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圖像記錄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514631閱讀:187來源:國知局
圖像記錄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圖像記錄設備。記錄頭被構造用以選擇性地從噴嘴噴射墨滴。記錄頭板被構造用以控制記錄頭基于從控制板輸出的高頻信號來操作。載架被構造為以往復方式移動,并且記錄頭和記錄頭板被安裝在所述載架上。帶狀纜線將控制板和記錄頭板連接,從而能夠在控制板和記錄頭板之間傳輸高頻信號。所述纜線具有柔性,使得纜線能夠隨著所述載架的往復運動改變姿態。所述纜線具有面向纜線的厚度方向的第一表面。所述纜線在所述第一表面關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縱向方向的兩個端部中的每一個端部的一部分處具有反射層。所述反射層被構造用以反射電磁波。
【專利說明】圖像記錄設備
[0001]對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請要求于2012年8月22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0.2012-183225的優先權。該優先權申請的全部內容在此通過弓I用而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0003]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從記錄頭噴射墨滴而在記錄介質上記錄圖像的圖像記錄設備,并且更加具體地涉及一種經由供墨管從墨供應源向記錄頭供應墨的噴墨式圖像記錄設備。
【背景技術】
[0004]從記錄頭噴射墨滴以在記錄介質諸如記錄紙張上執行圖像記錄的噴墨記錄設備是已知的。在該噴墨記錄設備中,記錄頭被安裝在載架上,并且記錄頭、載架等構成記錄部。驅動源諸如馬達向載架傳遞驅動力,從而載架沿著特定方向往復地移動。在載架往復地移動時,記錄頭將墨滴噴射到記錄介質上。利用這種操作,圖像得以形成在記錄介質上。
[0005]控制整個設備的操作的控制板和根據控制板的控制來操作記錄頭的記錄頭板被安裝在上述噴墨記錄設備上。控制板被固定到噴墨記錄設備的外殼。在另一方面,記錄頭板被安裝在載架上,以與載架一起往復地移動。因此,控制板和記錄頭板經由柔性扁平電纜(FFC)而電連接。所述FFC是帶狀信號線,其具有柔性,使得FFC的姿態能夠隨著載架的往復運動而改變。因此,FFC能夠連接控制板和記錄頭板而不妨礙載架的往復運動。
[0006]此外,隨著近年來從控制板到記錄頭板的信號速度的加速,用低壓差分信號(LVDS)方法來傳輸控制信號已經吸引關注。然而,通過對LVDS信號執行傅里葉級數展開而形成的諧波具有比單端方法等更高的頻率。因此,存在以下問題,即,在數據傳輸期間從FFC 福射(radiate)的福射噪聲(radiation noise)增加。
[0007]因此,作為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示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0.2010-200231公開了一種FFC,該FFC包括其中導電薄膜被貼附到與金屬框架面對的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和其中導電薄膜被貼附到在與所述金屬框架面對的所述表面的相對側處的第二表面的第二部分。

【發明內容】

[0008]存在由于高頻信號而產生輻射噪聲的各種原因,并且近來要求進一步抑制輻射噪聲。而且,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0.2010-200231的方法中,因為導電薄膜被貼附到隨著載架的往復運動而極大彎曲的部分,所以存在FFC的姿態改變受到妨礙的可能性。
[0009]鑒于以上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纜線的圖像記錄設備,所述纜線抑制由于高頻信號的傳輸而引起的輻射噪聲,并且能夠順利地改變其姿態。
[0010](I)為了實現以上和其它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圖像記錄設備。該圖像記錄設備包括控制板、記錄頭、記錄頭板、載架和帶狀纜線。所述記錄頭被構造用以選擇性地從噴嘴噴射墨滴。所述記錄頭板被構造用以控制記錄頭基于從控制板輸出的高頻信號操作。所述載架被構造為以往復方式移動,并且記錄頭和記錄頭板被安裝在所述載架上。所述帶狀纜線將控制板和記錄頭板連接,從而高頻信號能夠在所述控制板和所述記錄頭板之間傳輸。纜線具有柔性,使得纜線能夠隨著載架的往復運動而改變姿態。纜線具有面向纜線的厚度方向的第一表面。纜線在所述第一表面關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縱向方向的兩個端部中的每一個端部的一部分處具有反射層。所述反射層被構造用以反射電磁波。
[0011]利用該構造,反射層反射從纜線輻射的輻射噪聲,并且抑制泄露到外側,由此抑制輻射噪聲。此外,因為反射層被選擇性地設置在纜線的端部處,所以纜線的順利的姿態改變不受妨礙。
[0012](2)優選地,纜線還在第一表面關于縱向方向的兩個端部中的至少一個端部處具有吸收層,所述吸收層被構造用以吸收電磁波。
