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它包括滑行裝置、承物袋、若干段首尾相接的滑行管道,所述每段滑行管道由一直管段和一彎管段相連構成,所述滑行管道的底部開口形成滑槽;所述滑行管道的底部設有置物孔,所述置物孔中設有擋片,所述擋片的一邊通過鉸鏈與所述置物孔相連;所述滑行裝置通過所述置物孔進入滑行管道并沿滑槽下滑,所述承物袋的頂部與所述連接桿的下端相連。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滑行裝置與滑行管道相配合,逃生者坐于承物袋中隨滑行裝置沿滑行管道下滑,實現快速、安全逃生。
【專利說明】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高樓建筑日益增多。消防設施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的人身安全和國家財產問題。一旦遇到火災、地震等緊急情況時,逃生設備的使用能使得位于樓房中的人們快速撤離,而逃生設備在使用時的便捷和安全程度,也直接影響了人們逃生的速度。
[0003]在現有的逃生設備中,專用于樓道的逃生設備較少,已有的逃生設備在使用時也存在著安裝成本高、使用不方便、實際使用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如專利申請號為201210053904.1,公開了一種《高樓消防群體逃生系統》,其滑道作為滑梯使用,并且需要通過電氣控制來實現滑槽的展開和收起,其安裝成本和維護成本較高,如果發生斷電等情況,便無法使用;即使不發生斷電的情況,人體直接坐在滑道內下滑,容易造成下滑速度受衣物等限制,影響逃生速度,另外如果逃生者的衣物較少時,滑道會直接與皮膚接觸、產生摩擦進一步導致對人體的傷害。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既可以安裝在樓梯扶手上,又可以直接作為樓梯扶手使用,具有使用方便、安全、逃生速度快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行裝置1、承物袋2、若干段首尾相接的滑行管道3,所述每段滑行管道3由一直管段4和一彎管段5相連構成,所述滑行管道3的底部開口形成滑槽6,所述滑槽6從所述滑行管道3底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行管道3底部的另一端;所述滑行管道3的底部設有置物孔,所述置物孔的中間被所述滑槽6貫穿分割、在所述滑槽6兩邊的滑行管道3的底部管壁上形成兩個凹口 7 ;所述凹口 7中分別設有用于覆蓋凹口 7的擋片8,所述擋片8的一邊通過鉸鏈9與所述凹口 7相連,所述擋片8能沿鉸鏈9在凹口 7中上下轉動;所述凹口 7旁的滑行管道3的外側壁上設有阻止所述擋片8下落的阻擋塊10 ;
[0006]所述滑行裝置I包括第一滾動半球11、第二滾動半球12、滾動軸13、軸承14、連接桿15 ;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第二滾動半球12中分別設有軸承14,所述滾動軸13的兩端分別通過所述軸承14與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第二滾動半球12相連;所述連接桿15的上部設有通孔30,所述連接桿15通過所述通孔30套接在所述滾動軸13上,所述連接桿15位于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與第二滾動半球12之間;所述滑行裝置I的上部位于所述滑行管道3內,所述連接桿15的下部通過所述滑槽6向下伸出至所述滑行管道3外;所述滑行裝置I上部的外徑小于所述置物孔內徑且大于所述滑槽6的寬度,以使得所述滑行裝置I的上部能從所述置物孔中穿過進入所述滑行管道3內沿所述滑槽6滑動,所述連接桿15的外徑小于所述滑槽6的寬度;
[0007]所述承物袋2的頂部與所述連接桿15的下端相連。
[0008]所述滑行管道3的直管段4的內壁上設有用于減緩所述滑行裝置I滑行速度的剎車裝置。
[0009]所述剎車裝置為固定于所述直管段4內壁的中上部的剎車條16 ;或者所述剎車裝置為位于所述直管段4底部的滑槽6兩側的可拆卸式剎車片17,所述剎車片17有減速內層18、金屬外層19構成,所述金屬外層19通過固定連接件20與所述滑行管道3在滑行管道3外相連固定。
[0010]所述滑行管道3內壁的頂部固定有水管21,所述水管21的軸線與所述滑行管道3的軸線相互平行。
[0011]所述滑行管道3上設有與所述水管21的內部連通的噴水孔22,所述水管21上設有用于啟閉所述噴水孔22的閥門23,所述閥門23通過所述滑行裝置I的滑動來觸動閥門23的開啟或關閉。
