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種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為達成絕緣、耐磨、美觀等目的,通常運用包膠技術在機械零部件的表面設置包膠層,已知常用的包膠方式,主要包括以橡膠漆直接噴附于欲包膠的素材表面或利用黏性膠材將包膠材料貼附于欲包膠的素材表面上,此外還包括在包膠材料上設置至少一個細長形凸起,在欲包膠的素材表面上設置與前述凸起相對應的溝槽,
通過將細長形凸起嵌裝在素材的表面上的溝槽內實現包膠材料在素材表面的附著。然而,利用上述方式所形成的包膠層,易因熱脹冷縮或沿細長形凸起的長度方向受力等因素而造成附著力不足進而產生脫落現象。此外,采用上述方式所形成的包膠層無法覆蓋硬塑料類素材本身具有的結合線,進而有礙使用者的視覺美觀,同時由于該結合線通常較粗糙, 因此易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較美觀,結合緊密,不易脫落的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所述零部件的表面上設置有包膠層,所述包膠層的面積能夠使其以環抱的方式附著在所述零部件的表面上。所述包膠層的面積至少為所述零部件的表面面積的二分之一。所述包膠層的縱截面呈燕尾形,包括橫邊以及與所述橫邊一體成型的兩個豎邊, 所述兩個豎邊的自由端內翻形成兩個相對設置的夾緊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由于本發明的一種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的包膠層的面積能夠使其以環抱的方式附著在零部件的表面上,該種環抱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克服包膠層在受到橫向或者縱向的外力時還能夠提供穩定的附著力,所以結合緊密,不易脫落,此外,由于包膠層以環抱的方式附著在機械零部件上因此能夠有效的覆蓋械零部件表面上的結合線,所以使得機械零部件更加美觀。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包膠層的縱剖視圖。圖中機械零部件10,包膠層12,橫邊14,豎邊16,夾緊邊18。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所示,一種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圖1中所示的機械零部件為汽車遮物簾上使用的邊管塞,該邊管塞的表面上設置有包膠層12,包膠層12從邊管塞的上表面一直延伸至與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上,該包膠層12的面積能夠使其以環抱的方式附著在邊管塞的表面上,優選包膠層12的面積占機械零部件表面面積的至少二分之一,參見圖2所示,包膠層12的縱截面呈燕尾形,包括橫邊14以及與橫邊14連接成一體的兩個豎邊16,該兩個豎邊16的自由端內翻形成兩個相對設置的夾緊邊18,此結構設計能夠使得包膠層12以環抱的方式附著在機械零部件上,從而能夠有效的防止包膠層12易因熱脹冷縮或外力等因素而脫落的問題,同時還可以有效的包覆邊管塞表面的結合線,因此更加美觀,另外,除圖1 所示邊管塞使用本發明的包膠結構外拉把機構、掛鉤機構、支撐機構、封蓋機構、外管機構以及固定機構等具有相對面的任何需要包膠的機械零部件均可使用本發明的包膠結構。綜上所示,本發明較美觀,同時還結合緊密,不易脫落。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但凡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所揭示內容所作的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納入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所述零部件的表面上設置有包膠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膠層的面積能夠使其以環抱的方式附著在所述零部件的表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膠層的面積至少為所述零部件的表面面積的二分之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膠層的縱截面呈燕尾形,包括橫邊以及與所述橫邊一體成型的兩個豎邊,所述兩個豎邊的自由端內翻形成兩個相對設置的夾緊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械零部件的包膠結構,所述零部件的表面上設置有包膠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膠層的面積能夠使其以環抱的方式附著在所述零部件的表面上。本發明較美觀,同時還結合緊密,不易脫落。
文檔編號B32B3/02GK102328460SQ2011102484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6日
發明者劉典昌 申請人:昆山皇田汽車配件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