[0013]利用該構造,吸收層吸收從纜線輻射的輻射噪聲,并且抑制泄露到外側,由此進一步抑制輻射噪聲。
[0014](3)優選地,在纜線的處于記錄頭板一側處的端部處的反射層被設置在與位于記錄頭板和纜線之間的連接間隔開的位置處。
[0015]利用該構造,纜線的順利的姿態改變不受妨礙。
[0016](4)優選地,纜線包括帶狀的第一纜線和第二纜線。所述第一纜線和所述第二纜線在關于縱向方向的至少兩個端部處彼此結合,使得所述第一纜線和所述第二纜線沿著厚度方向相互重疊。
[0017]利用該構造,因為第一纜線和第二纜線結合,所以由于姿態改變而導致的在第一纜線和第二纜線之間的間隔上的改變受到抑制。因此,在第一纜線和第二纜線之間產生的共模噪聲上的波動受到抑制。
[0018](5)優選地,控制板被構造用以通過第一纜線以LVDS (低壓差分信號)方法將高頻信號傳輸到記錄頭板。
[0019]利用該構造,因為使用LVDS方法中的高頻信號,所以從控制板傳輸到記錄頭板的控制信號的傳輸速度增加。
[0020](6)優選地,所述第一纜線和所述第二纜線中的每一條纜線均具有多根導線。包括在第一纜線中的所述多根導線的部分是被構造用來以LVDS方法傳輸信號的LVDS導線。包括在所述第二纜線中的所述多根導線的部分被連接到地電勢和電源電勢中的一個電勢,且包括在所述第二纜線中的所述多根導線的所述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與所述LVDS導線面對。
[0021]利用該構造,其它控制信號不通過接近具有大的輻射噪聲的LVDS導線的第二纜線的導線傳輸。因此,使得在第一纜線和第二纜線之間的共模回路是小的,從而輻射噪聲能夠受到抑制。
[0022](7)優選地,該圖像記錄設備還包括傳導框架,所述傳導框架支撐控制板并且將支撐載架支撐成能夠以往復方式移動。所述框架具有內部空間,所述纜線被設置在所述內部空間中。所述纜線具有面對纜線的寬度方向的第二表面。所述框架具有與纜線的第二表面面對的內表面,并且絕緣層被設置在所述內表面中的至少一個內表面上。
[0023]利用該構造,絕緣層被設置在框架的與纜線面對的表面上。因此,即使當纜線隨著載架的往復運動而沿著與掃描方向交叉的方向振動時,也防止了纜線和導電框架之間的直接接觸。因此,在纜線和框架之間產生的共模噪聲上的波動受到抑制。而且,因為絕緣層被設置在框架而非纜線上,所以纜線的順利的姿態改變不受妨礙。
[0024](8)例如,反射層包括貼附到纜線的第一表面的反射片。
[0025](9)例如,吸收層包括貼附在纜線的第一表面和反射片之間的吸收片。
[0026](10)例如,絕緣層包括貼附到框架的內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個內表面的絕緣片,
[0027]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圖像記錄設備,所述圖像記錄設備具有纜線,所述纜線抑制由于高頻信號的傳輸而引起的輻射噪聲并且能夠順利地改變其姿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將參考以下附圖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
[0029]圖1是根據一個實施例的多功能外設的外觀的透視圖;
[0030]圖2是示意性示出打印機部分的內部結構的豎直截面視圖;
[0031]圖3是示出在從左上前側沿對角方向看時的打印機部分的內部的透視圖;
[0032]圖4是示出圖3所示打印機部分的內部的分解透視圖;
[0033]圖5是在載架被移動靠近右端的狀態下的打印機部分的平面視圖;
[0034]圖6是在載架被移動靠近左端的狀態下的打印機部分的平面視圖;
[0035]圖7A是示意性示出在載架被移動靠近右端的狀態下的在載架和柔性扁平纜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平面視圖;
[0036]圖7B是示意性示出在其中載架被移動以靠近右端的狀態中的在載架和柔性扁平纜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前視圖;
[0037]圖8A是示意性示出在載架被移動靠近左端的狀態下的在載架和柔性扁平纜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平面視圖;
[0038]圖SB是示意性示出在載架被移動靠近左端的狀態下的在載架和柔性扁平纜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前視圖;
[0039]圖9是柔性扁平纜線的平面視圖;
[0040]圖1OA是示意性示出在柔性扁平纜線的端部區域中的截面的截面視圖;并且
[0041]圖1OB是示意性示出在柔性扁平纜線的中心區域中的截面的截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將參考圖1到IOB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在以下說明中,在多功能外設10被以旨在使用該多功能外設的定向(圖1所示的定向)置放(dispose)的狀態下限定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被限定為使得形成有主體開口 13的一側是近側(前側)。在從近側(前側)看多功能外設10的狀態下限定左右方向9。
[0043][多功能外設10]
