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加濕裝置。
背景技術:
銅箔導電膠是電子行業必不可少的附料,主要運用于變壓器、手機、電腦、電子產品等屏蔽,離型紙是銅箔導電膠生產的主要基材,離型紙又稱隔離紙、防粘紙、硅油紙,屬于一種防止預浸料粘連,又可以保護預浸料不受污染的防粘紙,按離型力分:超輕,輕,中,重,超重,目前超輕離型紙的加工工藝流程如下:原紙層上淋膜、切邊定寬、涂硅、烘干及收卷,單面淋膜的離型紙,由于在涂硅工藝時,紙張經過烘干區,對硅油面進行固化烘干的同時,紙張結構中的水分也同時被蒸發,而使生產出來的成品變得過干,過脆易斷裂,而且由于水分的過多流失使產品在后道工藝中造成卷曲,增加了產品操作的難度和進度,降低了生產效率,銅箔導電膠對離型紙的要求較高,現有的加濕裝置加水量單一、較多,不易控制,不能隨著空氣濕度的變化而變化,造成單面離型紙發卷,質量差,無法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離型紙加濕裝置加水量無法調節的問題,現提供一種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加濕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加濕裝置,包括底座和加濕輥,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兩個側板,兩個側板之間轉動設置有導向輥),所述側板上開設有腰型孔,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兩個伸出端朝上的氣缸,所述氣缸的伸出端上固定有軸承座,所述加濕輥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側板的腰型孔并對應插設在軸承座內,所述加濕輥的端部與軸承座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加濕輥的一端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與加濕輥傳動連接,所述氣缸的伸出端上固定有承載板,所述電機固定在承載板上,所述導向輥位于加濕輥的上方,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水槽,所述加濕輥的下端位于水槽中,所述加濕輥的外周面固定有海綿套。
本方案中離型紙穿過導向輥與加濕輥之間,導向輥抵在離型紙的上表面,通過電機帶動加濕輥轉動,加濕輥與離型紙的下表面接觸,加濕輥上的海綿套從水槽中吸水,并對離型紙加濕,其中,驅動氣缸帶動加濕輥相對導向輥移動,改變加濕輥與導向輥之間的間距,加濕輥與導向輥之間的間距越小,海綿套所受的擠壓越大,出水量越大,反之,增加加濕輥與導向輥之間的間距,可減少海綿套的出水量,從而減少海綿套對離型紙的加水量。
為了便于更換海綿套,進一步地,所述海綿套的內圈固定有連接套,所述連接套的內圈設置有凸起,所述加濕輥的外周面開設有與所述凸起相匹配的插槽,所述凸起插設在所述插槽中,所述連接套與加濕輥之間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海綿套上的連接套通過凸起與插槽的配合方式,使得海綿套不會相對加濕輥發生相對轉動,確保海綿套與加濕輥轉動的同步性。
進一步地,所述承載板的下方固定有導向桿,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導向套,所述導向桿滑動設置在導向套內,導向桿與導向套的配合,可提高氣缸的使用壽命,分擔氣缸伸出端所受的側向載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加濕裝置通過氣缸帶動加濕輥相對導向輥移動,改變加濕輥與導向輥之間的間距,從而改變海綿套的擠壓程度,實現出水量的調節,確保離型紙的平整度,提高了離型紙的質量,且該加濕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故障率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加濕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加濕裝置中加濕輥及海綿套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加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
圖中:1、底座,2、加濕輥,3、側板,301、腰型孔,4、氣缸,5、軸承座,6、導向輥,7、軸承,8、電機,9、水槽,10、海綿套,11、連接套,11-1、凸起,12、螺釘,13、承載板,14、導向桿,15、導向套,16、烘干設備,17、收卷機,18、離型紙。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方向和參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僅用于幫助對附圖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義上采用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并且僅僅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來限定所請求保護的主題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4所示,一種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加濕裝置,包括底座1和加濕輥2,底座1上設置有兩個側板3,兩個側板3之間轉動設置有導向輥6,側板3上開設有腰型孔301,底座1上設置有兩個伸出端朝上的氣缸4,氣缸4的伸出端上固定有軸承座5,加濕輥2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側板3的腰型孔301并對應插設在軸承座5內,加濕輥2的端部與軸承座5之間設置有軸承7,加濕輥2的一端設置有電機8,電機8的輸出端與加濕輥2傳動連接,氣缸4的伸出端上固定有承載板13,電機8固定在承載板13上,導向輥6位于加濕輥2的上方,底座1上設置有水槽9,加濕輥2的下端位于水槽9中,加濕輥2的外周面固定有海綿套10。
海綿套10的內圈固定有連接套11,連接套11的內圈設置有凸起11-1,加濕輥2的外周面開設有與凸起11-1相匹配的插槽,凸起11-1插設在插槽中,連接套11與加濕輥2之間通過螺釘12固定連接,海綿套10上的連接套11通過凸起11-1與插槽的配合方式,使得海綿套10不會相對加濕輥2發生相對轉動,確保海綿套10與加濕輥2轉動的同步性。
承載板13的下方固定有導向桿14,底座1上設置有導向套15,導向桿14滑動設置在導向套15內,導向桿14與導向套15的配合,可提高氣缸4的使用壽命,分擔氣缸4伸出端所受的側向載荷。
上述銅箔導電膠用超輕離型紙加濕裝置運用于離型紙18生產線時,
離型紙18從烘干設備16中輸出依次經過壓輥及該加濕裝置,最終由收卷機17收卷,收卷機17提供拉力對離型紙18收卷,其中導向輥6抵在離型紙18的上表面,通過電機8帶動加濕輥2轉動,加濕輥2離型紙18的下表面接觸,加濕輥2上的海綿套10從水槽9中吸水,并對離型紙18加濕,當需要改變離型紙18的加水量時,驅動氣缸4帶動加濕輥2相對導向輥6移動,改變加濕輥2與導向輥6之間的間距,加濕輥2與導向輥6之間的間距越小,海綿套10所受的擠壓越大,出水量越大,反之,增加加濕輥2與導向輥6之間的間距,可減少海綿套10的出水量,從而減少海綿套10對離型紙18的加水量。
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