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活口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涉及修車工具,電工工具,尤其是針對被拆卸或連接的零部件,左右有相鄰障礙物時起到很好的作用,尾部安有滑輪,對一些小型的物體多功能活口扳手可以起到牽引和起吊的作用。
【背景技術】
:
[0002]目前,公知的工具中,有平面開口的,有開口光有齒牙的,有固定圓形工具,只限一種尺寸的,有外形不規則多棱、多角的。但是,這些工具都有本身的不足,平面開口的經常擰禿零部件,對銹死零部件不能松動,對擰禿零部件和圓形物體無法擰動。帶齒牙的工具,破壞有光澤面零部件的表面。圓形固定工具只限一種尺寸,由于零部件廠家不一樣,固定圓形工具廠家也不一樣,也是經常擰禿零部件。外形不規則多棱角的工具,限制了工作范圍,在有相鄰障礙物時無法工作。很多工具尾部都是以圓形孔和方形孔為主,缺少其本身的使用用途。
【發明內容】
:
[0003]為了克服一些工具在工作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活口扳手,該多功能活口扳手不僅能對銹死的零部件起到松動作用,對有光澤度表面的零部件起到不損壞的作用,對不規范零部件不被擰禿的作用,尤其針對左右有相鄰障礙物的零部件起到拆卸和安裝的作用,不受外形影響。多功能活口扳手尾部安有滑輪,增加了工具本身的使用用途。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多功能活口板手。外形頭部為圓形,手柄在頭部圓形一側。板手是由右側手柄底部T型插入左側手柄頂部T型槽,T型沿T型槽下推,用螺紋輪隨T型上分布均勻的梯形齒上下擰動,用T型和T型槽連接,左側手柄頂部伸入右側手柄頂部中,尾部安上滑輪形成多功能活口扳手。外形頭部分兩個圓形組成,右側手柄頂部外形的圓形是188度,左側手柄頂部外形的圓形不能小于40度,手柄分左右組成,在頭部圓形一側上下擰動,尾部安有滑輪。右側手柄頂部內的平面角是120度,平面角延伸處有分布均勻的齒牙但角度不同,角度為135度,兩側的齒牙角是對稱的,齒牙角下面的長度是齒牙角至平面角長度的一半,開口處的平面上斜與齒牙角下面的齒牙形成120度的角,右側手柄頂部的圓形是以左側手柄頂部內的平面角的角為平線與左右側手柄合縫處頂端成為直角后以左側手柄頂部內的平面角的角為點,形成的圓形是188皮。左側手柄頂部內的平面角是以右側手柄頂部內的兩個齒牙角的角為點形成的平面角是120度,延伸處有分布均勻的齒牙并且向上凸起,這樣左側手柄頂部內的平面角與右側手柄頂部內的平面角是對稱的。左側手柄頂部的圓形是以右側手柄頂部圓形的半徑以右側手柄頂部內的平面角的角為點形成的圓形不能小于40度,這樣設計是為了迎合右側手柄頂部的圓形,在開口時不會加寬扳手的寬度,扳手開口工作時保證了圓形一致,左側手柄頂部外面也有一個平面角是120度,這個平面角與右側手柄頂部開口處的角相吻合,這里也可以作為扳手,彌補了內部角形設計不能合縫的缺陷。左側手柄頂部和右側手柄頂部內都是以角形和齒牙設計,與外形頭部圓形相呼應,厚度相近,齒牙的尖是平面不是尖的,比平面角的平面略低點。右側手柄頂部的圓形確定了扳手的尺寸,左側手柄頂部的圓形設計保證了在工作中不會超出右側手柄頂部圓形的尺寸,T型堵塞塊增加了左側手柄頂部平面的螺栓孔和T型槽的薄弱性,也確定了扳手上下開口時的尺寸。左側手柄靠住右側手柄,頭部圓形設計和角形設計在擰物體時就會相互借力用力,從而保證了多功能活口扳手的抓合力。尾部安有滑輪,頭部的圓形如同一個鉤子,穿入引線可作為卡鉤滑輪使用,對普通扳手而言加大了使用用途。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7]可作為多種工具,攜帶方便,用途廣泛。
[0008]【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09]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外形圖。圖1A是圖2、圖3、圖4在整體外形圖的位置。圖1B是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在整體外形圖的位置。圖1C是圖13、圖14、圖15、圖16、圖17、圖18在整體外形圖的位置。在圖5中:5a、5b、5c是在圖5中的位置。在圖10中:9a、5b是在圖10中的位置。圖13中:13a、13b是在圖13中的位置。圖16中:13b是在圖16中的位置。
[0010]圖2是圖1右側手柄頂部剖視圖
[0011]圖3是圖1左側手柄頂部剖視圖
[0012]圖4是圖2右側手柄底部剖視圖
[0013]圖5是圖1左側手柄第一個實施例的剖視構造圖。
[0014]圖6是圖5中上部——頂部零部件剖視圖
[0015]圖7是圖5中上部零部件剖視圖
[0016]圖8是圖5中上部零部件剖視圖
[0017]圖9是圖5背部剖視圖
[0018]圖10是圖5頂部平面剖視圖
[0019]圖11是圖5頂部右側零部件剖視圖
[0020]圖12是圖5頂部右側零部件剖視圖