[0044]如在圖1中所示,多功能外設10被形成為具有基本不引人注意外觀(low-profile)的長方體形狀。該多功能外設10在其上部處包括掃描部12,該掃描部12利用圖像傳感器讀取記錄在原始文件諸如記錄紙張上的圖像,并且獲取圖像數據。此外,多功能外設10還在其下部處包括打印機部分11 (圖像記錄設備的一個示例),該打印機部分11基于圖像數據等在記錄紙張15 (見圖2)上記錄圖像。多功能外設10具有外殼14,該外殼14在其前側處形成有主體開口 13。紙張饋送托盤20和紙張排出托盤21能夠沿著前后方向8通過主體開口 13插入或者移除。具有期望尺寸的多張記錄紙張15堆疊在紙張饋送托盤20中。
[0045]掃描部12是所謂的平板掃描器。這里,省略了掃描部12的說明。
[0046]如在圖2中所示,打印機部分11包括輸送路徑23、紙張饋送輥25、一對輸送輥63、一對排出輥66和噴墨記錄式記錄部24。紙張饋送輥25將堆疊在紙張饋送托盤20上的記錄紙張15饋送到輸送路徑23。所述一對輸送輥63和所述一對排出輥66被設置在輸送路徑23上,并且輸送由紙張饋送輥25饋送到輸送路徑23的記錄紙張15。記錄部24基于由掃描部12從原始文件讀取的圖像數據等將圖像記錄在記錄紙張15上。
[0047][輸送路徑23]
[0048]如在圖2中所示,輸送路徑23是從紙張饋送托盤20的后端開始、以U形轉彎從下側延伸到上側、向前延伸并且經過記錄部24下方并且到達紙張排出托盤21的路徑。輸送路徑23是由彼此面對且在之間有預定間隔的外部引導部件53和內部引導部件54限定的空間。記錄紙張15在由圖2中的短劃線箭頭示意的輸送方向上被沿著輸送路徑23輸送。
[0049][輸送棍對63和排出棍對66]
[0050]如在圖2中所不,具有輸送棍61和夾緊棍62的所述一對輸送棍63被設置在輸送路徑23上,處在沿著輸送方向的記錄部24的上游側。夾緊輥62被彈性部件諸如彈簧(未示出)壓靠在輸送輥61的輥表面上。利用這種構造,所述一對輸送輥63能夠以夾捏方式保持記錄紙張15。
[0051]具有排出棍64和齒輪65的所述一對排出棍66被設置在輸送路徑23上,處在沿著輸送方向的記錄部24的下游側處。齒輪65被彈性部件諸如彈簧(未示出)壓靠在排出輥64的輥表面上。利用這種構造,所述一對排出輥66能夠以夾捏方式保持記錄紙張15。
[0052]輸送馬達(未示出)的旋轉驅動力經由具有行星齒輪等的驅動傳遞機構(未示出)而被傳遞到輸送棍61和排出棍64,由此驅動輸送棍61和排出棍64。在輸送棍61和夾緊輥62之間并且在排出輥64和齒輪65之間夾捏記錄紙張15的同時,輸送輥61和排出輥64沿著輸送方向輸送記錄紙張15,旋轉驅動力被傳遞到所述輸送輥61和排出輥64。
[0053][記錄部24]
[0054]如在圖2中所示,記錄部24被置放在輸送路徑23上方。記錄部24包括噴墨式記錄頭(記錄頭的示例)37、記錄頭板(記錄頭板的示例)39和載架(載架的示例)38。記錄頭板39導致記錄頭37根據下文描述的控制板80的控制來操作。記錄頭37和記錄頭板39被安裝在載架38上。
[0055]如在圖3到6中所示,載架38由在下文描述的導軌43和44支撐,從而載架38能夠沿著垂直于前后方向8的左右方向9 (掃描方向的示例)移動,所述前后方向8是記錄紙張15的輸送方向。換言之,載架38被所述一對導軌43和44支撐,從而能夠在沿著記錄紙張15的圖像記錄表面的方向上移動。
[0056]導軌43和44被布置成沿著前后方向8彼此面對。導軌43和44中的每一個導軌均沿著左右方向9延伸。導軌43和44被附接到框架72,所述框架72支撐構成打印機部分11的每一個部件。載架38被以騎跨方式(straddlingly)置放在導軌43和44上,以能夠沿著左右方向9移動。[0057]驅動皮帶輪47 (見圖6)、從動皮帶輪48 (見圖5)和環形帶49 (見圖5和6)被布置在導軌44的上表面上。驅動皮帶輪47和從動皮帶輪48靠近導軌44在左右方向9上的兩端設置。環形帶49圍繞驅動皮帶輪47和從動皮帶輪48環繞,從而環形帶49在驅動皮帶輪47和從動皮帶輪48之間拉伸。驅動皮帶輪47的軸被連接到用于驅動載架38的載架馬達(未示出)的驅動軸。當載架馬達的旋轉驅動力被傳遞到驅動皮帶輪47時,驅動皮帶輪47的旋轉致使皮帶49以圓周方式移動。
[0058]載架38的下側(底側)被連接到帶49。因此,皮帶49的圓周運動導致載架38在左右方向9上沿著導軌43和44移動。S卩,載架38以及安裝在載架38上的記錄頭37和記錄頭板39沿著左右方向9 一體地移動。
[0059]如在圖2中所示,記錄頭37被設置在載架38的下側處。記錄頭37的下表面形成有多個噴嘴(未示出)。噴嘴在載架38的下表面上暴露出來。即,記錄頭37具有形成有噴嘴的噴嘴表面36。記錄頭板39被固定到載架38的上表面并且覆蓋載架38的上表面的蓋子(未示出)覆蓋。記錄頭板39包括印刷電路板(未示出)以及安裝在印刷電路板上的微型計算機和各種電子部件(控制電路)。
[0060][框架72和板70]
[0061]如在圖3和4中所示,框架(構成框架的組成部分的部件的示例)72由金屬諸如鐵和不銹鋼(即,導電材料)制成,并且保持構成打印機部分11的每一個部件。框架72是上表面打開的大致長方體盒狀部件。如在圖3和4中所示,板(構成框架的另一組成部分的部件的示例)70被置放在打印機部分11中,以覆蓋框架72的上表面。所述板70由導電材料諸如鐵和不銹鋼制成。板70是具有薄板形的部件,其中沿著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的長度比沿著上下方向7的長度更長。此外,所述板70在平面視圖中基本是矩形部件。注意構成板70和框架72的材料不限于金屬,而是能夠采用任何導電材料。例如,板70和框架72可以由導電樹脂材料制成。
[0062][控制板80]
