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光學膜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空不導電鍍膜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蜂窩網狀立體效果光學膜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各種產品特別是電子產品上出現了各種鍍膜,能更好的保護電子產品和使外表美觀大方,但是盡管如此,現有技術在產品表面效果還是比較單一,只有金屬質感,沒有立體層次感,且沒有圖案供選擇。雖然少數能夠滿足立體感和圖案 ,但是鍍膜不夠精致或不能達到很好的視覺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光學膜及其制備方法,在產品外觀上實現了立體效果,豐富了不導電鍍膜塑膠表面的制備方法,且外觀顏色圖案多樣化。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光學膜,光學膜以透明待處理產品為基板,透明待處理產品的反面為網狀結構,光學膜分為正面和反面兩層薄膜,反面薄膜從透明待處理產品向外依次包括第一黑色PU底漆層、電鍍光學薄膜層、第二黑色底漆層及面漆層,正面薄膜從透明待處理產品向外依次包括透明色漆層、中漆層及UV面漆層。一種光學膜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步驟I、準備透明待處理產品,且產品的反面為網狀結構;
步驟2、對產品的反面噴涂第一黑色PU底漆層,并在噴涂前對黑色底漆進行稀釋; 步驟3、在第一黑色PU底漆層上電鍍電鍍光學薄膜層,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
步驟4、在電鍍光學薄膜層上噴涂第二黑色PU底漆層,并在噴涂前對黑色I3U底漆進行稀釋;
步驟5、在第二黑色PU底漆層上涂覆面漆層;
步驟6、對產品的正面進行處理,首先噴涂透明色漆層,然后在透明色漆層上依次噴涂中漆層及UV漆層。進一步的,步驟2所述的第一黑色PU底漆層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黑色PU底漆進行稀釋,黑色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4,油漆濃度為7. 3 8. 3克/毫升,在噴涂黑色I3U底漆時,烘烤溫度為65 75°C,烘烤時間為8 15分鐘,并在噴涂時以35 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 5米/分,撞針壓力為5. 5 5. 9千克,且黑色PU底漆的厚度為3 6微米;
步驟2.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2.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2.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2. 4、進行噴涂PU底漆;步驟2.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3。 進ー步的,步驟3所述的電鍍光學薄膜層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真空度為5. O X 10_5 7. O X 10_5帕,離子轟擊放電電流為30 50安,離子轟擊偏壓為135 165伏,鍍膜時間為40 50分鐘,轉盤速度為50 70轉/分鐘,鍍膜厚度為20 30納米,沉積速率為O. 8 I. 2納米/秒;步驟3. I、將放置透明待處理產品的傘架安裝固定在鍍膜機上;
步驟3. 2、并噴涂過第一層PU底漆的透明待處理產品放置在傘架上;
步驟3. 3、將鍍膜材料放在鎢舟內;
步驟3. 4、對透明待處理產品進行光學鍍膜處理;
步驟3. 5、鍍膜后取下透明待處理產品后進入步驟4。進ー步的,步驟4所述的第二黒色PU底漆層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3. 5,在噴涂底漆時,噴槍氣壓為2 3. 5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45 55°C,烘烤時間為8 15分鐘,并在噴涂時以35 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 5米/分,撞針壓カ為5. 5 5. 9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3 6納米;
步驟4.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4.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4.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4. 4、進行噴涂PU底漆;
步驟4.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5。進ー步的,步驟5所述的面漆層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面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面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10:200,油漆濃度為8. 3 9. 3秒,面漆膜厚為18 25納米,烘烤溫度為70 80°C,烘烤時間為25 35分鐘,撞針壓カ為5. 5 5. 9千克,并在噴涂時以35 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
步驟5.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5.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5.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5. 4、進行噴涂面漆;
步驟5. 5、對噴涂后的面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6。進ー步的,步驟6所述的透明色漆層、中漆層及UV面漆層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3,油漆濃度
為8. 7 9. 7秒,在噴涂底漆吋,噴槍氣壓為2 3. 5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60 70°C,烘烤時間為8 15分鐘,并在噴涂時以35 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 5米/分,撞針壓カ為5. 5 5. 9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6 9納米;
