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鐵釘拆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鐵釘拆卸裝置,用于從木板上拆下鐵釘。
背景技術:
羊角錘是錘子的一種,主要用于釘釘子以及將鐵釘從木板上拆下。羊角錘用于拆卸鐵釘時,首先用錘頭的開口將鐵釘的頭部咬住,然后利用杠桿原理,使手柄繞錘頭與木板接觸的支點旋轉,即可將鐵釘拔出。采用羊角錘拆卸鐵釘的不足在于
I、拔出的鐵釘易彎曲,需重新捶直后才能重復使用,在彎曲捶直的過程中增大了鐵釘的內應力,容易造成鐵釘損壞,重復利用率不高。2、由于拆卸鐵釘時力臂較短,這樣操作較為費力,并且拆卸的速度不快。3、旋轉手柄繞錘頭與木板接觸的支點進行轉動的角度有限,這樣拆卸較長的鐵釘時,只能先將該鐵釘拔出一部分,再用力將鐵釘強行拉出,既費時又費力。4、錘頭與木板之間為點接觸,在拆卸鐵釘的過程中,木板的受力面積小,容易造成木板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防止鐵釘彎曲或損壞的拆卸裝置。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鐵釘拆卸裝置,包括導套、連接器、導柱、咬釘器、手柄、支架和定位板,在導套的下端設有門形開口,所述導套內從上往下依次安裝連接器、導柱和咬釘器,在所述咬釘器的底部開有“V”形開口,該“V”形開口朝向導套下端的門形開口,所述咬釘器的上端與導柱的底部相固定,該導柱與導套間隙配合,導柱的上端與連接器的下端相固定,所述連接器的上端與手柄的內端鉸接,手柄靠近內端的位置與支架相鉸接, 該支架固定在導套頂部外側的定位板上。本發明用于拆卸木板上的鐵釘時,先將導套放置在木板上,接著移動導套,使鐵釘的頭部卡入咬釘器底部的“V”形開口中,然后操作者用一只手緊握住導套,用另一只手下壓手柄的外端,使手柄繞支架轉動,手柄轉動的同時,通過連接器帶動導柱及咬釘器,使導柱和咬釘器在導套的導向作用下垂直向上運動,即可將鐵釘從木板上拔出。本發明利用杠桿原理和活塞原理,能夠快速、方便、省力地進行鐵釘拆卸,由于咬釘器只在上下方向運動,這樣鐵釘拔出時不會發生彎曲,從而有效防止了鐵釘損壞,提高了鐵釘的重復利用率。導套對應咬釘器的位置開有門形開口,以便于操作者觀察,使咬釘器底部的“V”形開口能夠快速咬住鐵釘的頭部。咬釘器上下運動的行程較長,即使拆卸較長的鐵釘也能一次性拔出,這樣適用面廣,針對不同規格的鐵釘均可使用。所述導套的下端對稱設置有兩個門形開口,導套下端位于兩個門形開口之間的部位形成支撐腳,該支撐腳底部的外側設有與之垂直相連的支撐板。以上結構增強了導套放置在木板上的穩定性,并且導套通過支撐板與木板接觸,兩者之間接觸的面積大,能有效防止木板在拆卸鐵釘的過程中發生損壞。為了簡化結構、方便加工,并增加造型的美觀性,所述支撐板(8)為扇形,該支撐板
(8)的內圓弧邊與支撐腳(Ib)的底部連為一體。所述咬釘器(4)由頂板、側板、背板和底板構成,其中頂板與底板相平行,且頂板與導柱(3)的底部相固定,在所述頂板與底板之間對稱設置有兩塊側板,該側板為等腰梯形, 側板的直腰邊固定在背板上,所述背板和側板的上端均與頂板相固定,背板和側板的下端均固定在底板上,在底板上設有“V”形開口。咬釘器采用以上板件構成,組裝容易,結構強度好,不會受鐵釘的反向拉力而變形或損壞。為了方便導柱與咬釘器安裝,并確保導柱與咬釘器之間連接牢靠,所述導柱(3)底部的中央固定設置有螺柱(9),該螺柱(9)向下穿過咬釘器(4)的頂板,由螺母(10)鎖緊。所述手柄(5)為長條形板式結構,在手柄(5)的內端具有圓弧形彎曲段,該圓弧形彎曲段的中部與連接器(2)的上端鉸接。以上結構取材方便、成本低;手柄的長度較長,操作時更省力。在所述手柄(5 )外端的兩側對稱設置有膠墊(11),該膠墊(11)與手柄(5 )相貼合, 并通過粘接或螺釘固定。以上結構能確保膠墊安裝牢固,手握膠墊進行操作,手感好,并能防止打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I、拔出的鐵釘不會發生彎曲或損壞,消除了背景技術需要重新捶直的弊病,大大提高了鐵釘的重復利用率。2、拆卸時力臂較長,操作省力,不僅拆卸鐵釘方便,而且拆卸的速度快。3、即使較長的鐵釘也能一次性拔出,適用范圍廣泛。4、導套與木板之間接觸面積大,能有效防止木板損壞。
圖I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仰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I、圖2、圖3所示,本發明由導套I、連接器2、導柱3、咬釘器4、手柄5、支架6、定位板7、支撐板8、螺柱9、螺母10和膠墊11等部件構成。其中,導套I為直管結構,在導套 I的下端對稱設置有兩個門形開口 la,導套I下端位于兩個門形開口 Ia之間的部位形成支撐腳Ib,各支撐腳Ib底部的外側設有支撐板8,該支撐板8為扇形,支撐板8與支撐腳Ib 相垂直,支撐板8的內圓弧邊與支撐腳Ib的底部連為一體。從圖I、圖2和圖3中可知,在導套I內的下部設置咬釘器4,該咬釘器對應門形開口 la,且咬釘器的高度與門形開口 Ia的高度基本相等。所述咬釘器4由頂板、側板、背板和底板構成,其中頂板與底板相平行,在底板上開有“V”形開口 4a,該“V”形開口 4a朝向其中的一個門形開口 la。在所述頂板與底板之間對稱設置有兩塊側板,該側板為等腰梯形,并與背板相垂直,側板的直腰邊固定在背板上,所述背板和側板的上端均與頂板相固定,背板和側板的下端均固定在底板上。如圖I、圖3所示,在導套I內的中部設置導柱3,該導柱3與導套I間隙配合。在導柱3底部的中央固定設置有螺柱9,該螺柱9向下穿過咬釘器4的頂板,由螺母10鎖緊。 