[0063]如在圖3和4中所示,控制板80 (控制板的示例)利用螺釘等被固定到金屬制成的板70的上側表面。所述控制板80包括印刷電路板(未示出)和安裝在印刷電路板上的微型計算機和各種電子部件(控制電路)。如在圖4中所示,控制板80被置放成沿著前后方向8基本從板70的前端到后端地延伸。
[0064]在下文中,將描述由控制板80執行的多功能外設10的操作的控制的示例。多功能外設10的操作例如是利用紙張饋送輥25的記錄紙張15的饋送操作、利用所述一對輸送輥63并且利用所述一對排出輥66的記錄紙張15的輸送操作、載架38沿著左右方向9的移動操作等。在上述示例的情形中,控制板80執行以下動作以控制多功能外設10的操作。即,控制板80驅動用于旋轉紙張饋送輥25的紙張饋送馬達(未示出),由此旋轉紙張饋送輥25。此外,控制板80驅動上述輸送馬達以旋轉構成相應的輥對63和66的輸送輥61和排出輥64。此外,控制板80向記錄頭板39傳輸控制信號(高頻信號),以驅動上述載架馬達,從而在移動載架38的同時噴射墨。
[0065][電源板8I]
[0066]如在圖3和4中所示,電源板81被置放在打印機部分11的左前端處。注意,在圖3和4中,電源板81包括了作為已知印刷電路板的板主體(未示出)和覆蓋該板主體的覆蓋體82。像控制板80—樣,電子部件等被安裝在板主體上。具體地,為了向內置在多功能外設10中的電氣構件諸如控制板80供應電力而需要的電子部件(未示出)諸如電容器被安裝在板主體上。安裝在板主體上的電子部件被連接到安裝在控制板80上的電子部件和上述電氣構件。因此,安裝在板主體上的電子部件能夠向安裝在控制板80上的電子部件和上述電氣構件供應電力。
[0067][盒安裝部41]
[0068]如在圖1、3和4中所示,盒安裝部41被設置在打印機部分11的前表面52 (見圖O的右下部處。如在圖1中所示,蓋子51被設置在打印機部分11的前表面52的右下部處。所述蓋子51能夠通過繞位于打印機部分11的前表面52的下端處的軸線沿著由箭頭55示出的方向以可樞轉的方式移動而打開/關閉。如在圖3和4中所示,通過打開蓋子51,盒安裝部41被暴露。
[0069]如在圖3和4中所示,盒安裝部41是形成有開口 42的基本長方體盒狀部件。所述盒安裝部41在主體開口 13的右側處附接到打印機部分11的外殼14,使得開口 42位于前側處。
[0070]墨盒(未示出)通過開口 42插入到盒安裝部41中和從盒安裝部41移除。引導凹槽45形成在盒安裝部41的頂表面和底表面上。墨盒沿著引導凹槽45被插入和移除。在本實施例中,在盒安裝部41的頂表面和底表面中的每一個表面上形成有四個弓I導凹槽45。在本實施例中,用于青、品紅、黃和黑中的相應顏色的四個墨盒能夠被插入到盒安裝部41中和從盒安裝部41移除。
[0071][墨供應管30]
[0072]如上所述,存儲相應顏色的墨的墨盒被安裝在打印機部分11的盒安裝部41上。并且,如在圖4中所示,用于相應顏色的墨的四個墨供應管30被從盒安裝部41引繞到載架
38。引繞到載架38的墨供應管30向安裝在載架38上的記錄頭37供應相應顏色的墨。
[0073]墨供應管30是由合成樹脂制成并且以筆直形狀形成的管。墨供應管30具有維持筆直形狀的適當的彈性(抗撓剛度)。即,墨供應管30具有當施加外部力時彎曲的柔性,并且具有當外部力被釋放時恢復其初始形狀的彈性。由于該柔性和彈性,墨供應管30隨著載架38的往復運動而改變其姿態。
[0074]在上述構造中,存儲在墨盒的墨腔室中的相應顏色的墨經由墨供應管30而被供應到記錄部24。并且,在載架38以滑動方式移動的同時,相應顏色的墨作為微小墨滴而被選擇性地從相應噴嘴噴射。利用該操作,圖像被記錄在壓板67上輸送的記錄紙張15上(見圖2)。
[0075][柔性扁平纜線90]
[0076]控制板80和記錄頭板39通過柔性扁平纜線90電連接。具體地,如在圖7A到8B中所示,柔性扁平纜線90在載架38 —側處的端部被連接到安裝在載架38上的記錄頭板
39。在另一方面,如在圖7A到8B中所示,柔性扁平纜線90在控制板80—側處的端部被固定到框架72。并且,柔性扁平纜線90經由從該端部延伸的線束(未示出)連接到控制板80。柔性扁平纜線90具有柔性,以隨著載架38的往復運動而改變其姿態。
[0077]柔性扁平纜線90是具有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寬度方向的尺寸小的薄帶狀形狀的信號線。在柔性扁平纜線90中,例如,如在圖1OA和IOB中所示,用于傳輸電信號的多根導線被沿著寬度方向布置,并且這些導線由合成樹脂薄膜諸如聚酯薄膜覆蓋。在下文中,柔性扁平纜線90的在厚度方向上面對的一對表面中的每一個表面(面向厚度方向的表面的不例)被稱作“主表面”,并且柔性扁平纜線90的在寬度方向上面對的一對表面中的每一個表面(與主表面交叉的表面和面向寬度方向的表面的實例)被稱作“端表面”。即,柔性扁平纜線90是主表面的面積比端表面的面積大的帶狀信號線。注意,柔性扁平纜線90的主表面和端表面不必是平坦表面,而是可以是彎曲表面,
[0078]如在圖7A到8B中所示,柔性扁平纜線90在沿著板70和框架72的內壁表面基本成U形的彎曲狀態下被置放在由板70和框架72限定的空間73內,從而帶狀形狀的寬度方向處在上下方向7 (與掃描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不例)上,即,所述一對端表面面向上下方向
7。柔性扁平纜線90被置放在其中的空間73具有由面向上下方向7的頂表面(板70的下表面)和底表面、面向前后方向8的一對側壁表面和面向左右方向9的一對側壁表面限定的基本長方體形狀。