中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中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5:400,油漆濃度為8. 3 9. 3秒,中漆膜厚為3 4納米,烘烤溫度為55 65°C,烘烤時間為8 15分鐘;面漆中需加入稀釋劑,面漆與稀釋劑的比例是I: O. 4,油漆濃度為7. 9 8. 9秒,中漆膜厚為30 35納米,烘烤溫度為45 55°C,烘烤時間為25 35分鐘;
步驟6. 1、將透明待處理產品放置在自動線上;
步驟6. 2、對透明待處理產品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6. 3、自動噴涂PU底漆;
步驟6. 4、噴涂中漆及面漆;
步驟6.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完成產品。進一步的,所述的底漆為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天那水,中漆為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固化劑為聚異氰酸性脂樹脂。進一步的,所述的數值根據具體環境進行微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產品外觀上實現了立體效果,豐富了不導電鍍膜塑膠表面的制備方法,同時可實現了產品外觀顏色多樣化,達到以前素材正面顏色做不到的工藝效果,同時產品立體感強。同時表面具有圖案表面;通過噴涂工藝的改善,使涂料不在素材棱線上上油,光學鍍膜后,產品正面呈現蜂窩網狀立體效果,表面立體層次感強。
圖I為本發明光學膜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明光學膜的制備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以便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及優點進行更深入的詮釋。如圖I所示,一種光學膜,所述的光學膜以透明待處理產品I為基板,涂覆在透明待處理產品I上,透明待處理產品I的反面為網狀結構,光學鍍膜分為正面和反面兩層薄膜,反面薄膜從透明待處理產品I向外依次包括相互涂覆的第一黑色PU底漆層2、電鍍光學薄膜層3、第二黑色PU底漆層4及面漆層5,正面薄膜從透明待處理產品I向外依次包括相互涂覆的透明色漆層6、中漆層7及UV面漆層8,所述的光學膜為蜂窩網狀立體光學薄膜。實施例I
一種光學膜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步驟I、準備透明待處理產品1,且產品的反面為網狀結構;
步驟2、對產品的反面噴涂第一黑色PU底漆層2,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
步驟3、在第一黑色PU底漆層2上電鍍電鍍光學薄膜層3,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 步驟4、在電鍍光學薄膜層3上噴涂第二黑色底漆層4,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
釋;
步驟5、在第二黑色PU底漆層4涂覆面漆層5 ;
步驟6、對產品的正面進行處理,首先噴涂透明色漆層6,然后在透明色漆層6上依次噴涂中漆層7及UV漆層8。其中,底漆制備時,底漆為型號是3642-013900的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120的天那水;中漆制備時,中漆型號為型號是3642-0000的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固化劑為型號是3900-6002的聚異氰酸性脂樹脂,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120的天那水;面漆制備時,面漆為型號是3602-50010的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496的天那水。以上涂料均產自廣州卡秀堡輝涂料有限公司。步驟2所述的第一黒色底漆層2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4,油漆濃度為7. 3克/毫升,在噴涂底漆時,烘烤溫度為65°C,烘烤時間為8分鐘,并在噴涂時以3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 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米/分,撞針壓カ為5. 5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3微米;
步驟2.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2.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2.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2. 4、進行噴涂PU底漆;
步驟2.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3。步驟3所述的電鍍光學薄膜層3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真空度為5. 0X10—5帕,離子轟擊放電電流為30安,離子轟擊偏壓為135伏,鍍膜時間為40分鐘,轉盤速度為50轉/分鐘,鍍膜厚度為20納米,沉積速率為O. 8納米/秒;
步驟3. I、將放置透明待處理產品I的傘架安裝固定在鍍膜機上;
步驟3. 2、并噴涂過第一層底漆的透明待處理產品I放置在傘架上;
步驟3. 3、將鍍膜材料放在鎢舟內;
步驟3. 4、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光學鍍膜處理;
步驟3. 5、鍍膜后取下透明待處理產品I后進入步驟4。步驟4所述的第二黒色底漆層4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3. 5,在噴涂底漆吋,噴槍氣壓為2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45°C,烘烤時間為8分鐘,并在噴涂時以3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米/分,撞針壓カ為5. 5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3納米;
步驟4.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4.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4.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4. 4、進行噴涂PU底漆;
