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塑料薄膜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塑料薄膜管。
背景技術:
軟水管在城市消防領域被廣泛的應用,同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也有極廣的應用范圍,但單純的塑料薄膜水管很容易被扎破或被劃破,使用壽命不長,而且普通的塑料薄膜水管很容易折皺在一起,同時塑料薄膜水管的內壁很容易粘結在一起,致使水管被堵塞,水流不能正常流過,給消防和日常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塑料薄膜管,它具有重量輕、管壁強度高、管體不易折皺或粘結等優點。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塑料薄膜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由內層和外層構成,其中內層為塑料薄膜層,外層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所述塑料薄膜層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之間設有以螺旋形式纏繞在塑料薄膜層上的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兩側分別與所述塑料薄膜層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粘結在一起,所述塑料管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設有開口。作為優選,所述塑料管各圈的間隙中設有連接所述塑料薄膜層和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的連接膜。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實用新型外層采用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所以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的性能,避免被劃破或扎破;在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塑料管,向塑料管內灌入水或空氣,就會使其擴張,從而帶動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塑料薄膜管沿管徑方向擴張,同時使管體在塑料管內壓力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剛度,管體不易折皺和粘結,可使水流順暢通過,不使用時,釋放塑料管內的壓力即可像普通塑料薄膜管一樣卷繞收藏。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1、塑料薄膜層;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3、塑料管;4、連接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一種塑料薄膜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由內層和外層構成,其中內層為塑料薄膜層1,外層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2,所述塑料薄膜層I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2之間設有以螺旋形式纏繞在塑料薄膜層I上的塑料管3,所述塑料管3的兩側分別與所述塑料薄膜層I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2粘結在一起,所述塑料管3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設有開口,所述塑料管3各圈的間隙中設有連接所述塑料薄膜層I和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2的連接膜4,以避免塑料管3各圈間脫落錯位。由于本實用新型外層采用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2,所以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的性能,避免被劃破或扎破;在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塑料管3,向塑料管3內灌入水或空氣,就會使其擴張,從 而帶動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塑料薄膜管沿管徑方向擴張,同時使管體在塑料管3內壓力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剛度,管體不易折皺和粘結,可使水流順暢通過,不使用時,釋放塑料管3內的壓力即可像普通塑料薄膜管一樣卷繞收藏。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塑料薄膜管,包括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由內層和外層構成,其中內層為塑料薄膜層(I ),外層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2),所述塑料薄膜層(I)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2)之間設有以螺旋形式纏繞在塑料薄膜層(I)上的塑料管(3),所述塑料管(3 )的兩側分別與所述塑料薄膜層(I)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2 )粘結在一起,所述塑料管(3)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設有開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薄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管(3)各圈的間隙中設有連接所述塑料薄膜層(I)和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2 )的連接膜(4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塑料薄膜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由內層和外層構成,其中內層為塑料薄膜層,外層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所述塑料薄膜層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之間設有以螺旋形式纏繞在塑料薄膜層上的塑料管。由于本實用新型外層采用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層,所以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的性能,避免被劃破或扎破;在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塑料管,向塑料管內灌入水或空氣,就會使其擴張,從而帶動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塑料薄膜管沿管徑方向擴張,同時使管體在塑料管內壓力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剛度,管體不易折皺和粘結,可使水流順暢通過。
文檔編號B32B27/12GK202674605SQ20122035436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1日
發明者王振煌 申請人:王振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