[0079]這里,載架38的往復運動方向(第一方向)與柔性扁平纜線90的端表面所面向的方向(第二方向)交叉的表述并不要求該兩個方向實際上交叉。即,僅要求從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方向這兩者的方向看,第一方向看起來與第二方向交叉,并且更加具體地,僅要求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假想線和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假想線是偏的線(skew lines)。
[0080]雖然能夠作為單條纜線來使用柔性扁平纜線90,但是在很多情形中,多條纜線被捆束起來使用。在本實施例中,如在圖1OA和IOB中所示,柔性扁平纜線90是通過沿著厚度方向層疊三條柔性扁平纜線(第一纜線95、第二纜線96,和第三纜線97)而構造的(B卩,使得各條纜線的主表面彼此面對)。因為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的構造與上述柔性扁平纜線90的構造相同,所以將省略重復性的描述。
[0081]在本實施例中,控制板80通過第一纜線95以LVDS (低壓差分信號)方法向記錄頭板39傳輸高頻信號。在另一方面,第二纜線96和第三纜線97例如被用于傳輸電力或者低速信號。
[0082]這里,例如通過疊加48MHz的基波和多個諧波(例如144MHz、192MHz和240MHz)而形成LVDS的矩形波。當通過第一纜線95傳輸這樣的高頻信號時,需要針對從第一纜線95輻射的輻射噪聲的措施。因此,將參考圖7A到IOB詳細描述在本實施例中針對輻射噪聲的措施。
[0083]首先,當載架38以往復方式移動時,柔性扁平纜線90振動。因此,為了防止柔性扁平纜線90接觸周圍的導電的壁表面,絕緣層被設置在板70或者框架72的與柔性扁平纜線90的所述一對端表面面對的表面上。
[0084]在本實施例中,如在圖7B和8B中所示,絕緣片(絕緣層的示例)100被貼附到面對柔性扁平纜線90的面向上的端部表面的表面(B卩,板70的下表面或者限定空間73的頂表面)。例如,絕緣片100是通過將絕緣材料諸如樹脂形成為片材形狀而制成的,并且利用粘結劑等而被貼附到板70。
[0085]在圖7B和8B的示例中,絕緣片100僅被貼附到板70的下表面。然而,替代該絕緣片100或者除了該絕緣片100之外,絕緣片100可以被貼附到面對柔性扁平纜線90的面向下的端部表面的框架72的內壁表面(限定空間73的底表面)。即,絕緣片100被設置在面對柔性扁平纜線90的端部表面的板70和框架72的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上。[0086]此外,雖然已經描述了其中在本實施例中貼附絕緣片100的示例,但是形成絕緣層的方法不限于此。例如,絕緣材料可以被涂敷到面對柔性扁平纜線90的端部表面的表面,或者可以利用另一表面處理方法形成絕緣薄膜。即,關于本發明的絕緣層,形式(片、薄膜等)和形成方法(貼附、涂敷等)無關緊要,并且僅要求絕緣層能夠防止柔性扁平纜線90直接接觸周圍的導電的壁表面。
[0087]接著,在柔性扁平纜線90的主表面和框架72的面對該主表面的內壁表面之間形成共模噪聲回路(loop)。為了減小該共模噪聲的回路區域,導電片被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的面對框架72的內壁表面的主表面之外(out of)的、柔性扁平纜線90在縱向方向上的兩個端部的部分。所述導電片至少反射電磁波(具有電磁波反射能力),并且優選地還吸收電磁波(具有電磁波吸收能力)。
[0088]在本實施例中,如在圖7A、8A和9中所示,鋁片(反射層的示例)101被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的在更靠近載架38的一側處的那一端部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鋁片101被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的主表面的部分,所述部分在圖7A所示狀態中面對限定空間73的后側側壁表面,并且在圖8A所示狀態中面對限定空間73的左側側壁表面。
[0089]在另一方面,如在圖7A、8A和9中所示,電磁波吸收片(反射層和吸收層的示例)102被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的在固定端側(更靠近控制板80的一側)處的那一端部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電磁波吸收片102被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的主表面的部分,所述部分面對限定空間73的前側側壁表面。
[0090]鋁片101是反射層(反射片)的示例,并且利用粘結劑等被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鋁片101反射從柔性扁平纜線90輻射的電磁波,由此抑制電磁波泄漏到外側。注意,構成反射片的材料不限于鋁,而是可以是能夠反射電磁波的任何材料。
[0091]電磁波吸收片102是具有反射層(反射片)和吸收層(吸收片)的這兩個功能的部件的示例。例如,電磁波吸收片102是通過按照以下形成的:以如下順序層壓電磁波反射層(例如鋁箔)、絕緣層、電磁波吸收層和粘結層,并且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使得所述粘結層面向柔性扁平纜線90 —側。電磁波吸收片102首先利用電磁波吸收層吸收部分從柔性扁平纜線90輻射的電磁波,然后利用電磁波反射層反射已經通過電磁波吸收層的電磁波,并且利用電磁波吸收層再次吸收被電磁波反射層反射的電磁波。