步驟4.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5。步驟5所述的面漆層5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面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面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10:200,油漆濃度為8. 3秒,面漆膜厚為18納米,烘烤溫度為70°C,烘烤時間為25分鐘,撞針壓カ為5. 5千克,并在噴涂時以3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
步驟5.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5.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5.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步驟5. 4、進行噴涂面漆;
步驟5. 5、對噴涂后的面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6。步驟6所述的透明色漆層6、中漆層7及UV面漆層8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3,油漆濃度為8. 7秒,在噴涂底漆吋,噴槍氣壓為2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60°C,烘烤時間為8分鐘,并在噴涂時以3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米/分,撞針壓カ為5. 5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6納米;
中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中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5:400,油漆濃度為8. 3秒,中漆膜厚為3納米,烘烤溫度為55°C,烘烤時間為8分鐘;
面漆中需加入稀釋劑,面漆與稀釋劑的比例是1:0. 4,油漆濃度為7. 9秒,中漆膜厚為30納米,烘烤溫度為45°C,烘烤時間為25分鐘;
步驟6. I、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放置在自動線上;
步驟6. 2、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6. 3、自動噴涂PU底漆;
步驟6. 4、噴涂中漆及面漆;
步驟6.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完成產品。其中,所述的數值根據具體環境進行微調。實施例2
ー種光學膜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步驟I、準備透明待處理產品1,且產品的反面為網狀結構;
步驟2、對產品的反面噴涂第一黒色PU底漆層2,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
步驟3、在第一黒色PU底漆層2上電鍍電鍍光學薄膜層3,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 步驟4、在電鍍光學薄膜層3上噴涂第二黒色底漆層4,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
釋;
步驟5、在第二黒色PU底漆層4上涂覆ー層面漆層5 ;
步驟6、對產品的正面進行處理,首先噴涂透明色漆層6,然后在透明色漆層6上依次噴涂中漆層7及UV漆層8。底漆制備時,底漆為型號是3642-013900的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120的天那水;中漆制備時,中漆型號為型號是3642-0000的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固化劑為型號是3900-6002的聚異氰酸性脂樹脂,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120的天那水;面漆制備時,面漆為型號是3602-50010的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496的天那水。步驟2所述的第一黒色底漆層2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4,油漆濃度為7.8克/毫升,在噴涂底漆時,烘烤溫度為70°C,烘烤時間為12分鐘,并在噴涂時以40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 5米/分,撞針壓カ為5. 7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4. 5微米;
步驟2.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2.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安裝到自動線上;步驟2.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2. 4、進行噴涂PU底漆;
步驟2.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3。步驟3所述的電鍍光學薄膜層3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真空度為6. 0X10—5帕,離子轟擊放電電流為40安,離子轟擊偏壓為150伏,鍍膜時間為45分鐘,轉盤速度為60轉/分鐘,鍍膜厚度為25納米,沉積速率為I納米/秒;
步驟3. I、將放置透明待處理產品I的傘架安裝固定在鍍膜機上;
步驟3. 2、并噴涂過第一層底漆的透明待處理產品I放置在傘架上;
步驟3. 3、將鍍膜材料放在鎢舟內;
步驟3. 4、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光學鍍膜處理;
步驟3. 5、鍍膜后取下透明待處理產品I后進入步驟4。步驟4所述的第二黑色底漆層4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3. 5,在噴涂底漆時,噴槍氣壓為2. 75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50°C,烘烤時間為12分鐘,并在噴涂時以40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 5米/分,撞針壓力為
