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土工織物,尤其涉及具有無紡、編織復合性能的土工布。
背景技術:
土工布在土壤、巖石、泥土等基礎建設工程中具有防護、加筋、隔離等多重作用;能有效增強土體強度和抗變形能力,鞏固建筑的穩定性,改善土體質量。廣泛應用于公路、鐵路、堤岸、土石壩及機場的工程施工中。土工布按織物結構分為無紡土工布和編織土工布兩種。無紡土工布是由長絲或短纖維經無紡設備和工藝鋪排成網狀,經過針刺等工藝讓纖維間相互交織在一起、相互纏結固著成布狀織物。無紡土工布具有很好的織物間隙、附著點,使得無紡土工布有一定的透水性和變形適應能力;因為無紡土工布表面柔軟并有很多間隙使其有很好的摩擦系數能夠增加土粒等的附著力。但無紡土工布的抗拉、抗撕裂強度不足,難以承受土體對其的張拉和撕裂,也不能承受水體的直接沖刷。編織土工布是由至少兩組經向扁絲和緯向扁絲交織在一起而成布狀編織物,它可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編織成不同的厚度和密度。編織土工布具有很好的抗拉強度和結構穩定性,多應用于土工工程項目的加固增強,但泥沙很容易滲入編織土工布的經緯紗間隙,過濾排水性能差,而且土粒的附著力不足。因此不管是無紡土工布,還是編織土工布都有著其自身的不足,使其應用范圍受到限制,不能適應多施工條件和建筑環境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有較好透水性和土體附著力,又具有很好抗拉強度和結構穩定性的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所述土工布具有層狀結構,該層狀結構包括相互粘合的`編織層和無紡層;編織層的側邊從無紡層的側邊沿寬度方向延伸形成縫接重疊邊,在無紡層的側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針距標尺。所述無紡層的無紡土工布層厚為I一5_ ;所述編織層的編織土工布層厚為0.5-
2.5mmο所述縫接重疊邊的寬度為10 — 30mm。在上述結構中,由于該復合土工布采用相互粘合的編織層和無紡層的層狀結構,這種復合結構既利用無紡土工布良好的過濾透水性和附著性能,具有很好的平面排水能力和附著能力,有效阻止細小顆粒的流失,同時又排防多余水份;又利用編織土工布層高抗拉強度、低延伸率和穩定性能,發揮其加固增強、平面隔離和保護功能。因此該復合土工布同時具有了增強加固、隔離防護、排水透水的作用,是一種多功能、適應范圍更加廣泛的土工復合材料。又由于在編織層的側邊設有縫接重疊邊,便于在大面積使用土工布時能按照實際使用需要進行縫接,而不影響土工布的實際使用效果。還由于在無紡層的側邊設有針距標尺,這就可以在土工布鋪設時按施工要求和標準進行縫制針距的控制和把握,以保護土工布的縫接強度,避免縫制連接處的撕裂,從而提高了土工布的整體強度。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一種實施方式的端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所示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I一編織層、2—無紡層、3—縫接重疊邊、4一針距標尺。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圖2所示的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中,該復合土工布采用層狀結構,該層狀結構包括相互粘合的編織層I和無紡層2。編織層I的編織土工布以聚丙烯或丙乙綸扁絲為原料,按經紗與緯紗交織在一起織成布狀,使之在經向和緯向均具有較好的抗拉強度和織物穩定性,該編織層I為0.8mm,也可以根據實際要求在0.5-2.5mm中選擇確定,或按其單位面積的克重確定。無紡層2采用短絲纖維無紡土工布,它是以合成短纖維通過刺成的透水性織物,該織物具有柔軟、豐滿、厚實的布狀特性,其厚度為1.5mm,同也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要在I一 5mm選擇其厚度,或按其單位面積的克重確定。在復合土工布的寬度方向,編織層I側邊間寬度寬于無紡層2的寬度,兩邊單側寬度差為縫接重疊邊3的寬度;即編織層I的側邊從無紡層2的側邊沿寬度方向延伸形成縫接重疊邊3,該縫接重疊邊3的寬度為20mm,當然也可以在10 — 30mm中選擇其寬度。在無紡層2的兩側邊均沿長度方向均設置有針距標尺4,該針距標尺4在縫制連接各土工布時,用以確定其縫制針距和密度, 以保證其縫接強度。
權利要求1.一種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具有層狀結構,該層狀結構包括相互粘合的編織層(I)和無紡層(2);編織層(I)的側邊從無紡層(2)的側邊沿寬度方向延伸形成縫接重疊邊(3 ),在無紡層(2 )的側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針距標尺(4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紡層(2)的無紡土工布層厚為I 一 5mm ;所述編織層(I)的編織土工布層厚為0.5—2.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縫接重疊邊(3)的寬度為 10—3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分開了一種無紡編織復合土工布,所述土工布具有層狀結構,該層狀結構包括相互粘合的編織層和無紡層;編織層的側邊從無紡層的側邊沿寬度方向延伸形成縫接重疊邊,在無紡層的側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針距標尺。所述無紡層的無紡土工布層厚為1—5mm;所述編織層的編織土工布層厚為0.5—2.5mm。所述縫接重疊邊的寬度為10—30mm。該復合土工布具有無紡土工布的編織土工布的復合性能,且縫接強度埸高,適應范圍更大。
文檔編號B32B27/12GK203126076SQ201320152138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洪星, 林進兵, 吳連涌 申請人:江蘇春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