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即修即通噴灑熱瀝青修補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創造涉及道路修復領域,具體涉及的是市政道路即修即通噴灑熱瀝青修補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道路修補施工主要使用層間噴灑的乳化瀝青,但乳化瀝青破乳凝固所需要的時間長,且路面溫度較低時,在乳化瀝青尚未完全破乳凝固的情況下,經過的車輪會把乳化瀝青顆粒帶走,影響瀝青混凝土黏合效果。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市政道路即修即通噴灑熱瀝青修補施工方法,使用高溫熱瀝青代替乳化瀝青,避免乳化瀝青的缺陷,同時減少市政道路施工時間,實現快速通車,另外通過設置預制的瀝青片,減少使用高溫熱瀝青的量與時間,解決使用高溫熱瀝青時施工現場溫度過高,影響施工人員操作的技術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市政道路即修即通噴灑熱瀝青修補施工方法,用于修補包括坑槽、裂縫、車轍和推移的市政道路的瀝青道路病害,包括如下施工步驟:
[0005](I)使用經瑋儀對坑槽進行定線,測量直線路段的坑槽分別沿原路面縱橫向的長度,或測量圓弧路段的坑槽沿圓弧的直徑方向的橫邊長度以及相切于圓弧邊緣的縱邊長度,從而得出需要開槽的尺寸。
[0006](2)開槽遵守“圓洞方開”的原則,距離瀝青道路病害邊緣10?15cm處垂直切割市政道路開槽形成方形基坑,切割時需連續作業,且切割至暴露出所述市政道路的基層材料。
[0007](3)于所述方形基坑的四個側壁上鉆有多個圓孔。
[0008](4)采用高壓熱吹風或噴砂處理所述方形基坑,清除方形基坑底面及側壁每一個角落中的積水或浮塵,保證粘層油與基坑良好地結合。
[0009](5)方形基坑底面、側壁及所述圓孔中灑布粘層油,使得新加入的材料與原有路面的材料緊密粘結。
[0010](6)所述預制的瀝青片部分重疊鋪設于方形基坑的底面,所述瀝青片上覆蓋有帶有固定結構的鋼絲網,所述固定結構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圓孔中,最后再鋪設多塊瀝青片至預定高度,方形基坑內預留一定位置給下一步驟。
[0011](7)所述瀝青片表面均勻噴灑高溫熱瀝青,使得噴灑后的路面高出原路面,高溫熱瀝青將下方的瀝青片融化,瀝青片與高溫熱瀝青相互融合,方便碾壓。
[0012](8)碾壓,分為初壓、復壓、終壓三個步驟:a.初壓時使用振動壓路機高頻強震碾壓方形基坑兩遍,所述高溫熱瀝青的溫度不低于115°C;b.復壓時使用輪胎壓路機碾壓2?3遍,所述高溫熱瀝青的溫度不低于100°C ;c.終壓時使用振動壓路機靜壓2遍,其溫度不低于90°C。
[0013]碾壓時,先碾壓方形基坑四邊再依次向中間推進,保證填補的瀝青材料具有足夠的密實度。碾壓新舊路面交接線時,壓路機的壓實面大部分放在舊瀝青混凝土路面上,壓路機與新舊路面交接線成45°的方向行走。
[0014]所述鋼絲網為方形網狀結構,所述方形網狀結構中的部分鋼絲沿鋼絲方向向外延伸。鋼絲網的四周包圍有遠離方形網狀結構的可移動的硬邊。所述方形網狀結構中的部分鋼絲間隔貫穿所述硬邊,并作為固定結構的中心桿。所述中心桿的末端連接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上設有插槽。每個中心桿的周邊均勻間隔布置有多個向外彎曲的鉤形件。所述鉤形件圍繞中心桿固定于硬邊上,所述鉤形件穿過所述插槽。所述鉤形件活動地連接硬邊。朝鋼絲網方向移動硬邊時,所述鉤形件收縮,接近中心桿;遠離鋼絲網方向移動硬邊時,所述鉤形件張開,遠離中心桿。鋼絲網的固定結構將鋼絲網連通冷卻后的瀝青牢固地連接原有的路面,同時增強了填補后的瀝青路面的強度。安裝鋼絲網時,收縮鉤形件,將固定結構伸入所述圓孔,移動硬邊,張開所述鉤形件,鉤形件固定于圓孔內壁上,再鋪設另一層瀝青片。噴曬的高溫熱瀝青將鋪設的瀝青片一同融化,液體狀的瀝青穿過鋼絲網流入底面,另外液體狀的瀝青流入圓孔固定所述鉤形件。
[0015]所述瀝青片為100%純瀝青加熱、平鋪并冷卻形成的。所述瀝青片的尺寸大小根據所述方形基坑的尺寸決定。
[0016]作為優選,碾壓成型后的路面高出原路面約2?3cm,通車后自然碾壓成與原路面標高持平,不產生凹陷。
[0017]作為優選,噴灑的高溫熱瀝青的厚度大于1_。
[0018]作為優選,所述高溫熱瀝青中混合有碎石、砂子以及礦粉。
[0019]本發明創造的有益效果:利用高溫熱瀝青代替常用的乳化瀝青,避免乳化瀝青尚未完全凝固時車輪破壞其與混凝土的粘結效果,實現市政道路即修即通,另外通過設置預制的瀝青片,減少高溫熱瀝青的用量與使用時間,提高施工人員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20]利用附圖對發明創造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創造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21]圖1為市政道路即修即通噴灑熱瀝青修補施工方法鋼絲網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市政道路即修即通噴灑熱瀝青修補施工方法固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市政道路即修即通噴灑熱瀝青修補施工方法具體實施時的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1、鋼絲網,2、硬邊,3、中心桿,4、鉤形件,5、連接件,6、插槽,7、瀝青片層,8、噴曬瀝青層,9、方形基坑,10、固定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創造作進一步描述。
[0026]市政道路即修即通噴灑熱瀝青修補施工方法,用于修補包括坑槽、裂縫、車轍和推移的市政道路的瀝青道路病害,在本實施例中,以修補坑槽為例進行說明,包括如下施工步驟:
[0027](I)使用經瑋儀對坑槽進行定線,測量直線路段的坑槽分別沿原路面縱橫向的長度,或測量圓弧路段的坑槽沿圓弧的直徑方向的橫邊長度以及相切于圓弧邊緣的縱邊長度,從而得出需要開槽的尺寸。
[0028](2)開槽遵守“圓洞方開”的原則,距離瀝青道路病害邊緣15cm處垂直切割市政道路開槽形成方形基坑9,切割時需連續作業,且切割至暴露出所述市政道路的基層材料。
[0029](3)于所述方形基坑9的四個側壁上鉆有多個圓孔。
[0030](4)采用高壓熱吹風或噴砂處理所述方形基坑9,清除方形基坑9底面及側壁每一個角落中的積水或浮塵,保證粘層油與方形基坑9良好地結合。
[0031](5)方形基坑9底面、側壁及所述圓孔中灑布粘層油,使得新加入的材料與原有路面的材料緊密粘結。
[0032](6)所述預制的瀝青片部分重疊鋪設于方形基坑的底面形成瀝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