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整經機張力控制裝置,屬于紡織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張力裝置是整經筒子架上的一個給紗線以附加張力使經軸獲得良好成形和較大的卷繞密度的裝置,目前,在紡織工藝中,在整經機的筒子架上一般都安裝有張力裝置,一方面用于給紗線附加張力,另一方面用于調節片紗張力,抵消因導紗位置狀態不同產生的張力差異,從而使全片經紗張力均勻,提高整經的效果。而現有張力裝置人為調節不夠精細,長時間無人照看時無法根據需求實時調節經紗張力,影響整經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整經機張力控制裝置。
(二)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整經機張力控制裝置,包括底板、擠壓件、調節旋鈕、連接桿、磁孔、擋板、刻度孔、指針、導向槽、張力盤、凹槽、紗線、彈簧、刻度表、螺絲帽、立柱、卡塊、彈簧柱;所述底板上設置有擋板、連接桿、刻度表和導向槽;所述擋板上設置有磁孔;所述導向槽內設置有彈簧;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刻度孔和指針,連接桿一端設置有擠壓件和調節旋鈕,另一端與立柱連接;所述立柱上設置有卡塊、彈簧柱、張力盤和螺絲帽;所述張力盤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彈簧柱與彈簧連接;所述紗線穿過磁孔和凹槽。
作為優先的技術方案,所述導向槽的圓心位置和調節旋鈕的位置相同。
作為優先的技術方案,所述刻度表的最小分度值為1毫米。
作為優先的技術方案,所述指針指向調節旋鈕。
作為優先的技術方案,所述張力盤為陶瓷材質。
作為優先的技術方案,所述擠壓件與連接桿之間設置有橡膠墊圈。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整經機張力控制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既可人為精細調節固定張力盤的位置,調節經紗張力,還可以以彈簧本身的彈力自動實時調節經紗張力,張力盤的凹槽平滑,不會損傷經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整經機張力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1-底板2-擠壓件3-調節旋鈕4-連接桿5-磁孔6-擋板7-刻度孔8-指針9-導向槽10-張力盤11-凹槽12-紗線13-彈簧14-刻度表15-螺絲帽16-立柱17-卡塊18-彈簧柱
圖2是張力盤的側面示意圖。
4-連接桿9-導向槽10-張力盤11-凹槽15-螺絲帽16-立柱17-卡塊18-彈簧柱。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的一種整經機張力控制裝置,包括底板1、擠壓件2、調節旋鈕3、連接桿4、磁孔5、擋板6、刻度孔7、指針8、導向槽9、張力盤10、凹槽11、紗線12、彈簧13、刻度表14、螺絲帽15、立柱16、卡塊17、彈簧柱18;所述底板1上設置有擋板6、連接桿4、刻度表14和導向槽9;所述擋板6上設置有磁孔5;所述導向槽9內設置有彈簧13;所述連接桿4上設置有刻度孔7和指針8,連接桿4一端設置有擠壓件2和調節旋鈕3,另一端與立柱連接16;所述立柱16上設置有卡塊17、彈簧柱18、張力盤10和螺絲帽15;所述張力盤10上設置有凹槽11;所述彈簧柱18與彈簧13連接;所述紗線12穿過磁孔5和凹槽11。
其中,所述導向槽9的圓心位置和調節旋鈕3的位置相同;所述刻度表14的最小分度值為1毫米;所述指針8指向調節旋鈕3;所述張力盤10為陶瓷材質;所述擠壓件2與連接桿4之間設置有橡膠墊圈。
本發明的整經機張力控制裝置,有人照看時,可根據刻度表和指針人工調節連接桿使張力盤達到適當位置,然后擰緊調節旋鈕,使張力盤固定在當前位置,從而精細調節經紗張力;長時間無人照看時,可松開調節旋鈕,利用彈簧的彈力自動調節張力盤的位置,自動實時調節經紗張力。
本發明的一種整經機張力控制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果:本發明整經機張力控制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既可人為精細調節固定張力盤的位置,調節經紗張力,還可以以彈簧本身的彈力自動實時調節經紗張力,張力盤的凹槽平滑,不會損傷經紗。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