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24729閱讀:28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的制作方法
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特別是涉及一種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沿柵極掃描方向遞增的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利用液晶材料的特性來顯示圖像的一種平板顯示裝置(flat panel display,FPD),其相較于其它顯示裝置而言更具輕薄、低驅動電壓及低功耗等優點,已經成為整個消費市場上的主流產品。現今液晶顯示面板的制作過程中,大致可分為前段矩陣(Array)工藝、中段成盒(Cell)工藝及后段模塊化(Module)工藝。前段的矩陣工藝為生產薄膜式晶體管(TFT)基板(又稱陣列基板)及彩色濾光片(CF)基板;中段成盒工藝則負責將TFT基板與CF基板組合,并兩者之間注入液晶與切割合乎產品尺寸之面板;后段模塊化工藝則負責將組合后的面板與背光模塊、面板驅動 電路、外框等做組裝的工藝。其中,IXD驅動芯片為液晶顯示器的重要零組件,其主要功能是輸出需要的電壓至像素,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扭轉程度。LCD驅動芯片分為兩種一為列于X軸的源極驅動芯片(Source Driver IC)與列于Y軸的閘極驅動芯片(Gate Driver 1C)。換言之Source驅動芯片是管信號的,Gate驅動芯片則是管門閘的,對于液晶顯示面板各有不同的作用。簡單來說,IXD的影像是一條線一條線掃瞄下來的Gate驅動芯片是管垂直的信號,假設從最上面的一條線開始,那么就是Gate驅動芯片的第一支腳設為開,其余為關。Source驅動芯片里頭是真正的信號(水平的),它送出的信號只有第一條線的水平像素可以接受。第一條線送完信號,就換第二條線。這時Source驅動芯片的內容要換成第二線的了,然后Gate驅動芯片換成第二支腳開,其余為關,就可以把資料送到第二線。再者,后段模塊組裝工藝中的驅動芯片的組裝,是將驅動芯片與IXD液晶面板組合在一起的組裝工藝。LCD用驅動芯片的封裝形式有許多種類,例如四邊扁平封裝(quadflat package, QFP)、玻璃上芯片(chip on glass, COG)、帶載自動鍵合(tape automatedbonding, TAB)及軟板上芯片(chip on film, C0F)等。其中,COF軟板上芯片構造因具有可撓性及能提供更小的間距,因此已成為IXD驅動芯片封裝工藝的主流。請參照圖I及圖2所示,圖I揭示現有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的上視圖;及圖2是圖I的局部放大圖。特別說明的是,為了說明上的方便,圖I及圖2是以簡化示意的方式來呈現,其中的線路數量已經過簡化,并且也省略了與說明無關的細節。如圖I所示,現有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90,所述液晶面板90具有一柵極(gate)驅動電路側邊91及一源極(source)驅動電路側邊92。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91沿一柵極掃描方向S設有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另外,所述源極驅動電路側邊92設有至少一源極驅動軟板上芯片71,所述源極驅動軟板上芯片71外側另電性連接一電路板72。再者,如圖2所示,每一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的包含一軟板811、一柵極驅動芯片812及一線路部813。所述軟板811連接至所述液晶面板90的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91 ;所述柵極驅動芯片812設于所述軟板811上;及所述線路部813電性連接所述柵極驅動芯片812至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91。所述液晶面板90的柵極驅動電路側邊91上的每一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的構造都是相同的。然而,上述的液晶面板90在實際運作時會產生一個問題所述液晶面板90在每一個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之間會有明顯的分界線(此現象稱為H-block issue或Block Dim),其主要原因是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通過線路(WOA, wire On Array)連接時,造成不同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的柵極輸出訊號有差異。由于金屬線連結在傳輸時因為電阻與電容產生之延遲效應(RC delay),若以所述柵極掃描方向S而言,第二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的柵極線輸出訊號相對第一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會有衰減,第三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的柵極線輸出訊號相對第二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會有衰減。因此,在整個面板所述液晶面板90顯示同一均勻畫面時,三顆不同的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控制的區域亮度會有差異,這種差異在不同的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控制區域的交界處會很容易顯現出來,形成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以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在整個面板所述液晶面板顯示同一均勻畫面時,不同的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控制的區域亮度會有差異,形成一條明顯的分界線。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一柵極驅動電路側邊及一源極驅動電路側邊,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沿柵極掃描方向依序設有一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一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及一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其中每一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包含一軟板,連接至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一柵極驅動芯片,設于所述軟板上,及一線路部,電性連接所述柵極驅動芯片至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其中,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大于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大于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線路部是一扇出線路部,所述多條線路呈一扇形。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小于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小于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一柵極驅動電路側邊及一源極驅動電路側邊,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沿柵極掃描方向依序設有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其中每一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包含一軟板,連接至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一柵極驅動芯片,設于所述軟板上,及一線路部,電性連接所述柵極驅動芯片至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其中,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沿柵極掃描方向遞增,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線路部是一扇出線路部,所述多條線路呈一扇形。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沿柵極掃描方向遞減。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一柵極驅動電路側邊及一源極驅動電路側邊,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沿柵極掃描方向依序設有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其中每一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包含—軟板,連接至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一柵極驅動芯片,設于所述軟板上,及一線路部,電性連接所述柵極驅動芯片至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其中,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沿柵極掃描方向遞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線路部是一扇出線路部,所述多條線路呈一扇形。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沿柵極掃描方向遞增,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在本發明中,通過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沿柵極掃描方向遞增(線路阻值遞減),使得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因此可消除所述液晶面板在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的現象,從而提高顯示品質。

圖I是現有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的上視圖。圖2是圖I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的上視圖。圖4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發明上述目的、特征及優點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為讓本發明上述目的、特征及優點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再者,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內」、「外」、「側面」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請參照圖3及圖4所示,圖3揭示本發明的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的上視圖;及圖4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特別說明的是,為了說明上的方便,圖3及圖4是以簡化示意的方式來呈現,其中的線路數量已經過簡化,并且也省略了與說明無關的細節。
