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保護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呼吸保護面罩。
【背景技術】
[0002]呼吸保護面罩已被用于防止灰塵、污濁顆粒、臭氣、毒氣等流入人的嘴或鼻中,并且根據用途而使用各種形式的所述面罩。具體地說,考慮到產業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需要在工業環境下使用呼吸保護面罩。
[0003]呼吸保護面罩包括當用戶吸氣時將空氣引入呼吸保護面罩的吸氣單元,以及當用戶呼氣時將空氣排出到呼吸保護面罩外部的呼氣單元。吸氣單元和呼氣單元分別可包括選擇性地封堵氣流的吸氣閥和呼氣閥。(參見韓國專利申請公開N0.10-2006-0039128(公開日:2006年5月08日);以及韓國專利申請公開N0.10-2010-0075459 (公開日:2010年7月02日))
[0004]設置在上述呼吸保護面罩中的吸氣閥可以是薄膜形式的膜,并且在吸氣單元中可設置有構造為支撐吸氣閥的吸氣閥支撐單元,從而使吸氣閥可以選擇性地封堵吸氣口。吸氣閥支撐單元可包括:支撐單元,其設置在吸氣口的中心部分處并且構造為支撐吸氣閥;以及至少一個肋,其沿橫貫吸氣口的方向(與吸氣口相交的方向)延伸并且構造為對支撐單元進行支撐。所述至少一個肋形成為截面呈矩形的桿狀,并且可以設置成從吸氣口的邊緣向中心部分延伸的形狀。
[0005]然而,上述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0006]橫貫吸氣口的所述至少一個肋與正穿過吸氣孔的氣流發生干涉。結果,存在穿過吸氣孔的空氣的壓力降低的問題。
[0007]另外,由于所述至少一個肋的強度較低,因此存在當施加沖擊或施加預定的外力時所述至少一個肋可能容易破損的問題。
[0008]此外,存在呼吸保護面罩的尺寸較大從而對呼吸保護面罩的使用不方便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并且提供一種能夠減小佩戴者吸氣時的空氣壓降的呼吸保護面罩。
[0010]另外,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支撐吸氣閥的肋的損壞的呼吸保護面罩。
[0011]此外,提供一種能夠減小尺寸的呼吸保護面罩。
[0012]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呼吸保護面罩,該呼吸保護面罩包括:密封面具元件;閥座,其包括形成有吸氣口的吸氣單元和形成有呼氣口的呼氣單元;吸氣閥,其選擇性地封堵所述吸氣口 ;以及呼氣閥,其選擇性地封堵所述呼氣口,其中,所述吸氣單元包括:支撐元件,其設置在所述吸氣口的內部并且構造為支撐所述吸氣閥;以及至少一個支撐肋,其具有與所述吸氣口的內周面連接的一個端部和與所述支撐元件連接的另一個端部,并且具有當從所述支撐元件看去時在朝向所述吸氣口的前方的方向上減小(越靠前越小)的豎直截面面積。
[0013]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呼吸保護面罩,該呼吸保護面罩包括:密封面具元件;閥座,其包括安裝有吸氣閥的上部以及相對于所述上部向后傾斜并且安裝有呼氣閥的下部;以及框架,其形成為從所述下部突出并且支撐所述呼氣閥,并且所述框架的突出長度在朝向下方的方向上增大。
[0014]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能夠減小佩戴者吸氣時的空氣壓降的呼吸保護面罩。
[0015]另外,可以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支撐吸氣閥的肋的損壞的呼吸保護面罩。
[0016]此外,可以提供一種能夠減小呼吸保護面罩的尺寸的呼吸保護面罩。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呼吸保護面罩的透視圖。
[0018]圖2是圖1中的呼吸保護面罩的正視圖。
[0019]圖3是圖1中的呼吸保護面罩的后視圖。
[0020]圖4是圖1中的呼吸保護面罩的分解透視圖。
[0021]圖5是圖4中的密封面具元件的后側透視圖。
[0022]圖6是圖4中的軛架的后側透視圖。
[0023]圖7是圖4中的閥座的后側透視圖。
[0024]圖8是圖4中的閥座的側視圖。
[0025]圖9是圖4中的閥座的吸氣單元的吸氣閥支撐裝置的后視圖。
[0026]圖10是沿圖9中的線1-1截取的剖視圖。
[0027]圖11是沿圖9中的線I1-1I截取的剖視圖。
[0028]圖12是圖4中的密封面具元件與閥座結合的情形的透視圖。
[0029]圖13是在圖12中的密封面具元件與閥座結合的情況下,再結合軛架的下端部的情形的透視圖。
[0030]圖14是圖13中的密封面具元件和閥座與軛架的結合已完成的狀態的剖視圖。
[0031]圖15是示出穿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呼吸保護面罩的吸氣口的空氣的流率變化的仿真結果。
[0032]圖16是示出穿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呼吸保護面罩的吸氣口的空氣的壓力變化的仿真結果。
