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驅動梳理機蓋板的傳動齒輪箱。
背景技術:
由于結構設計、使用環境、密封件性能等原因,多年來漏油問題一直廣泛存在于梳理機的蓋板傳動齒輪箱上,均未能有效解決。隨著軸的轉動,箱體內的齒輪油被軸上的蝸輪、蝸桿不斷地淋濺到軸上,齒輪油沿著軸向兩端移動,從軸與兩端蓋的間隙滲漏出來。如不及時補充會造成蝸輪蝸桿嚴重磨損損壞,不斷滲漏的潤滑油還會污染生產環境,既增加了運行成本,又嚴重影響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目前的齒輪箱中齒輪油容易從兩端滲漏的問題,提出一種新的梳理機傳動齒輪箱。
本實用新型梳理機傳動齒輪箱,包括安裝在箱體內的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和傳動軸。
第一轉軸上安裝的第一蝸桿與傳動軸上安裝的第一蝸輪相嚙合,第二轉軸上安裝的第二蝸輪與傳動軸上安裝的第二蝸桿相嚙合。
所述箱體設置有油槽,所述第一蝸輪和第二蝸桿都與油槽內盛放的潤滑油相接觸。
所述箱體兩端設置的開口上分別安裝有第一端蓋和第二端蓋,位于傳動軸一端的第一蝸輪通過同軸設置的軸套滑動安裝在第一端蓋設置的轉動槽中,傳動軸另一端位于箱體設置的軸孔中。
優選的是,軸孔外側的傳動軸上由內向外依次安裝有軸承、對軸承進行軸向固定的緊固螺母以及對緊固螺母進行限位的鎖止螺母,所述軸承外壁位于軸孔外側設置的沉孔中。
優選的是,所述箱體設置有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位于軸孔下方,一端與油槽相連通,另一端與位于軸孔外側的第二端蓋設置的內腔相連通。
優選的是,所述回油管路與油槽相連一端的高度位置低于與第二端蓋內腔相連的一端。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端蓋和第二端蓋與對應開口之間都安裝有油封墊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梳理機傳動齒輪箱通過設置的端蓋將傳動軸兩端密封,使整個傳動軸位于內部,防止潤滑油滲出,同時能夠對傳動軸進行支撐,保證結構正常平穩運轉。
軸承能夠使傳動軸進行安裝支撐,并能夠流暢旋轉。緊固螺母對軸承固定,保證結構穩固,鎖止螺母則進一步增強了緊固螺母固定的穩定性。
設置的回油管路使通過傳動軸與軸孔滲入到第二端蓋內腔中的潤滑油,回流到油槽中,避免潤滑油在第二端蓋內腔中堆積。
回油管路外高內低,保證潤滑油能夠順利回流。油封墊片則保證了端蓋與箱體開口之間連接處的密封性能。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梳理機傳動齒輪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其它目的,現結合所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所說明的較佳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如圖1所示,梳理機傳動齒輪箱包括安裝在箱體1內的第一轉軸2、第二轉軸3和傳動軸4。
第一轉軸2上安裝的第一蝸桿21與傳動軸4上安裝的第一蝸輪22相嚙合,第二轉軸3上安裝的第二蝸輪32與傳動軸4上安裝的第二蝸桿31相嚙合。
依次通過第一蝸桿21、第一蝸輪22、傳動軸4、第二蝸桿31和第二蝸輪32,可將第一轉軸2的動力傳遞給第二轉軸3,同時利用蝸輪蝸桿之間的齒輪比進行調速。第二轉軸3的動力也能夠反向傳遞給第一轉軸2。
箱體1設置有油槽11,第一蝸輪22和第二蝸桿31都與油槽11內盛放的潤滑油相接觸。第一蝸輪22和第二蝸桿31旋轉的同時,潤滑油附著在其表面,對其潤滑,同時也將潤滑油傳遞給與其分別嚙合的第一蝸桿21和第二蝸輪32,進行潤滑,保證整個齒輪箱內各個部件都能夠受到潤滑油的潤滑,保持流程運轉。
箱體1兩端設置的開口上分別安裝有第一端蓋12和第二端蓋13,位于傳動軸4一端的第一蝸輪22通過同軸設置的軸套23滑動安裝在第一端蓋12設置的轉動槽18中,傳動軸4另一端位于箱體1設置的軸孔14中。
傳動軸4整體被密封到箱體1內部,兩個端蓋對開口進行密封,粘附到傳動軸4上的潤滑油軸向移動,也不會離開箱體1,防止漏油。
傳動軸4安裝第一蝸輪22的一端通過軸套23定位到第一端蓋12上保持同心,安裝第二蝸桿31的另一端安裝到軸孔14內,保證第一蝸輪22和第二蝸桿31正常運轉的同時,對傳動軸4進行安裝定位。
為了軸向對傳動軸4進行固定,同時保證傳動軸4流暢運轉,軸孔14外側的傳動軸4上由內向外依次安裝有軸承41、對軸承41進行軸向固定的緊固螺母42以及對緊固螺母42進行限位的鎖止螺母43,軸承41外壁位于軸孔14外側設置的沉孔15中。
軸承41保證傳動軸4的流暢運轉,緊固螺母42和鎖止螺母43對其固定,保證安裝牢固性。
為了避免潤滑油堆積,箱體1設置有回油管路16,回油管路16位于軸孔14下方,一端與油槽11相連通,另一端與位于軸孔14外側的第二端蓋13設置的內腔相連通。
當傳動軸4運轉時,一部分潤滑油會粘附在其表面,并隨之軸向運動,穿過軸孔14,進入到箱體1開口外側第二端蓋13內腔中。進入第二端蓋13內腔中的潤滑油會流入到回油管路16中,然后流回到油槽11中,避免潤滑油在第二端蓋13內腔內過渡堆積。
為了保證潤滑油順利流回,回油管路16與油槽11相連一端的高度位置低于與第二端蓋13內腔相連的一端。使回油管路16外高內低,潤滑油能夠自然流回到油槽11中,保證回流效果。
為了進一步保證密封性能,第一端蓋12和第二端蓋13與對應開口之間都安裝有油封墊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