的。他們不過是橫跨在河流兩岸之間的樹干或石塊。現代的桁梁式橋,通常是以鋼鐵或混凝土制成的長型中空桁架為橫梁。這使橋梁輕而堅固。利用這種方法建造的橋梁叫做箱式梁橋。懸臂橋:橋身分成長而堅固的數段,類似桁梁式橋,不過每段都在中間而非兩端支承。現有的橋梁不方便對積水進行引流操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方便對橋面上的積水進行排放,方便積水引流的橋梁橋墩通道引導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橋梁橋墩通道引導裝置,包括橋墩,橋墩的頂部設有橋面,橋墩的底部設有橋底,橋面的一側設有第一導液管,第一導液管的端部設有第一導液口,第一導液口安裝在橋面上,第一導液管的下端設有第一回液管,第一回液管的下端設有第一下液管,第一下液管的下端設有第一排液管,第一排液管的下端設有第一排液口;橋面的另一側設有第二導液管,第二導液管的端部設有第二導液口,第二導液口安裝在橋面上,第二導液管的下端設有第二回液管,第二回液管的下端設有第二下液管,第二下液管的下端設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排液管的下端設有第二排液口。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液口的下部設有第二排液片。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下液管的外周面套裝有第二扣環,第二扣環安裝在橋墩的外側壁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液口的下部設有第一排液片。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液管的外周面套裝有第一扣環,第一扣環安裝在橋墩的外側壁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橋墩可以對橋面進行支撐,通過橋底可以對橋墩進行固定安裝;第一導液管、第一下液管以及第一排液管安裝在橋墩的一側,第二導液管、第二下液管以及第二排液管安裝在橋墩的另一側,通過第一導液口與第二導液口可以方便橋面的排水,通過第一導液管、第一下液管以及第一排液管,第二導液管、第二下液管以及第二排液管可以方便對橋面上的積水進行排放,方便積水引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橋梁橋墩通道引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橋梁橋墩通道引導裝置,包括橋墩1,橋墩1的頂部設有橋面2,橋墩1的底部設有橋底3,橋面2的一側設有第一導液管4,第一導液管4的端部設有第一導液口5,第一導液口5安裝在橋面2上,第一導液管4的下端設有第一回液管6,第一回液管6的下端設有第一下液管7,第一下液管7的下端設有第一排液管8,第一排液管8的下端設有第一排液口9;橋面2的另一側設有第二導液管12,第二導液管12的端部設有第二導液口13,第二導液口13安裝在橋面2上,第二導液管12的下端設有第二回液管14,第二回液管14的下端設有第二下液管15,第二下液管15的下端設有第二排液管16,第二排液管16的下端設有第二排液口17;第二排液口17的下部設有第二排液片18;第二下液管15的外周面套裝有第二扣環19,第二扣環19安裝在橋墩1的外側壁位置;第一排液口9的下部設有第一排液片10;第一下液管7的外周面套裝有第一扣環11,第一扣環11安裝在橋墩1的外側壁位置。
本實用新型橋梁橋墩通道引導裝置,通過橋墩1可以對橋面2進行支撐,通過橋底3可以對橋墩1進行固定安裝;第一導液管4、第一下液管7以及第一排液管8安裝在橋墩1的一側,第二導液管12、第二下液管15以及第二排液管16安裝在橋墩1的另一側,通過第一導液口5與第二導液口13可以方便橋面2的排水,通過第一導液管4、第一下液管7以及第一排液管8,第二導液管12、第二下液管15以及第二排液管16可以方便對橋面2上的積水進行排放,方便積水引流。
其中,第二排液口17的下部設有第二排液片18;所以通過第二排液片18可以方便對第二排液口17內的水流進行排放。
其中,第二下液管15的外周面套裝有第二扣環19,第二扣環19安裝在橋墩1的外側壁位置;所以扣接更加牢固。
其中,第一排液口9的下部設有第一排液片10;所以通過第一排液片10可以方便對第一排液口9內的水流進行排放。
其中,第一下液管7的外周面套裝有第一扣環11,第一扣環11安裝在橋墩1的外側壁位置;所以通過第一扣環11可以方便對第一下液管7進行扣接。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