如圖3所示,本發明的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10,所述液晶面板10具有一柵極(gate)驅動電路側邊11及一源極(source)驅動電路側邊12。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11沿一柵極掃描方向S依序設有一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一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2及一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3。另外,所述源極驅動電路側邊12設有至少一源極驅動軟板上芯片31,所述源極驅動軟板上芯片31外側另電性連接一電路板32。 再者,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包含一軟板211、一柵極驅動芯片212及一線路部213。所述軟板211連接至所述液晶面板10的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11 ;所述柵極驅動芯片212設于所述軟板211上;及所述線路部213電性連接所述柵極驅動芯片212至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11。所述線路部213可以是一扇出(fan out )線路部,亦即所述線路部213的多條線路呈一扇形。另外,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2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3也具有類似于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的構造。然而,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2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3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2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大于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3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大于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2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詳細來說,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22,23通過線路(WOA, wire OnArray)連接時,造成不同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22,23的柵極輸出訊號有差異。由于金屬線連結在傳輸時因為電阻與電容產生之延遲效應(RC delay),若以所述柵極掃描方向S而言,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2的柵極線輸出訊號相對第一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會有衰減,第三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的柵極線輸出訊號相對第二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81會有衰減。為了使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2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3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本發明的所述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通過改變線路阻值的方式來調整。具體來說,由于線路的阻值與線路的寬度有關,線路越寬者,其阻值越小,因此,本發明的通過將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22,23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沿柵極掃描方向遞增(線路阻值遞減),使得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22,23的輸出信號強度能夠相等。再者,雖然本發明實施例中揭示所述液晶面板10的柵極驅動電路側邊11具有三個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22,23,然而本發明并不限于此,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數量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多個。綜上所述,相較于現有技術中,液晶面板在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之間會有明顯的分界線的現象,本發明的通過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22,23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沿柵極掃描方向遞增,使得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22,23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因此,本發明的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可消除所述液晶面板10在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21,22,23之間會有明顯的分界線的現象(H-block issue或Block Dim現象),從而提聞顯不品質。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開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發明的范圍。相反地,包含于權利要求書的精神 及范圍的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括于本發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一棚極驅動電路側邊及一源極驅動電路側邊,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沿ー柵極掃描方向依序設有一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一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及ー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包含 ー軟板,連接至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 一柵極驅動芯片,設于所述軟板上,及 ー線路部,電性連接所述柵極驅動芯片至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 其中,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大于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大于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路部是ー扇出線路部,所述多條線路呈一扇形。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小于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小于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所述第二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及所述第三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
5.—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ー柵極驅動電路側邊及一源極驅動電路側邊,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沿ー柵極掃描方向依序設有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包含 ー軟板,連接至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 一柵極驅動芯片,設于所述軟板上,及 ー線路部,電性連接所述柵極驅動芯片至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 其中,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沿所述柵極掃描方向遞增,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路部是ー扇出線路部,所述多條線路呈一扇形。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沿所述柵極掃描方向遞減。
8.—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一棚極驅動電路側邊及一源極驅動電路側邊,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沿ー柵極掃描方向依序設有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包含 ー軟板,連接至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 一柵極驅動芯片,設于所述軟板上,及 ー線路部,電性連接所述柵極驅動芯片至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 其中,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阻值沿所述柵極掃描方向遞減。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路部是ー扇出線路部,所述多條線路呈一扇形。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沿所述柵極掃描方向遞增,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液晶面板的驅動電路構造,其主要包含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一柵極(gate)驅動電路側邊及一源極(source)驅動電路側邊。所述柵極驅動電路側邊設有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COF)。本發明的通過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線路部的線路寬度沿柵極掃描方向遞增,使得所述多個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的輸出信號強度相等,因此可消除所述液晶面板在所述柵極驅動軟板上芯片之間會有明顯的分界線的現象,從而提高顯示品質。
文檔編號G09G3/36GK102855861SQ20121036571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董成才, 許哲豪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