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具有啞面和亮面轉印膜的生產方法及其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77328閱讀:27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有啞面和亮面轉印膜的生產方法及其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對塑料、木材或已表面處理的金屬、玻璃、陶瓷表面進行熱轉印裝飾的轉印膜的生產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能使承印物的轉印面對光產生不同反射的轉印膜的生產方法。本發明還涉及由這種生產方法制得的產品。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熱轉印技術的產業化,熱轉印膜的推廣應用,大量塑料制品、木材制品、表面經過處理的金屬、玻璃制品都通過轉印得到圖文的裝飾,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檔次,增加了產品的價值。熱壓轉印膜是指帶有接著劑的圖文,在熱力和/或壓力作用下,能連同保護層一起脫離開載體膜,牢固接著于承印物表面,具特殊功能的印刷膜。傳統常規的塑膠熱壓轉印膜是由載體膜、可使載體膜脫離的離型層,裝飾層和起粘結作用的接著層組成,裝飾層一般包括對圖文表面起保護作用的保護層、圖文層。保護層一般是由聚氨酯或丙烯酸樹脂構成的一層透明光滑的樹脂層,轉印后,使承印物體擁有一平滑、光亮的表面。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不滿足所有物品的表面都是平滑、光亮這一單一的形式,人門要求一些物品的表面呈啞光,更要求一些物品的表面既呈啞光又呈亮光;物體表面呈現亮光或啞光,是由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決定的,物體表面越滑,它對光的反射越完全,則越光亮,物體表面越粗糙,它對光產生漫反射的程度越大,則越顯啞光。如果要使產品表面呈啞光,則需要對產品表面進行粗糙化,以往的做法是對已轉印產品的表面進行磨砂處理,或在已轉印產品的表面涂上UV光油,再在紫外光照射下固化而使其表面呈啞光;以上兩種方法都需要對轉印后的產品進行后處理,既增加工序,又特別煩瑣。現在也出現一種能使承印體轉印后表面即呈啞光的轉印膜,它是采用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的聚脂膜作為載體膜(啞光膜),利用載體膜剝離后給保護層留下的凹凸,使保護層表面對光線產生漫反射,從而呈現出啞光的效果。這種轉印膜比較適合于產品要求整個表面呈啞光效果的,對于產品要求局部呈啞光,特別是要求在某個圖案上呈啞光,其余部分呈亮光,或是亮光和啞光相間出現的情況,上述的轉印膜顯然就不適用,而且由啞光膜轉印得到的產品表面只能略呈啞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使承印物轉印后,其轉印面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光學結構,從而使承印物表面部分呈啞光、部分呈亮光的轉印膜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由上述生產方法制得的具有啞面和亮面的轉印膜。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轉印膜的生產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1)采用涂布機或印刷機,在載體膜上均勻涂上或印上一離型層;(2)采用印刷機,先在離型層上至少一個區域印上一啞光材料層;再在沒有印上啞光材料層的區域印上一亮光材料層;(3)根據設計的要求,在上述保護層的對應區域,至少印上一圖文層;(4)在圖文層上和未被圖文層覆蓋的裝飾層上印上一起粘結作用的接著層。
上述的生產方法,步驟(2)中的啞光材料是在溶劑型樹脂或水性樹脂液中添加可均勻與其混合的顆粒狀化工原料;亮光材料是溶劑型樹脂或水性樹脂,水性樹脂在固化干燥后不溶于水。
上述顆粒狀化工原料可以是氣相二氧化硅、聚乙烯蠟、聚氟蠟、三氧化二鋁、碳酸鹽、云母粉、硬脂酸鹽、高嶺土等,也可以是珠光粉、螢光粉、鈦白粉等;溶劑型樹脂或水性樹脂可以是丙烯酸、乙烯基、丙烯基、聚酯類樹脂。
為了適合細小網點的圖文印刷,上述的生產方法,在印上圖文層前,先印上一層透明印刷基層,該印刷基層也可以在印上亮光材料層時一起生成。
為了使承印物呈現出金屬效果,上述的生產方法在印上接著層之前先在印有圖文層那一面上真空鍍上一鋁層。
當承印物只需局部呈現金屬效果時,上述的生產方法,在鍍鋁層上,依據設計的要求,在需要的區域印上耐酸或耐堿的透明油墨,再通過弱酸或弱堿池,將不需要的鋁層洗掉。
上述的生產方法,也可在印刷圖文層時先采用溶劑型油墨形成圖案,再用水性油墨印在無圖案的區域;在油墨層上真空鍍鋁后再在專用水槽中通過機械作用將水性油墨上的鋁層洗去。
上述的生產方法,也可在印上圖文層之前先進行真空鍍鋁,再依據設計的要求,在需要的區域印上耐酸或耐堿的透明油墨,最后通過弱酸或弱堿池,將不需要的鋁層洗掉。