[0033]附圖僅示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并因此不應被視為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因為本發明可能包括其它同等有效的實施例。附圖中所示出的元件和特征不一定是按比例繪制,而是主要用于清楚地示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原理。
[0034]附圖標記說明
[0035]10:呼吸保護面罩100:密封面具元件
[0036]101:第一孔102:第二孔
[0037]110:密封面具元件主體120:彎曲部
[0038]130:第一表面140:第二表面
[0039]200:閥座210:座體
[0040]220:吸氣單元221:支撐元件
[0041]222:鎖定突起223:支撐肋
[0042]224:凹槽226:安裝部
[0043]227:上延伸部228:短邊緣
[0044]229:上結合部230:呼氣單元
[0045]231:框架232:支撐肋
[0046]233:插入孔235:軛架固定凹槽
[0047]236:下延伸部237:下結合部
[0048]300:軛架301:吸氣路徑
[0049]302:呼氣路徑310:軛架主體
[0050]320:連接件350:環形件
[0051]400:帶具
【具體實施方式】
[0052]下面參考附圖對實現本發明的范圍和主旨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應當理解,為了便于描述,附圖未按照比例繪制。
[0053]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呼吸保護面罩的透視圖。圖2是圖1中的呼吸保護面罩的正視圖。圖3是圖1中的呼吸保護面罩的后視圖。
[0054]參考圖1至圖3,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呼吸保護面罩10可包括:密封面具元件100,其構造為與佩戴者的臉緊密接觸;閥座200,其構造為與密封面具元件100結合并且在閥座200上安裝有吸氣閥500和呼氣閥600 ;軛架300,其覆蓋密封面具元件100和閥座200兩者的前部;以及帶具400,其與軛架300的環狀件350連接以便將呼吸保護面罩10固定在佩戴者的頭部。
[0055]在對本實施例的描述中,相對于呼吸保護面罩10,佩戴者的臉所處的方向被定義為后方(沿圖1中的X軸的負方向)、與該后方相反的方向被定義為前方(沿圖1中的X軸的正方向)、佩戴者的鼻子所處的方向被定義為上方(沿圖1中的Z軸的正方向)、并且與該上方相反的方向定義為下方(沿圖1中的Z軸的負方向)。
[0056]密封面具元件100可具有能夠覆蓋佩戴者的鼻子和嘴的尺寸,并且由軟性材料制成,以便與佩戴者的臉緊密接觸。作為實例,密封面具元件100可以由諸如橡膠或硅樹脂制成,被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帶具400變形到預定的程度,并且可與佩戴者的臉緊密接觸。為了這個目的,密封面具元件100的后部可具有與人臉的形狀相對應的曲率。
[0057]閥座200在密封面具元件的后側與密封面具元件100結合,并且閥座200支撐吸氣閥500和呼氣閥600。具體地說,閥座200包括:吸氣單元220 (圖4),其與吸氣閥500結合,并且當佩戴者吸氣時空氣穿過該吸氣單元220 ;以及呼氣單元230 (圖4),其與呼氣閥600結合,并且當佩戴者呼氣時空氣穿過該呼氣單元230。
[0058]吸氣單元220包括供空氣從中穿過的吸氣口 201。吸氣閥500設置在吸氣口 201的后方并且通過吸氣口 201部分地向呼吸保護面罩10的前方露出。吸氣單元220包括構造為支撐吸氣閥500的吸氣閥支撐裝置。吸氣閥支撐裝置可包括:支撐元件221,其插入吸氣口 201的吸氣閥500的中心孔510 (圖4)內;鎖定突起222,其設置在支撐元件221的后端部并且構造為防止吸氣閥500分離;以及至少一個支撐肋223,其構造為將支撐元件221與吸氣口 201的內周面連接起來并且支撐吸氣閥500。由于吸氣閥500沿呼吸保護面罩10的前后方向設置在支撐肋223與鎖定突起222之間,因此當從呼吸保護面罩10的前方看去時,鎖定突起222可能沒有露出來。將在后文中對吸氣閥支撐裝置的具體結構和功能進行描述。
[0059]吸氣閥500可在佩戴者吸氣時將吸氣口 201部分地敞開,并且在佩戴者未吸氣時封堵吸氣口 201以防止空氣通過吸氣口 201被引入到密封面具元件100內。
[0060]預定的濾筒裝置(未示出)可與吸氣單元220的前端部結合,以去除包含在空氣中的碎肩、有害物質等。通過濾筒裝置的操作,當佩戴者呼吸時,可以防止碎肩、有害物質等被引導到佩戴者的呼吸系統內。
[0061]呼氣單元230包括供空氣從中穿過的呼氣口 202 (圖4)。呼氣閥600可以設置在呼氣口 202的前方并且選擇性地封堵呼氣口 202。具體地說,呼氣閥600可在佩戴者呼氣時將呼氣口 202部分地敞開,并且在佩戴者未吸氣或呼氣時封堵呼氣口 202以防止空氣通過呼氣口 202被引入到密封面具元件100內。呼氣閥600包括向后突出的插入突起610,并且當插入突起610插入到閥座200中時,呼氣閥600可以固定在閥座200上。
[0062]吸氣閥500和呼氣閥600可以是由軟性材料制成的因佩戴者吸氣或呼氣時產生的氣壓變化而變形的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