[0012]所述置物孔位于所述彎管段5的底部;所述鉸鏈9位于所述置物孔的兩側,或所述鉸鏈9位于所述置物孔的上端且避開所述滑槽6。所述的上端是指所述滑行裝置I沿滑槽6由上而下滑動時靠近上部的一端。
[0013]所述承物袋2包括2根拉繩24、1片呈長方形或梯形的布片25,所述布片25 —邊的上下兩個角之間通過一根拉繩24相連,所述布片25另一邊的上下兩個角之間通過另一根拉繩24相連。
[0014]所述拉繩24的兩端分別通過四向旋轉機構26與所述布片25相連,所述拉繩24為弧形金屬桿,所述拉繩24能在所述拉繩24兩端的四向旋轉機構26之間轉動。
[0015]所述滑行裝置I的數量為1-2個;當所述滑行裝置I為2個時,分別為第一滑行裝置111、第二滑行裝置112,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的連接桿15之間設有橫向鉸鏈27,所述橫向鉸鏈27的兩端分別通過縱向鉸鏈28與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第二滑行裝置112各自的連接桿15相連;所述橫向鉸鏈27使得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在水平位置上前后相對移動,所述縱向鉸鏈28使得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在縱向位置上上下相對移動。所述橫向鉸鏈27、縱向鉸鏈28能使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第二滑行裝置112在下滑過程中順利從直管段4進入彎管段5并進入下一直管段。
[0016]所述滑行管道3為壁厚為3?3.5mm的不銹鋼圓管,所述滑行管道3的外徑為50mm?80mmo
[0017]所述滑行管道3的下部向下凸出,使得所述滑行管道3的截面的形狀呈上大下小的葫蘆形,所述滑行管道3上部的最大外徑為50mnT80mm,下部的最大外徑為25mnT40mm ;所述滑行管道3的壁厚為3?3.5_。
[0018]所述滑行管道3的下方設有助滑板31。
[001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所述滑行裝置I與滑行管道3相配合,逃生者坐于承物袋2中隨滑行裝置I沿滑行管道3下滑,實現快速、安全逃生。滑行管道3既可以直接安裝在樓梯扶手一側,又可以獨立作為樓梯扶手使用,無需改變現有的樓道結構,也不影響樓道的正常使用,安裝方便,利于控制成本;所述滑行裝置I與所述滑行管道3之間采用全物理結構,無需電氣控制,從而保證了任意時刻都能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逃生。所述滑行裝置I通過所述置物孔直接插入滑行管道3即可使用,使用時非常快捷、方便,無需專業知識即可掌握使用方法,進一步提高人們的逃生速度;本實用新型尤其適用于樓層較高的建筑。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滑行管道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圖1的左視結構圖。
[0022]圖3是圖2的仰視結構圖。
[0023]圖4是圖3的A部放大結構圖。
[0024]圖5是本實用新型滑行裝置與承物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是圖5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26]圖7是承物袋的拉繩向內旋轉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8是本實用新型滑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9是圖8的B-B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9]圖10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滑行裝置與滑行管道的位置關系結構示意圖。
[0030]圖11是圖10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0031]圖12是本實用新型滑行裝置插入滑行管道時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0032]圖13是本實用新型滑行裝置插入滑行管道后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0033]圖1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5是實施例一內部結構位置關系示意圖。