在所述導套I內的上部設置連接器2,該連接器2的下端與導柱3的上端相固定,連接器2 的上端與手柄5內端圓弧形彎曲段的中部相鉸接。連接器2可以由兩個對稱設置的塊狀結構組成,也可以采用其它類似的結構,只要能夠將手柄5和導柱3連接在一起即可。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手柄5為長條形板式結構,該手柄5靠近內端的位置與支架6相鉸接,所述支架6固定在定位板7上,該定位板7與導套I頂部的外側面相固定。在所述手柄5外端的兩側對稱設置有膠墊11,該膠墊11與手柄5相貼合,并通過粘接或螺釘固定。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先將咬釘器4放至最低位置,使咬釘器4的底板與支撐板8平齊,接著將導套I放置在木板上,然后移動導套1,通過門形開口 Ia觀察咬釘器“V”形開口 4a與待拔出鐵釘的位置, 直至鐵釘的頭部卡入咬釘器底部的“V”形開口 4a中,最后操作者用一只手緊握住導套1,用另一只手下壓手柄5的外端,使手柄5繞支架6逆時針轉動(見圖I、圖3),手柄5轉動的同時,通過連接器2帶動導柱3及咬釘器4,使導柱3和咬釘器4在導套I的導向作用下垂直向上運動,即可將鐵釘從木板上拔出。盡管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發明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種類似的表示,如在導套下端只開設一個門形開口,或者改變咬釘器的結構,或者將導柱與連接器設計成一體等等,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鐵釘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導套(I)的下端設有門形開口( la),所述導套 (O內從上往下依次安裝連接器(2)、導柱(3)和咬釘器(4),在所述咬釘器(4)的底部開有 “V”形開口(4a),該“V”形開口(4a)朝向導套(I)下端的門形開口(la),所述咬釘器(4)的上端與導柱(3)的底部相固定,該導柱(3)與導套(I)間隙配合,導柱(3)的上端與連接器(2)的下端相固定,所述連接器(2)的上端與手柄(5)的內端鉸接,手柄(5)靠近內端的位置與支架(6)相鉸接,該支架(6)固定在導套(I)頂部外側的定位板(7)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鐵釘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套(I)的下端對稱設置有兩個門形開口( la),導套(I)下端位于兩個門形開口( Ia)之間的部位形成支撐腳(lb),該支撐腳(Ib)底部的外側設有與之垂直相連的支撐板(8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釘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8)為扇形,該支撐板(8)的內圓弧邊與支撐腳(Ib)的底部連為一體。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鐵釘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釘器(4)由頂板、 側板、背板和底板構成,其中頂板與底板相平行,且頂板與導柱(3)的底部相固定,在所述頂板與底板之間對稱設置有兩塊側板,該側板為等腰梯形,側板的直腰邊固定在背板上,所述背板和側板的上端均與頂板相固定,背板和側板的下端均固定在底板上,在底板上設有“V” 形開口(4a)。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鐵釘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柱(3)底部的中央固定設置有螺柱(9),該螺柱(9)向下穿過咬釘器(4)的頂板,由螺母(10)鎖緊。
6.根據權利要求I或5所述的鐵釘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5)為長條形板式結構,在手柄(5)的內端具有圓弧形彎曲段,該圓弧形彎曲段的中部與連接器(2)的上端鉸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鐵釘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5)外端的兩側對稱設置有膠墊(11),該膠墊(11)與手柄(5 )相貼合,并通過粘接或螺釘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鐵釘拆卸裝置,在導套(1)內從上往下依次安裝連接器(2)、導柱(3)和咬釘器(4),所述咬釘器(4)的底部開有“V”形開口(4a),該“V”形開口(4a)朝向導套(1)下端的門形開口(1a),咬釘器(4)的上端與導柱(3)的底部相固定,該導柱(3)的上端與連接器(2)的下端相固定,所述連接器(2)的上端與手柄(5)的內端鉸接,手柄(5)靠近內端的位置與支架(6)相鉸接,該支架(6)固定在導套(1)頂部外側的定位板(7)上。本發明拔出的鐵釘不會發生彎曲或損壞,大大提高了鐵釘的重復利用率,具有操作簡單、省力、方便、適用范圍廣泛等特點。
文檔編號B25C11/00GK102581814SQ20121006434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3日
發明者趙正東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