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壓燙機,具體是一種利用扛桿放大的省力壓燙機。
背景技術:
壓燙機主要用于服裝表面圖案的轉印,如公告為:cn204417889u公開了一種氣動壓燙機,包括機座和壓燙裝置,分別安裝在機座上的升降氣缸和調控裝置,所述壓燙裝置包括上壓燙板和固定在機座上的下壓燙板;所述升降氣缸控制上壓燙板上下移動,所述上壓燙板包括具有安裝腔的壓燙板架、加熱板和壓板,所述壓燙板架的內頂面上設有復位彈簧,所述加熱板位于安裝腔內并與復位彈簧抵觸連接,所述壓板固定在加熱板上,這種氣動的壓燙機通過氣缸的升降運動來驅動上壓燙板運動,由于上壓燙板只有與下壓燙板接觸后小段行程才需要氣缸提供較大的推動,大部分行程都空載,但是為了滿足壓燙機壓力的需要,需要采用大行程大壓力的氣缸,這樣氣缸的體積和耗氣量就較大,從而使用壓燙機體積笨重,能耗較高,不夠經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省力壓燙機,將上壓燙板行程分成空載行程和加壓行程,空載行程過程中由于負載輕,氣缸正常驅動上壓燙板運動,當進入加壓行程充分利用扛桿放大原理,通過增加氣缸的行程來增加輸出壓力,從而實現一臺較小的氣缸即能滿足壓燙機要求,使壓燙機結構顯得非常緊湊,耗氣量大大減少,提升能耗效率和經濟效益。
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省力壓燙機,包括機座、壓燙裝置和控制器,所述的壓燙裝置包括上壓燙板和下壓燙板,下壓燙板固定在機座上,其特征在于:有一搖臂中部樞接在機座上,所述的上壓燙板設置在搖臂前端部,搖臂的后端部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驅動搖臂轉動使得前端部的上壓燙板下壓或上升。
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直線驅動裝置、上連桿和下連桿,所述的上連桿的上端與搖臂后端部鉸接,上連桿的下部與直線驅動裝置輸出端樞接,上連桿和直線驅動裝置的樞接部容置于下連桿上部的導向槽內,可導向槽沿著下連桿軸向移動,所述的下連桿下端樞接在機座上,直線驅動的鉸接在機座上。
所述的直線驅動裝置位于下壓燙板的下方,上連桿和下連桿位于直線驅動裝置的后部,當上連桿與下連桿處于一直線上,并且上連桿和直線驅動裝置的樞接部位于導向槽的最低點時,搖臂前端部的上壓燙板壓緊下壓燙板。
所述的直線驅動裝置為氣缸。
本發明利用上下連桿與直線驅動裝置驅動桿的夾角關系將直線驅動裝置的推力轉化成對搖臂的作用力,從而大大放大直線驅動裝置的輸出力,從而使得本發明只需采用一臺功率較好的直線驅動裝置即可,使壓燙機結構顯得非常緊湊,耗氣量大大減少,提升能耗效率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上壓燙板完全打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壓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間過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扛桿放大原理示意圖(一);
圖5為本發明扛桿放大原理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省力壓燙機,包括機座1、壓燙裝置和控制器,所述的壓燙裝置包括上壓燙板2和下壓燙板3,下壓燙板3固定在機座1上,其特征在于:有一搖臂4中部樞接在機座1上,所述的上壓燙板2設置在搖臂4前端部,搖臂4的后端部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驅動搖臂4轉動使得前端部的上壓燙板2下壓或上升。
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氣缸5、上連桿6和下連桿7,所述的上連桿6的上端與搖臂4后端部鉸接,上連桿6的下部與氣缸5輸出端樞接,上連桿6和氣缸5的樞接部51容置于下連桿7上部的導向槽71內,可導向槽71沿著下連桿7軸向移動,所述的上連桿6長度為下連桿7長度的一倍,所述的導向槽從下連桿的中部一直延伸至接近上端部;導向槽的存在搖臂旋轉時使得上下連桿之間能自由調整長度,避免卡死現象的發生,所述的下連桿7下端樞接在機座1上,氣缸5的鉸接在機座1上;所述的氣缸5位于下壓燙板3的下方,上連桿6和下連桿7位于氣缸的后部,當上連桿與下連桿處于一直線上,并且上連桿6和氣缸5的樞接部位于導向槽71的最低點時,搖臂4前端部的上壓燙板2壓緊下壓燙板3。
所述的搖臂包括前臂41、樞接部42和后臂43,其中前臂41包括水平部411和弧形部412,水平部411與樞接部42之間通過弧形部412過渡,這樣設計的目的使得整體更加緊湊,保證上壓燙板2下壓后保持水平。
本發明由將驅動裝置的氣缸設置下壓燙板的下方,機座上方只有搖臂和上壓燙板,體積非常緊湊;工作時氣缸的驅動桿向后推動上下連桿使得搖臂旋轉,使得上壓燙板下壓;一開始上壓燙板處于空轉過程阻力很小,在搖臂旋轉時過程中,上下連桿的夾角漸漸增大,在當上壓燙板與下壓燙板接觸時,上連桿和下連桿夾角接近180度,此時搖臂的阻力也大大增加,但是由于氣缸驅動桿的推力作用在上、下連桿的中間,氣缸力矩放大可以參考圖4和圖5,6和7分別代表上連桿和下連桿,氣缸的推用力f向前推進,該結構轉化成杠桿原理即為,當上連桿6和下連桿7與最后成一直線狀態的夾角為a時,壓力輸出的力矩=f*b,這樣對上壓燙板輸出的壓力=f*b/c,當a的角度越小,b與c的比值越大,這樣壓力氣缸輸出推力f更大倍數就越大,上連桿和下連桿夾角越接近180度,推力的成倍放大,使得本發明只需采用尺寸較小的氣缸就能實現較大力矩的輸出,壓燙機結構顯得非常緊湊,耗氣量大大減少,提升能耗效率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