[0092]注意,電磁波吸收片102不限于上述構造,而是可以由具有電磁波反射能力的任何材料和具有電磁波吸收能力的任何材料的任意組合形成。可替代地,電磁波吸收片102可以由具有電磁波反射能力并且還具有電磁波吸收能力的單種材料形成。
[0093]在本實施例中,鋁片101被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在縱向方向上的兩個端部中的在更靠近記錄頭板39的一側處的那一端部,并且電磁波吸收片102被貼附到在更靠近控制板80的一側處的那一端部(固定端)。然而,本發明不限于該示例。例如,鋁片101可以被貼附到所述兩個端部。或者,電磁波吸收片102可以被貼附到所述兩個端部。或者,電磁波吸收片102可以被貼附到在更靠近記錄頭板39的一側處的那一端部,并且鋁片101可以被貼附到在更靠近控制板80的一側處的那一端部。
[0094]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導電片的示例的電磁波吸收片102和鋁片101被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然而,如類似關于絕緣片100的描述那樣,電磁波反射層和電磁波吸收層的形式和形成方法不限于該示例。[0095]用于吸收無線電波(電磁波)的材料包括例如簡單物質或者由于材料內的電阻而吸收由無線電波產生的電流的導電纖維織物,或者由于磁性材料的磁損而吸收無線電波的鐵、鎳、鐵氧體等的合成物。例如,作為商業產品,由3M公司生產的AB6000HF系列被取作示例。能夠從產品目錄了解其構造。
[0096]接著,如在圖1OA和IOB中所示,在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被捆束形成柔性扁平纜線90的情形中,在纜線之間形成共模噪聲回路。這里,當纜線之間的距離由于載架38的運動而改變時,輻射噪聲的幅值改變。
[0097]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如在圖1OA中所示,至少在柔性扁平纜線90的在縱向方向上的兩個端部中,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的主表面通過雙面膠帶103而被貼附到一起。結合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的方法不限于雙面膠帶103。例如,可以使用粘結劑,或者將膠帶纏繞在所捆束的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的外側上。
[0098]在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如在圖1OB中所示,在柔性扁平纜線90在縱向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中,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未被結合到一起。即,在柔性扁平纜線90在縱向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中,允許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隨著載架38的往復運動沿著厚度方向散開/集中,即,沿著厚度方向散開和靠近。
[009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纜線95的十根導線中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是六根)是傳輸LVDS信號的LVDS導線98,并且其它導線被連接到GND (地)電勢。例如,彼此相鄰的兩根LVDS導線98構成一對。構成差分信號的一對電壓被施加到每一對LVDS導線98 (即,在圖1OA和IOB中所示的示例中三對)。位于兩端處和每一對之間的導線被連接到GND電勢。此夕卜,在第二纜線96的十根導線中,至少面對第一纜線95的LVDS導線98的導線99被連接到GND電勢或者電源電勢。例如,在圖1OA和IOB中,從右端數起的第二條和第三條導線99被連接到電源電勢,并且其它導線被連接到GND電勢。
[0100][實施例的有利的效果]
[0101]根據本實施例,絕緣片100被貼附到面對柔性扁平纜線90的端部表面的板70的下表面。因此,即便柔性扁平纜線90隨著載架38的往復運動而沿著上下方向振動,也能夠防止在柔性扁平纜線90的端部表面和導電板70之間的直接接觸。因此,在柔性扁平纜線90和板70之間產生的共模噪聲上的波動能夠受到抑制。此外,因為絕緣片100被貼附到板70而非柔性扁平纜線90,所以柔性扁平纜線90的順利的姿態改變不受妨礙。
[0102]此外,根據本實施例,從柔性扁平纜線90輻射的輻射噪聲被鋁片101反射,從而抑制輻射噪聲泄漏到外側。這減小了在柔性扁平纜線90的主表面和框架72的內壁表面之間產生的共模噪聲的回路區域。此外,電磁波吸收片102更加有效地抑制從柔性扁平纜線90輻射的輻射噪聲的泄漏。
[0103]在本實施例中,鋁片101或者電磁波吸收片102被選擇性地貼附到柔性扁平纜線90的主表面在縱向方向上的兩個端部,并且不被貼附到中心部分。如在圖7A和8A中所示,與兩個端部相比較,柔性扁平纜線90的中心部分更高度地改變其姿態。因此,為了順利地改變柔性扁平纜線90的姿態,優選的是導電片不被貼附到中心部分。
