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道路橋梁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橋梁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道路橋梁支座。
【背景技術】
[0002]在道路建筑領域中,橋梁作為重中之重,橋梁構造在強震作用下,多在上、下部構造間產生較大的相對位移,當位移量超過橋梁的實際防止落梁長度或極限時,就會發生落梁,導致交通的中斷,給救災工作帶來極大困難,造成巨大的損失,在構架道路橋梁時,對于橋梁的支座有相當的需求,支座需保障道路橋梁的穩固,現有的道路橋梁支座大多結構較為單一,耗材多、運輸安裝的成本高,且減震效果不理想,震動幅度較大時還容易出現橋梁滑脫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道路橋梁支座,它能有效地解決【背景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它包含可固定在基礎頂面處的墩臺I和可固定在橋墩底部的上固定板2,所述墩臺I上頂面的中部焊接有定位座3,該定位座3的上頂面向內凹出凹槽,所述的凹槽內固定有一層膠條4,所述上固定板2的底部設置有緩沖結構,該緩沖結構是由橡膠層5和鋼板層6相互交替重疊所構成的圓柱形結構,所述緩沖結構的底部設置有膠皮墊7,所述膠皮墊7的底部為貼合膠條4的弧形結構。
[000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結構合理,震動幅度較大時,能夠能有效防止橋梁脫落,且減震效果較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材料和運輸安裝的成本,利于推廣。
【附圖說明】
[000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附圖對實施例作簡單的介紹。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09]參看圖1,本【具體實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它包含可固定在基礎頂面處的墩臺I和可固定在橋墩底部的上固定板2,所述墩臺I上頂面的中部焊接有定位座3,該定位座3的上頂面向內凹出凹槽,所述的凹槽內固定有一層膠條4,所述上固定板2的底部設置有緩沖結構,該緩沖結構是由橡膠層5和鋼板層6相互交替重疊所構成的圓柱形結構,所述緩沖結構的底部設置有膠皮墊7,所述膠皮墊7的底部為貼合膠條4的弧形結構。
[0010]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具體實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結構合理,震動幅度較大時,能夠能有效防止橋梁脫落,且減震效果較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材料和運輸安裝的成本,利于推廣。
[0011]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道路橋梁支座,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可固定在基礎頂面處的墩臺(I)和可固定在橋墩底部的上固定板(2),所述墩臺(I)上頂面的中部焊接有定位座(3),該定位座(3)的上頂面向內凹出凹槽,所述的凹槽內固定有一層膠條(4),所述上固定板(2)的底部設置有緩沖結構,該緩沖結構是由橡膠層(5)和鋼板層(6)相互交替重疊所構成的圓柱形結構,所述緩沖結構的底部設置有膠皮墊(7),所述膠皮墊(7)的底部為貼合膠條(4)的弧形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道路橋梁支座,它包含可固定在基礎頂面處的墩臺(1)和可固定在橋墩底部的上固定板(2),所述墩臺(1)上頂面的中部焊接有定位座(3),該定位座(3)的上頂面向內凹出凹槽,所述的凹槽內固定有一層膠條(4),所述上固定板(2)的底部設置有緩沖結構,該緩沖結構是由橡膠層(5)和鋼板層(6)相互交替重疊所構成的圓柱形結構,所述緩沖結構的底部設置有膠皮墊(7),所述膠皮墊(7)的底部為貼合膠條(4)的弧形結構。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震動幅度較大時,能夠能有效防止橋梁脫落,且減震效果較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材料和運輸安裝的成本,利于推廣。
【IPC分類】E01D19/04
【公開號】CN204875502
【申請號】CN201520648401
【發明人】聶莉萍, 吳招鋒, 黃志剛, 宋金博
【申請人】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