為了使承印物具有鐳射防偽功能,上述生產方法中,還可增加一個步驟,即對保護層、印刷基層或鋁層中的任何一層進行模壓處理,使其具有三維空間視覺效果。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由本發明生產方法制得的具有啞面和亮面的轉印膜,該轉印膜包括一載體膜、一離型層、一能借助熱和/或壓力可以從載膜上脫離并轉移到承印物上的裝飾層和一起粘結作用的接著層;上述裝飾層包括保護層和圖文層,保護層至少有一個區域呈現啞光,至少一個區域呈現亮光。
上述保護層和圖文層之間還有一透明印刷基層。
上述保護層中呈現啞光的區域與呈現亮光的區域相間排列。
上述保護層中呈現啞光的區域與圖文層中某一圖文的大小相對應。
上述保護層中呈現亮光的區域與圖文層中某一圖文的大小相對應。
上述保護層和圖文層之間還有一真空鍍鋁層和耐酸或耐堿的透明油墨層。
上述圖文層和接著層之間還有一鍍鋁層。
上述鍍鋁層和接著層之間還有一耐酸或耐堿的透明油墨層。
為了使轉印后保護層呈現亮光的區域也略顯啞光,上述載體膜可以是啞光膜。
上述保護層、印刷基層或鋁層中的任何一層具有模壓圖文。
本發明的的生產方法,由于裝飾層都是在同一印刷機上進行印刷,而啞光面和亮光面是在保護層上生成,所以保護層的啞光區域或亮光區域能根據設計要求與其他各裝飾層的圖案準確套位。
本發明的轉印膜,由于裝飾層最上面是保護層,而保護層中不同區域的粗糙度不同,使其對光的反射程度不同,因而可根據設計需要,輕易地利用該轉印膜轉印,使承印物表面某一區域出現啞面,另一區域出現亮面,從而增加產品的裝飾性,特別是當轉印膜含有鍍鋁層時,承印物表面便可呈現出由金屬光澤的亮面和彩色圖文的啞面組成的色彩斑斕的畫面,大大減少產品后處理帶來的麻煩。另外,當某些承印物需要通過增加表面某個部分的粗糙度來增強其手感時,例如筆桿要求手指接觸的部分具有一定的粗糙度,易于掌握運筆的力量,這種轉印膜還具有增大承印物手感的功能。


圖1是本發明一種轉印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轉印膜的生產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另一種轉印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轉印膜的生產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三種轉印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轉印膜的生產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第四種轉印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轉印膜的生產流程圖。
圖9是本發明第五種轉印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轉印膜的生產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如圖1、2所示,該轉印膜最頂層為透明PET薄膜1,第二層為蠟層2,第三層為保護層3,該層分為3a、3b兩個區域,且相間排列,3a表面光滑,對光的反射度大,呈現亮面,3b表面比較粗糙,對光能產生漫反射,呈現啞面;第四層為油墨圖文層4;第五層是膠層5。其生產方法是(1)先在PET薄膜上涂上一層連續的蠟層,即步驟A,(2)在蠟層上,采用印刷機,每間隔一定距離先印上一添加有碳酸鹽的丙烯酸樹脂層(碳酸鹽的量根據啞光層粗糙度的大小而定,其在樹脂層中的含量可以是1%-60%,以下同),再在其余的區域印上一丙烯酸樹脂層,即步驟B,(3)在丙烯酸樹脂層上用彩色油墨印圖案層,即步驟C,(4)最后在圖案層上印膠層,即步驟D。由此轉印膜轉印得到的產品呈現啞面和亮面相間的圖像。
如圖3、4所示,該轉印膜最頂層為透明PET薄膜1;第二層為蠟層2;第三層為保護層3,該層分為兩個區域3a、3b,3a區域大于3b區域,3a表面光滑,對光的反射度大,呈現亮面,3b表面比較粗糙,對光能產生漫反射,呈現啞面;第四層為油墨圖文層4,該圖文層中圖案的某個部分對應于保護層的3b區域;第五層是真空鍍鋁層6;第六層是對鋁層需要保留的部分加以保護的耐酸透明油墨層7;第七層是膠層5。其生產方法是(1)先在PET薄膜上涂上一層連續的蠟層,即步驟A;(2)采用印刷機,根據設計的要求及圖案的形狀在蠟層上選定某些區域印上一添加有氣相二氧化硅的丙烯酸樹脂層,再在其余的區域印上一丙烯酸樹脂層,即步驟B;(3)在保護層上用彩色油墨印圖案層,該圖案層某部分對應于保護層上的3b區域,即步驟C;(4)在圖案層上真空鍍鋁,即步驟E;(5)在鍍鋁層上需要顯示金屬光澤的區域印上耐酸的透明油墨層7,即步驟F;(6)將已印上透明油墨的轉印膜通過溫度為10-60℃的弱酸溶液洗去不需保護的鋁層,即步驟G;(7)在透明油墨層7、無鋁層覆蓋的油墨圖文層4及無印上圖案的保護層3上印上膠層,即步驟D。由此轉印膜轉印得到的產品,圖案的某個部分呈現啞面、另外部分呈現有金屬光澤的亮面。