[0104]如果導電片被貼附至柔性扁平纜線90的端部與載架38的連接部(更加具體地,接觸連接到記錄頭板39的連接器(未示出)的位置),則存在導電片成為妨礙柔性扁平纜線90的姿態改變并且干擾載架38的運動的阻力的可能性。即,在本實施例中,鋁片101優選地被貼附到遠離柔性扁平纜線90的在載架38 —側處的那一端部與載架38連接的連接部的位置(即,柔性扁平纜線90的該端部的部分)。類似地,在本實施例中,電磁波吸收片102優選地被貼附到遠離柔性扁平纜線90的在控制板80 —側處的那一端部與控制板80連接的連接部的位置(即,柔性扁平纜線90的該端部的部分)。
[0105]在本實施例中,鋁片101或者電磁波吸收片102被貼附到通過捆束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而形成的柔性扁平纜線90的主表面,即,在圖1OA和IOB的實例中,第一纜線95的所述一對主表面中的與面對第二纜線96的主表面相對的那一主表面(在圖1OA和IOB是在上側處的主表面),或者第三纜線97的所述一對主表面中的與面對第二纜線96的主表面相對的那一主表面(在圖1OA和IOB是在下側處的主表面)。
[0106]然而,貼附鋁片101或者電磁波吸收片102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示例。即,鋁片101或者電磁波吸收片102可以被進一步貼附在于柔性扁平纜線90的兩個端部處層壓在一起的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之間。利用該構造,在纜線之間產生的共模噪聲受到抑制。
[0107]根據本實施例,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被結合到彼此,由此抑制由柔性扁平纜線90的姿態改變引起的在每一條纜線之間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間隔的改變。因此,在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之間產生的共模噪聲上的波動受到抑制。根據順利地改變柔性扁平纜線90的姿態的觀點,優選地,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僅在柔性扁平纜線90的主表面在縱向方向上的兩個端部處結合,并且不在中心部分處結合。
[0108]在本實施例中,應該理解,柔性扁平纜線90的在縱向方向上的端部不限于所謂的末端,而是涵蓋包括該末端的預定區域。例如,如在圖9中所示,柔性扁平纜線90被劃分成一對端部區域91、93和位于該一對端部區域91、93之間的中心區域92。鋁片101或者電磁波吸收片102例如被貼附到該一對端部區域91、93的全部或者部分。類似地,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例如在該一對端部區域91、93的全部或者部分上結合到一起。
[0109]這里,所述一對端部區域91、93相對柔性扁平纜線90的整個長度的比率和中心區域92相對柔性扁平纜線90的整個長度的比率不限于具體數值。然而,作為示例,從在記錄頭板39 —側處的端部起的柔性扁平纜線90的整個長度的大致5-15%的范圍被限定為端部區域91,從在控制板80 —側處的端部(固定端)起的柔性扁平纜線90的整個長度的大致5-15%的范圍被限定為端部區域93,并且介于端部區域91、93之間的柔性扁平纜線90的整個長度的大致70-90%的范圍被限定為中心區域92。
[0110]注意,端部區域91、93和中心區域92的比率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例如是通過考慮輻射噪聲抑制和柔性扁平纜線90的順利姿態改變之間的平衡而確定的。即,如果對于輻射噪聲抑制加以重視,則端部區域91、93的比率可以被確定得相對較大。并且,如果對于柔性扁平纜線90的順利姿態改變加以重視,則端部區域91、93的比率可以被確定得相對較小。
[0111]在圖9所示的柔性扁平纜線90中,從記錄頭板39延伸的連接區域94是被固定到載架38的內側以連接到記錄頭板39的部分。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一對端部區域91、93和中心區域92是在假設柔性扁平纜線90的整個長度是圖9所示的柔性扁平纜線90的從暴露于載架38的外側的位置到被固定到框架72的位置的區域(即,排除連接區域94的區域)的前提下限定的。
[0112]此外,根據本實施例,第二纜線96的接近具有大的輻射噪聲的LVDS導線98的導線99被用于GND或者用于電源,并且其它控制信號不通過導線99來傳輸。利用該構造,即使在第一到第三纜線95、96和97通過雙面膠帶103而結合的情形中,也使得纜線之間的共模回路是小的,從而輻射噪聲能夠受到抑制。
[0113]雖然已經參考以上方面詳細描述了本發明,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可以在不偏離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的情況下在本發明中作出各種改變和修改。
[0114]在在本實施例中,已經詳細描述了對于柔性扁平纜線90的輻射噪聲的措施。此夕卜,可以對于從控制板80延伸的多個線束(未示出)采取針對輻射噪聲的措施。具體地,因為在LVDS方法中的高頻信號是通過將連接控制板80和柔性扁平纜線90的固定端的線束傳輸的,所以存在該線束和從控制板80延伸的另一線束之間產生共模噪聲的可能性。因此,屏蔽薄膜可以被設置在連接到柔性扁平纜線90的線束和在從控制板80延伸的所述多個線束之外的另一線束之間。