5.7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4. 5納米;
步驟4.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4.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4.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4. 4、進行噴涂PU底漆;
步驟4.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5。步驟5所述的面漆層5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面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面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10:200,油漆濃度為8. 8秒,面漆膜厚為21. 5納米,烘烤溫度為75°C,烘烤時間為30分鐘,撞針壓力為5. 7千克,并在噴涂時以40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
步驟5.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5.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5.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5. 4、進行噴涂面漆;
步驟5. 5、對噴涂后的面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6。步驟6所述的透明色漆層6、中漆層7及UV面漆層8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3,油漆濃度
為9. 2秒,在噴涂底漆時,噴槍氣壓為2. 75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65°C,烘烤時間為12分鐘,并在噴涂時以40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 5米/分,撞針壓力為5. 7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7. 5納米;
中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中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5:400,油漆濃度為8. 8秒,中漆膜厚為3. 5納米,烘烤溫度為60°C,烘烤時間為12分鐘;
面漆中需加入稀釋劑,面漆與稀釋劑的比例是1:0. 4,油漆濃度為8. 4秒,中漆膜厚為32. 5納米,烘烤溫度為50°C,烘烤時間為30分鐘;
步驟6. 1、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放置在自動線上;
步驟6. 2、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6. 3、自動噴涂PU底漆;
步驟6. 4、噴涂中漆及面漆;
步驟6.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完成產品。其中,所述的數值根據具體環境進行微調。實施例3
ー種光學膜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步驟1、準備透明待處理產品1,且產品的反面為網狀結構;
步驟2、對產品的反面噴涂第一黒色PU底漆層2,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
步驟3、在第一黒色PU底漆層2上電鍍電鍍光學薄膜層3,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 步驟4、在電鍍光學薄膜層3上噴涂第二黒色底漆層4,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
釋;
步驟5、在第二黒色PU底漆層4上涂覆ー層面漆層5 ;
步驟6、對產品的正面進行處理,首先噴涂透明色漆層6,然后在透明色漆層6上依次噴涂中漆層7及UV漆層8。底漆制備時,底漆為型號是3642-013900的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120的天那水;中漆制備時,中漆型號為型號是3642-0000的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固化劑為型號是3900-6002的聚異氰酸性脂樹脂,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120的天那水;面漆制備時,面漆為型號是3602-50010的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496的天那水。步驟2所述的第一黒色底漆層2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4,油漆濃度為8.3克/毫升,在噴涂底漆時,烘烤溫度為75°C,烘烤時間為15分鐘,并在噴涂時以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5米/分,撞針壓カ為5. 9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6微米;
步驟2. 1、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2.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2.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2. 4、進行噴涂PU底漆;
步驟2.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3。步驟3所述的電鍍光學薄膜層3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真空度為7.0X10—5帕,離子轟擊放電電流為50安,離子轟擊偏壓為165伏,鍍膜時間為50分鐘,轉盤速度為70轉/分鐘,鍍膜厚度為30納米,沉積速率為I. 2納米/秒;
步驟3. 1、將放置透明待處理產品I的傘架安裝固定在鍍膜機上;
步驟3. 2、并噴涂過第一層底漆的透明待處理產品I放置在傘架上;
步驟3. 3、將鍍膜材料放在鎢舟內;步驟3. 4、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光學鍍膜處理;