[0021]圖13是圖1右側手柄第二個實施例的剖視構造圖
[0022]圖14是圖13正面剖視圖
[0023]圖15是圖13底部剖面剖視圖
[0024]圖16是圖13背部剖視圖
[0025]圖17是圖13底部零部件剖視圖
[0026]圖18是圖13底部零部件剖視圖
[0027]圖中1、多功能活口扳手,2、右側手柄頂部,3、左側手柄頂部,4、右側手柄尾部滑輪,5、左側手柄,5a、T型堵塞塊螺栓孔,5b、螺紋輪螺栓孔,5c、螺紋輪方框,6、螺紋輪螺栓,7、彈簧,8、螺紋輪,9、左側手柄背部T型槽,9a、T型槽,10、左側手柄頂部平面,11、T型堵塞塊,12,T型堵塞塊螺栓,13、右側手柄,13a、圓形輪長方形框,13b、圓形輪螺栓孔,14、右側手柄正面梯形齒,15、右側手柄底部T型,16、右側手柄背面,17、圓形輪螺栓、18、圓形輪。
【具體實施方式】
:
[0028]在圖1中,由右側手柄底部T型(15)插入左側手柄頂部平面(10)的T型槽(9a),沿左側手柄背部T型槽(9)下推,用螺紋輪(8)隨右側手柄正面梯形齒(14)上推擰動,左側手柄頂部(3)快要到達右側手柄頂部(2)時,將T型堵塞塊(11)由左側手柄頂部平面(10)的T型槽(9a)插入,用T型堵塞塊螺栓(12)插入左側手柄的T型堵塞塊螺栓孔(5a)內擰緊,用螺紋輪(8)上推擰動,左側手柄頂部(3)伸入右側手柄頂部(2)中形成多功能活口扳手Q)。
[0029]在圖5中,彈簧(7)放入螺紋輪⑶底部空腔中,放入左側手柄(5)螺紋輪方框(5c)內,用螺紋輪螺栓¢)由左側手柄頂部平面(10)的螺紋輪螺栓孔(5b)插入擰緊。將T型堵塞塊(11)由左側手柄頂部平面(10)的T型槽(9a)插入,用T型堵塞塊螺栓(12)插入T型堵塞塊螺栓孔(5a)擰緊,形成多功能活口扳手(I)的左側手柄(5)。
[0030]在圖13中,圓形輪(18)放入圓形輪長方形框(13a)內,用圓形輪螺栓(17)放入右側手柄背部(16)的圓形輪螺栓孔(13b)中擰緊,成為右側手柄尾部滑輪(4),形成多功能活口扳手(I)的右側手柄(13)。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活口扳手,外形頭部為圓形,手柄在頭部圓形一側,扳手是由右側手柄底部T型插入左側手柄頂部T型槽,T型沿T型槽下推,用螺紋輪隨T型上分布均勻的梯形齒上下擰動,用T型和T型槽連接,左側手柄頂部(3)伸入右側手柄頂部(2)中,尾部安上滑輪(4),形成多功能活口扳手,其特征是:外形頭部分兩個圓形組成,右側手柄頂部(2)外形的圓形是188度,左側手柄頂部(3)外形的圓形不能小于40度,手柄分左右組成,在頭部圓形一側上下擰動,尾部安有滑輪(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活口扳手,其特征是:右側手柄頂部(2)內的平面角是120度,平面角延伸處有分布均勻的齒牙,但角度不同,角度為135度,兩側的齒牙角是對稱的,齒牙角下面的長度是齒牙角至平面角長度的一半,開口處的平面上斜與齒牙角下面的齒牙形成120度的角,右側手柄頂部(2)的圓形是以左側手柄頂部(3)內的平面角的角為平線與左右側手柄合縫處頂端成為直角后以左側手柄頂部(3)內的平面角的角為點形成的圓形,左側手柄頂部(3)內的平面角是以右側手柄頂部(2)內的兩個齒牙角的角為點形成的平面角是120度,平面角延伸處有分布均勻的齒牙,且向上凸起,外面也有一個平面角是120度,左側手柄頂部(3)的圓形是以右側手柄頂部(2)圓形的半徑以右側手柄頂部(2)內的平面角的角為點形成的圓形,左側手柄頂部(3)內的平面角與右側手柄頂部(2)內的平面角是對稱的,使用同一個半徑保證了圓形一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活口扳手,其特征是:左側手柄頂部(3)和右側手柄頂部(2)內都是以角形和齒牙設計,與外形頭部圓形相呼應,厚度相近,齒牙是平面不是尖的,比平面角的平面略低點,右側手柄頂部圓形確定了扳手的尺寸,左側手柄頂部的圓形設計保證了不會超出右側手柄頂部圓形的尺寸,T型堵塞塊增加了左側手柄頂部平面的螺栓孔和T型槽的薄弱性,確定了扳手上下開口時的尺寸。
【專利摘要】一種能夠有多功能用途的多功能活口扳手,是由右側手柄的T型插入左側手柄T型槽中,用螺紋輪在T型上分布均勻的梯形齒上下擰動合成,尾部安有滑輪。滑輪增加了多功能活口扳手的用途,也可以在工作中防止溜手。頂部的圓形設計是為了左右有相鄰物體的零部件拆卸、安裝時不受阻力,同時也加大了抓合力。平面角設計是針對有光澤面的零部件不被破壞和擰禿。齒牙是針對銹死、圓形、外形不規則的零部件。開口設計是為了針對不同物體的要求。手柄在頭部圓形一側,而且上下擰動是為了不加寬多功能活口扳手的寬度,從而加大旋轉度。
【IPC分類】B25B13/10, B25B23/16
【公開號】CN104985547
【申請號】CN201510432201
【發明人】姚振軍
【申請人】姚振軍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6日
【公告號】CN10469067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