如圖5、6所示,該轉印膜最頂層為透明PET薄膜1;第二層為蠟層2;第三層為保護層3,該層分為兩個區域3a、3b,3a區域大于3b區域,3a表面光滑,對光的反射度大,呈現亮面,3b表面比較粗糙,對光能產生漫反射,呈現啞面;第四層為印刷基層8,經過模壓,具有三維視覺效果;第五層為油墨圖文層4,該圖文層中圖案的某個部分對應于上面保護層的3b區域;第六層是鍍鋁層6;第七層是耐堿透明油墨層7;第8層是膠層5。其生產方法是(1)先在PET薄膜上涂上一層連續的蠟層2,即步驟A;(2)在膠層上采用印刷機,根據設計的要求及圖案的形狀在蠟層上選定某些區域印上一添加有三氧化二鋁的丙烯酸樹脂層3b,再在其余的區域印上一丙烯酸樹脂層3a,即步驟B;(3)在3a、3b層上印上一丙烯酸樹脂層8作為印刷基層,即步驟H;(4)將印刷基層進行模壓,使其具有三維視覺效果,即步驟I;(5)在印刷基層上用彩色油墨印圖案層4,該圖案層某部分對應于保護層上的3b區域,即步驟C;(6)在圖案層上真空鍍上鋁層6,即步驟E;(6)在鍍鋁層上需要顯示金屬光澤的區域印上耐堿的透明油墨7,即步驟F;(7)將已印上透明油墨的轉印膜通過溫度為10-60℃的弱堿溶液洗去不需保護的鋁層,即步驟G;(8)在透明油墨層7及無印上圖案的印刷基層8上印上膠層5,即步驟D。由此轉印膜轉印得到的產品,圖案的某個部分呈現啞面、其他部分呈現有鐳射金屬效果的亮面。
如圖7、8所示,該轉印膜最頂層為透明PET薄膜1;第二層為蠟層2;第三層為保護層3,該層分為兩個區域3a、3b,3a區域大于3b區域, 3a表面光滑,對光的反射度大,呈現亮面,3b表面比較粗糙,對光能產生漫反射,呈現啞面;第四層為印刷基層8;第五層為真空鍍鋁層6,該層對應于保護層的3a區域;第六層為耐堿的透明油墨層7;第七層為油墨圖文層4,該圖文層對應于上面保護層的3b區域;第八層是膠層5。其生產方法是(1)先在PET薄膜上涂上一層連續的蠟層2,即步驟A;(2)在膠層上采用印刷機,根據設計的要求及圖案的形狀在蠟層上選定某些區域印上一添加有聚氟蠟的丙烯酸樹脂層3b,再在其余的區域印上一丙烯酸樹脂層3a,即步驟B;(3)在3a、3b層上印上一丙烯酸樹脂層8作為印刷基層,即步驟H;(4)在印刷基層上真空鍍上鋁層6,即步驟E;(5)在鍍鋁層上對應于保護層的3a區域印上耐堿的透明油墨層7,即步驟F;(6)將已印上保護油墨的轉印膜通過溫度為10-60℃的弱堿溶液洗去不需保護的鋁層,即步驟G;(7)在沒有鋁層的區域用彩色油墨套印上圖文層4,即步驟C;(8)在圖文層4、透明油墨層7上涂膠層5,即步驟D。由此轉印膜轉印得到的產品有圖案的部分呈現啞面、無圖案的部分呈現金屬亮面,增強金屬效果。
如圖9、10所示,該轉印膜最頂層為透明PET薄膜1;第二層為蠟層2;第三層為保護層3,該層分為兩個區域3a、3b,3b區域大于3a區域,3a表面光滑,對光的反射度大,呈現亮面,3b表面比較粗糙,對光能產生漫反射,呈現啞面;第四層為印刷基層8;第五層為油墨圖文層4,該圖文層對應于保護層的3a區域;第六層為膠層5。其生產方法是(1)先在PET薄膜上涂上一層連續的蠟層2,即步驟A;(2)采用印刷機,根據設計的要求及圖案的形狀在蠟層上選定某些區域印上一添加有聚乙烯蠟的丙烯酸樹脂層3b,再在其余的區域印上一丙烯酸樹脂層3a,即步驟B;(3)在3a、3b層上印上一丙烯酸樹脂層8作為印刷基層,即步驟H;(4)在印刷基層上對應于保護層的3a區域采用彩色油墨印上圖文層4,即步驟H;(5)在圖文層4及沒有印圖文的印刷基層上印上膠層,即步驟D。由此轉印膜轉印得到的產品有圖案的部分呈現亮面、無圖案的部分呈現啞面,使圖案更加耀眼。
當上述3a區域在轉印后要求略顯啞光時,上述載體膜可以是啞光膜。
上述的啞光層也可以由UV油墨形成,也可由珠光粉、螢光粉、鈦白粉等有色粉末代替碳酸鹽、聚乙烯蠟等。
以上只是本發明轉印膜生產方法及結構幾個實施例的具體說明,但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啞面和亮面轉印膜的生產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驟(1)采用涂布機或印刷機,在載體膜上均勻涂上或印上一離型層;(2)采用印刷機,先在離型層上至少一個區域印上一啞光材料層;再在沒有印上啞光材料層的區域印上一亮光材料層;(3)根據設計的要求,在上述保護層的對應區域,至少印上一圖文層;(4)在圖文層上和未被圖文層覆蓋的裝飾層上印上一起粘結作用的接著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的啞光材料是在溶劑型樹脂或水性樹脂液中添加可均勻與其混合的顆粒狀化工原料;亮光材料是溶劑型樹脂或水性樹脂,水性樹脂在固化干燥后不溶于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顆粒狀化工原料可以是氣相二氧化硅、聚乙烯蠟、聚氟蠟、三氧化二鋁、碳酸鹽、云母粉、硬脂酸鹽、高嶺土等,也可以是珠光粉、螢光粉、鈦白粉等;溶劑型樹脂或水性樹脂可以是丙烯酸、乙烯基、丙烯基、聚酯類樹脂。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上圖文層前,先印上一層透明印刷基層,該印刷基層也可以在印上亮光材料層時一起生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上接著層之前先在印有圖文層那一面上真空鍍一鋁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上圖文層之前,先在鍍鋁層上,根據設計的要求,在需要呈現金屬效果的區域印上耐酸或耐堿的透明油墨,再通過弱酸或弱堿池,將不需要的鋁層洗掉。