步驟3. 5、鍍膜后取下透明待處理產品I后進入步驟4。步驟4所述的第二黑色底漆層4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3. 5,在噴涂底漆時,噴槍氣壓為3. 5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55°C,烘烤時間為15分鐘,并在噴涂時以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5米/分,撞針壓力為5. 9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6納米;
步驟4.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4.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4.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4. 4、進行噴涂I3U底漆;
步驟4.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5。步驟5所述的面漆層5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面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面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10:200,油漆濃度為9. 3秒,面漆膜厚為25納米,烘烤溫度為80°C,烘烤時間為35分鐘,撞針壓力為5. 9千克,并在噴涂時以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
步驟5.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5.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5.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5. 4、進行噴涂面漆;
步驟5. 5、對噴涂后的面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6。步驟6所述的透明色漆層6、中漆層7及UV面漆層8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底漆進行稀釋,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3,油漆濃度
為9. 7秒,在噴涂底漆時,噴槍氣壓為3. 5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70°C,烘烤時間為15分鐘,并在噴涂時以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5米/分,撞針壓力為5. 9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9納米;
中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中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5:400,油漆濃度為9. 3秒,中漆膜厚為4納米,烘烤溫度為65°C,烘烤時間為15分鐘;
面漆中需加入稀釋劑,面漆與稀釋劑的比例是1:0. 4,油漆濃度為8. 9秒,中漆膜厚為35納米,烘烤溫度為55°C,烘烤時間為35分鐘;
步驟6. I、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放置在自動線上;
步驟6. 2、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6. 3、自動噴涂PU底漆;
步驟6. 4、噴涂中漆及面漆;
步驟6.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完成產品。進一步的,所述的底漆為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天那水,中漆為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固化劑為聚異氰酸性脂樹脂。 其中,所述的數值根據具體環境進行微調。以上所述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發明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 的替換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ー種光學膜,光學膜以透明待處理產品(I)為基板,透明待處理產品(I)的反面為網狀結構,其特征在于光學膜分為正面和反面兩層薄膜,反面薄膜從透明待處理產品(I)向外依次包括第一黒色PU底漆層(2)、電鍍光學薄膜層(3)、第二黒色PU底漆層(4)及面漆層(5),正面薄膜從透明待處理產品(I)向外依次包括透明色漆層(6)、中漆層(7)及UV面漆層(8 )。
2.ー種利用權利要求I所述光學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干,步驟如下 步驟I、準備透明待處理產品(1),且產品的反面為網狀結構; 步驟2、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的反面噴涂第一黒色底漆層(2),并在噴涂前對黒色PU底漆進行稀釋; 步驟3、在第一黒色PU底漆層(2)上電鍍電鍍光學薄膜層(3),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 步驟4、在電鍍光學薄膜層(3)上噴涂第二黒色PU底漆層(4),并在噴涂前對黒色I3U底漆進行稀釋; 步驟5、在第二黒色PU底漆層(4)上涂覆面漆層(5); 步驟6、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的正面進行處理,首先噴涂透明色漆層(6),然后在透明色漆層(6)上依次噴涂中漆層(7)及UV漆層(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干,步驟2所述的第一黒色底漆層(2)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黑色PU底漆進行稀釋,黒色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4,油漆濃度為7. 3 8. 3克/毫升,在噴涂黑色I3U底漆時,烘烤溫度為65 75°C,烘烤時間為8 15分鐘,并在噴涂時以35 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 5米/分,撞針壓カ為5. 5 5. 9千克,且黑色PU底漆的厚度為3 6微米; 步驟2.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2.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2.