[0115]例如,屏蔽薄膜可以是將位于屏蔽薄膜的一側處的線束與位于屏蔽薄膜的另一側處的線束物理地隔離的類型,或者可以是阻擋從線束輻射的輻射噪聲的類型。利用該構造,因為連接到柔性扁平纜線90的線束和其它線束被分離,所以這些線束之間產生的共模噪聲受到抑制。
[0116]在本實施例中,已經描述了一個不例,其中載架38沿著一個方向往復地移動,所述一個方向是水平方向(掃描方向的示例),并且柔性扁平纜線90被置放為使得其端部表面面對重力方向(與掃描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個實例)。然而,本發明不限于上述不例,并且能夠適用于相互交叉(例如,垂直)的兩個方向的任意組合。此外,載架38的往復運動的方向(掃描方向)和柔性扁平纜線90的端部表面所面對的方向可以具有非交叉關系。
【權利要求】
1.一種圖像記錄設備,包括: 控制板; 記錄頭,所述記錄頭被構造用以選擇性地從噴嘴噴射墨滴; 記錄頭板,所述記錄頭板被構造用以控制所述記錄頭基于從所述控制板輸出的高頻信號來操作; 載架,所述載架被構造為以往復方式移動,并且所述記錄頭和所述記錄頭板被安裝在所述載架上;和 帶狀纜線,所述帶狀纜線將所述控制板和所述記錄頭板連接,從而所述高頻信號能夠在所述控制板和所述記錄頭板之間傳輸,且所述纜線具有柔性,使得所述纜線能夠隨著所述載架的往復運動而改變姿態,所述纜線具有面向所述纜線的厚度方向的第一表面,且所述纜線在所述第一表面關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縱向方向的兩個端部中的每一個端部的一部分處具有反射層,所述反射層被構造用以反射電磁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所述纜線在所述第一表面關于所述縱向方向的所述兩個端部中的至少一個端部處還具有吸收層,所述吸收層被構造用以吸收電磁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在所述纜線的處于記錄頭板一側處的端部處的所述反射層被設置在與位于所述記錄頭板和所述纜線之間的連接間隔開的位置處。
4.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所述纜線包括帶狀的第一纜線和第二纜線;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纜線和所述第二纜線在至少關于所述縱向方向的所述兩個端部處彼此結合,使得所述第一纜線和所述第二纜線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互重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所述控制板被構造用以通過所述第一纜線以LVDS (低壓差分信號)方法將所述高頻信號傳輸到所述記錄頭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纜線和所述第二纜線中的每一條纜線均具有多根導線; 其中包括在所述第一纜線中的所述多根導線的部分是被構造用來以所述LVDS方法傳輸信號的LVDS導線;并且 其中包括在所述第二纜線中的所述多根導線的部分被連接到地電勢和電源電勢中的一個電勢,且包括在所述第二纜線中的所述多根導線的所述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與所述LVDS導線面對。
7.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還包括傳導框架,所述傳導框架支撐所述控制板并且將所述載架支撐成能夠以往復方式移動,且所述框架具有內部空間,所述纜線被設置在所述內部空間中,所述纜線具有面向所述纜線的寬度方向的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框架具有與所述纜線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對的內表面,并且絕緣層被設置在所述內表面中的至少一個內表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所述反射層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被貼附到所述纜線的所述第一表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所述吸收層包括吸收片,所述吸收片被貼附在所述纜線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反射片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所述絕緣層包括絕緣片,所述絕緣片被貼附到所述框架的所述內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個內表面。
【文檔編號】B41J2/01GK103625113SQ201310369918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2日
【發明者】松永啟一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