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在印刷圖文層時先采用溶劑型油墨形成圖案,再用可水洗的水性油墨印在無圖案的區域。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上接著層之前先在印有圖文層那一面上真空鍍上一鋁層,然后在專用水槽中通過機械作用將水性油墨上的鋁層洗去。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上所述圖文層之前先進行真空鍍鋁,再根據設計的要求,在需要呈現金屬效果的區域印上耐酸或耐堿的透明油墨,再通過弱酸或弱堿池,將不需要的鋁層洗掉。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護層、印刷基層或鍍鋁層形成后,將保護層、印刷基層或鋁層中的任何一層進行模壓處理,使其具有三維空間視覺效果。
11.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生產方法制得的轉印膜,該轉印膜包括一載體膜、一離型層、一能借助熱和/或壓力可以從載體膜上脫離并轉移到承印物上的裝飾層和一起粘結作用的接著層;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飾層包括保護層和圖文層,保護層至少有一個區域呈現啞光,至少有一個區域呈現亮光。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轉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和圖文層之間還有一透明印刷基層。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轉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中呈現啞光的區域與呈現亮光的區域相間排列。
14.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轉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中呈現啞光的區域與圖文層中某一圖文的大小相對應。
15.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轉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中呈現亮光的區域與圖文層中某一圖文的大小相對應。
16.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轉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和圖文層之間還有一真空鍍鋁層和耐酸或耐堿的透明油墨層。
17.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轉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圖文層和接著層之間有一鍍鋁層。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轉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鍍鋁層和接著層之間還有一耐酸或耐堿的透明油墨層。
19.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轉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載體膜是啞光膜。
20.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轉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印刷基層或鋁層中的任何一層具有模壓圖文。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啞面和亮面的轉印膜的生產方法及其制品,它解決了現有承印物表面的啞光需要通過后處理才能獲得或難于局部獲得等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轉印膜生產方法是先在載體膜上均勻涂上或印上一離型層,再采用印刷機,先在離型層上至少一個區域印上一啞光材料層,再在沒有印上啞光材料層的區域印上一亮光材料層,然后對應印上裝飾層和接著層。由本發明生產方法制得轉印膜,包括載體膜、離型層、裝飾層和接著層,裝飾層包括一保護層,保護層至少有一個區域呈現啞光,至少有一個區域呈現亮光。本發明的轉印膜能使承印物表面某一區域出現啞面,另一區域出現亮面,從而增加產品的裝飾性。另外,還可通過該轉印膜來增加承印物表面某個部分的粗糙度來增強其手感。
文檔編號B41F16/00GK1546320SQ200310112
公開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28日
發明者陳松洲 申請人:汕頭市東田轉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