[0035]圖16是實施例一的滑行裝置下滑時閥門啟動前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0036]圖17是實施例一的滑行裝置下滑時閥門啟動后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0037]圖18是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19是實施例二的剎車片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20是實施例三的剎車條與滑行管道、滑行裝置的位置關系結構示意圖。
[0040]圖21是實施例四的擋片、鉸鏈、滑行裝置與滑行管道之間的位置關系結構示意圖。
[0041]圖22是實施例四的擋片被滑行裝置頂起是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0042]圖23是實施例四的滑行裝置離開置物孔后擋片下落時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0043]圖24是實施例五滑行管道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0044]圖25是實施例五滑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5]圖26是實施例六的滑行管道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46]圖27是實施例六的結構示意圖。
[0047]其中:1、滑行裝置;2、承物袋;3、滑行管道;4、直管段;5、彎管段;6、滑槽;7、凹口 ;8、擋片;9、鉸鏈;10、阻擋塊;11、第一滾動半球;12、第二滾動半球;13、滾動軸;14、軸承;15、連接桿;16、剎車條;17、剎車片;18、減速內層;19、金屬外層;20、固定連接件;21、水管;22、噴水孔;23、閥門;24、拉繩;25、布片;26、四向旋轉機構;27、橫向鉸鏈;28、縱向鉸鏈;30、通孔;31、助滑板;111、第一滑行裝置;112、第二滑行裝置。【具體實施方式】
[0048]根據附圖f圖13,本實用新型包括:滑行裝置1、承物袋2、若干段首尾相接的滑行管道3 ;所述承物袋2的頂部與所述連滑行裝置I的下端相連。所述滑行裝置I帶動承物袋2沿所述滑行管道3下滑。所述滑行管道3的數量與樓梯層數相對應。
[0049]所述每段滑行管道3由一直管段4和一彎管段5相連構成,所述彎管段5位于樓道的休息平臺上方內側。所述滑行管道3的底部開口形成滑槽6,所述滑槽6從所述滑行管道3底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行管道3底部的另一端。所述滑行管道3的彎管段5的底部設有置物孔,所述置物孔的中間被所述滑槽6貫穿分割、在所述滑槽6兩邊的滑行管道3的底部管壁上形成兩個凹口 7,即所述置物孔由兩個與滑槽6連通的凹口 7組成;所述凹口 7中分別設有用于覆蓋凹口 7的擋片8,即所述一個置物孔中設有兩片對稱的擋片8,所述兩片擋片8的之間為滑槽6,所述擋片8的一端通過鉸鏈9與所述凹口 7相連,所述擋片8能沿鉸鏈9在凹口 7中上下轉動;所述鉸鏈9位于所述置物孔的上端且避開所述滑槽6,所述的上端是指所述滑行裝置I沿滑槽6由上而下滑動時靠近上部的一端。所述凹口 7旁的滑行管道3的外側壁上設有阻止所述擋片8下落的阻擋塊10。所述擋片8在覆蓋凹口 7時其內表面與所述滑行管道3的內表面相平整,當滑行裝置I由滑行管道3下滑經過擋片8時,所述阻擋塊10阻止所述擋片8下落、擋片8阻止所述滑行裝置I下落并使得滑行裝置I順利通過。
[0050]所述滑行裝置I包括第一滾動半球11、第二滾動半球12、滾動軸13、軸承14、連接桿15。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第二滾動半球12中分別設有軸承14,所述滾動軸13的兩端分別通過所述軸承14與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第二滾動半球12相連;所述連接桿15的上部設有通孔30,所述連接桿15通過所述通孔30套接在所述滾動軸13上,所述連接桿15位于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與第二滾動半球12之間;所述滑行裝置I的上部位于所述滑行管道3內,所述連接桿15的下部通過所述滑槽6向下伸出至所述滑行管道3外;所述滑行裝置I上部的外徑小于所述置物孔內徑且大于所述滑槽6的寬度,以使得所述滑行裝置I的上部能從所述置物孔中穿過進入所述滑行管道3內沿所述滑槽6滑動,所述連接桿15的外徑小于所述滑槽6的寬度。