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顯示裝置的機械強度加強結構。
背景技術:
行動電子產品是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例如平板計算機、智繪型手機等都是熱門產品。這些行動電子產品輕薄化為一主流趨勢,且在成本考慮下,外殼結構上的保護性往往不足,尤其是具有觸控屏幕的「全玻璃屏幕產品」的角落(the weak spot)最易受撞擊而破裂。顯示模塊及玻璃面板均為行動電子產品內成本較高的組件,在行動電子產品的角落受撞擊后,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往往成為損壞主角而需花很高的費用送修更換。若顯示模塊及玻璃面板很容易因角落受撞擊而損壞,廠商勢必接收到很多的客訴問題。有鑒于上述問題,行動電子產品需要一改良的殼體角落設計,藉以抵抗其受撞擊時的破壞力。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改良的顯示裝置的殼體角落設計,藉以增加其受撞擊時的抵抗力。根據上述目的,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模塊、一殼體、一玻璃面板以及一補強件。顯示模塊設置于殼體內,且殼體具有一支撐部。玻璃面板設置于支撐部。補強件設置于殼體內,且補強件相對殼體側邊緣的距離小于玻璃面板相對于殼體側邊緣的距離。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玻璃面板設置于支撐部外側,而補強件設置于支撐部內側。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玻璃面板與補強件位于支撐部同一側,且補強件部分與玻璃面板接觸。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殼體具有一前框與一底座,支撐部位于前框。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補強件埋設于前框中。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補強件設置于前框且接觸玻璃面板。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補強件設置于底座。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補強件的一端設置于前框,另一端接觸底座。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底座具有多個補強肋,補強件的一端與各補強肋接觸。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參照附圖的說明如下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爆炸圖。
圖2繪示圖1的顯示裝置的上視圖。圖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的A-A剖面線)。圖4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的A-A剖面線)。圖5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的A-A剖面線)。圖6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的A-A剖面線)。圖7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的A-A剖面線)。圖8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的A-A剖面線)。圖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的A-A剖面線)。圖10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角落加強結構的立體圖。圖1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角落加強結構的另一剖面圖(沿圖2的B-B’ 剖面線)。圖12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角落加強結構的立體圖。圖1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角落加強結構的另一剖面圖(沿圖2的B-B’ 剖面線)。符號說明
100顯示裝置102玻璃面板
104前框104a顯示窗
104b支撐部106顯示模塊
108底座110補強件
IlOa補強件IlOb補強件
IlOc補強件IlOd補強件
112補強肋114補強肋
d距離S側邊緣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殼體的角落具有補強件,來提升剛性及分散受撞擊時玻璃所產生的應力。補強件的位置較玻璃面板對應的角向外凸出。當顯示裝置的角落受撞擊時,補強件能夠先受力,而減少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等組件的損壞。請參照圖1、2,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爆炸圖,圖2繪示圖1的顯示裝置的上視圖。顯示裝置100基本上由一玻璃面板102、一前框104、一顯示模塊106以及一底座108所組成。前框104以及底座108組合成一完整殼體以包覆顯示模塊 106。前框104具有一顯示窗10 以裸露出顯示模塊106,藉以讓使用者能看到顯示模塊106輸出的影像。玻璃面板102用以覆蓋顯示窗l(Ma。為了補強殼體角落的強度,加入一補強件110于完整殼體的至少其中一角(參照圖2),藉以抵抗其受撞擊時的破壞力。在本實施例中,補強件110為一 L形金屬件或其它形狀的強化塑料件或橡膠件,但補強件110并不局限于上述材料與形狀。此外,補強件110的機械強度較佳為大于前框104以及底座108 的機械強度,藉以達到較佳的角落強化效果。請參照圖3,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 的A-A剖面線)。玻璃面板102設置于前框104的支撐部104的外側上。在第一實施例中, 補強件110貼合于前框104的支撐部104的內側,且補強件110較玻璃面板102對應的角向外凸出一距離d,換言之,補強件110相對殼體側邊緣S(side edge)的距離小于玻璃面板 102(對應的角)相對于殼體側邊緣的距離。補充說明的是,殼體側邊緣S指殼體最外周緣處。在本實施例中,距離d為2mm,但距離d可依據殼體設計的不同需求而調整,并不局限于上述距離。當顯示裝置的角落受撞擊時,補強件110較玻璃面板102向外凸出的部份能夠先受力,因此減少玻璃面板102及顯示模塊106對應的角受力的程度,進而減少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等組件的損壞。補強件110利用黏合或鎖合固定于前框104上。請參照圖4,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 的A-A剖面線)。在第二實施例中,補強件110以模內射出成型的方式一體成型的埋設于前框104內,且補強件110較玻璃面板102對應的角向外凸出一距離d,換言之,補強件110 相對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小于玻璃面板102(對應的角)相對于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距離d為2mm,但距離d可依據殼體設計的不同需求而調整,并不局限于上述距離。當顯示裝置的角落受撞擊時,補強件110較玻璃面板102向外凸出的部份能夠先受力, 因此減少玻璃面板102及顯示模塊106對應的角受力的程度,進而減少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等組件的損壞。請參照圖5,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 的A-A剖面線)。在第三實施例中,補強件110與玻璃面板102均位于前框104的支撐部 104b的外側且補強件110部分接觸玻璃面板102的內表面。補強件110較玻璃面板102 對應的角向外凸出一距離d,換言之,補強件110相對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小于玻璃面板 102(對應的角)相對于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距離d為2mm,但距離d可依據殼體設計的不同需求而調整,并不局限于上述距離。