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2. 4、進行噴涂黑色PU底漆; 步驟2.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干,步驟3所述的電鍍光學薄膜層(3)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電鍍在真空環境中進行,真空度為5. OX 10_5 7. OX 10_5帕,離子轟擊放電電流為30 50安,離子轟擊偏壓為135 165伏,鍍膜時間為40 50分鐘,轉盤速度為50 70轉/分鐘,鍍膜厚度為20 30納米,沉積速率為O. 8 I. 2納米/秒;步驟3. I、將放置透明待處理產品(I)的傘架安裝固定在鍍膜機上; 步驟3. 2、并噴涂過第一層黑色PU底漆的透明待處理產品(I)放置在傘架上; 步驟3. 3、將鍍膜材料放在鎢舟內; 步驟3. 4、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光學鍍膜處理; 步驟3. 5、鍍膜后取下產品后進入步驟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學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干,步驟4所述的第二黒色底漆層(4)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黑色PU底漆進行稀釋,黑色底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I 3. 5,在噴涂底漆時,噴槍氣壓為2 3. 5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45 55°C,烘烤時間為8 15分鐘,并在噴涂時以35 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 5米/分,撞針壓力為5. 5 5. 9千克,且底漆的厚度為3 6納米; 步驟4.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4.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4.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4. 4、進行噴涂黑色PU底漆; 步驟4.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學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所述的面漆層(5)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面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面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10:200,油漆濃度為8. 3 9. 3秒,面漆膜厚為18 25納米,烘烤溫度為70 80°C,烘烤時間為25 35分鐘,撞針壓力為5. 5 5. 9千克,并在噴涂時以35 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 步驟5. I、組裝噴涂治具; 步驟5. 2、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安裝到自動線上; 步驟5. 3、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5. 4、進行噴涂面漆; 步驟5. 5、對噴涂后的面漆進行烘烤后進入步驟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所述的透明色漆層(6)、中漆層(7)及UV面漆層(8)的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制備涉及以下條件在噴涂前對透明色漆進行稀釋,透明色漆與稀釋劑的比例為1:3,透明色漆濃度為8. 7 9. 7秒,在噴涂透明色漆時,噴槍氣壓為2 3. 5千克/平方厘米,烘烤溫度為60 70°C,烘烤時間為8 15分鐘,并在噴涂時以35 45轉/分鐘交替以正轉/反轉轉動噴涂,產品的輸送速度為4 5米/分,撞針壓力為5. 5 5. 9千克,且透明色漆的厚度為6 9納米; 中漆中需加入固化劑和稀釋劑,中漆、固化劑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00:5:400,中漆濃度為8. 3 9. 3秒,中漆膜厚為3 4納米,烘烤溫度為55 65°C,烘烤時間為8 15分鐘;面漆中需加入稀釋劑,面漆與稀釋劑的比例是I: O. 4,面漆濃度為7. 9 8. 9秒,面漆膜厚為30 35納米,烘烤溫度為45 55°C,烘烤時間為25 35分鐘; 步驟6. I、將透明待處理產品(I)放置在自動線上; 步驟6. 2、對透明待處理產品(I)進行自動靜電除塵; 步驟6. 3、自動噴涂透明色漆層(6); 步驟6. 4、噴涂中漆及面漆; 步驟6. 5、對噴涂后的底漆進行烘烤后完成產品。
8.根據權利要求I 7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漆制備時,底漆為型號是3642-013900的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120的天那水;中漆制備時,中漆型號為型號是3642-0000的改性丙烯酸性樹脂涂料,固化劑為型號是3900-6002的聚異氰酸性脂樹脂,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120的天那水;面漆制備時,面漆為型號是3602-50010的丙烯酸性樹脂涂料,稀釋劑為型號是3000-6496的天那水。
9.根據權利要求1 7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數值根據具體環境進行微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學膜,光學膜以透明待處理產品為基板,透明待處理產品的反面為網狀結構,光學膜分為正面和反面兩層薄膜,反面薄膜從透明待處理產品向外依次包括第一黑色PU底漆層、電鍍光學薄膜層、第二黑色PU底漆層及面漆層,正面薄膜從透明待處理產品向外依次包括透明色漆層、中漆層及UV面漆層。本發明通過噴涂、電鍍及烘烤制備,在產品外觀上實現了立體效果,豐富了不導電鍍膜塑膠表面的制備方法,同時可實現了產品外觀顏色多樣化,達到以前素材正面顏色做不到的工藝效果,同時產品立體感強。
文檔編號B32B15/08GK102615880SQ201210078108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2日
發明者劉洪彪, 康偉莊, 易寧 申請人: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