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與第二滾動半球12的底部與所述滑槽6兩側的滑行管道3底部內壁接觸,下滑時連軸承14 一起滾動,所述連接桿15固定在所述滾動軸13上并相對保持豎直狀態。所述滾動軸13與軸承14的設置使得所述第一滾動半球
11、第二滾動半球12與滑行管道3之間產生滾動摩擦,使得所述承物袋2在承受重物時依然能夠保證下滑動作。
[0051]所述承物袋2的頂部與所述連接桿15的下端相連。所述承物袋2包括2根拉繩
24、I片呈長方形或梯形的布片25,所述布片25 —邊的上下兩個角之間通過一根拉繩24相連,所述布片25另一邊的上下兩個角之間通過另一根拉繩24相連。所述拉繩24可以為普通繩索,也可以為金屬桿。如圖5?圖6,所述拉繩24為弧形金屬桿,所述拉繩24的兩端分別通過四向旋轉機構26與所述布片25相連,所述拉繩24能在所述拉繩24兩端的四向旋轉機構26之間轉動。當所述承物袋2不用時,將所述呈弧形金屬桿的拉繩24通過四向旋轉機構26向內旋轉呈收攏狀,如圖7。使用時,所述承物袋2自然下垂,當人做在所述承物袋2的布片25上時,所述拉繩24在人的重量拉力下沿四向旋轉機構26自然向外旋轉、打開,如圖5,所述拉繩24既作為所述布片25的支撐,又可作為人們的抓握把手。[0052]所述滑行管道3為壁厚為3?3.5mm的不銹鋼圓管,考慮到承重和產品成本的結合,所述滑行管道3的壁厚優選3mnT3.2mm,壁厚的增加與承重能力成正比。所述滑行管道3的夕卜徑為50mnT80mm,當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現有的樓梯扶手一側時,所述滑行管道3的外徑優選5(T60mm ;當本實用新型的滑行管道3直接作為樓梯扶手使用時,所述滑行管道3的外徑優選7(T80mm。由于在樓梯扶手標準中樓梯扶手的高度在離地面900_左右,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滑行裝置I與承物袋2的總高度最佳為700mnT800mm,使得逃生者坐在所述承物袋2中時,既保證承物袋2順利下滑、不與樓梯地面接觸,又能方便逃生者坐于承物袋2中逃生。
[0053]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如圖12、圖13,結合上述,將所述滑行裝置I的上部對準所述由2個凹口 7和部分滑槽6組成的置物孔,并由置物孔將滑行裝置I的上部插入所述滑行管道3中,插入過程中,擋片8在所述滑行裝置I的作用力下沿鉸鏈9轉動,所述擋片8被滑行裝置I頂起,在所述滑行裝置I的上部進入所述滑行管道3后,將滑行裝置I向下滑方向移動,待滑行裝置I沿滑槽6離開所述置物孔后,所述擋片8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鉸鏈9下落,并被所述阻擋塊10阻擋,所述擋片8的內表面與所述滑行管道3的內表面相平,當另一滑行裝置I經過擋片8時,在阻擋塊10和擋片的共同作用下不會從置物孔中掉落,保證安全。逃生人員即可坐在承物袋2內沿滑行管道3進行下滑逃生。
[0054]實施例一:
[0055]根據圖14?圖17,本實施例還包括水管21,所述滑行管道3內壁的頂部固定有水管21,所述水管21的軸線與所述滑行管道3的軸線相互平行。所述滑行管道3上設有與所述水管21的內部連通的噴水孔22,所述水管21上設有用于啟閉所述噴水孔22的閥門23,所述閥門23通過所述滑行裝置I的滑動來觸動閥門23的開啟或關閉。如圖16、圖17,所述滑行裝置I下滑時開啟閥門23。本實施例還可以在水管21的兩端設置開關總閘,對水管整體進行開關控制。其余結構如上述。本實施例的滑行裝置I在下滑過程中,自動開啟水管21,使得水管21中的水流通過所述噴水孔22噴出。當樓道中因為火災引起濃煙時,所述噴水孔22中噴出的水,能起到沖散濃煙的作用,使得通過樓道樓梯逃生的人員不受濃煙影響,實現快速撤離。
[0056]實施例二:
[0057]根據圖18、圖19,結合上述,本例中所述滑行管道3的直管段4的內壁上還設有用于減緩所述滑行裝置I滑行速度的剎車裝置。所述剎車裝置為位于所述直管段4底部的滑槽6兩側的可拆卸式剎車片17,所述剎車片17有減速內層18、金屬外層19構成,所述金屬外層19通過固定連接件20與所述滑行管道3在滑行管道3外相連固定。由于所述滑行裝置I的上部設有滾動軸13與軸承14,因此,為了進一步控制滑行裝置I的下滑速度,使得下滑不會過快,在所述滑行管道3底部設置剎車片17。同時,為了維護的方便,剎車片17通過固定連接件20進行可拆卸式連接,所述固定連接件20通常為固定環、螺桿、螺母、螺栓等。其余結構同實施例一。