當顯示裝置的角落受撞擊時,補強件 110較玻璃面板102向外凸出的部份能夠先受力,因此減少玻璃面板102及顯示模塊106對應的角受力的程度,進而減少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等組件的損壞。請參照圖6,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 的A-A剖面線)。在第四實施例中,補強件IlOa的一端設置前框104的內表面且另一端接觸底座108的內表面。補強件IlOa較玻璃面板102對應的角向外凸出一距離d,換言之,補強件IlOa相對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小于玻璃面板102 (對應的角)相對于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距離d為2mm,但距離d可依據殼體設計的不同需求而調整,并不局限于上述距離。當顯示裝置的角落受撞擊時,補強件IlOa較玻璃面板102向外凸出的部份能夠先受力,因此減少玻璃面板102及顯示模塊106對應的角受力的程度,進而減少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等組件的損壞。補強件IlOa利用黏合或鎖合固定于前框104上。請參照圖7,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的A-A剖面線)。在第五實施例中,補強件IlOb的一端設置于前框104的內表面且其另一端接觸前框104角落的多個個補強肋112。補強件IlOb較玻璃面板102對應的角向外凸出一距離d,換言之,補強件IlOb相對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小于玻璃面板102 (對應的角) 相對于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距離d為2mm,但距離d可依據殼體設計的不同需求而調整,并不局限于上述距離。當顯示裝置的角落受撞擊時,補強件IlOb較玻璃面板102向外凸出的部份能夠先受力,因此減少玻璃面板102及顯示模塊106對應的角受力的程度,進而減少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等組件的損壞。補強件IlOb利用黏合或鎖合固定于前框104上。請參照圖8,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 的A-A剖面線)。在第六實施例中,補強件IlOc設置于底座108的內表面且補強件IlOc較玻璃面板102對應的角向外凸出一距離d,換言之,補強件1 IOc相對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小于玻璃面板102(對應的角)相對于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距離d為2mm,但距離d可依據殼體設計的不同需求而調整,并不局限于上述距離。當顯示裝置的角落受撞擊時,補強件IlOc較玻璃面板102向外凸出的部份能夠先受力,因此減少玻璃面板102及顯示模塊106對應的角受力的程度,進而減少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等組件的損壞。補強件 IlOc利用黏合或鎖合固定于底座108上。請參照圖9,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角落加強結構的剖面圖(沿圖2 的A-A剖面線)。在第七實施例中,補強件IlOd設置于底座108的內表面且其中一端接觸底座108角落的補強肋114。補強件IlOd較玻璃面板102對應的角向外凸出一距離d,換言之,補強件IlOd相對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小于玻璃面板102(對應的角)相對于殼體側邊緣S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距離d為2mm,但距離d可依據殼體設計的不同需求而調整, 并不局限于上述距離。當顯示裝置的角落受撞擊時,補強件IlOd較玻璃面板102向外凸出的部份能夠先受力,因此減少玻璃面板102及顯示模塊106對應的角受力的程度,進而減少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等組件的損壞。補強件IlOd利用黏合或鎖合固定于底座108上。請同時參照圖10、11,圖10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角落加強結構的立體圖(僅繪示前框的部份),圖1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角落加強結構的另一剖面圖 (沿圖2的B-B’剖面線)。第五實施例的前框104的角落具有多個補強肋112,藉以抵抗其受撞擊時的破壞力。補強件IlOb貼合于前框104的內表面且其三個端面均接觸前框角落的補強肋112,藉以進一步增加前框角落的強度。請同時參照圖12、13,圖12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角落加強結構的立體圖(僅繪示底座的部份),圖1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角落加強結構的另一剖面圖 (沿圖2的B-B’剖面線)。第七實施例的底座108的角落具有多個補強肋114,藉以抵抗其受撞擊時的破壞力。補強件IlOd貼合于底座108的內表面且其三個端面均接觸底座角落的補強肋114,藉以進一步增加前框角落的強度。由上述本發明實施方式可知,應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其殼體的角落具有補強件。 補強件的位置較玻璃面板對應的角向外凸出。當顯示裝置的角落受撞擊時,補強件能夠先受力,進而減少玻璃面板及顯示模塊等組件的損壞。此外,補強件的位置可位于前框、底座等不同的位置,且補強件亦可配合前框、底座角落的補強肋,使殼體的角落強化效果能更張
Mo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根據權利要求所界定的內容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顯示模塊;一殼體,該顯示模塊設置于該殼體內,且該殼體具有一支撐部; 一玻璃面板,設置于該支撐部;以及一補強件,設置于該殼體內,且該補強件相對該殼體側邊緣的距離小于該玻璃面板相對于該殼體側邊緣的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玻璃面板設置于該支撐部外側,而該補強件設置于該支撐部內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玻璃面板與該補強件位于該支撐部同一側,且該補強件部分與該玻璃面板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具有一前框與一底座,該支撐部位于該前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補強件埋設于該前框中。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補強件設置于該前框且接觸該玻璃面板。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補強件設置于該底座。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補強件的一端設置于該前框,另一端接觸該底座。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底座具有多個補強肋,該補強件的一端與各該補強肋接觸。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側邊緣為該殼體最外周緣處。
全文摘要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模塊、一殼體、一玻璃面板以及一補強件。顯示模塊設置于殼體內,且殼體具有一支撐部。玻璃面板設置于支撐部。補強件設置于殼體內,且補強件相對殼體側邊緣的距離小于玻璃面板相對于殼體側邊緣的距離。
文檔編號G09F9/30GK102568320SQ20111043804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0日
發明者秦德森, 陳建宏 申請人: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