[0058]實施例三:根據圖20,結合實施例二,本例中與實施例二不同的是,所述剎車裝置為固定于所述直管段4內壁的中上部的剎車條16。其余結構同實施例二。
[0059]實施例四:
[0060]根據圖21?圖23,與上述不同的是,本例中所述鉸鏈9位于所述滑行管道3的置物孔的兩側,所述擋片8沿從靠近滑槽6的一側上下旋轉。當滑行裝置I進入置物孔時,擋片8被頂起,當滑行裝置I離開置物孔時,擋片8自然下落并被阻擋塊10阻擋。其余結構同上述。
[0061]實施例五:
[0062]根據圖24、圖25,結合上述,本例中所述滑行裝置I的數量為2個,分別為第一滑行裝置111、第二滑行裝置112。所述滑行管道3的置物孔的大小正好能容納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通過。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的連接桿15之間設有橫向鉸鏈27,所述橫向鉸鏈27的兩端分別通過縱向鉸鏈28與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第二滑行裝置112各自的連接桿15相連;所述橫向鉸鏈27使得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在水平位置上前后相對移動,所述縱向鉸鏈28使得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在縱向位置上上下相對移動。所述橫向鉸鏈27、縱向鉸鏈28能使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第二滑行裝置112在下滑過程中順利從直管段4進入彎管段5并進入下一直管段。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各自的連接桿15同時與所述承物袋2的頂部相連。其余結構如上述。采用2個所述滑行裝置使得本例在下滑過程中運動更加穩定、安全。
[0063]實施例六:
[0064]根據圖26、圖27,本實施例中所述滑行管道3的下部向下凸出,使得所述滑行管道3的截面的形狀呈上大下小的葫蘆形,所述滑行管道3上部的最大外徑為50mnT80mm,優選60mm,下部的最大外徑為25mnT40mm,優選30mm ;所述滑行管道3的壁厚為3?3.5mm,優選
3.f 3.2mm。所述滑行管道3的下方設有助滑板31。所述承物袋2的背面靠在所述助滑板31上,以使得逃生人員坐在承物袋2中下滑時,背靠助滑板31方便下滑、進一步增加穩定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行裝置(1)、承物袋(2)、若干段首尾相接的滑行管道(3),所述每段滑行管道(3)由一直管段(4)和一彎管段(5)相連構成,所述滑行管道(3)的底部開口形成滑槽(6),所述滑槽(6)從所述滑行管道(3)底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行管道(3)底部的另一端;所述滑行管道(3)的底部設有置物孔,所述置物孔的中間被所述滑槽(6)貫穿分割、在所述滑槽(6)兩邊的滑行管道(3)的底部管壁上形成兩個凹口(7);所述凹口(7)中分別設有用于覆蓋凹口(7)的擋片(8),所述擋片(8)的一邊通過鉸鏈(9)與所述凹口(7)相連,所述擋片(8)能沿鉸鏈(9)在凹口(7)中上下轉動;所述凹口(7)旁的滑行管道(3)的外側壁上設有阻止所述擋片(8)下落的阻擋塊(10); 所述滑行裝置(1)包括第一滾動半球(11)、第二滾動半球(12)、滾動軸(13)、軸承(14)、連接桿(15);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第二滾動半球(12)中分別設有軸承(14),所述滾動軸(13)的兩端分別通過所述軸承(14)與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第二滾動半球(12)相連;所述連接桿(15)的上部設有通孔(30),所述連接桿(15)通過所述通孔(30)套接在所述滾動軸(13)上,所述連接桿(15)位于所述第一滾動半球(11)與第二滾動半球(12)之間;所述滑行裝置(I)的上部位于所述滑行管道(3 )內,所述連接桿(15 )的下部通過所述滑槽(6)向下伸出至所述滑行管道(3)外;所述滑行裝置(I)上部的外徑小于所述置物孔內徑且大于所述滑槽(6)的寬度,以使得所述滑行裝置(I)的上部能從所述置物孔中穿過進入所述滑行管道(3)內沿所述滑槽(6)滑動,所述連接桿(15)的外徑小于所述滑槽(6)的寬度; 所述承物袋(2)的頂部與所述連接桿(15)的下端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管道(3)的直管段(4)的內壁上設有用于減緩所述滑行裝置(1)滑行速度的剎車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裝置為固定于所述直管段(4)內壁的中上部的剎車條(16);或者所述剎車裝置為位于所述直管段(4)底部的滑槽(6)兩側的可拆卸式剎車片(17),所述剎車片(17)有減速內層(18)、金屬外層(19 )構成,所述金屬外層(19 )通過固定連接件(20 )與所述滑行管道(3 )在滑行管道(3 )外相連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管道(3)內壁的頂部固定有水管(21),所述水管(21)的軸線與所述滑行管道(3)的軸線相互平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管道(3)上設有與所述水管(21)的內部連通的噴水孔(22),所述水管(21)上設有用于啟閉所述噴水孔(22)的閥門(23),所述閥門(23)通過所述滑行裝置(1)的滑動來觸動閥門(23)的開啟或關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孔位于所述彎管段(5)的底部;所述鉸鏈(9)位于所述置物孔的兩側,或所述鉸鏈(9)位于所述置物孔的上端且避開所述滑槽(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物袋(2)包括2根拉繩(24)、1片呈長方形或梯形的布片(25),所述布片(25) —邊的上下兩個角之間通過一根拉繩(24)相連,所述布片(25)另一邊的上下兩個角之間通過另一根拉繩(24)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繩(24)的兩端分別通過四向旋轉機構(26)與所述布片(25)相連,所述拉繩(24)為弧形金屬桿,所述拉繩(24)能在所述拉繩(24)兩端的四向旋轉機構(26)之間轉動。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裝置(I)的數量為1-2個;當所述滑行裝置(I)為2個時,分別為第一滑行裝置(111)、第二滑行裝置(112),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的連接桿(15)之間設有橫向鉸鏈(27),所述橫向鉸鏈(27)的兩端分別通過縱向鉸鏈(28)與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第二滑行裝置(112 )各自的連接桿(15 )相連;所述橫向鉸鏈(27 )使得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在水平位置上前后相對移動,所述縱向鉸鏈(28)使得所述第一滑行裝置(111)與第二滑行裝置(112)在縱向位置上上下相對移動。
10.根據權利要求1飛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管道(3)為壁厚為3~3.5mm的不銹鋼圓管,所述滑行管道(3)的外徑為50mnT80mm。
11.根據權利要求1飛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管道(3)的下部向下凸出,使得所述滑行管道(3)的截面的形狀呈上大下小的葫蘆形,所述滑行管道(3)上部的最大外徑為50mnT80mm,下部的最大外徑為25mnT40mm ;所述滑行管道(3)的壁厚為3~3.5mm。
12.根據權利要求1飛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消防逃生用樓梯扶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管道(3)的下方設有`助滑板(31)。
【文檔編號】A62B1/20GK203594183SQ201320731041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9日
【發明者】曹友良, 曹琪 申請人:上海琪正集裝箱配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